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炭火·煤火·炉火(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经历】炭火·煤火·炉火(征文·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8发表时间:2016-12-11 19:46:1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走过当年风雪交加、滴水成冰的严冬,回想起烧柴燃煤、烟熏火燎的日子,那红红的炭火、跳跃的煤火和旺旺的炉火,时常就会闪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胸中始终好像燃烧着一把火,在前行的道路上,无论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与困苦,我的心里都会感到暖洋洋、亮堂堂的。
  
   一、红红的炭火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把烧劈柴尚未燃尽的火叫做“炭火”。在通常的情况下,这种火看似不瘟不火,周身通红,有时像一条静卧的小火龙,有时又像一只刚炸好的大螃蟹;它没有一丝半点的青烟,也没有熊熊燃烧的火头,就那样红红的、亮亮的,时而飘出雪花般轻盈的薄薄的青色灰烬,时而又从内里窜出些黄黄的细小的火苗;但它的威力不减,真的可以称得上“够威够猛”。人一旦稍微靠近它,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它那浑身的热力和热情。
   想当初,每年一进腊月,父亲都要趁天准备过年的劈柴了。那些乱扔乱放不能成器的棍棍棒棒,那些从路边或田埂上挖出的树墩和树根,早已被风干或晒干,父亲将其收拾在一起,长的用刀锯截成一骨碌一截的,整理停当后,抡起斧头破成一块块的劈柴,然后再找个宽敞向阳的地方,摆成“井字形”的一摞一摞。农家的小院里,被寒风吹得利利亮亮,那一摞摞排列整齐的劈柴垛,远远看去,俨如一台台井架或一座座塔吊,绝不失为冬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记得从前,我跟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小西屋里,每年的春节前后,都要飘几场大雪。或许是天气的严寒,或许是衣食的简陋,加之小西屋低矮潮湿,我觉得整个冬天就像掉进冰窖一样的寒冷。为了御寒取暖,奶奶几乎每天都要把做好晚饭的灶膛火留下。趁吃饭的时候,爷爷将这些明火装进一个废弃的搪瓷盆里,端到小西屋那方土坯垒成的简易的书案旁边,顺手拿起靠在墙角的父亲劈柴时留下的“五花头”(树分叉处)或树根架在火盆上先烤着。
   等吃过晚饭,玩过一会儿,我肚里的那点饭热气下去之后,放在火盆上的劈柴已经渐渐燃起。这些不避刀斧的硬骨头,虽然起火慢,火苗小,但其烟雾少,耐性好。莹莹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小西屋,奶奶还在整理着她的那些破布头“烂桃子”(旧棉花)的,好像在为纳鞋底做着准备。这时的爷爷,喇叭筒已经裹好,就着火点上,在悠悠地吐着一个又一个烟圈,时而还伴有几声轻微的干咳。我伸开双手在火盆边晃了晃,爷爷说:“坐下,烤会儿吧!”
   每当这时,我就央求爷爷给我讲故事。爷爷先是翻翻火盆上的木柴,然后抽两口烟,清清嗓子,很爽快地说:“好,讲就讲,今天我给你说一段‘王阳卧冰’。”爷爷又抽口烟,接着说:“从前有一个叫王阳的,他的母亲病了,想吃鱼,可大冬天天寒地冻的,河里坑里都结了冰,到哪里去逮鱼呢?”我说:“到集市上买!”爷爷笑笑说:“逮鱼就没法逮,鱼生长在水里,集市上怎么会有?”我说:“可也是,那怎么办呢?”“人家王阳有办法。”爷爷卖了个关子。
   我急了,便求爷爷快讲。爷爷不急不忙地说:“王阳心想,只要把冰融化,不就可以捕鱼了吗?于是,他就躺在冰冰上,用自己的身体暖化了坚硬的冰冰。”爷爷看我露出了一副吃惊的神情,又说:“这你不会吧!”我小声地咕哝道:“谁不会呀,冻坏了身子,又逮不住鱼咋办?”爷爷说:“正是他的这份孝心感动了天地,不但冰化了,还从冰口跳出一尾鱼来。”我问:“后来呢?”爷爷答道:“当然是王阳的母亲吃了,病也好了。”我唏嘘不已,想让爷爷再讲,可奶奶却催促我该睡觉了。
   第二天,又到了那个时候,爷爷说《弟子规》里有句“冬则温,夏则清”,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小黄香的,在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年龄很小,但他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天热,为了使父亲能够很快入睡,他每晚都用扇子先把席子扇凉,再请父亲躺下;冬天天冷,他就每天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暖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我虽然不曾为爷爷奶奶暖过被窝,但每次躺在奶奶为我暖热的被窝里,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爷爷当年曾教过私塾,我知道他懂得很多,就说:“爷爷烤火,你能不能给我讲点‘火’的故事。”一提到“火”,爷爷立马眼睛一亮,开口说道:“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一连三把火,只烧得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丢盔撂甲、屁滚尿流。后来他六出祁山,上方谷一战又烧得司马懿父子抱头大哭,失声说:‘天该亡我!’不过,到了最后,秋风五丈原,临死的时候,魏延不小心进门带来的一丝儿风,就灭掉诸葛亮这光辉照人的一盏灯火。”说到这里,我看屋里有些发暗,爷爷绰起他那根用架子车废条特制的火棍,捣了捣,炭火脱落了一些灰烬,哔哔剥剥,又燃起了细细的火苗,很快又亮了许多。
   记得有一次,爷爷给我讲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明显是很兴奋。他说作为一国之君,这样对待患难与共出生入死的兄弟是极不应该的,纯属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那种;好则咱爷们多长了个心眼,听从了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话,才保住了一条小命。我问爷爷:“咱爷们是谁?”爷爷掂起手中的火棍,敲打了几下盆里的炭火,炭火燃得红红的,爷爷的脸也被火光映得通红通红,眼里似乎冒出了火花,只见他猛地伸出大拇指说:“忠心耿耿的保国将——徐达。”
   当时,我只知道徐达和我们是同姓,什么朱元璋、刘伯温,也包括“爷们”徐达,我都不甚清楚,也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是爷爷讲的《西游记》。挪吒三太子的“风火轮”和“三昧真火”,我喜欢;猴哥大闹天宫,被捉后关在老君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却炼得个火眼金睛,我也喜欢。然而,我最喜欢的则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过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那段,尤其是猴哥钻到铁扇公主的肚里,又是垛又是踢的,我觉得很好玩。
   悠悠岁月,那些年,那些冬天,大雪年年有,火盆年年端。红红的炭火里,祖孙俩,面对面,我不仅获得了温暖,也听了爷爷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今,我真的懂得了什么是薪火相传,然而,爷爷却过早地去了。
  
   二、跳跃的煤火
   我的老家豫东南属于平原地带,不产煤。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一家一户烧火做饭,一般用的都是柴禾。只是在生产队炕烟烧窑的时候,才到很远的山里去拉煤。现在我还记得,拉煤的时候,常常是结伴而行,几十辆架子车组成一个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去的途中,两车相连,前后搭班,来回替换,车上就拉着现成的柴禾和干粮,随行随吃,随吃随行,遇到饭馆或旅店,找点茶水一喝或打碗热汤一泡,一行十多天,回来时常捎些粗瓷大碗。
   要说这煤火,它是我国北方地区过冬时常用的一种燃煤做饭和取暖的器具,通常又叫作“煤火台”或“煤火台子”。在我的乡下老家,除了取暖的需要之外,垒煤火台大多还是考虑到给小孩子烤尿湿物的方便,真正的做饭还应该在其次。记得当时,我家就有一座煤火台,它就支在堂屋当门的右前方。进屋跨过门槛,靠墙便是一个简易的和煤池。煤池的底部和边沿,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池里经常放把平头短把的铁锹和一个煤铳子。
   紧挨着煤池,靠里便是煤火台。煤火台上常有火或热东西,为了防止小孩子烧着或烫着,台子垒有讲桌那么高。台面靠南墙,东西稍长,呈长方形;中间有火口,圆圆的,比碗口略小。火口之上还有个铁圈,俗称“火口铁”;做饭的时候,铝锅就放在上面。煤火台形似灶台,但讲究口小肚大。当时有句俗话,好像叫做:“上面能放手,下面能卧狗。”煤火的灶膛底部通常有炉支,方形的炉支近似于铁制的小窗户,只有纵撑子而无横档,上可通风蓬煤,下可漏气卸渣。一般炉支正对的前方即煤火台的腰部,其正面有一方孔,通常叫做“煤火眼”,它是特意为观察煤燃烧的程度或拿火铳捅火助燃而留的。炉支的下面是煤渣窑,是用来储存或掏煤渣的,那时的煤渣大多用于沏小孩子尿湿的棉裤,或垫屋里尿湿的地面了。
   记得当时,老家烧的煤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起火快而又无烟的“明煤”,也叫“无烟煤”;另一种则是上火慢而又不耐烧的“烟煤”。明煤比烟煤质量好,因此价格也就高。那年月因为缺钱,明煤似乎也不多,买煤烧已经是高消费,只好忍痛割爱,烟煤也就凑合着用吧。当年我家的煤火台,主要就是用于给妹妹烤尿布或屎布。说来也怪,越是天阴下雪,妹妹尿湿的越快。父亲有时烤不及,干脆在堂屋里间对着窗户拉根铁丝,专意挂那些大大小小的“万国旗”。当然,夜静时分,父亲闲下来,也会把我白天踩湿的破棉鞋和棉袜子悄悄拿去,放在煤火台上熥。时间一长,父亲好像总结了经验,便用铁条捏了个支架,一下子可以放上好几块同时烤,明显提高了办事效率。
   我家的那座煤火台,是父亲亲自垒的,母亲打的下手,不知什么原因,连个出烟的地方也没留。有一次,我见父亲生火,煤烟滚滚,满屋子都是,呛得父亲一边“啃啃”着,一边还歪着头在使劲地吹火,有时眼里噙着泪,鼻子上还抹块灰。终于蓝色的火苗跳动起来,父亲小心翼翼地加着煤,嘴里似乎还哼着小曲。生活真是有苦也有乐,弥漫的烟雾,火急火燎的心理,鼻眼里都充满着苦涩;可一旦煤烟退去,火苗腾跃,父亲心里便是美滋滋的。父亲曾经对我说:“因火成烟,无烟哪来的火?因苦生甜,自古瓜儿苦后甜。”仔细想想,父亲的话直到现在还是蛮有道理。
   犹记当时,我家堂屋两间,内外只有一道高粱箔材做的隔栅。吃饭的时候,点上一盏小煤油灯,就挂在煤火台上面的南墙上,昏黄的灯光,跳跃的煤火,照亮了屋内的里里外外,火光、灯影、人影在晃动,大人小孩、锅碗瓢勺,说话声和叮当声相混杂,煤油、煤烟、饭香、菜味,凝聚在一起,浑然而不觉。外面正是北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屋外与屋内,冷与热,动与静,悲与欢,真的是很难说清。不过,现在想来,往事历历,一切都成了美梦,回不去的甘甜的美梦啊!
   后来,妹妹渐渐大了,煤火台在取暖的同时,也时常用来做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父亲病了,另一次是熬(煮)羊肉。父亲病了那回,母亲在镔铁(铝)锅里给父亲炖上了鸡蛋,炖着炖着,母亲有事出去了,安排我照看着。那时的炖鸡蛋,按说极为简单,就是把鸡蛋打在搪瓷碗里,添上水,搅匀和,加上盐,放在铝锅的箅子上,盖上锅,坐在火上一直烧,直到添的水快熬尽了,鸡蛋青黄都变成了热豆腐状,也就完事了。
   可我那时不懂,看锅里一直冒热气,出于好奇,我一会儿就掀开看看,见还未浓缩到一起,又盖上了。长等短等,终于等上面没水了,我才端了下来。待我用溜馍布衬着,双手递给父亲时,父亲用小勺一撇,说:“炖老了!”顺手往下面一挖,已经粘底了。我当时觉得很惭愧,原本是让父亲养胃呢,结果却适得其反,我红着脸站在了一边。父亲笑笑说:“这不怪你,一是你没做过,二是用煤火不好掌握。不过,要记住,无论做什么,火候都很重要。”
   熬羊肉那回就更为简单了。冬天严寒,母亲看我和妹妹又冷又馋,就对父亲说:“买些羊肉吧,羊肉暖,让孩子们都暖暖身子。”父亲顶风冒雪,到村后的小集上买了一条羊腿。回来后,母亲清洗清洗,旋掉些肉片,就将整个羊腿骨一下子放进了铝锅里,掺上粉条和白菜,添了一大锅水,就坐在煤火上炖。父亲说:“炖羊肉要小火,慢慢地煨,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他让我们先到外面跑一圈。我和妹妹都不愿走开,两双眼睛就直直地盯着,黄色的火头、绿色的火苗,一扑闪一扑闪,轻轻地跳跃,像伸出的舌头一样舔舐着锅底。
   忽然间,我想起了经常玩的“杀羊羔,买羊皮”的游戏,便和妹妹一起在院里玩了一会儿,可心里一直想着羊肉,再加上外面的天太冷,没玩多时,便觉得没意思。于是,又嘻嘻哈哈地和妹妹一起跑进了屋里。父亲看我们无聊,便说给我们讲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听说讲故事,我和妹妹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父亲说:“听你爷爷讲,这‘挂羊头卖狗肉’最初是‘挂牛头卖马肉’。”
   什么羊呀、狗呀、牛呀、马呀,一开始我就有些糊涂了。只听父亲接着说:“很早以前,有个叫齐灵公的国王,看见自己的妃子们穿得花花绿绿的,感觉不顺眼,就命她们改穿男装,但禁止宫外的女人穿男装。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并无效果。当时的大臣晏婴对齐灵公说:‘宫内女子穿男装好比店外挂着牛头,店里卖马肉一样,真的难以让人信服。’这句话流传下来,让人没想到的是,结果竟成了今天的‘挂羊头,卖狗肉’。”
   至于女子穿男装怎么是“挂牛头卖马肉”,又怎么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我和妹妹听了,当时都一头雾水,再问父亲,父亲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可想到煤火上正在“熬”的羊腿,我们心里都是美滋滋的,也就不再多问了。时光匆匆,后来是如何分吃羊肉和争啃羊腿的,如今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知道那根羊腿骨,在铝锅里总熬了好多天,白菜萝卜和粉条,我们都不少吃。多少年过去,不仅是那羊肉的鲜味、身上的暖味、心里的美味我难以忘怀,就是那煤火台上不停跳动青黄的火,总是在我眼前浮现。

共 79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和水与火有着密切发联系,特别是在那七八十年代前,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火。冬天,围着红红的炭火听爷爷讲故事,从诸葛亮善于用火攻,火烧葫芦谷,火烧藤甲兵,博望坡、新野、赤壁,一次次烧得魏吴官兵哭爹叫娘到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故事里懂得了什么是忠,什么是奸。煤火,在八十年代是乡村里做饭和取暖最重要的燃料,一个家庭里,有了一个炉灶,做饭和取暖烧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打煤球成了家家户户必须的劳动,煤球里添加的土质比例大小是一个技术活,土多了火着的火力就不怎么好,土少了,煤球的粘结度不好,搬运起来就容易破碎。为了避免发生煤气中毒,无烟煤是最受欢迎的,如果掌握了添加煤球的时间,即省去燃煤时的许多烦恼,并且可以节约煤炭……随着时代的发展,空调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的普及,代替了传统的烧煤生活,然而,那些美好的记忆,永远是那样清晰。学习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13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6-12-11 19:46:55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2 05:39:07
  问好社长,辛苦了,多谢!
2 楼        文友:何叶        2016-12-12 12:36:42
  写的真好!给赞。期待下次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2 13:41:46
  问好社长,感谢鼓励和支持,合适的时候我还会麻烦晓荷的。
3 楼        文友:你猜        2016-12-13 19:02:45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3 19:23:04
  多谢社长鼓励和支持,辛苦了,问好老乡!
4 楼        文友:何叶        2016-12-13 19:23:38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3 19:33:35
  有机会一定奉上,谢谢社长的关注,问好!
5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14 14:22:22
  问好老师,恭喜恭喜,期待老师更多作品,精彩不断!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4 17:20:13
  问好总编,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有机会我会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