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匠人之犟(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经历】匠人之犟(征文·散文)


作者:王松涛 白丁,8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03发表时间:2016-12-21 15:37:44


   英国的劳斯莱斯轿车,瑞士的劳力士手表,法国爱马仕皮具。众所周知,这些产品是同行业里的佼佼者,是闻名世界的顶级奢侈品,也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的骄傲,在这些风靡全球的产品背后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管理方法和生存法则。
   但这些大牌之间有一点非常相似,那就是手工制作,小批量制作,甚至单独订制,如此可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匠人面对工作时的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
   劳斯莱斯的车标“飞翔女神”平均每年生产5500枚,人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世界顶级汽车制造企业里,车标的年产量却是如此之低。原因是劳斯莱斯公司从1911年开始,便一直坚持手工打造每一枚车标,这样就要求劳斯莱斯的工匠们用手工技艺对每一枚车标进行至少8次以上,耗时3个月的精细打磨、抛光及后期制作。因此手工制作的每一枚车标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品。这也是单单一枚车标就价值20万以上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文化的另一表现。
   从一个品牌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从一位工匠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差距,从一个行业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在面对优秀的商品时,我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德国工人就是厉害,因为他们严谨;英国技师了不起,因为他们认真;日本工匠让人钦佩,因为他们追求完美。”但在我们膜拜他人的时候,却忽略了我们身边的能工巧匠。在中国工人阶层,在河钢承钢同样也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匠人”。
   2014年的仲夏,在物流公司铁路运输部机务段机修班的一处角落里,闪闪的弧光将一个人的背影在墙上放大了很多倍,从四处弥漫的焊药味中可知,焊接作业已经进行了很久。但电焊机仍然在断断续续地发出电流输出的声音,看样子弧光还要闪上一阵子,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在焊工的背后,有几个人正安静地等待着他,从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很着急的样子,其中有人不停的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另一人正用手遮挡着眼前的弧光,瞄向焊工手上的焊把,看看焊把上是否又更换了焊条。
   20多分钟过去了,弧光停止了闪烁,焊工摘下了防护帽转身时,发现几人还在身后,便问道:“真有事?你们是专业钳工,让我这焊工给处理钳工技术问题,不太好吧。”三人中的一人急切地答道:“真有事,知道您干活认真,所以没敢打扰,虽然我们是钳工,但是这活儿却真没遇见过,知道您钳工技术不比焊工技术差,兴许您能给解决,快去给看看吧”。话音完毕,几人便向高大宽敞的库房深处走去。三人中说话的人是时任物流公司铁路运输部机务段机修班长董志刚,而这位谦逊的焊工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侯彦民。
   库房深处,一台身披绿装,编号为0133的GKD1A型机车停放在带有检修地沟的线路上。机车旁,聚集着30多人,人群中央摆放着崭新的内燃机车凸轮轴。
   原来,当天检修机车时,职工们发现机车柴油机的凸轮轴出现了使用到限的问题,必须更换一套新的凸轮轴,否则将会影响机车的检修进度。延误铁运生产,班组职工各就各位,很快便将新的凸轮轴组装妥当,准备进行安装。就在这时,一名职工发现,全新的凸轮轴存在原始设计缺陷,凸轮轴上没有润滑油道的进油孔,没有进油孔的凸轮轴形同摆设,即便安装到机车上,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机破事故。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凸轮轴返回厂家,利用厂家的专业设备和技术在凸轮轴上使用专用钻床钻出进油孔。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进行返厂处理,最少要用上3个月的时间,而且费用极高。
   一时没有办法解决,职工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众人纷纷议论的时候,侯彦民匆匆来到人群中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说道:“这个进油孔,应该能打,我试试看!”可话刚说完,一些充满质疑的声音回应了出来,“侯师傅,有些事不能随口就说,你是高级焊工技师我们都知道,但这是高级钳工才能干的活儿。”“侯师傅,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了,这凸轮轴的进油孔分内孔和外孔,绝不是简单的事。”“侯师傅,您可看好喽,这套凸轮轴可8万多块呢。”而侯彦民听到这些,并没有受到干扰,只是专心地查看着凸轮轴。时间没有因为人们的喧闹而停歇,侯彦民将凸轮轴的各项数据详细的记录在本上,随后起身回到休息室,进行整理分析,在这其间,闲言碎语不停传来,“我说他干不了吧,你们看!还不是灰头土脸地回屋去了。”“侯师傅在想办法呢,他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在这些包含质疑和鼓励的话语中,下班的时间到了,整个班组静悄悄的,此时,若有一根针落在厂房的地面上都能将这寂静的空间激起一股震颤。这样的寂静让侯彦民心里多了几分平定,因为他太需要安静的环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厂房里漆黑无比,只有侯彦民所在的休息室里还亮着灯。
   在这烟雾缭绕的休息室里,侯彦民在和自己较着劲儿,不断的推翻着自己的方案。已经年过50岁的身体告诫他到休息的时间了,毕竟是血肉之躯,不是钢筋铁骨。他有些困了,此时他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夜间1:20分,跺了下发麻的双脚,他起身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仍然没能快速的从寻找方法的思维里脱离出来,不断地囔囔自语寻找着可行的方法。
   凌晨的秀水大道失去了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傍晚迷人的灯光,只有天空上的一轮皓月为他照着前方的路。平日里他觉得自己的摩托车虽然旧了一些,但是行驶的速度并不慢,可今天不知怎地,摩托车似乎也跟他一样,陷入了沉思,不愿意向前驶去。承德的昼夜温差很大,就算在炎热夏季的凌晨时分,室外的温度也会让人起上一身鸡皮疙瘩,一阵凉风掠过,他不由地缩了一下脖子,随即又加大了油门向前驶去,在距他家还有几百米的地方,他突然停下了摩托车。他很兴奋,因为他突然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法的由来,还要从20多年前说起。那时他年轻好胜,跟工友比试技术给钢轨打孔,看谁打的多,结果每一次他和工友都不分上下,不服输的他觉得既然是比赛就要分出谁输谁赢,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查阅资料,他发现钢轨的材质要比其它钢材坚硬数倍,又从技术丛书中查看了钻头的使用特性,他了解到要想在高硬度钢材上钻孔,只能从钻头的切削面角度上想办法。后来再切磋技艺时,他总能比别人多打十个以上。工友问道为何他的钻头这样耐用时,侯彦民简单的回答道:“这些都是书里的知识。”在班组里,侯彦民时常会在工作之余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身边的工友,一些同为焊工的友人,有时为了得到他的指点,经常将他约到酒桌上向他讨教。人们常说同行如冤家,而他却毫不保留地将多年摸索出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大家。
   钻头的切削面角度!没错就是它,凸轮轴的材质异常坚硬,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若想在凸轮轴上钻孔,只能依靠钻头的角度来解决。悄悄打开房门,此刻回到家后的他,精力异常充沛。因为害怕吵醒妻儿,他蹑手蹑脚地找来了儿子的练习本和笔,快速地绘制着图纸……虽然办法有了,但是他心中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换了件厚一些衣服,从冰箱里拿了几个妻子晚上煮的饺子,他又悄悄地关上了房门,赶往单位准备进行现场核对。回单位的路上,他觉得摩托车相比回家时快上了许多,灯光照射得很远,前方的路显得格外的清晰,宽阔……
   回到班组后通过现场核对凸轮轴的特性,他感到很欣慰,因为在秀水大街上想出的方法可以施行。而这灵光闪现出的不仅仅是解决凸轮轴钻孔的方法,还有成为“巨匠”的必备条件。那就是持之以恒,目标唯一。像3年只铸造一把龙渊剑的欧冶子,一生只做了4台航海钟的哈里森等等,古今中外许多名工巨匠在名声大作之前,都具备了这样的必备条件。
   方案有了,但具体施行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存在,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侯彦民心理做好了准备,但是他不得不给自己打上一针强心剂。
   他告诉自己:“只要想办法,没有越不过去的火焰山”。凌晨4点,侯彦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休息室。没一会儿的工夫,一种声音打破了原本的寂静,那是侯彦民的鼾声。
   当阳光出现在休息室的窗上时,在工友们的协助下,凸轮轴被运送到了物流公司铁路运输部的加工车间一台3米多高的摇臂钻台旁,可是工友们在帮忙运送凸轮轴之后并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是钳工出身,很想见识一下这位焊工高级技师的钳工本事,班组的其余成员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也纷纷来到了现场,30多人很快将侯彦民围拢了起来,众人熙熙嚷嚷地说着各自面对此事的看法。当时正值夏季,人们不停地流着汗水,滴滴嗒嗒地落在地面上。即便酷热难耐,工友们还是没有离开的意思,只是在他身后等待着。
   在电机的带动下,砂轮急速地旋转着发出嗡嗡的声响,他手中的合金钻头与砂轮摩擦后,飞出星星点点的火花,从远处看去,像是群星欲要从他的手中腾空而起。伴随着砂轮机电机的转速声,很快用来给凸轮轴外进油孔的特制钻头便被他加工出来了。
   磨好的钻头银光闪闪,紧张的一刻即将来临,但是侯彦民又干起了其它的工作,并没有满足工友们的期待。工友们显得有些着急,又开始议论了起来,侯彦民深知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之意,凸轮轴的表面光洁度极高,如果出现刮伤,就不能继续使用。可是若要在凸轮轴上打出进油孔,必须将凸轮轴固定在钳工钳上,而这样一来凸轮轴一定会被钳工钳口刮伤,必须想到解决的办法。为了解决此事,侯彦民找来了一张光滑如镜的紫铜板来处理这一问题,紫铜板快速地在他的手上变换着模样,而侯彦民的双手也像是如鱼得水一般欢快地舞动着,很快一副紫铜板制作成的精巧钳口护板成型了,经过试验,这副精巧的钳口护板效果非常完美,完全能满足对凸轮轴的保护。
   安装好工艺品般的钳口护板,众人期待的钻孔作业,即将开始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在动工之前的那一刻加工车间里异常地宁静,只有30多人的心跳声回荡在加工车间里。随着摇臂钻的启动,钻头以极低的转速转动着,钻头缓缓地钻进了凸轮轴的端面,金属与金属摩擦后发出刺耳的声音。随着声音的延长,凸轮轴被钻头钻出了些许金属粉末,透过窗外阳光的照射,这些粉末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但在钻头进入凸轮轴一厘米左右时,钻头与凸轮轴之突然传出了尖锐的声音,那刺耳的声音证明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侯彦民在听到这声音时,表情立即地僵硬了。他立即切断了设备的电源,双眼一直盯着还安放在设备上的钻头,微微地皱着眉,他不相信是自己加工出来的钻头出现了问题,但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他深思了一会儿,脑海里快速地回放着刚刚发生的异常,一定是它!一定是设备上用来锁紧钻头的部件出现了抖动现象。在仔细检查后,事实证明故障点与他用耳朵判断的故障同出一辙,如果将侯彦民用耳朵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时,归功于“业精于勤”这四个字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听侯彦民说了原因,他身后的30多位工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人们觉得毛孔好像突然扩张了数倍,汗水像是打开的水龙头不停地向外涌着,没有一个人敢进行议论,只是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侯彦民该如何处理,因为在他们心里大多都在猜想,凸轮轴是不是报废了?虽然出现了突发状况,但幸运的是侯彦民加工钻头的刃口角度时没有丝毫偏差,又及时断掉了电源,不然在钻头刃口角度存在问题和钻台突然出现抖动的情况下这根凸轮轴钻出来的孔,一定会比规定的尺寸大很多。问题出现了,虽然他早有应对突发故障的准备,但这台从公司铁运生产蒸汽机时代就开始服役至今,有着近20多年历史的老设备出现了故障还是让他有些猝不及防,锁紧部件无处寻找,任务被耽搁了下来。回到班组他开始翻箱倒柜寻找可用的替代品,联系厂家寻求支援,可是,这台设备实在太老了,20多年间连它的生产厂家都已经不再生产这种设备了。求援无路,其它钻台上的锁紧部件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形状不一,也无法安装在这台老设备上。
   该怎样继续完成任务,难道凸轮轴必须使用充满高科技的精密钻床设备才可以进行加工?侯彦民不服输的犟脾气爆发了,他作出了大胆的决定,但这种方法完全要依靠高超的钳工技术和极强的心理素质才可完成,可这种办法的把握性极低。因为要将钻台的旋转速度加快,依靠设备的惰性原理。在锁紧部件还没有抖动之前,迅速将钻头钻入到凸轮轴里,而且要用肉眼目测钻头的钻入凸轮轴的深度,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进行,直到钻头钻入凸轮轴的深度完全达到相关标准。在这期间心理素质与钳工技术如果不能完美搭配,凸轮轴就会被钻头打偏。
   日本皇室御用木工大师秋山利辉在他所著的《匠人精神》一书中,曾写道“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接下来的日子里,侯彦民凭着那股犟劲儿和一流的心性,反复地操作着设备,双眼紧紧盯着铁屑翻飞的凸轮轴,目测着钻头的进入深度,利用现有的设备,完成了直径6厘米,深度5厘米并带有角度的钻孔任务。是的,侯彦民过五关斩六将,费了这么多周折和时间,只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小小的钻孔任务。在这小小的钻孔背后却透露着我们所羡慕的外国工人将技术追求到极致的研修,还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至关重要的良好心性。到了此时,凸轮轴的外进油孔加工已经成功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更具挑战的内孔,在直径6厘米深5厘米的钻孔内,再利用之前的方法,钻出一个直径4厘米深10厘米的内进油孔。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附近其他班组的职工在完成工作后也来到了加工车间,观看这场验证技术和心理素质的表演。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每一次钻头进入凸轮轴都牵动着大家的心,每一次钻头带出的铁屑,都无比耀眼,在工友们的眼里,这些铁屑甚至要比黄金和宝石更加夺目,地面上的铁屑像是流沙瓶里的流沙点点滴滴的记录着侯彦民的专注。15天的时间在摇臂钻的转动声中很快过去了,侯彦民的高超钳工技术让拥有专业钳工技术的工友们伸出了大拇指。他凭借着胆大、倔强,保证了铁运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他的挑战还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更重要的挑战等着他。

共 1107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本文完美的诠释出了何为普通人的《工匠精神》!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原地踏步,而文中的“候彦民”,用了近30年,在最平凡的焊工岗位上,刻苦钻研,用自己的“犟”塑造出了另一个“匠”。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业勤于精”,只有敬业才会让我们出类拔萃。“侯彦民”所创造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为公司所节省的财力,而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超越自己、以及如何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不仅仅需要努力学习,有广博的见识和才学,更要坚定意志志向,学习了,实践了,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深刻体会到老师创作这篇文章所花费的心思,专业的词汇,也同样让“工匠精神”一词得到传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向文中的候师傅致敬,同时也向作者致敬。很精湛的文章,很专业的词汇,工匠精神,你,我,他,可以出现在每个的身上。感谢老师赐稿晓荷,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编辑:清粥小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2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6-12-21 15:44:57
  问候老师!拜读了老师佳作,老师也将“工匠精神”发挥了出来。期待您的新作,我们也将不负老师对晓荷的期待,以我们自己的“工匠精神”恭候老师大作。
回复1 楼        文友:王松涛        2016-12-22 10:53:10
  谢谢编辑精心编按!晓荷的编辑果然很棒!理解透彻,编按到位。远握!
2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6-12-21 15:45:57
  很好的作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王松涛        2016-12-22 10:54:55
  辛苦!致谢。
3 楼        文友:何叶        2016-12-21 20:59:55
  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不愧是我朋友。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王松涛        2016-12-22 10:54:37
  可别夸我我会骄傲的哈。不是你多次找我,我哪有时间来网络发文,声明一下,我的文只做赞助哈!
4 楼        文友:何叶        2016-12-25 14:40:49
  恭喜精品!真棒!
何叶
5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6-12-25 15:14:49
  恭喜老师精品!
6 楼        文友:你猜        2016-12-27 18:51:17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