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寻常事里知不寻常(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寻常事里知不寻常(散文) ——火车上小记


作者:落拓书生 秀才,216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91发表时间:2016-12-02 16:33:02
摘要:我的心里,刹那间变得有点沉重起来了——一些报纸、文学作品里常常指责城里人歧视乡下人,很多有识之士也纷纷义愤填膺,可是乡下人难道就不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被城里人歧视的原因吗?


       惊忙出了一身冷汗,总算赶上这列K144次火车了。
       因为只五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买的是一张硬座票。4号车厢089号座位。
       进了4号车厢,很快就找到了089号座位,可我却愣住了——靠窗的089号座位上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她旁边(靠近过道)也是坐着一个中年妇女,而坐在她们对面的,仍是个中年妇女。着装典型的农村人样式。三人显然是一伙的,看见我后,一齐冲着我笑。
       难道是我看错座位号了?我赶紧掏出车票查看,是089号啊,没错!
       于是,我理直气壮地笑着对坐在窗边的妇女说:“不好意思啊,你坐的是我的位子。”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又一齐笑了起来。坐在窗边的妇女指着我的背后说道:“你可以坐那里啊,那是我的位子。”我转过身往后看,就见一个妇女毫无形象地躺在三人座的长椅上,正睡得香甜, 肚脐眼都露出来了她竟也不察觉,两条腿直直地悬挂椅边,两只鞋子横七竖八地卧躺过道上。
       我摇摇头,坚持着说:“算了。我还是坐我的位子,你坐回你的位子去吧!”妇女只好起身,小声嘀咕了一句:“你可以找别的位子坐嘛!”坐回她的位子。
       往日每坐火车我都要带上一、两本书。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带了一本《宜州文化漫笔》,它是一本讲述家乡小城宜州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书籍,摆放茶几上,我正想看,眉头不由得皱起来了——坐在对面的中年妇女脱掉鞋子,然后把她两只脚伸到我坐的椅子上来,伸了个懒腰,就和先前的两个妇女嘻嘻哈哈地拉家常,一点也不在意自己不礼貌的行为。
       这都什么人啊!
       我摇头感叹了一句,就将摆在茶几上的《宜州文化漫笔》打开来看,序言中的几行小字:
  
       “ 书写家乡,寻常人士,为着对家乡的眷念,为着对故里的光大,通常要流连于那里的风物名胜,纠结于故里的人世沧桑,以此纾解浓酽郁结的乡愁,以此凝聚成家乡更真诚亲切的可爱。”
       “ 古往今来,在大量书写地域文化的优秀散文随笔作品中,几乎都要探及地域的历史变迁,追溯既往,感叹兴衰,无疑亦然成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情结和审美情结。历史的深度让我们感受到地域的厚重,历史的广度让我们意识到地域在华夏版图上的地位,历史的万花筒帮助我们想象地域曾经有过的多彩,历史的风云变幻帮助我们遥想地域曾经有过的人世沧桑。”
  
       把我深深地迷住了。
       我忘记了时间,忽略了车窗外淅沥沥的雨声。却想起了过往岁月中的一些事。感慨人在岁月流逝的过程中,不总是一成不变的。早年自己喜欢看小散文,而立之年后却是喜欢看一些大散文,如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系列散文、夏坚勇《湮没的辉煌》《大运河传》中的一系列散文。让一颗心沉浸于一个个方块字里,穿越地理的层峦叠嶂,俯瞰历史的烟云风尘,与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对话,并以自己浅薄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抚摸古老民族胴体上的荣光、伤痕。
       当我把《英雄末路》一文看完,火车刚过千年文化古城柳州一会。我并没有过多地想起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的诗词文章,倒是《英雄末路》中的一段话:
  
       “ 太平天国起义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一样,其目的是赶走皇帝做皇帝,因为它不能超越历史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太平天国在文化政策上失败了。它推行拜上帝教,企图用宗教文化来摧毁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秩序……”
  
       使我浮想翩翩。陷入一种深远的冥思之中——原来,家乡小城宜州也曾发生过很多勾人心魄的故事,也曾有过很多足以载入史册的名胜景观。我曾穿行过的那些大街小巷,竟也曾有过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蒋百里、丰子恺等历史人物的足迹。他们或是文化巨人或是军事家,凭着人格魅力,给宜州这座小城增添了或深或浅的传奇色彩。我又给宜州这座小城增添了什么?
       座位右前方的一阵争吵声,突然把我拉回现实。我循声望去,就看到了先前坐我位子的两个妇女正和一个三十多岁很有气质的女子争吵。二人还不时回头冲着我对面的中年妇女发笑。
       很有气质的女子大声说:“这里又不是你们的位子,你们来坐也就罢了,却把所有的垃圾都扔到座位下,搞得座位下面脏兮兮的!”
       原先坐在我位子上的妇女却是不满地回道:“又不是你家的火车,位子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你干嘛这么霸道啊!”
       另一个妇女附和着说:“就是嘛,火车又不是你家的,你那么霸道干嘛?座位下再怎么脏,又不用你打扫卫生!”
       看座位下,还真是很有气质的女子说的——脏兮兮的,铺满瓜子壳、板粟壳、柑子皮,连过道上也有不少。
       坐在她们周围的人看了一眼,又都漠不关心了。打牌的继续打牌,玩手机的继续玩手机。
       很有气质的女子气得俏脸通红,只好大声喊:“列车员——列车员——列车员!”
       列车员很快就走过来了。很有气质的女子十分气愤地说:“她们两个座位不是这里的,跑过来坐,到处乱扔垃圾,不讲一点卫生!你看,座位下的垃圾全都是她们扔的!”
       像随意扔垃圾这种事,列车员大概见多了,也可能是想息事宁人,他一句话也不说,就去拿了个小铁撮和一把小扫帚,然后趴在过道上将座位下茶几下的垃圾全部扫出来,扫进小铁撮里再拿到垃圾桶里倒,来回三、四次总算把卫生搞好了。
       原先坐在我位子上的中年妇女显得有点不满地说:“看到了吧?又不需要你打扫卫生,你那么霸道干嘛!”
       很有气质的女子皱着眉头说道:“我不是不让你们来坐这里,可你们总要有点卫生意识啊!你们又不是小孩子了,吃完东西就不能拿个塑料袋子把垃圾装起来吗?座位下脏兮兮的,你们看着不觉得恶心吗?”
       两个中年妇女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又呵呵地笑起来,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很有气质的女子默然不语,显得十分孤独,无助。
       我的心里,刹那间变得有点沉重起来了——一些报纸、文学作品里常常指责城里人歧视乡下人,很多有识之士也纷纷义愤填膺,可是乡下人难道就不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被城里人歧视的原因吗?
       文明与愚昧,在这4号车厢中激烈碰撞。理性和感性,在我心里打起拉锯战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感性常常倾向于乡下人,但有很多时候理性常常倾向于城里人。
       假若三个中年妇女里有个是我的母亲,当她与很有气质的女子发生争吵时,我将无地自容,理性也会毫不犹豫地倾向于很有气质的女子身上。我这么想着,目光情不自禁地落在对面的、不远处的中年妇女们的身上了,心里也很茫然——在她们身上教育是不是发生了断层?以她们这样粗劣的品性,她们能把她们的孩子教育好么?就像很有气质的女子说的,“在家里,你们也是到处乱扔垃圾,不讲究点卫生吗?让孩子也学你们一样啊!”
       我该做点事了。起身,拿着《宜州文化漫笔》走到很有气质的女子座位边,轻轻问:“我可以坐这里吗?”
       “坐啊,你坐啊!”很有气质的女子温和地说着。我坐了下来。坐在对面的两个中年妇女相互看了对方一眼,就对着我发笑,我却是静静地望着她们,但目光里只有一种深沉的怜悯,没一丝愤怒。
       也许是我的目光有点灼热,两个中年妇女忽然起身坐到我原先的位子上。她们并不知道,我的行李就在很有气质的女子头顶上的行李架上。火车也快要到站了。
       很有气质的女子说:“我并不是不愿她们坐这里,实在是她们太不讲究卫生了!”
       “我知道!”我点点头,但并不是特意回答很有气质的女子。因为,心里知道的东西不仅是很有气质的女子不愿让两个中年妇女坐她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火车在苍茫的暮色里匀速前进,“钢啷——钢啷——钢啷……”的响声,一会稠一会疏,挂在车窗外的雨珠泛闪点点白光,杂乱无序地滑动着,隐隐有几分“欲语还休”的意味。
       我又把《宜州文化漫笔》打开了。却没多少心思看。一个个方块字倒似有了生命,在我眼帘里,渐渐蠕动起来。
       心里却清楚,是火车在铁轨上晃动的缘故。
       可能是天意,也许是一种巧合,一段小字:
       “ 不拉帮结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那种不讲原则的相互提携才是封建社会腐朽落后的遗风。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依附任何势力和个人,有一技或几技之长,自食其力,默默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社会文明的进程就会加快了。”
  
       在不经意间,涌入我的眼帘。
       恍惚中,我好像懂得了很多,可也好像什么都不懂得。
       真的不懂得什么吗?
       不是的!
       我只是无法用文字,把一路上内心的感受确切的表达出来……
       
       
  

共 35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点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言行可反映出自己的素质,同时也代表了一类群体的社会问题。城里人、乡下人,文化水平高的人、文化水平低的人。他们之间的是是非非,是瞧不起,还是自身做的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各有其特点。每一个个体不一样,站的角度不一样,问题也不一样。这篇文章通过作者在火车上,亲眼所见的素质低的“农村人”和素质高的“城里人”之间个矛盾、冲突,对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的事,从另一个角度,做了说明分析。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竹        2016-12-03 22:34:08
  人素质的提高,重在社会环境。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是学生,那时"学雷锋"人人争做好事,不良现象没市场。今天不正之风浓厚,自私而得不到公众谴责,这顽症一时难更治......
长竹
2 楼        文友:尊让        2016-12-05 16:46:32
  十个指头出来有长短,素质高低不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老师看到的只是个案。
没有虚伪的文字,只有虚伪的心。
回复2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6-12-05 23:06:51
  每种人都需要反思的。
   写文字是为了讲述一个特殊的事例,而不是去批判一个群体。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