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小小芝麻香(散文)

精品 【荷塘】小小芝麻香(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8发表时间:2016-12-19 17:41:07
摘要:一粒小小的芝麻,就是一粒种子,撒出去就要生根、发芽、开花、结实;一粒粒的芝麻聚集起来,就能榨出清香四溢的美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爱,成为日常生活里的挂念。不要小觑了这小小的芝麻,生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生香和奉献。

【荷塘】小小芝麻香(散文)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曾是一句非常流行的歇后语。西瓜与芝麻,一个大而圆,一个细而瘦,两相比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该句话的意思是:说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略了,通常用它来比喻一个人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不过,这西瓜与芝麻,在我最初的印象里似乎都是不可替代的。
   小时候,爷爷是个老瓜匠,每年种的西瓜又大又圆,我吃着特别的甜,总是吃不够。后来,爷爷去了,我吃西瓜好像再也找不到当年吃爷爷种的西瓜那种感觉了。父亲有一次上街赶集,买了个烧饼舍不得吃,用他那块粗布手巾包着,装在内衣的口袋里给我捎了回来。至今想来,那一个薄薄的烧饼,当时我没用几口就吃完了,然而那粘在手上的细细的几粒芝麻,我用舌尖轻轻地一舔,香味悠长,便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的老家豫东平原,土质、气候都很适合种芝麻。整好土地,撒上芝麻,一场雨水过后,小小的芝麻苗就挤挤扛扛地拱了出来,青青的、细细的。由于随手撒得不匀,刚开始是一疙瘩一块的。待间了苗、扑棱成棵儿,一株株的芝麻往上就拔得很快。那叶片绿绿的,芝麻分叉了、开花了、结蒴了,一节更比一节高。芝麻的生长期,正赶到热天,日照强烈,阳光充足,我们乡下老家有句俗话叫做“晒油”,看来这芝麻的“油香”也是太阳晒出来的。
   至今犹记,“小光肚”跟着奶奶一起下地打芝麻叶,奶奶说小孩子皮嫩,怕晒着了我,还常常抹掉自己头上的蓝粗布巾给我披上。那时的芝麻叶正是肥大肉厚,打在清水盆里一淘、上蒸馍锅一炸,再在铁丝绳或秫秸箔上一搭或一晒,芝麻叶就会变得干卷着,瘦瘦的。奶奶细心地收起来,将其装进了一个束口的布袋子里,为了防潮,又放在了她床头的那口青色的条缸里。冬春之时,喝芝麻叶面条,再一撮一撮地拿出来,那一粒一粒的像精致的茶叶。
   芝麻成熟收割后,先捆成两把多粗的个儿,在场地里找片亮堂而又平坦的地方,三四捆儿靠在一起,相互支撑着晒。每天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在地上铺一块油布或布单,将晒过一天的芝麻个儿小心翼翼地拿来,放在铺好的油布或单子上,一手抓起一捆芝麻个儿,棵头朝下,两两轻轻一磕,就会听到芝麻从蒴里洒落的簌簌声,像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会看到细细的暗红色的芝麻粒流出,像一股小溪潺潺而下。待挑挑拣拣梗子和碎蒴渣儿,吹吹簸簸上面的浮土,鲜亮亮的芝麻就呈现在了眼前。
   说起芝麻,很容易让我想起的就是小磨香油。那时候吃香油,多是从游乡的“油梆子”那里换来的。记得常常是中午下工后正吃饭的当儿,不需满庄子跑着喊,油梆子“梆梆”一敲,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就围了上去,紧接着,大姑娘、小媳妇,端着饭碗的,还未做好饭的,都走了出来。卖油的都是三里五村来来回回的,谁都认识,很快便搭讪上了。
   这时有人伸过碗去,做生意的都是精明人,这个时候是绝对不吝啬的,他拿起油葫芦轻轻一扬,一串油珠儿便滚落碗中,顿时油花一层,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在一片的赞叹声中,卖油的将车子推到了一个凉阴处,见有人拿着芝麻走来,他赶忙取过筛子接着,用秤一吊,多重的芝麻换多重的油,在心里早已算出了。他将油葫芦对准油瓶子口,滴溜溜的油便从瓶口缓缓注入,倒满后来人接回油瓶子盖上瓶盖,右手攥住瓶口,上下颠倒摇晃着,看着那金黄澄亮的芝麻油,露出了一脸的满足感。
   记得后来我读初中的时候,生产队也磨过两年油。当时,父亲曾在那里帮过忙。在我的印象中,油坊是两间屋,靠当门垒盘磨。我每次去都见一头浅灰色的草驴拉着磨,磨上油渣油水一直在往下流着。里间靠窗户下支着一口大锅,好像有个小马达带动,在不停地晃动着。师傅姓田,是我村的一个上门女婿。他坐在一个木凳子上,胳膊抬得老高,小心翼翼地用一个大油葫芦在上面不时地撇着,撇几下后,再倾倒进旁边的一个大塑料桶里。那一连贯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好像在表演戏法似的,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现在想起来,我倒是吃过几瓶“芝麻酱”。芝麻酱是田师傅给的,装在一个广口的罐头瓶里,上稀下稠,呈暗红色,很像是熬的糖稀。我装进书包拿到学校里,大家吃馍的时候每人膏点,那芝麻酱滑滑的、腻腻的,香得很。不过,吃不了几次,满满的一瓶,大家一同吃,也就没有了。有时,越吃嘴越馋,越吃越想吃,到后来,同学们再三督促我,我就不得不央求父亲又买了几瓶。
   要说吃芝麻,我家最常见的吃法是擀“芝麻盐”。每年分了或收了芝麻,父亲总是先簸簸,拾掇拾掇,挑些籽大粒饱的,放在一个细细的袋子里挽紧了袋口,再装在堂屋门后的瓦瓮里。瓮是一种特制的小口陶器,下细上粗,很像一种高桩子萝卜,口收得很紧,外表光滑滑的,老鼠很难爬上去。当时我家很少换油吃,嘴馋的时候,父亲就把芝麻取出大半碗,挑挑拣拣,筛筛晒晒,放在小锅里焙上一焙。焙的当儿,母亲就先从灶台的盐灌里捏一撮盐,把盐粒子擀碎擀好,等听到锅里“嗑啪嗑啪”不断地响着,父亲就赶快把芝麻铲出来放在案子上。
   这个时候,母亲趁热撒上些食盐,再反复地擀上几遍,就可以装进碗里吃了。所谓的“芝麻盐”,其实也就是“芝麻”加“盐”,只是炒炒焙焙加上盐,吃着更香,也更为方便。每次做好后,父母都是再三叮嘱慢着吃,可我和妹妹都是端着碗、拿着馍,唯恐自己吃了亏,争着抢着夹着吃。有时候蒸油卷,没有油,奶奶就用这芝麻盐来代替。芝麻盐用来蒸油卷,不仅色彩鲜艳,连馍带菜都有了,而且吃起来另有一番风味。
   八月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中原一带吃月饼赏月是通例,可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月饼似乎是不可多得的。一块月饼,切成几块,一大家子人分吃,很快就吃完了。在我老家那里,中秋节这天,除了吃月饼,还兴吃焦馍。“焦馍”,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撒有芝麻的烙馍。馍烙好后,再将其拿到灶膛门口熥一熥,直到烤焦。吃的时候,待冷凉一点,口感会更好,焦香味更足。只是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瞅着,嘴馋得直流口水,哪里还会等得及,闻香而动,一从锅底拿出来,还在手里倒腾着,嘴便吃上了。
   记得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母亲都要烙上十多张,一张一张,不厌其烦地在灶膛里熥熥。爷爷奶奶说他们年龄大了,牙口不好,吃不动就不吃了,母亲说:“这大过节的,都得吃,一个也不能拉下!”母亲说到做到,腾出手后她就将焦馍在案子上擀碎,做成“焦馍盐”,让我给爷爷奶奶端过去。最后,父亲母亲一般也都各吃一张,还剩下好几张,母亲就用纸给小心包好,装在了一个塑料袋里,我和妹妹一连吃了好几天,直到返潮了变得津津的,还是感到很香很好吃。现在想想,八月十五吃焦馍的那种独特香味,真的令我回味无穷。
   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艰难困苦的日子,除了吃,烧也显得非常重要。芝麻杆由青而黄、由黄而黑,在吐出玲珑而精致的芝麻粒后,它便成了烧火做饭的材料。成捆的芝麻杆由于易燃烧、上火快、火力旺和操作方便,是乡村当时最好的燃料。一般人家平时都舍不得烧,就放在柴禾下面做垛底。等到春节过油炸东西的时候,才把它从垛底抽出来,放在灶膛里,一棵芝麻杆就是一把火炬,那熊熊燃烧的火光照亮了一张张笑脸。
   犹记当年,为了炕烟或烧窑,拉煤通常都要跑到很远的山里去。去的时候,大家结伴而行,长长的车队就像一条游龙,行进的车子上几乎每辆都装有芝麻杆。当时拉煤,都靠的是人力,长距离跋涉,通常随走随做、随做随吃、随吃随行。芝麻杆易燃、易烧又易装,放在车子上拉着还轻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每次出门远行,人们就经常带上它。从前有句“人马未动,粮草先行”,用来形容行军打仗,这拉煤也正如行军打仗,只是粮草随行而已。
   过去,我还见冬天里窖萝卜和白菜,常常在庭院的一角挖个大坑,将萝卜或白菜一行行一列列地摆好,中间或两头总要插捆芝麻杆,然后再封上厚厚的土。我原以为这芝麻杆是做个“应子”当标记的,后来听母亲说,那是专意给萝卜和白菜留的出气的地方,以防“烂窖”。烂窖,也就是整窖烂的意思。萝卜白菜这东西,水分大,易水烂,如果没有出气的地方,烂时还容易“传染”,坏得很快。芝麻杆捆成个儿,里外都透气,是绝佳的通气筒。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应该说是乡人们劳动经验的总结,也是在劳动中的一项发明或创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小的芝麻除了传统的芝麻油、芝麻酱、芝麻叶和芝麻盐等之外,还得到了新的开发,现在的超市或饭店里,各种芝麻糖、芝麻饼、芝麻酥和芝麻糊等应运而生。这小小的芝麻,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日益满足着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一套娱乐益智的节目《芝麻开门》,利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的一句暗语,为观众们奉献了一道道精神大餐。
   西瓜大,西瓜甜;芝麻小,芝麻香。香甜都是美味,大小则是相对而言的。从前有部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县审诰命》,很受人们的欢迎。据说,过去的知县是一地的父母官,按照通常的说法“老坟里的土还代管三尺”,它的意思是说,这县官不但要管“阳间”,还能管“阴曹地府”,但和皇帝钦封的一品诰命夫人相比,真的还是一名小小的“芝麻”官,可他不畏权势、一身正气,“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小鸡敢于叨大虫,硬是顶住了压力,运用法律和智慧,为民伸张了正义。
   现在有些干部,也就芝麻大个官,便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不把百姓和党的事业放在心上,或贪赃枉法,或玩忽职守,或失职渎职,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当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措施,那些试图坐享其成的干部,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大潮中,必将丢了“西瓜”,也捡不到“芝麻”。
   一粒小小的芝麻,就是一粒种子,撒出去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实;一粒粒的芝麻聚集起来,就能榨出清香四溢、沁人心扉的美味来。如今,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追求营养保健的食品成为了一种时尚,小小的芝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牵念。不要小觑了这小小的不起眼的芝麻,生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的活色生香和无私奉献!

共 39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小的芝麻,浓浓的故事!作者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句流行的话语引出芝麻,儿时留在舌尖上的芝麻香味,便从父亲买的一个热烧饼中丝丝缕缕飘来,关于芝麻的记忆,踩着故乡的田野清晰地走来。回望着故乡的土地,思想深处的一隅行走在记忆的甬道,从种子落进泥土走进芝麻拔节的声音里;从“小光肚”跟着奶奶一起下地打芝麻叶走到油梆子“梆梆”的换香油声中,从父亲劳作的油坊走进母亲擀“芝麻盐”声中,从中秋节“焦馍”的焦香味走进春节芝麻杆的火光中,一粒小小的芝麻,一段温馨的岁月,带给作者的除了香味悠长的回味,还有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人生意义的追索!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芝麻的生长、作用、吃法等,流畅的叙述中注入了深情,而文末对历史剧中的芝麻官和当下社会一些为官者的描写与评论,是文章的理性升华,赋予了文章思想的力量。一篇饱满而又厚实的借物抒情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值得细细品味,鼎力推荐共赏!【编辑:红叶摇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2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2-19 17:43:47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2-19 19:01:54
  谢谢红叶编辑,让您辛苦了!您的编按让我很感动,我知道您过誉了。祝好!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2-20 08:25:43
  喜欢老师的文章,亲切中见深刻,自然中显厚实,叙述中有睿智,一直以仰望的姿势欣赏着!突然也想体味一下编辑老师文章的那种幸福,解读不到的地方,敬请老师见谅!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0 08:42:58
  谢谢红叶,您总是那样会说话,善解人意。看,把我夸成了一朵花,羞涩啊!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2-20 08:26:12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黄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0 08:44:41
  有一群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朋友在,写作虽苦,能不快活吗?问好诗意的红叶!
4 楼        文友:天龙        2016-12-20 12:52:07
  小小的不起眼芝麻,沁满了童年的快乐,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结尾巧妙升华主题,令人思考,让人回味!!祝酋黄老师体健笔锋、佳作频频!!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0 14:42:47
  社长辛苦,一篇小文,改了多次,亲自操刀配画,真的让我好感动,谢谢鼓励和支持!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2-23 10:44:27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3 12:17:12
  问好红叶,谢谢关注和支持,荷塘有您真好!
6 楼        文友:天龙        2016-12-23 11:07:20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3 12:19:50
  社长在标题上加一“香”字,文章有了魂。谢谢,问好,遥握!
7 楼        文友:香随风飘        2016-12-23 13:01:16
  恭贺老师的美文成精,欣赏学习了,祝老师今后精彩不断,佳作连连!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3 13:47:53
  谢谢香随风飘朋友,我很看好你的传奇小说,写得真棒!
8 楼        文友:阿巧        2016-12-23 22:39:25
  祝贺酋黄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4 06:45:40
  问好社长老乡,辛苦了,谢谢关注和支持!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