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唐桥陵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唐桥陵游记(散文)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84发表时间:2016-12-04 18:53:20
摘要:唐桥陵,关中平原咸阳原上的唐十八陵之一,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实不愧为中国古代的帝王之陵。

【荷塘】唐桥陵游记(散文) 在西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出差期间,我借机拜谒了两座唐陵,一座为唐桥陵,一座为唐乾陵。首先拜谒的是唐桥陵,其次才是唐乾陵。众所周知,李唐王朝代替杨隋之后先后历经十八帝,然这十八帝死后,皆被埋在了关中平原上的咸阳原。这十八陵就是现所知的“关中唐十八陵”,不幸的是朝代更替战火不断,这十八陵都难逃被盗的命运,但所幸的是唐乾陵和唐桥陵还保存完好,地宫未遭盗挖。
   从阎良出发,经渭南富平县,辗转到蒲城县,见到了唐代的第一座帝王陵墓。时令正值酷暑,到达陵墓神道时,浑身已是汗流浃背了。闷热的空气里夹杂着一股热浪,只有走到树荫下时才略有点清凉之感。放眼望去,主神道的两侧,石像生默然矗立着,只不过眼前的这些翁仲像已是残缺不全了。当我走到石刻群时,有些石人像只留下了底座,而那高昂的石人像早不知在什么年代就被人盗走了。现所遗存的石刻群,从望柱(华表)开始,依次是石鸵鸟、石马、獬豸,然后是文臣武将。石刻群的中央是宽敞的主神道,通体青砖砌成。再看两侧,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群虽然几经千年,但依然未失昔日的辉煌。唐桥陵这些石刻群有“石刻甲天下”之美誉,这也彰显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这唐桥陵的主人是唐代第四代第五位帝王(唐中宗李治第四子)——唐睿宗李旦。他在中国历史上虽无建树,但却美名其扬,留下了“三让天下”的千古美谈。在他死后,按照当时皇家丧葬,以山为陵,他则永久地沉睡于此。昔日的皇家陵园,如今早已是不复当时了。从遗留下来的地面建筑就得以知道,历史已然成为了云烟过往。偌大的皇家陵园,除了石刻群外,别无它物。我顺着神道直至走到桥陵的大石墓碑前,我徒然作笑,王侯将相,帝王百姓,谁不都是百年之后化为了一粒尘埃,任凭历史的风在吹拂。
   再往上走,是左右阙台遗址,它位于主神道两侧。高高的阙台现在只留下了一层基台,基台上尚还残存着础柱石,础柱石的不远处,是蒲城县政府给唐桥陵重新立的功德谥号碑,它静立在丰山脚下,对峙着咸阳原。
   经过四门遗址之后,就是陵墓的主体结构了,四门遗址是按照四象命名,既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和玄武门。遗址的旁边搭着几个简陋的避暑之地,说是避暑之地,其实就是几个简易的茅草棚,茅草棚的土埂上三五个老者闲坐其上,见客入来,主人随即便向游客叫卖着冷饮和西瓜。因为天太炎热,我买了两瓶冰冷的矿泉水,顺便向老者打问了几句,那老者指着前方的丰山道:“你们要爬上去吗?路很滑的。”此时我的身旁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中年男子,他努着嘴向着老者微笑着笑道:“我们就上去看看,爬不动了就折下来了。”我一听口音,地地道道的关中人,时不时的话音中还能听出有点儿秦腔的味道,就主动和他打了声招呼。
   果不其然,上山的路都被人踩的光滑如镜了,这么座宏伟壮观的帝王陵墓竟毫无半点土壤,一块块的巨大石条相互堆砌,终成于墓。试可想,当年修建此陵墓是多么的艰难。一人之死,有无数人为此而殉葬,皇家的威严是拿平头百姓的生命浇筑而成的。中年男子先于我行,却落后于我,他气喘吁吁地赶上了我,要和我结伴同行,据他说,关中平原上的帝王陵墓他看了许多。唐陵也好,汉陵也罢,无非只是坟头堆的高了点。中年男子说话很幽默也很风趣,他又言道:“汉代的帝王陵墓才有所看头,那丰厚的陪葬品不计其数。”此时,我心想汉陵讲究厚葬,视死如视生,当然生前和死后一样了。去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不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吗?如是要看那些,那倒不如去博物馆里瞧瞧好了,哪用翻山越岭的爬这墓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爬到了陵墓封土的中间了,此时,从遥远的秦岭山脉吹来的风趟在身上,说不出的清凉。此时,俯瞰远方,整片咸阳原一览无余,陵墓的后方及两侧都是黄土地,唯独它如镶嵌在黄土地里的明珠,一任时光渐渐打磨。
   唐桥陵,以山为陵,凿山为穴,它是在继承了汉陵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不愧为中国古代的帝王之陵。
   大约爬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才登上了唐桥陵的最高处,在我的脚下是沉睡了千年的李唐帝王。中年男子坐在了大石条之上,他环视着陵墓四周,顺着他的余光,一片片的云彩漂浮而过。突然他兴致极高地指着处洞向我呼喊了起来:“你看,有盗洞,就在那草丛间。”沿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幽深的丛林深处赫然隐藏着一个口径两米多的洞。莫非桥陵被盗过,我心里暗暗地想了想,中年男子提议说,一起去看看盗洞,我答应了。在欣赏完美丽的关中平原后,我们打算从山的另一边走下去。
   骄阳似火,黄土地发出了金黄般的色彩,远方梯田地里的向日葵正金光灿灿地被烈日炙烤着,下山的路,更加难走,真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中年男子突然骂起了陵墓的主人,似乎是这座帝陵的主人让他费尽力气爬上来的。我觉得好笑,但碍于礼貌却只能假意随和。
   到达盗洞口时,又过了半晌时分了。这个巨大的盗洞正好打在了半山腰之上,从裸露的地表层来看,的确是多了几分颜色的土质,盗洞约三米多深,是经过人工回填的。这么坚硬的帝陵,很难想象是怎么打开它的。中年男子连连哀叹,他以为盗洞会很深,最好是直至地宫。他看了看后便索然无味兴致全消,他是不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是不得已知道的,但对于我是很欣慰的了,毕竟唐桥陵是我拜谒的第一座帝王陵墓了。
   中年男子和我又结伴下山,到达墓碑处时他才和我告别,他说他即将要踏上去往扶风法门寺之路。
   作别了他,我又独身前行,此刻,黄昏渐至的唐桥陵又多了一份宁静。
   残阳落尽,唐桥陵湮没在了一片阒寂中,乌鸦声响了起来,紧接着蒲城县的万家灯火也亮了起来,黑暗中,我拾起了长长的身影,开始夜归。
   待我回到阎良时,全城华灯已暗淡了下来,此时此刻,身心俱疲,但唐桥陵的影子却在我的眼前不断浮动着,我似乎既能捕捉到却又无法去触摸……

共 23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跟随作者笔触游历帝陵,先至唐乾陵,首先感觉到的是肃寂的氛围,精美绝伦的石刻群,彰显盛唐时的繁荣,行走其中,不禁感慨:帝王百姓,谁不都是百年之后化为了一粒尘埃,任凭历史的风在吹拂。且行且思,让我们也或欣喜或感慨。再游唐桥陵,其特点是:以山为陵,凿山为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游历过程中发现盗洞,更为帝陵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这篇游 记散文,移步换景,探帝陵之神奇,作者不忘描绘所处之景致之美,更点出游历不由生发出的感慨,行走文字间,仿佛也去走了一遭,感受了一番。作者善用几笔景来烘托,用几感叹来抒怀,两处陵,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特点。流畅自然的表达给人如临其境之感。阅读欣赏,推荐共读!【编辑:一声轻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12-04 18:53:52
  感谢则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2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12-04 18:56:49
  虽是写陵却无沉重之感,虽是写景却又不失表达独特的感触。两座陵平列写来各有特别,引我们也游历了一番,喜欢这种淡淡的表达,感谢分享这样的精彩文章。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3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12-04 18:58:15
  问候老朋友,又欣赏到你的美文,读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祝在荷塘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4 楼        文友:天龙        2016-12-05 06:46:35
  祝水墨灵溪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2-07 08:47:11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