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聊斋说时】壶关钥

编辑推荐 【聊斋说时】壶关钥


作者:立仁 进士,702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3发表时间:2016-12-19 00:31:53

【聊斋说时】壶关钥
   野老尝言:明洪武廿三年,太行山民李孟,种一瓠,长可五尺,径数围,色赤而泽润。为一波斯人所识,易之以十二夜明珠。孟诘所由,彼释之曰:瓠者,壶也,乃太行壶关之钥者。又曰:“己未日,以此钥叩关,地门开,宝藏任取之。”孟因弗售。适是日,并弟李仲,携俱往。协力以叩,巨岩轰然中分,现一窦。下视则黢然无光,亦似无极。孟以巨篮缒弟仲下,约以铃为号。日将昏,杳无音信。孟不耐,遂系索于巨木,自缒以探之。不虞瓠钥为索所牵,并坠矣。顷忽,穴窦复合焉。后世者,莫李氏孟仲之问,所念,惟宝藏耳。然壶关之钥亦不复现也。
   太行柿镇胡翁,好莳弄。是年岁元,支一葫芦架于庭院,意为纳荫也。夏初,绿蔓三五竞发,日昏,则白花盛放。翁伺之亦勤。至暑月,棚端未著一果,唯结实者,乃一附垣之旁枝也。翁所种,实为把玩之物,俗呼“亚腰葫芦”,腰细而臀肥,玲珑不盈握者。今次一果,三五日大如壶,旬日外,粗如瓮,蠢蠢然熊踞短垣之颠。毗院而邻者,卢叟也。睨垣端之硕果,甚奇之。因结网以护,防其坠。且戏言翁曰:“或为壶关钥,宝藏当均之。”
   胡翁向岁致仕,膝下止一子,小字小添,乃翁中年所得。添学成,考为公务员,职本镇。胡家独院深庭,门宽而户广,堪羡于斯民也。
   卢叟有女秀云,姣好如字。幼与小添毗邻而居,青梅竹马,既尔同窗,情缘早定。二人亦逾适婚之龄,固卢叟性好虚名,且孤顽,不以翁之广厦为美,非楼、车齐备,不予嫁。时柿镇单元居室约廿万金,举胡家之力,但购房犹未为足也。负息举贷,非小添所愿,乃商诸秀云,辞公职,觅大邑,二人同奋其力。期年,积十余万,则房金升至三十万。二年,小添、秀云更领兼职,日夜操劳,终获廿余万,则房价更至五十万矣,望尘而莫及也。所谓一鼓而气作,再而衰,三而竭。值此,秀云已信水不潮,事窘矣。乃白于小添曰:“房奴者,吾侪之谓也,终非智者所当为。以所积之血汗拱手于房商,毋宁另以谋焉。”小添馁之曰:“吾心惘惘者,临水而无以知深浅、临渊无以测高低也。一腹文章而外,再无雕虫之技,胡以为藉依?”秀云慰之曰:“君所缺者,惟击水之勇尔。妾窃思,时网商方兴,以服饰贾贩者居多。若以太行山货上网,未知如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小添以为然,乃附其议,偕归。
   盖昏礼未行,秀云仍待字香闺,打点网店一应琐事。小添则奔波于外。无何,僻野之花椒、柿饼、山楂、胡桃,源源汇集。快递麻木,不绝于途。冯宅门庭果若市耳。翁妪帮衬之外,更有三五工佣,翻拣分装,不亦乐乎。
   一日,卢叟来,至内堂,欲以儿女婚事商诸翁。翁为之烹茗,既为客商呼去,久未归。叟枯坐,偶见翁向所种之巨硕葫芦置于春案,膨然欲裂,一似孕中爱女。窃思其籽实未知几何?恍然间,葫芦洞开一户,光彻屋宇。有小儿女自内出,相携下,粉团玉琢,嬉戏于堂,既而绕诸膝下,齐呼“阿公”。叟甚异之,大笑而觉。小儿女顿失所在,膝上遗书一册,曰《制范》。览之,其要云:“施阳雕于木胎,其形可状诸物,其纹可摹诸事。覆以陶泥翻制,入窑烧为模范,纳幼瓠入,实老则脱之,施以丹青,即成范制葫芦,宫中雅玩也。云云。”至是大悟。适翁返。叟谓翁曰:“家藏壶关钥,何须奉金碗而作乞态哉?”翁未明其意。叟曰:“翁之巨硕葫芦乃为先兆,今复获神赠书,宝藏可致也!”既而曰:“公喜莳圃,吾善雕镌,范制葫芦非难,辅之以小辈之网店,计可售也。嘻嘻!速为儿女成其礼,小阜立就,楼、车何足算也!”
   自是,胡翁赁地植葫芦,卢叟则重施故技,刻塑料为模,或物,或人,或器,以石膏翻为范,施之于葫芦,莫不神态毕肖。翁曩之巨硕葫芦,为叟刻太行壶关钥故事于其上,是为网店招牌,曰“壶关钥”也。诸物,以“龙凤双至”为至尊,价值不菲。其所谓“龙凤双至”,乃并蒂双葫芦也,童男童女,以小添、秀云之龙凤双胞为型,憨态可掬,欲得者,不惜一掷千金。
  

共 15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笔好,故事传奇,描写生动,颇有聊斋之遗风。文言文艰涩难懂,建议作者写成白话文,通俗易懂,便于阅读。欣赏佳作。感谢赐稿。【编辑:至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        2016-12-19 16:59:08
  欢迎。期盼新作。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回复1 楼        文友:立仁        2016-12-19 19:32:12
  我之所以写文言文,初衷是挽救这个古今通话桥梁。英语的普及,让中西文化在横向上逐渐“通”了;恰恰是中国自己的古今交流成了纵向的“险阻”,使得学生望文生畏,很悲哀!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忽略不计,但呼唤的人一多,情况会改变的。作为老年人,不求名利,只想用尽可能规范的文言文,唤起人们去感受中华文明。我翻译了大量的古人作品,如《耳食录译著》,也写了很多文言文作品。我自己也只不过是国学的学生,但我在努力学习中。感谢编辑的“颇有聊斋之遗风”的评价,对我很有鞭策。我只要身体还行,会向贵专栏继续投稿。谢谢至简编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