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路上那道辙(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经历】路上那道辙(征文·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59发表时间:2016-12-18 21:37:5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但同时也不免产生一点小小的疑惑。
   想当年,我曾见过二爷赶的旧式四轮木车,庞然大物,三四头牛拉着,呼隆隆地像雷霆一般地走过。由于它的轮子四周都镶有厚厚的铸铁,也叫铁脚大车。不过,从前我的乡下老家通常都叫它“太平车”。笨重的车身,滚动的木轮,黄泥路上常常留下两条深深的辙沟。我也曾见过下田耕地时牛驴拉的那种雪橇似的驮车,没有轮子,只是靠坚实的底框在地上死拽硬磨,走过去两道平滑的印痕光亮亮的。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出村往东,一条泥土路,去学校有二里多。每天上下午,高年级时还有早晚自习,来来回回好多趟,在我的印象里,那车辙沟又深又宽,好像两条平行的车轨暗槽一直在延伸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是两条,更何况当时还有我的小伙伴榔头,他也能够作证,又怎么能说“路上一道辙”呢?
   我和榔头是要好的朋友,年龄大小差不多,又同住在一个胡同里。每天上下学的时候,互相喊着,都是俩人一起走。正如我爷爷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骆驼蹄子,总爱走个猴路。”每次从家去学校,我们俩一前一后,就走在靠南面的那道车辙里;回来的时候,则走在北面的那道车辙里。有时并排,肩搭肩地搂着,则各用一只脚插在车辙里,就如当年跟着犁子拾红薯,骑着辙沟的一边一模一样。
   有时我们走路不老实,东倒西歪,晃晃悠悠,走着还趣着辙沟里的尘土,踏着踩着还踢着落在辙边的泡桐叶;也有时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拄着,佯装一瘸一拐的,或当竹马、或学盲人,棍头就在车辙里一戳一滑;还有的时候,顺着辙沟,玩一种叫做“弹弹珠”的游戏。弹珠是一种红黄蓝相间的花心玻璃球,是从游乡挑子上用破烂换来的。上课时装在衣兜里,走在路上,便你一下我一下地来回打,那圆溜溜的球球儿就在车辙里不停地滚动。
   再好的朋友,也有闹别扭的时候。我和榔头一旦有了矛盾,就谁也不搭理谁,相互各走各的,用这种孤独式的“煎熬”来考验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说来也好笑,明明是赌气,一个走南边的车辙,一个走北边的车辙,有时还故意地并排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走我也走,你停我也停。小小的毛孩子,哪有什么正性,再说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些我先你后、你输我赢之类的鸡毛蒜皮,说不定谁一时存不住气,一偷笑,两人又跑到了一起,走在了一个车辙里。
   犹记得那时的车辙,大的我们通常叫做“车辙沟”,小的我们一般叫做“车辙印”。我和榔头当年上下学一起走的就是车辙沟,那是生产队时公家的马车留下的。马车,顾名思义就是骡马拉的车。这种车,车杆很长,车厢也很大,是我们乡下当时最为常见、也是最大的载重工具。一驾马车,常常由三四匹马拉着。当中驾辕子的,我们叫“辕马”,通常比较高大;前面并排的几匹,我们一般都叫它“跑梢子”的。
   当时的马车既威武又雄壮,赶车人讲究个门面,出门在外的,每匹马的脖里都挂有金黄的铜铃铛,有的还带着红缨子。在行进的途中,马蹄踏踏,铜铃铛铛,大车辘辘,真的很有气势。蒋大为的那首《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叭叭地响哎……哎咳依呀,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哎咳哟……”载重的马车驼驼地驶过,厚厚的橡胶轮胎刚刚压过,乡间泥土路上留下的那两道深深的车辙,很多时候,一串串“八”字形的胎纹,清晰可见。
   因为大队部就在我们小学校的前面,每年各生产队不但要往大队运送粮食、油料、棉花等劳动产品,还要从大队拉回塑料、化肥等生产物资,马车来来往往,因此就留下了这大而深的车辙沟。当然,各生产队上缴的物质,大队还要运往公社(当时的乡镇),公社还要运往县里;反之,下发的物质也需一层层地配送。当时的我虽然就不清楚这里面的细节,但我想那两道车辙沟一定是四通八达。一道又一道的车辙,从小小村落到大队公社,再到县里,或许就走向了四面八方,就汇入了正如开头歌里所唱的“我的祖国”。
   一个从乡村泥土路车辙里走过来的孩子,祖国在我心目中,真的不是巍巍泰山、滔滔黄河,也不是万里长城、宏伟的故宫。虽然我曾看到学校上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也曾看到阳光下蓝天上放飞的一群群白鸽,说真的,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故乡的“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还有路上那两道车辙。
   还记得放学回来,拿块剩馍,喝口凉水,挎上篮子,到田野里割草。满地的庄稼,或绿或黄,一条条小路,纵横交错,走在稍高的“鱼脊骨”上,两边都是木板车留下的车辙。车辙里长的有草,大都生命力很强的那种,已经被碾压得筋伤骨折,成了高等残疾,还伸着手臂、昂着头,匍匐前行。有时,刚下了雨,车辙里满是水。小草喝饱后,洗浴过,也不忘把美丽高高地擎起。那一粒粒的晶莹,把阳光的七彩全部装下,车辙就成了它们共有的家。
   九岁那年,我开始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我记得跟着大人干的最多的一项活,就是推车。每年的秋收结束后,田野里一片空旷。耕地前,生产队要组织人员往地里运送肥料。那时的肥料很简单,它主要成分是将麦秸草和土,两者兑在一起,在夏天高温雨水的发酵下积成肥,最多再加些牲畜和人的粪便闷一闷、倒一倒。
   当装满粪肥的车辆组成的大队人马开到地头的时候,面对长长的地身和刚收过庄稼的白茬,最要紧的任务便是“冲辙”。所谓的“冲辙”,简单地说就是前锋开路。冲辙的时候,一人驾车,两人各在一旁推车。驾车的常常是棒劳力,推车的往往是妇女或像我一样半大不小的娃子。中间驾车的弯下腰去,两手紧握车把,勾着头,两眼盯着地上的茬垄,前腿弓、后腿蹬,车襻挣得紧绷绷的。
   两边推车的各持一个车小把,趔着身子,撅着屁股,像驾车的一样弓腿弯腰,使劲往前推。只听驾车的一声“走”,三人同时用力,一口气往前冲。如果一下子实在顶不到头,中间可以休息一下,大家各自擦擦汗,看看前方还有多远,再看看后边追上来的车。一两分钟缓缓劲,又猛地出发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最后咬咬牙,也要冲到地头,冲压出两道坚实的车辙。
   三五辆车,照着前面冲出的辙,一而再、再而三,奋力地冲过去,慢慢地车辙也就成了一条路,不用再推,后面拉车人就会变得轻松了许多。“冲辙”就是在没辙的空地上冲出辙来,这就好比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所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冲辙”贵在一个“冲”字,成在一个“辙”字。“冲”是一种力量和勇气,也是一种自信和坚毅;而“辙”不仅是一种开拓和进去,也是一种继承和创新。
   想当年,在干各种农活的过程中,给我印象很深的,除了冲辙,便是循辙。东坡八十亩黄沙地,每年的秋季,生产队里通常都栽种一种叫做“南京红”的红薯,收获的时候,大队人马带着干粮,老早的去,割秧子、出红薯、捡拾整理、分堆过称,直到一家一户装上车,早已是天昏地暗。由于离家远,来回一趟不容易,狠载一车装,高高的半截箔材做成的围栏填得实实的,哪一车少说也有五六百斤。
   再加之满地开花,四处布点,想循一条车辙都很难。往往是一家大小全下手,就着星光,或映着远处不定谁家一闪一闪的手电筒的灯光,拉的拉,推的推,实在不行扳辐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发现了车辙印,那分喜悦、那股高兴劲,真的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循着车辙,轻松省力,车行稳妥。如果麻痹大意,车轮出辙或出轨,轻则会陷进去,难以脱身或自拔,重则就会翻车,造成更大的麻烦。
   曾记得从前有句俗语就叫做“前有车,后有辙”。作为生活中的常用语,这句话用在不同的场合,往往意思也不尽相同。一个人要做某件事,苦于没经验,心里胆怯,明白人就会告诉他:“这也不难,前有车,后有辙。”他的意思是说照前人的做法去做就是了。这有点像豫剧《朝阳沟》里栓宝爹的那句唱词:“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有时,一个人因做某件事而被指责,他也会理直气壮地说:“前有车,后有辙。”那意思是他所做的事早有先例,有错也不能完全算在他身上。这明显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话,明明自己做的不对,也已经认识到了,却不敢承认与面对,只是说受了别人的影响,跟着跑或随大流而已。在中国的世俗文化里,“法不罚众”似乎是一种天然的逻辑。
   现在想想,我们通常所说的路上的车辙,的确是两道。因为车子要保持平衡,一般都是左右两轮或四轮承重。但我也曾听父亲讲,过去确实有一种手推车是“独轮车”,又叫“狗头车”。这种车只有一个木轮,靠两块夹板支撑,像前方朝着,车身像一架梯子,梯子末端自然引伸部分为两个扶手,即车小把。当年发黄水爷爷的逃荒和父亲去鲁山修赵平台水库,都是用的这种车。记得从前有一部电影《车轮滚滚》,我解放区军民支援前线推的也是这种车。
   路上一道辙,走的车多了,路上满是车辙。生活中不要怕“没辙”了,“辙”其实就是从没有辙的地方“冲”出来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都是必要的。只有总结前进中的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才不至于重蹈历史的覆辙。回头再看看开头的那首歌,一点也不错。歌词里所唱的是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当然,紧接着的也就是每一处炊烟,每一处村落,每一道辙。
   我从车辙里走过,我爱路上的那道辙。我从乡村的泥土路,走到了城里的柏油马路。只要脚踏实地,办事踏石有印,一个人走过去,足迹就是“辙”。心向祖国,面向未来,充满自信,奋勇向前,走在实现梦想的大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那道辙。

共 38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前有车,后有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里面确也着许多奥妙。有车就有辙,一个个村子的车辙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鲜活的世界。几个人合拉一辆车,因为齐心协力,却能够让车子快速地跑起来。两道车轮齐头并进,刻在地上的撤印清晰明了,向着一个理想的目标前进。一辆辆车子就仿佛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村庄,只有大家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祖国才会欣欣向荣。前有车,后有辙,并不是要大家什么事情都必须循规蹈矩,在科学发明方面要敢于创新,才能标新立异。作品含义深刻,由浅入深,观点明确,独树一帜。欣赏,拜读。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2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6-12-18 21:38:21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9 11:23:39
  感谢老乡的精彩点评,让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19 06:09:51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拜读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9 11:24:39
  问好总编,多谢关注和支持,上香茶,遥握!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20 18:57:40
  恭喜老师精品,真棒!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1 07:58:14
  问好总编,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4 楼        文友:何叶        2016-12-20 20:29:12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下次精彩。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1 07:59:26
  问好社长,多谢关注和厚爱,有机会我还会来晓荷!
5 楼        文友:你猜        2016-12-20 20:45:29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1 08:00:46
  问好老乡,多谢鼓励和支持,道声辛苦了!遥握!
6 楼        文友:你猜        2016-12-20 20:45:30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1 08:02:24
  网上见老乡,亲切依旧,多谢远方的朋友,再次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