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且聊“木□子”

精品 且聊“木□子”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90发表时间:2016-12-22 08:02:00

且聊“木□子” “木□子”,其中的“木”是指木质、木材、木之属,我们通常称它为“木头”;“子”是汉语语汇中常见的后缀,有相对完整且小而独立的个体之意;“□”是一个表示空缺或不定项的符号,它可以根据所处的位置,能引发人们的多种想象。譬如我们从前的生活中所说的“木橛子”“木桩子”“木墩子”和“木杠子”之类,往往都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传统的说法和做法都已渐行渐远。
   木为材,木成器,我们的前人对“木”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简简单单的一根子,稍作改变或加以整理,用于不同的地方,就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和效能。它不仅展示了劳动人民无限的创造力和智慧心,也充分体现了乡民们“物尽其才,才尽其用”质朴节俭的生活理念。今天不妨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物件,拿来再一次体会或品赏,就算作我们的告别和纪念吧!
   有句俗话叫做“一斧子俩橛”,说的是一个人讲话生硬斩截,不留回旋或余地,让人听了难以接受。这里的“橛”就是“木橛子”的省略说法。一根棍子,一斧子下去,简简单单就成了两个“橛子”。说是这样说,真正的木橛子,一般还是要把木棍的一头削尖或砍扁,这样更有利于安置。橛子楔在地上,通常用来拴牛或拴羊。拴牛的叫“牛橛子”,拴羊的就叫“羊橛子”。想当年,办事去晚了,有人就会劝他干脆不要去了,说“人家把牛都牵走了,你去拔橛呀!”这话中似乎帯有嘲笑和讥讽的意味。
   由于“橛子”具有牢固定位的作用,农村建房打地基,常常需要拉线,边边角角的关键之处,都需要“定橛子”,以确定打夯的范围和门窗所留之处。因此,从前的农村盖房子,初开始一般都称作“定橛子”。田间分地的时候,地头地界也要定橛子。因为木橛子插在地里,历经风雨容易糟,犁地或耙地时也容易碰掉。于是,人们想了一个替代的办法,那就是顺着木橛子往下打眼,灌入白灰或煤渣。这样做,一是埋得深不容易毁掉,二是避免了木橛子的短处,又留下了标记。人们给这种做法起了个名字,叫做“留灰橛”。
   木橛子不但楔在地上,很多时候也钉在墙上。秋后,天高气爽,人们常在向阳的屋檐下,楔上一排排高高低低的木橛子,挂起了成嘟噜成串的玉米和辣椒。成熟的金黄与火红,顿时增加了农家小院丰收的多姿与色调。屋内也时常钉有橛子,挂着临时不用的一些农具、炊具或器物。有时一道墙上琳琅满目、五法八门,色彩斑斓,恰如今天的博物架,甚至有过之无不及,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
   记得一首歌里唱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里的“桩”,就是指木桩子,也叫木柱子。一道爬满青藤的篱笆墙,全凭一根根木桩做骨架。木桩子,其实说白了,就是栽在地上的木棍。当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里有一句“拴马桩也不顶用了”。“拴马桩”,顾名思义是指用来拴马的木桩子。这里是妻子说丈夫积极参加抗日的,其意思是没有谁能挂得住他的心,话里含有夫妻恩爱和对丈夫热爱之情。
   古代武侠小说中,有很多关于“梅花桩”的描写。据说,梅花桩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拳法,又称“梅花拳”。它布桩排列交错,环环相连,五桩一组,从上看好似麻将牌中的五饼,状如梅花,故有此称之。其上桩和站桩就大显功力,更何况身轻如燕,腾挪跌宕、翻越跳跃,始终不得离开桩柱,更不能栽桩或掉桩。戏曲《大祭桩》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经典之作,其中黄小姐冒雨潜行法场祭桩是高潮部分。这里的“桩”应该是古代行刑的斩立桩。
   当时在老家,无论是搭台子唱戏,还是建木桥立桥柱,都要先打桩。我村后的那条贾鲁河上,原来过往只有一条木船。后来,村东建了乡镇,修了一条砖渣路,这里便架起了一座小木桥。与现在修港珠澳大桥不同,工程虽然不大,可最初施工就是先打桩。我们方圆几公里高大通直的榆树,都被砍伐运了过去。清淤截流之后,一根根木桩立了起来,记得那时,机器的马达声和打桩的“咚咚声”,一直响有一两个月,通过河水传得很远、很远。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有水吃的“挑”和“抬”,说到底都离不开一根棍子。在我早年的印象中,一家一户挑水大多用的是“扁担”,因为两端各带一个铁钩子,我们一般又称作“钩担”。至于抬水,我们通常用的是“木杠子”。杠子是一节通直的圆木棍,大多为质地坚实的木材。它和扁担或钩担的差别,只是有一人挑变成了两人抬,物由挂在两端变作了悬在中间。
   至今犹记,那时生产队里有箩筐,对应的两侧各有长短相同的绳套,无论是在田间从车上往地里抬粪肥,还是从坑里抬水去浇地,也无论是挖坑塘翻土,还是队里分红薯或萝卜,一般都是两人用杠子抬着筐。至今我们生活中还说两人争论叫“抬杠”呢?抬杠就是一根棍子,两个人各持一端,只不过这里是把“一根棍”换成了一件事。其实,只要不是故意地去抬杠,我以为抬杠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道理只有越争,才能越明确。然而,人们通常还是把那些爱抬杠、能抬杠的人叫做“杠子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的“俎”,在我老家里通常都用木墩子。木墩子又写作“木不子”,由于作砧板时常用来切菜,又叫“菜墩子”或“菜板子”。木墩子一般是大树的根部截取下来的部分,纹理细密,材质结实。由于它接触面比较大,承受能力比较强,还常用作增高、防潮。这时候大多是垫在物体的下面,将物体抬高或顶起来。有时放在屋门口或大门外,上工之前,还可以将铁锨或抓钩把在上面撞一撞,使其更加结实牢固。
   高一点的木墩子,常常可以当作板凳坐。记得我初念书的时候,父亲就将一个桐木底节连同树根,做成了一个三条腿的“小木不”,既来回掂着轻便,坐着还稳当。再高一点的木墩子,还可以在上面放东西或晾晒一些小件物品。当然,如果面稍大些,还可以櫈起来,当作一个小饭桌或写字台来用。我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出倒截取中节后,剩下的底墩子,又大又圆。父亲用刨子推平,那圈圈年轮构成的图案像朵特制的大葵花,好看极了!
   世界上有一种楔形文字,据说它源于古代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距今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是象形文字的一种,笔画经过抽象和简化,由竖行变横行,一头大一头小,左边粗、右边细,呈旧时的“钉子”状。确切地说,就像一枚“木楔子”。木楔子,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一头厚一头薄的木片,将其插入木材的缝隙中,能使木器更加牢固。它通常为木质坚实的木材做成,易进而不易散碎。
   朝木材里打楔子,其作用一般为两项:一是填塞空隙,使其连接更紧密,更坚实牢固;二是为了使其空隙更大,用以达到分崩离析的目的。前者如木匠往榫眼里打楔子,后者如破劈柴时向缝隙里加楔子等。这两种木楔子的用法,恰好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思维的捭阖之道。捭即分、阖即合,捭阖就是分分合合。打入敌人内部的“楔子”,是离间和分化;插入内部的“楔子”,则是联络与协调。小小的楔子夹在其间,作用和功劳有时真是大大的。
   成语里有个“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其原意是说,对佛道两教不加以堵塞,儒教就不能得以推行,语出唐代文章大家韩愈的《原道》,现在多用来形容不破除陈旧的,就无法建立新的。单就“不塞不流”的“塞”字来看,似乎只是说的“土”,很少人会想到“木”也能有“塞子”的作用。从前就有“木塞子”,我所见到就有两种。一种是实木塞,另一种是软木塞。关于实木塞,先前的家庭灶火里用的很多,当时灌酱油或装醋,一般都随便找个酒瓶,甚至是输水的葡萄糖瓶子,涮涮洗洗,连个瓶盖也没有,临时削根棍儿一插,万事大吉。
   至于软木塞似乎比较复杂,一般都是机械制作,通常为锯末粘合或细木压缩。前者如一些要求密封度较高的药瓶。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当年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吃一种叫做“胃舒平”的大药片,就装在一种暗黄色的大口瓶里,瓶口就是用的锯末粘合状的软木塞,外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蜡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结婚的时候通用一种铁壳茶瓶,其瓶塞就是那种细木压缩型,看来透气性不错,保温也很好。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其中的“梭”,就是“木梭子”,它是织布机上载有纡子,并引导纬纱进入梭道的机件。其形状很好看,像一艘两头尖尖的小木船,来往穿行于上下经线之间。日月经天,交替反复,正如同梭子的来来往往。记得有一首歌里唱得好:“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能编织出最美的生活……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好日月……”
   有一种长条形的“木撑子”,两头都开有方正的“榫子”,像桌椅板凳腿连接的部位;再如木匠所用的锯子中间的“工”字形的横梁子,一般是起支撑和拉拽作用的。还有一种“鞋撑子”,是用精致的实木雕刻而成,像拳头那么大,上面似乎打的有蜡,很光滑。从前给大人或小孩子新做的鞋子,为了收脚暖和,针线纳得紧,穿的时候不好穿,就先用这种“木撑子”撑上一撑,慢慢地将脚向前拱,只要脚能进去,再用“鞋排子”一兜脚跟就行了。
   木梆子种类更多,唱戏的和吹鼓乐的梆子大抵相同,卖油的梆子就有些特殊性。它的上面通常是由一截质地细密轻柔的上好木头镂空而成,下面装有一个一握多长的光滑的木把。另外有一敲打的小棰,一头稍粗,一头稍细,也是一种油性或比重较大的硬料做成,记得老家那里,大多是枣木或榆木的。整个梆子制作工艺精良,特别地讲究,敲出的声音悦耳圆润,非常能吸引人。
   至于木棒子或木棍子,从来都是根据需要,随取随用,长短曲直,顺其自然。像灶火里的烧火棍、田间地头翻秧子棍,打点架子车的顶棍,还有打枣子敲冰挂的转棍,练武打斗自制的双节棍等等,不一而足,花样翻新。更不要说那些木制的器物了,如木盒子、木匣子、木箱子、木柜子、木窗子、木架子、木床子、木灵子、木筏子、木梳子、木框子、木椽子、木檩子、木斗子、木架子、木筷子……“木□子”几乎就像一个公式,可以直接代入,一直说下去。
   东方为木,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立足于脚下这块土地,与木同生,与木同长,万木争春,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成语里有个“木已成舟”,如今的国度正乘舟船飞天。我知道古老的金木水火土,已经很难概括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仅靠向自然的索取也无法日益满足我们的需求,但传统的工艺和思想,仍然能给我们很大的启迪。“木□子”只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公式,你还能发明和创造出更好的公式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共 4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木口子”哩,原来却是“木□子”,中间那个“□”,就像一个公式一样,可以套进很多与木制品有关的东西。就像上个世纪的某些标语一样:“人民□□人民办,办好□□为人民”一样,你可以在“□□”内填上“教育”二字,标语就成人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也可以在“□□”内填“公安”二字,此时的标语就变成了“人民公安人民办,办好公安为人民”。如此以来,我们宁愿那个“木口子”里填上与人有益的东西,而不愿它成为与人类和社会无益的东西。更不能让“木□子”成为阻碍人类前进的障碍物。文章结合生活中的实用性,对“木□子”的演进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出以理服人的结论。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24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12-22 10:31:11
  徐老师的文章很耐读,且能让人长知识。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2 12:02:20
  问好,辛苦了,谢谢夸奖,遥握!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12-22 18:13:42
  “木□子”的确只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公式,而作者却能写出那么多关于“木□子”的话题,实乃佩服。感叹是由心而发的,赞叹也是由衷的赞叹。受益匪浅!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2 18:43:46
  过往的生活,很难忘记。谢谢您的夸奖和支持,辛苦了,问好!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12-24 20:59:28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5 06:37:39
  谢谢风总编,百忙之中不忘关注和鼓励,令人感动!问好,圣诞节快乐!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12-25 19:06:36
  恭喜获得精品,多多奉献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12-25 19:21:58
  谢谢先生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圣诞节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