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记忆留在远方(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经历】记忆留在远方(征文·散文)


作者:关山琴韵 秀才,260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8发表时间:2016-12-03 16:19:54
摘要:小街越来越少,但对小街的记忆却越来越深……

记忆,是一条奔涌的河流,在延绵不断的流淌……
   ——题记
  
   小街
   人生路上,一晃就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真是恍然如梦啊!
   在我的人生长河中,有许多记忆,或平淡,或精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从我的记忆里抹去,唯独一条小街,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的脑海愈加清晰的再现。
   这条小街并不小,方圆几十公顷。它深藏于兰州市中心,和兰州东方红广场只隔一条马路。它有两个好听的名字,记忆中的名字叫民勤街,后听父亲说它也叫官园街。官园街:从字面上我似乎看到了这条街的光华。过去,这条街上全住着达官贵人,从一座座灰色高墙、深宅大院,朱红大门里,你就能看得到它的与众不同。后来兰州大街小巷的地名全由甘肃省各市县的地名代替,这里便更名为民勤街。民勤街分前街和后街,奶奶家就住明勤前街。
   记忆中的六七十年代,这条街上没有一座楼房,全是纵横交错,青灰色的四合院,还有深深的巷子。道路也不宽敞,一条六米宽的水泥路面从东向西弯弯曲曲延伸。每当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寂静的小街开始喧嚣。此时此刻,有清晨锻炼身体的老人,手提菜篮子的家庭主妇,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还有身着四个兜制服的年轻人,手牵手的恋人,但更多的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群,此时,你才能感受到小街的热闹。每到上下班,小街上便响起叮铃铃、叮铃铃的声音,喧闹在小街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小街便显的非常拥挤。有时磕磕碰碰是常事,遇到素质高的人,彼此一声地地道道的兰州话:“对不起“、“没有关系”,将紧张的气氛化解。遇到素质低的人,互相吹胡子、瞪眼睛,轻则小骂,重者推搡,更严重者便是打架。兰州人不喜好劝架,但却喜欢看热闹、起哄。也许那时候物质生活太贫乏单调,对于感官的刺激除了看热闹,就再也找不到好的娱乐。一看有吵骂打架的,那情绪便高涨起来,立马围过来一堆男女老少看热闹,一时间,交通常常被堵的水泄不通,民警不出现,矛盾很难化解。
   那时候,这条小街没有一家商店,见到最多的是砖墙上用白漆写的大幅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将革命进行到底”等白色标语,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街道上没有多少树木花草,只有几只电线杆子,孤独的立在道牙边,每到夜晚,发出幽幽的暗光,将行人的影子拉长或缩短。
   兰州人饮用水是集中供水,在供水点排长龙司空见惯。每到中午,一根扁担,两个水桶晃悠悠的从小街穿越,也是我记忆中的场景。记得小时候,常跟着叔叔、姑姑去供水点挑水。遇到人少的时候十几分钟就能挑上水,遇到排长龙的时候,挑一次水至少也得半个小时,常常惹的奶奶用河南话唠叨:“挑个水怎么这样慢啊,给俺到黄河边上挑水去了吗?”
   那时候,这条小街里,最好听的声音便是一声声韵味悠长的:“剃刀磨剪子了切菜刀、剃刀磨剪子了切菜刀”……这声音很宏亮、悠长,且有韵味。只要这声音响彻在大街小巷,小院里的大门便吱吱扭扭响个不停,家里的主妇们纷纷拿出家里的切菜刀、剪刀,交到师傅手里,一边和师傅唠嗑,一边观看师傅娴熟的技法。此情此景,从都市到县城、再到边远乡村,是那样的相似,也许这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那时候,这条街上看到最诱人的东西就是冰糖葫芦,当一声声:“卖冰糖葫芦了、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好吃又好看,卖冰糖葫芦了……”听到这声音,跑的最快的还是我们这些孩子,围在由一辆破自行车上挂着一个装满冰糖葫芦的笼子,红彤彤,水灵灵,非常诱人。那红艳艳的冰糖葫芦在那个时代,是孩子们最爱吃的食物。家庭殷实的孩子买一个冰糖葫芦,在没有钱的孩子面前炫耀着,砸吧、砸吧的吃着,没有钱的孩子则眼巴巴的看着,馋的嘴里直流口水,那冰糖葫芦里包涵了我们童年的苦涩和奢望。
   还有师傅手中不停旋转的爆米花机,在燃烧的火中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师傅一边舔炭,一边用手不停的摇,汗水一滴滴从脸上落下,也顾不上擦一把,米花熟了,师傅脚一瞪,使劲儿拔出塞栓,随即一声喷的巨响,顿时一颗颗开了花的玉米像雪花一样,舞蹈在笼子里,伴随着香味扑鼻而来,蛮是诱人。此时,师傅黑黝黝、苍老的脸上露出了知足的笑容。年轻的母亲们看到白花花的爆米花,买一盆回家给孩子们解馋,孩子们手舞足蹈,开心的跟在妈妈的身后,留下一串串笑声。
   过去,小街人做饭没有煤气,更不要说电气。市民们全用的是蜂窝煤。每到做饭时分,小院里便夹杂着浓郁的烟味,那瓦蓝上空,升腾起一股股轻烟,飘至蓝天,袅袅娜娜,蛮有诗意。此时此刻,从每家每户飘出的香味,也充溢着这条小街。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真。时光交替下的这条小街,迎来了一条条新生命,也送走了一个个老者的身影,演绎着人间的离合悲欢。我亲爱的爷爷,奶奶,也就是在这条小街上,走完了他们平淡而艰辛的一生。
   我七岁时,便离开了兰州,回到了生我的小城:上学、工作、成家,抚养孩子,一晃就是几十年。当我再次带着一颗复杂的心情踏上兰州去看望这条小街时,已物是人非,小街已经被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大厦代替。那条熟悉的街道、深巷、四合院没有了,熟悉的身影也没有了,留下的只是一场满满的回忆。
   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一部由著名影星张瑜、郭凯敏主演的《小街》,小街里的每一个场景,人物的故事,剧情的结局和现实都是那么吻合、真实,每一个台词都是那么亲切,也勾起了我梦里的小街,它曾经拨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让我们感受到小街苦涩而快乐的童年,至今还让我忆起那部电影,还有两个主人公不同的命运,令人刻骨铭心。
   小街一去不复返,但小街的情愫还在,它像一颗恒星,永远驻在我的心里……
  
   大杂院
   大杂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普通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那时候,奶奶家住民勤前街108号。108号成为我记忆里最深刻的几个数字,这数字里,有我童年的快乐、向往,也有我的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思念,更有我对这座大杂院深藏的情愫。
   在这个不大的四合院里,住着四个家庭,十几个人。除了奶奶一家是后来者,其余三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坐北朝南的房子住着肖奶奶一家。肖奶奶和老伴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住不大的三间上房,还要在里面做饭,那住房的苦涩是多么的尴尬。肖奶奶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虽然肤色黝黑,人算不上漂亮,但脸上一直有一种乐观的微笑,和她相处,你时刻会感受到一种被关爱的温暖。坐西朝东的房子,住着王奶奶一家。王奶奶夫妇和两个儿子生活,一个儿子在工厂住宿舍,平时就她们和小儿子住,住房条件还算宽敞。另外在大门口过道,还有一个一平米的小伙房。王奶奶属于都市里精致的女人,时常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白致的脸上虽然布满了岁月的皱褶,但依然能看到她的年轻时的风韵。坐南朝北的房子是赵奶奶一家。赵奶奶老伴早年去世,为了两个宝贝女儿,没有改嫁,一直靠着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拉扯女儿,日子过的很清苦,但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围在身边,小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奶奶一家住坐东朝西的三间房,住人、做饭都在一起。可想而知,七十年代的兰州,住房非常紧张。院子的中心,有一棵很大的树,忘记叫什么树名,只是记着树很粗壮,叶子很大。一到夏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的下面有一个水泥台,每到春暖花开,淡淡香味笼罩着小院。每天吃饭时分,人们端着香喷喷的饭菜,拿着小板凳,坐在树荫下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小街里张三家的儿子结婚,李四的女儿出嫁,谁家的孩子进了政府大院,谁家的老人撒手人寰等等,都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
   那时候,不要说农村,即使都市,物质生活还是很贫乏。别说看电视,这谁家有个半导体,都让人眼馋的不得了。记得一次肖奶奶的大儿子参加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肖奶奶买了部半导体收音机,每到夜幕降临,群星璀璨,大家便集聚在树下,借着一弯明月,一丝凉风,一片绿荫,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听收音机,在这小小的匣子里面,聆听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我是这个院子年龄最小的成员,也是辈分最小的人,除了将大人称呼爷爷奶奶外,其余的人不是称呼姑姑,就是叔叔,自然大家都很呵护我。记得初到兰州,满口地道的华亭话,让他们似懂非懂,常常学我说话,那地地道道的方言,电、见,地不分的语言,常常惹的他们捧腹大笑,那时我也感到兰州的语言好绕口,怎么学都学不会,以至于出门不敢开口讲话。
   小院里的故事很多,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我被小叔和院子里的四个叔叔、两个姑姑带出玩,那时我只有五六岁的样子,似乎刚刚有了记忆。那天也是我玩的最开心的一天。一整天的时间,小叔小姑们带着我游玩了繁华的东方红广场,感受大都市的车水马龙,也在那个不算高的舞台上蹦上蹦下。后来到滔滔的黄河边,那时候,黄河边上没有什么景致,只是感觉河水的声音很大,浪花奔涌,呼啸着而过。但也很好奇,这里的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后来,回到家,缠着奶奶问:“奶奶,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色的?”奶奶回答:“是因为解放兰州时,烈士的鲜血把河水染黄了”。穿越黄河铁桥,走向了白塔山。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逛公园。高高的白塔,红色的亭台楼阁,灼灼生辉的琉璃瓦,不长一颗草的荒山秃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第一次感受城市和县城的不一样。玩耍中,竟然忘记回家。当夜幕降临回到家里时,大杂院里的奶奶爷爷们正在发疯的般的到处寻找我们,生怕叔叔姑姑们把我弄丢了。看到叔叔们牵着我走进院落,爷爷奶奶们悬着的心一下放下了,开始数落叔叔姑姑不该带我出去。那时候,爷爷家教很严,如果叔叔犯了错,重者用板子打屁股,轻者则跪搓板。看到我们回来,爷爷便将叔叔用板子狠狠的打了一顿,后不解气儿,便拿来一块搓板罚跪。一时间,那天外出的叔叔姑姑们都被大人们罚跪,在院子里整整跪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一个一个承认错误方才罢休。如今,人到中年的叔叔早早离开了我们,但那一幕往事,却永远留存我的记忆深处。
   大杂院里的人有情有意。那时候,家家户户日子过的清汤寡水,一年半载吃不到几次肉腥,只要谁家锅里煮了肉,另外三家都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每家也能得到一小碗香喷喷,红艳艳的红烧肉品尝。
   大杂院里不管谁家有了难事,大家便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有钱的帮钱,有力的出力,在跑前忙后的身影里,彰显出小院人的一种爱心、豁达。记得肖爷爷病重期间,是小院里的人跑钱忙后,细心照料,但肖爷爷终究没有抗住病魔撒手而去,让人万分遗憾。还有我亲爱的爷爷、奶奶病重期间,父母远在华亭,还是小院里的人,帮助姑姑、叔叔办完了爷爷奶奶的后事。
   如今,小院消失了,一些人像秋天的树叶,飘落在都市的每一个角落。一栋栋高楼把人心隔开,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里,没有了邻里、亲戚之间的那种温暖,更感受不到小院里的五味杂陈,还有流淌的情。
   小院的味道让我记忆犹新,是纯朴、是爱,是满满的回忆。
   好怀念那个大杂院,还有大杂院里的人……
  
   2016年11月18日清晨完稿于陋室
  
  

共 43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时光如梭,几十年岁月仿佛一瞬间走远,记忆深处只有那些点点滴滴弥足珍贵的事情难以忘怀。古老的兰州小街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用担子担水吃的时代换成了自来水送往千家万户,那些传统小贩的针头线脑,变成了现代化应有尽有的超市,让人目不暇接。古老的大杂院里,大人孩子济济一堂,一家有事,大家一个个不约而同伸出援助之手的纯朴热情永远是那样美好。欣赏老师佳作,特此倾情推荐,感谢赐稿,期待老师更多的精彩。【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05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6-12-03 16:20:35
  学习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关山琴韵        2016-12-07 23:33:55
  谢谢你猜老师精彩点评及精品推荐。祝福冬安!
2 楼        文友:你猜        2016-12-06 17:32:10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关山琴韵        2016-12-07 23:34:39
  谢谢您鼎力推荐。祝福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