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初一早上 (散文)

精品 【杨柳】初一早上 (散文)


作者:吴宇 童生,95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6发表时间:2016-12-21 11:23:10
摘要:父亲曾说,门对里藏着心情,显着家风,是一家人思想的体现和心情的表达,——或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反思、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起着纲领、指导作用;或恪守一个门风,张扬一种传承,让祖祖辈辈坚守、光大;或对晚辈寄予某种期望……

【杨柳】初一早上  (散文) 迷蒙中醒转,卧室黑洞洞的,想沉入梦中尽享着父母舐犊般呵护,品尝着年轻时过年的快乐,可怎么也无法入梦,半醒半眠,迷迷蒙蒙。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这样度过。
   侧过身子,惺忪睡眼边晃着一丝弱光,定睛一看,窗帘边角显出熹微,“砰啪”不已的电光炮闪着五颜六色,挤过窗帘罅隙,——哟,不早了?打开壁灯,挂钟正指向凌晨五点。平时可以晚起,大年初一迟不得。说是早起,更有早起人——午夜起,开门炮就一直响着。
   我赶紧招呼家人起床,就拿着剪刀,若有其事地走到门前,轻轻划开——除夕夜关门时贴在两扇大门内侧缝隙上的“开门大发”、“抬头见喜”两道红纸封条,这才缓缓开启大门迎接新年。这套风俗从老家学得,多年没用了,前些年陡然想起,就又传承了。
   早饭过后,孩子们去给他们的长辈拜年了;我的长辈相继离去,我成了长辈,拜年请安轮到了小字辈。以往,我还出门拜拜年,转转看看;如今只能坐在家里,捧着茶壶听“炮”声,静等侄男侄女上门了。
   日子轻松了,心情却负重了,每到年关心里就像堵了一团麻,说不清,理还乱。过去盼过年,现在怕过年——岁数年年涨,寿数却负增长。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曾经的孩童、阳光青年,变成了半百耆者。年只属于孩童,属于阳光年段的年轻人。飘过“天命”,“耳顺”即在眼前,再往前就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让人敬而远之的老耄族。每到过年,看着乐淘淘的孩子,恍惚与失落莫名其妙就滋上心头,万念俱灰,百无聊赖;就强迫自己朝遥远的过去想,也明知掩耳盗铃,聊以自慰,——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时代。但还是用它来驱赶沉寂,抹平岁月刻下的轮痕。
   我漫无目的地看着,想着,不觉,就瞟到剪刀刚划开的纸条上,像注入一汪活水,沉寂的心顿时泛起阵阵涟漪,——遥远的往事飘飘渺渺,若隐若现,——我又找到了“年”的滋味。
   啊!我有过“年”的欢愉,有过乐淘淘的快乐时光,有过……
   初一一早,父亲叫醒我们后,就整着衣衫,理着衣领,正步走到门前,举轻若重地抬起握着剪刀的手臂,划开门上两道红纸封条,喃喃复说着封条上的“开门大发”、“抬头见喜”,凝重的神情里飘着喜悦,庄重地开启大门,——这是新年首次开门,举止、神情里都显着一股神圣。然后,就捧着茶壶坐在一边,看着、想着什么。——直愣愣的眼神,似乎定格在什么物体上,或他又回到了他所憧憬的那个时间段上……是那么入神;毫无生机的表情,又像在等待着什么……这时,母亲教了几句吉祥语,就派我出门给长辈拜年了。我走完了这套程序,就逛街,——不是赏景凑热闹,是挨家门前看门对。
   小街从南到北足有两里地,门相对,窗相连,侧面望去,一幅幅对联如同一条条鲜红的缎带,将两里小街、两旁人家裹得严严实实;窗户头上一个个菱形“福”字串成一线,好似药铺门前挂的狗皮膏药招牌,——年的神秘与庄严,以及人们此时的心境好像就藏在一串串“福”字、一副副鲜红的对联里。我揣着拜年获得的满口袋瓜果糖食,边走边吃边欣赏。
   父亲曾说,门对里藏着心情,显着家风,是一家人思想的体现和心情的表达,——或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反思、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起着纲领、指导作用;或恪守一个门风,张扬一种传承,让祖祖辈辈坚守、光大;或对晚辈寄予某种期望……带着神秘和浓厚的兴味,每年初一早晨,我都上街看门对。
   多数人家的对联笔迹不同,但内容基本一样。“跟xxx走,听xxx话”成了主旋律,满街都是。我在家时,文革尚未结束。这些门对反应了广大群众的心声和朴素情怀。所以,历次政治运动,人民群众无不豪情满怀,斗志昂扬,踊跃参与,甚至饿着肚子战天斗地闹革命。突然,我眼前一亮:咦?门户相对的两户地主家也贴了这样的门对。解放后,他们家的田地和房产都被瓜分了,历次运动也未能幸免,他们贴这样的门对,未免有点夸张,或是强装笑脸吧!——也许人云亦云随大流,也许他们被改造好了,真心“听话”,诚意“跟走”,也许口是心非,言不及义,装装门面。我相信,这两户门对里一定隐藏着什么。还有几户成分不好的人家,大门上写着“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之类的新春纳福语,就显得中庸,显示着参与普天同庆度新年的意味。更让我挠头的:苏老夫子的大门上每年都是“虎踞龙盘今胜夕,天翻地覆概而康”,横批:“大江滚滚浪淘尽”。两行狂草龙飞凤舞,像乌云翻滚,似瀑布狂泻,字里行间像透着一股子气,予人以遐想的空间。我看过他那手楷体,——工整、严谨、俊秀,我还用作字帖模仿过,第一次发现他也擅长狂草。这副对联是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词中抄来,被他挪用,而且贴在他家大门上,就显得寓意深刻,是否反其意而用之——对昔日南京的怀念?苏老夫子曾在南京旧政府供过职。人家门上都是歪歪扭扭,甚至笔画都黏在一起的孩儿体,为何他门上如此张狂?那时,音乐都被说成有阶级性,难道字体就没有阶级性?我猜不出这两行翻滚、狂泻的草书里蕴含着什么“气”。但我知道,狂草体是内心难以抑制的翻江倒海的情感向外发泄的一种方式。我走着吃着,看着想着。父亲说门对里隐藏着一家人的思想和祈望,我却很难发现这种表达,仅是毛估瞎猜而已。街南头“二表叔”家(全街上大人小孩都这么称呼他),每年都是“年难过,年年过,怕过也要过;日难熬,日日熬,不熬也得熬”的对联。我揣摩好久,百思不解。他家的日子在街上属中等偏上,“二表叔”还擅长投机倒把,文革扫“四旧”,从他家就搜出几坛子“袁大头”(银元),还有“英洋”(英国银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家都“年难过”,“日难熬”,那些“听话”的广大群众的日子就更……唉,这年头,人心变得深沉、复杂了,瘦猪哼哼,肥猪也干起哄跟着瞎哼哼,就像那两户地主家的门对,谁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
   我家门对每年都是父亲亲书,多年都是那副字:“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父亲用意良苦,——家训贴在门上,不时警醒,耳提面命。看着门对,我就有着负重感。父亲淡然一笑说:“读书不成是悟性不开所致,但不能不读;不尽善尽孝,是血统所致,祖宗八代都遭骂。”……
   父亲走后,我家门对都是我写,也都这个内容。
   除夕一早,我就忙着备笔墨,裁红纸,剩下的边角料就裁成一片片菱形,写“福”字,贴在门窗头上,当然忘不了大门内侧的“开门大发”和“抬头见喜”。门对贴上,我左端右详,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当年父亲写繁体字,我是简化字,而简化字不太适合毛笔书法,——笔画少,架构简单,字体骨瘦嶙峋,缺少韵味。父亲笔下那副字,刚柔并济,丰满苍劲,尤其那“一”子,似横似弧,横弧合一,有股神韵,委婉中透出粗狂,显着力道。我无数次练习,——不是平平的一横线,就是弯弯的一道弧,干瘪呆板,缺刚少柔乏韵味……好在,市场上早有了制式门对,过年再也无需那么繁琐了;但两副红封条,我还得继续传承下去。——它能让我想起当年,想起父亲年初一开门时,表现出的喜悦与凝重和那庄重姿势,想起门上那副散着浓浓墨香的蛇游般流畅的行书体对联,想起了父母呵护下的我的快乐童年……
   如今一切都在简化,年味也淡化了,满街叫卖的制式门对,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贴在门上,只能算是意思表示,烘托一下年的气氛,不再有门对的本意。但该传承的早已融化在血液里,也无需表现在形式上。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二表叔”对门那家的门对就值得玩味,像装点门面,假充斯文。这家人就爱惹事生非,经常跟街坊逞凶斗狠,拳脚相加,人家都远而避之。那年,他家贴了“涵养生浩气,敦行世家风”门对,我暗笑他家:逞凶成了“浩气”,惹事便是“家风”。后来听说,这家人竟根本性的大逆转——和蔼温顺,涵养敦厚了,男家主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女家主当选为“好媳妇”。他家贴出这样的门对,无疑是一种自律,是一道无声的约束令——恪守下去,就是一种门风,一个信仰。我想,那些掌握公权的领导们若能像这家人那样,将门对当作座右铭,严格约束,时时警醒,恪守一个门风,推崇一个信仰,一心为民,秋毫无犯,人民一定心悦诚服地“跟走”,百依百顺地“听话”,我们的社会定将河清海晏——“今胜夕”,歌舞升平——“慨而慷”!
   这是我的美好想象。多如牛毛的法律法规,比一年一度的门对要森严得多,残酷得多,可仍有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狼奔豸突,竞相扑向那罪恶的深渊。也许血统所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本性所决定。门对只是对诚实、善良人起着惊醒、约束作用。
   如今,我也到了当年父亲那个年龄,初一早晨没我啥事了。——看着,想着,还能拾回曾经的一丝快慰。
   门铃响了,侄男侄女们给我拜年请安来了,方才那段温馨而甜美的回忆瞬间消散。望着面前这帮阳光年段的孩子,望着门上的两副字,我不由得感慨起来:年,已不再属于我……

共 34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门对倾吐着老百姓的心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过去和现在不同年龄段过年的不同感受。文以门对为切入点,既衬托了过去新年的气氛,也反应当地的风俗以及不同人家的心情和门风,自然联系到了当今的社会风气——今夕互应,形成比照。门对,是一家人思想的体现和祈盼,是心声,同时也能起到约束、警醒作用。所以,诚实善良人家,自然就将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文中作者对年味的赏析,紧紧抓住观门对这根主线,用这一特殊的视觉空间,透视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向往。文中让人看出变的是世俗,不变的是家风和世代相传的温情。作者传颂的歌舞升平的和谐社会,是对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自家那副多年不变的门对,融进了亲情,寄予了希望,传承了家风。村中那随着时代而变化的门对,凸显世风,反应各种人不同的心情。结尾由门对联想到法律法规, 既是对那些为财死之人的谴责,也是对当今社会弊端的责问,升华了文章主旨。问好作者,推荐欣赏!【编辑:青州大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22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12-21 11:26:10
  作者通过年俗,再现自己年少时,跑年、看门对的表达形式,过渡到成年时出门拜年、等待拜年、对门对的思考,让大家收获不同时期,人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不同风采;以及对社会的思考,人生的全译……同时我们也看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歌,沉静在年的欢愉和感慨中!
2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12-21 11:30:12
  文章对“初一早上”观“门对”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好!近年来,“门对”的创作繁荣到了——纵非绝后却空前的地步。她是中国魂,民族风的艺术表现。纵观国事家事,联想世风行风民风家风,洋洋大观,异彩纷呈。遗憾的是现在“门对”的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全是版式制作,少了过去的那种考究和散发墨香味,情浓意浓、引人入胜的那种“涵养生浩气,敦行世家风”的版本了!时代变了,却依然让人怀小恋旧!
3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12-21 11:30:52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杨柳,祝您创作愉快!
   今天冬至,祝您快乐!
4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12-23 11:41:10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