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千年银杏  不老之泉(散文.征文)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千年银杏  不老之泉(散文.征文)


作者:族人才俊 布衣,41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9发表时间:2016-12-21 16:10:48
摘要:本以为有缘可以在风和日丽下一睹您一树金色的芳容;   本以为有缘可以用相机摄下您阳光透过的身影;   本以为有缘鉴赏到您那金叶环绕铺就约5亩地的景观;   ……   也许是我们的缘份不到,只能在寒风冷雨中见到您挺拔的身躯,见到您一树金黄的华丽,也见到了那环绕您有5亩地宽的金色圆圈。只不过因寒风雾雨天气的原因,我们无缘把您最艳丽的一面拍摄出来。


   本以为有缘可以在风和日丽下一睹您一树金色的芳容;
   本以为有缘可以用相机摄下您阳光透过的身影;
   本以为有缘鉴赏到您那金叶环绕铺就约5亩地的景观;
   ……
   也许是我们的缘份不到,只能在寒风冷雨中见到您挺拔的身躯,见到您一树金黄的华丽,也见到了那环绕您有5亩地宽的金色圆圈。只不过因寒风雾雨天气的原因,我们无缘把您最艳丽的一面拍摄出来。
   而置身于千年银杏树下的那口不老之泉时,本想用双手捧一把泉水喝上一口,尝尝这不老之泉的甘甜,体味一下这不老之泉的灵气,也因寒风冷雨气象,把我们的渴望全部打消。
   这颗千年的银杏树,就是长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脚下的一颗汉代遗物,有着2200年以上的树龄,树高有45米,树围达9.4米,是全国排名第二颗的千年古杏树。
   置身于这颗千年古杏树的脚下,想起小时候妈妈跟我讲那童谣般的传说,让我始终记得银杏树叫白果树,是长命富贵之树,有着“植物活化石”荣称。银杏树叶中含有“银杏醇”,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杏树果肉营养价值高,是煲汤的好原料。妈妈还告诉我,银杏树非常神奇,每当人世间会发生大的不幸之事,它就会断枝牺牲自己向世人发出警示,所以被称作“千年神树”,引无数善男信女朝拜。
   望着树根、树径被善男信女搭满祈福红布,我仿佛看到的不是人们的虔诚,而是看到了不少饥荒的年月里,先人们打来不老泉的泉水,在这颗千年古杏树下煮杏果肉解除饥饿的场景;仿佛看到那无医无药的年月,先人们在这里捡拾银杏树叶来降血压降血脂的情景……
   2筐已装满了银杏果的篮子,引起了我的好奇,也验证了我的遐想。离千年银杏树不远处开杂货店的老板告诉我,捡银杏果这是他们家祖辈留下的习惯,既是为了千年银杏树和不老泉以整洁面容迎接四方客,也是为了不忘记那年大灾、颗粒无收,是这银杏树果和不老泉的泉水救了他祖辈们的命,再加之银杏果肉药用、食用作用强,所以一到秋季银杏树叶金黄时,在城市打工的他,一定会回到这里,与这颗千年银杏树和这口千年不老之泉为伴。
   祖辈们的一句承诺,让杂货店老板一家代代相守,为的就是不忘上天赐予人类在危难时刻救急用的这颗生命之树、这口救命之泉。也许当下的人们在名牌、美食面前早已忘记过去,忘了那年那月的饥饿,忘了那年那月物质的稀有,忘了老祖宗给我们的遗训——节俭。
   千年银杏树,不老之泉水,虽然已是一块块浸染过数千个岁月的老玉,她们被珍藏在河南省济源市的王屋山下,供来来往往的人用心灵去祈祷,用阅历去感悟,用行动去践行。也许你我都是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此地,也带着未解的梦想离开此地。我想,无论是美好的,还是未圆的,还是希望人们在寻常的日子,带着平常的回忆,偶尔穿过时光的隧道,去回味一下先人们的艰苦岁月,去体验一下先人们的那种节俭精神,才能去真正读懂那“节俭”二字的内涵。
   千年银杏树长青,不老之泉水长流。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物质在丰富,生活已多元。但我还是再次提醒人们,不管这个时代变化有多大、社会进步有多快,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请别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节俭”二字。
   但愿你我自觉践行,但愿他与她自觉践行,但愿整个社会都践行。
  

共 12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脚下的一颗汉代遗物,全国排名第二颗的千年古杏树,她不但给人们以节俭的提示,更舍身断枝给人们灾难的预警。在大灾之年,她的果实和泉水救了许多人的命,让大家平安度过灾年。杂货店老板一家代代相守祖辈们的一句承诺,即是为了报答银杏树的恩情,也是时时刻刻警示着后人永远别忘给予人类恩惠的银杏树。千年银杏树依然长青,不老之泉水依然长流不断,她们不急不躁,造福人类,依然被善男信女搭满祈福红布,虔诚拥戴。欣赏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6-12-21 16:15:22
  千年银杏树,经风历雨,傲然挺立。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族人才俊        2016-12-21 20:57:55
  与广州作家协会部分作家一同去河南采风,第一次进入南太行山地区,我被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染了,于是乎,每到一个地方都写了一篇千字左右的短文,五篇文章约7千字,全部见于省以上报刊。今你猜老师写下如此精彩的编按,真的万分感激!在此给老师敬茶了,冬至快乐!谢谢
3 楼        文友:云静水闲        2016-12-22 21:51:28
  诗歌般的语言,泉水一样清纯的感情。问好陈处!
云静水闲
4 楼        文友:族人才俊        2016-12-23 17:37:38
  感谢云静水闲老师忙里偷闲来指导我的小文!敬茶,问候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