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某人杯】货郎大伯(散文 征文)

编辑推荐 【檀香.某人杯】货郎大伯(散文 征文)


作者:盐阜七郎 白丁,5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98发表时间:2016-12-01 13:09:01
摘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的人们时常能看到走村串户的小货郎。小货郎大多是中老年男子,也有少数妇女的。他们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篓,竹楼上面一头是装有针头线脑的玻璃木盒,一头是摆放在木板上的麦芽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的人们时常能看到走村串户的小货郎。小货郎大多是中老年男子,也有少数妇女的。他们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篓,竹楼上面一头是装有针头线脑的玻璃木盒,一头是摆放在木板上的麦芽糖。小货郎就用针头线脑和麦芽糖跟乡亲们交换一些坏凉鞋、废塑料纸等废品,这些废品就放在竹楼里。
   我的大伯就是一位挑货郎担的。那时候,大伯刚到了不惑之年,大婶就生了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大概是生活的贫苦和孤单寂寞,大伯就挑起了货郎担,在农闲时走村串户,一方面能换些零花钱,一方面又能打发寂寞的时光。大伯是个很能吃苦的人,冬天不管天多冷,他把棉袄棉裤往身上一裹,就走村串户去了。夏天不管天多热,他头戴草帽,脖子上再系个毛巾,就开始了他一天的“旅程”。大伯一边走路一边敲打着小铜锣,嘴里还不时吆喝:“有废铜废铁、坏凉鞋、旧塑料纸的卖!谁家要针头线脑、麦芽糖的快来换喽!”
   大伯挑着货郎担,每到一个村庄,走过几户人家,就能引来一群人,大多是妇女和小孩。妇女是为了买点针线,给家人缝补衣服;小孩则是为了麦芽糖和玩具。大伯很精明,每卖给人家一样东西,心里就划算着能赚多少钱(当时是以分计算)。买东西或换东西的人,有的不还价,有的则会斤斤计较。对于那些不还价的人,大伯也不想讨他们多少便宜;对于斤斤计较的人,大伯就也会斤斤计较,常常因为一分钱就把生意搞黄了。小孩的钱是最好挣的,他们想吃麦芽糖,就会跟父母要钱。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就会哭闹。这时,父母就会拿出二分钱五分钱给大伯,大伯就根据钱的多少,用小砍刀、小铁锤“铛铛”地砍出一块长条形宽度不等的糖块来。小孩嘴里吮上麦芽糖立刻就笑了。
   大伯的货郎担还尽量做到“品种齐全”,不光有妇女需要的东西,有小孩们吃的玩的,还有男人们喜欢的香烟、鱼钩、象棋等消费娱乐用具。大伯还愿意为人家带货,有人需要什么,可以跟他预先约定。下次来的时候,他就会把人家需要的东西带来。那个时候,农村的交通还不发达,很多人家还没有像自行车、摩托车这样的交通工具,所以,大伯就成了很多人的商品“转运使”。村里村外的人们都欢迎大伯这个小货郎。有时候,大伯忘了带干粮没有饭吃,走到哪里都有人家叫他吃顿饭。大伯也不是白吃饭,临走时总要赠送一点货物以感谢人家的盛情。
   其实,大伯做挑货郎真的不容易,不光经历着寒冬酷暑风霜雨雪走村串户卖力气,有时还会遭到地痞流氓的骚扰。有一次,大伯挑货到邻村,邻村几个小痞子一哄而散将他的货物抢得尽光,还把玻璃、木盒、竹楼砸烂踩扁。大伯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过那些小痞子,只好一边伤心的哭泣一边捡拾着散落在地的小杂货。很多人知情后,十分同情大伯更痛恨那些不知好歹没有同情心的地痞流氓。
   大伯挑货郎担虽然很苦,却也遇到了最幸福的事。有一次,大伯来到一个叫李村的村子,有个三十几岁的妇女围着他的货郎担转了几圈,似乎想要买什么东西,几次想开口都没好意思。大伯就主动问她要什么?那妇女犹豫地说:“想买一只发夹,可身上一时还没有钱。”大伯爽快地从盒子里拿出了一个红发夹给她,说:“啥时候有钱再给我,没有也不用还了!”那个妇女很感动。后来,有村民告诉大伯,那个妇女是个寡妇,生活很困难。大伯对人家顿生同情心,于是,每隔十天半月的,他就要去李村去那个寡妇处卖货。寡妇想要什么,大伯就给她什么。寡妇给大伯钱,大伯也不要。这样一来二往的,大伯就和那个寡妇产生了感情。最后两个人就结婚做了夫妻。从此,大伯的生活就不再孤单寂寞了,整天欢欢喜喜的,做什么事都劲头十足。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做货郎的大伯出人意料地在镇上买了一间门面房,开办了小商店,卖到东西更多了。那时候,能在镇上买了房子在我们村里可是一件新鲜事。于是,就有人猜想大伯手里有多少钱,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当然,大伯的钱既不是偷的,也不是抢来的,除了那几亩地的收入,别的都是他挑货郎担时挣来的。更多的人羡慕起大伯来了,说大伯走了“巧步”,头脑灵活,眼光长远,有很强的市场经营意识,在别人不敢做生意不会做生意的时候就做生意了,比别人抢先一步走上了致富路。
   大家的话其实也不假,或许正是大伯有过做挑货郎的经验,他在镇上开的商店也红红火火,每逢镇上集市,商店里的客户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周围的好几家商店经营效益都没有大伯的好。两年前的时候,大伯把商店的规模扩大了,改成了小型超市,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日常经营的商品就有几十万元存货。老两口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叫来儿子媳妇帮忙照料。现在,大伯一家人在忙碌中幸福地生活着。
  

共 18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描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一位走村串户小货郎的历程。文中的大伯从卖针线、香烟、鱼钩、象棋等日常消费娱乐用品起家,积蓄了卖货经验,逐渐扩大了规模,在镇上开起了小商店、小超市,生意红红火火。这中间,大伯经历了艰辛,也收获了许多感动,让乡亲们难以忘怀。通篇行文流畅,情感饱满真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发展的赞美,对小货郎大伯的一往情深。欣赏老师的散文,推荐阅读!【编辑:吴兴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兴华        2016-12-01 13:12:09
  感谢赐稿檀香书苑社团参赛,祝福创作愉快!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