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雨墨梦乡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雨墨】聆听古道的故事(散文.游记)

编辑推荐 【雨墨】聆听古道的故事(散文.游记)


作者:半步蜗牛 童生,58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8发表时间:2016-12-12 23:01:45
摘要:一段幽静的古道,曲曲折折中掩藏着深邃故事;一段荒凉的古道,坎坎坷坷中书写了美丽传奇;一段崎岖的古道,简简单单中诠释了沧桑余味;一段辗转颠簸于荒野的古道,迷迷茫茫中铭刻了心路历程;一段销声匿迹于红尘的古道,冥冥之中,连着南庙镇双田村的邓表峰顶。

秋天离去的时候,很急;冬天来到的时候,很轻。
   沿途有一级级石阶跟随;有一条条溪流引领;有一缕缕轻风拂面;有一束束阳光同行;有一簇簇野菊相伴;有不错的心情,在秋尽冬来的天空翻飞。我听见秋风在一阵一阵地刮,刮着刮着,便降落于冬天的早晨;我看见秋雨在一场一场淋,淋着淋着,便抵达了冬天的黄昏;我数着发黄的枫叶飘洒,数着数着,便触摸到了寒冬的呼吸;我倚着阳光、拽着余晖,在古道上一寸一寸地漂移,漂着漂着,便沿古道远离了家门……
   一段幽静的古道,曲曲折折中掩藏着深邃故事;一段荒凉的古道,坎坎坷坷中书写了美丽传奇;一段崎岖的古道,简简单单中诠释了沧桑余味;一段辗转颠簸于荒野的古道,迷迷茫茫中铭刻了心路历程;一段销声匿迹于红尘的古道,冥冥之中,连着南庙镇双田村的邓表峰顶。
   时间是2016年月12月3日。我追随由扬子、罗丝、吴楚人和踞石斋等13位文友,结成的采风队伍,登上了无比幽深的邓表峰。从钢筋水泥禁锢的闹市,依着冬日暖阳的引领,踏着那条湮没于杂草、覆伏于青苔的古道,一步一步地靠近。我们此次成行,是南庙乡双田村李书记一手促成的。村支书在村委会热情地迎接了客人,之后又担心我们迷路,委派紫云观观主、段石组村民——老李头进山带路。
   李书记约35岁左右,英俊潇洒,热情大方。通过这位年轻有为、奋发向上的村支书,我结识了通往邓表峰的古道,聆听了散落于泥浆苔藓、落叶腐草的故事。
   在宜春城南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终日云缠雾绕,若隐若现,这便是风光旖旎的邓表峰。它属洪江、南庙、温汤三乡的界山,涵盖范围广阔,从洪江的丹溪、南庙的袁梅和温汤的仙巩,都有登山的小径。山名的由来,是因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晋时,一位名叫邓表的人成为仙山的首位修道者,并得道成仙而留名。且因山中建有道观曰紫云,故附近村民就约定俗成地称山峰为:紫云观。
   紫云观香火历经千年而不衰,附近村民们在时光的潜移默化中,将紫云观的称谓取代了邓表峰,以至越来越少人知道紫云观的真名了。在袁梅路口进山时,我向一位老奶奶询问了邓表峰在哪时,老人家直接以不知道作答。可当吴楚人改问紫云观时,老人家爽快地告诉他:她家住在紫云观不远的村庄。
   其实,被岁月湮没并模糊的不止是峰名,还有那早已时断时续的石板古道。弯曲而陡峻的古道,由一枚枚已然模糊不清的故事串成,直达邓表峰的山顶。陈旧而神秘的古道无比寂寞,即令人神往、更让人窒息。我便流连于那段荒芜的石径上,将自己迷失。
   起于双田村的古道,再登上一片金黄色的梯田后,经段石组古老的石拱桥,入山,然后从拱桥处昂首拾阶而上。而酣睡于桥头草丛的石碑,为我们言简意赅地记叙了拱桥的故事。石碑约半米见方,为修路时树立的功德碑,碑文工整,字迹清晰,碑面阴刻楷书。该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当地村民将这座屹立于古道、饱经风霜的石拱桥,称为狮古桥。不过拱桥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它因岁月的流失而逐渐模糊。其它早已记不清了,这桥何人所建?何故所建?它为什么叫狮古桥?是因取自地名、村名,还是人名?是关于狮子与山峰的故事?都不得而知。但又何必清楚,而纠缠于那些衰老和陈腐的回忆?
   石拱桥约长十米,宽两米,高五米,以肩扛手磨的长方形青石砌成。桥洞下无数冲积的鹅卵石的缝隙间,生长着绿油油的菖蒲,潺潺的流水,努力绕过坚硬的巨石,再漫过菖蒲和苔藓的围堤……如此,不知轮换了多少日月星辰。古道旁耸立的苍劲挺拔的枫树,风过丛林,金黄的枫叶像漫天飞舞的蝴蝶,潇洒地跳舞,曼妙地坠落……如此,不知忍受了多少风侵雨蚀。暖阳在青石板上久久地磨梭停留,如少女如兰的吐气,如山人悠长的哀怨,如岁月收藏于眉宇的眼神……如此,不知守候了多少公元世纪。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荒野村庄依旧,小桥流水依旧,古道西风依旧,花开花落依旧。我想:小溪流走的只是青山沉重的呼吸;飞鸟带走的只是红枫平缓的梵音;秋风飘逝的只是季节轮回的颤栗;时光掉落的,只是播种于土地的无奈和坚守于心中的希冀。
   扬子老师,当为我们领路的老李头讲述古道竹林的故事时,返程下山了。
   整条古道,大多都在竹林中伸展、攀折。而老李头的故事,盘桓于邓表峰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竹林多年。在茂密的竹林行走时,不时看见一道道残垣断壁,或屹立,或倾斜,或塌方,像一群孤独方而寂寞的老人。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在这云林深处曾住着人家?这些房子又如何修建的?见大家疑惑,老李头兴致勃勃且语无伦次地,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于邓表峰山麓的民间故事。老李头年过五十,脸颊瘦削,身体单薄,一身青装。手握一柄柴刀,显得精神抖擞,极纯朴和实在的庄稼人。我估计,邓表峰的竹林葱绿了多少遍,老李头的故事便陈述了多少回;邓表峰的竹笋生长了多少根,竹林中的故事便流传了多少人。
   原来,那竹林中无数横亘毁损的石墙,便是从前山林的界线。而且能拥有山林权属的户主,大都是当地的名望或财主。相传洪江丹溪村有一家佃农,家贫如洗。大年三十日只得从相识屠夫的肉砧上,赊了两斤猪肉回家过年。不料半道遭遇债主,猪肉被抢去抵债。无奈之下全家人扛着锄头,来到竹林挖冬笋充饥。却得邓真人庇佑,在一棵古树下挖到两罐金元宝,且每锭元宝上刻着佃农的名字,于是佃农成为了当地最有名的财主。此后,他将邓表峰所有的竹林,全部买下来,并用石块垒墙砌界。而那条翻山越岭、通往邓表峰的古道,便是佃农出巨资修建的。
   当然,这只是邓表峰的一个传说。佃农暴富的故事,真实与否已无从考证。然而,竹林中的古道虽然老去,但竹林愈发焕出勃勃生机。这里每天的竹林古树都是新的;这里每天的花草虫鸟都是新的;这里每天的皓月星辰都是新的;这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邓表峰下村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走到约两小时,我们到达邓表峰半山腰的竹林,聆听关于紫云观的故事。
   紫云观,隐伏于大山半腰的一处空旷地,背倚婀娜清秀的邓表峰,于云林深处突兀于眼前。当你第一眼见到它时,便有素昧平生的慨叹,你会情不自禁联想着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紫云观现为两间土屋的小道观,约占地三、四十平米。土屋墙体用泥土打夯而成的,显得破落陈旧。黄色的墙体常常露出几条干涸的裂缝,像一张耋耆老人的脸。盖着青瓦的屋顶,长满与年龄相吻合的杂草和苔斑。观中今存泉坛、药灶和石臼等遗迹。土屋前的空地上,挺立一座高约2米、用石块砌的香炉。屋后左侧树荫下横卧一巨石,传说是邓表得道成仙的地方。整座道观像一颗废弃的顽石,陨落于繁茂和葳蕤的竹林中;更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于邓表峰久远而丰腴的传说中。
   相传,紫云观自邓表得道成仙后,道观上方终日云雾缭绕,紫气环聚,故得名紫云。却不知这俗世尘事,气生于心。心存祥云,则紫气东来;心怀情意,则情归自然。
   我在紫云观前小憩了片刻,与罗丝、吴楚人、踞石斋等七人结伴继续登高,去探索遗落于峰顶的古道故事。而另外七人因敬畏旅途艰苦,则在喻老师等的带领下,下山而去。
   古道于道观前朝左直行,道路宽阔而平缓。山路的路面,没有了石板支撑的艰辛,没有了青苔铺垫的苦难,没有了泥泞浸泡的沧桑,仅平铺了一层厚厚的树叶。行走于林荫道上,软绵绵地,非常快慰和惬意。有几缕阳光从树丛中挤入,于地面胡乱地涂鸦出几圈光斑。虽然少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为多也不为过。这人世的事,多留一些余地与空闲,方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小径伸延了约一里路,到达一岔道。直行通往洪江丹溪;右转则上邓表峰,仿佛山路伸了个懒腰,便抬头攀爬。这个岔路口,同样掩藏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传洪江丹溪村的地名,便是由来于邓真人炼丹的传说。晋人邓表在紫云观修炼时,于峰峦之巅采药、炼丹,邓表峰至今还存留邓真人炼丹的石臼。山间一条溪流由丹炉旁流向东南,流到了山脚的村庄,村民饮用后延年益寿,从此小村便取名:丹溪。其实邓表峰周边地名中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峰峦东南的集云峰的山名,与紫云观有同工异曲之妙;而其西南的山峰则称神山,其字义更是直截了当;山峰西南的温汤仙巩村的“巩”字,可引伸为巩固、频繁、长久等意,只因与蔺道人有千丝万缕瓜葛的缘故。总之,通过邓表峰周围这些已陈旧不堪的地名,让人将它与神仙往来与居住的地方,连在一处,实无半点牵强附会之嫌。
   近中午十二点,古道开始辞别竹林,挤入古木参天的杂树林。此时,前方道路徒然陡峭无比。我们攀登的时候,只能借援于道旁的枯枝、树桩及杂草。从紫云观开始,我一直在队伍最前面开路。登山的过程,总不厌其烦地锤炼人的意志和忍受力。随着海拔的提升,路迹逐渐模糊起来,仿佛人们对邓表峰日渐衰减的记忆。记忆总因时间的久远而模糊,道路总因前途的高深而模糊,理想总因信念的缺失而模糊。其实,那条行于丛林而没于丛林的古道,已足够清晰。
   这时,向导老李头又为我们讲起了“火烧紫云观”的故事。
   云观具体建于何年,又毁于何时,已经无从查考。但据附近村民讲,最早的紫云观是建在峰顶的。现在峰顶仍有一块很大的平地,还可见些残垣断壁。古时候峰顶有紫云观,规模宏大,建在南庙方向,后被山下村民烧田坎引发山火焚毁。道观道士与村民打官司,据说村民当场题诗辩护:“正三二月半,点火烧田坎;一阵妖风起,焚毁紫云观。”县令遂判村民无罪。用现代网络的话解释,那位当事村民真是太有才了。这段有趣的掌故,迄今仍被居住于紫云观附近的村民津津乐道。
   已不记清一路说述了多少故事。当老李头将这个故事讲完时,通往邓表峰山顶的古道,嘎然而止。向导和我们一行八人,耗时三个半小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神峰。站立于天之檐、地之巅,遥眺四野,唯眼前苍茫一片,云烟袅袅,浩然之气回荡于胸。
   那残缺破败的古道终有尽头,而邓表峰的故事源远流长。
   据《紫云观志》记载:紫云观曰小仰山,又名水晶山,为道教丹鼎修炼圣地。相传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后,在兜率宫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将装金丹的葫芦随手一扔,落在紫云观附近化为一山,曰湖冈。踢翻的药材洒在宜春的小仰山上。一个收风火的布袋,掉在紫云观不远的玉金山上,化为一洞府,叫风火洞。各路神仙听到宝贝掉在了袁州府,纷纷前来寻宝。独有邓表福气最大,找到了丹葫芦所在的湖冈台,且将家安定于此处。袁州府南十五公里的湖冈台,现存有炼丹台、养丹池、朝斗石等古迹。
   明代诗人萧炳题《小仰山》:“万丈青山插碧天,真人炼药石依然;功成从此飞天去,屈指如今八百年。”今日当我登上邓表峰时,吟咏着萧大师的绝唱,感慨万千:“自从萧翁赋诗起,屈指又逾千余年。”
   下午一点钟,大家满怀豪迈的心情下山。一条引领我们上山、贯通了仙界与凡间的古道,又将我们从神仙居住的地方,领回了人间。小女孩罗丝在下山途中,一瘸一拐地挪步,却一声不吭。我能从那机械的动作中,读出其内心的坚韧与强大。
   当我们从大山深处返回段石组时,脑海中浮现出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时此刻,虽无松下童子相问,却不正暗合那山那人的景致吗?
   双田村李书记将我们引进段石组的农户家作客,并陪同一起用餐。与李书记一番交谈后,我得知他想利用邓表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带领全村村民致富。临走时,我紧握李书记那双厚实有力的手,深信双田村的村民们,一定会在这双大手牵引下,富裕起来的。
   而邓表峰下的那条古道,也会成为山人致富的康庄大道。我想:那条葱郁而幽深的古道,将会留下更多璀璨的故事。
  
   2016/12/6

共 46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条古道,冥冥之中连接着南庙镇双田村邓表峰顶。古道的幽静苍凉书写着美丽的传奇,古道的崎岖坎坷诉说着岁月沧桑,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流芳百世的诗篇佳作。秋末冬初,作者随同文友们一起踏上了这条销声匿迹于红尘的古道。作者有下至上,按照空间的变换,移步换景细致地描写了古道每一段的景观特色。风光旖旎的紫云观,饱经风霜的石拱桥,酣睡的石碑,竹林中损毁的残墙,无不述说着古道的沉寂,荒凉,陡峭。以及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更是给古道涂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边听老李头讲故事,一面拾阶登上这条连接仙界和人间的古道。那残缺破道的古道终有尽头,邓表峰的故事源远流长。文中采用引用,借代,等手法,将美丽的故事和典故和古道的景点相融合,虚实结合,以及大量运用排比,拟人,白描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着色生香。“有几缕阳光从树丛中挤入,于地面胡乱地涂鸦出几圈光斑,虽然少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为多也不为过。”文中如此精美的描写举不胜举,令人陶醉回味。感谢您赐稿江山文学网——雨墨梦乡,美文倾情推荐共赏,期待您更多佳作。〔编辑:真心不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真心不悔        2016-12-12 23:13:27
  拜读半步蜗牛老师佳作,娴熟的笔风,精巧的构思,美丽的传说,相辅相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欣赏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半步蜗牛        2016-12-13 09:44:27
  感谢真心不悔老师热情洋溢的按语,辛苦老师的。敬茶。
2 楼        文友:真心不悔        2016-12-12 23:15:22
  感谢您对雨墨的支持和厚爱,辛苦了!
回复2 楼        文友:半步蜗牛        2016-12-13 09:45:42
  老师对雨墨社团的无私奉献,让蜗牛敬佩。
3 楼        文友:天涯寒冰        2017-01-09 17:58:09
  在墨香的世界书写云淡风轻,在文字的海洋过尽千帆,婉约的文字激起浪花朵朵。作者内心细腻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在文字之中。寒冰拜读老师佳作,遥祝写作愉快。
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寒冰若水天涯梦,伴你万世渡轮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