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沟壑、涝池、乡土情(散文 )

精品 【荷塘】沟壑、涝池、乡土情(散文 )


作者:漠北雪莲 举人,439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2发表时间:2016-12-22 22:27:19
摘要:乡村生活的回忆……

【荷塘】沟壑、涝池、乡土情(散文 )
   记得八十年代有一首唱红了大江南北的歌曲,至今我也还能哼哼几句,“我的家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萦绕在家乡的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是啊,人无论走出多远,不管家乡贫瘠与富庶,它是扎在游子心底永远的根。
   我的家乡并不富庶,一家一户的院落,土坯泥巴筑起的院墙,土坯柳柴搭建的房屋,构成了一个自然淳朴的村庄。村子里没有小桥流水的景物,倒是有一条深沟壑从村子中心贯穿而过,直通我家门前的一座蓄水池,也就是被我家乡人称之为的“涝池”。
   那条被水侵蚀冲刷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深沟,仿佛一位身怀世事的古人,隐藏着村庄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个简单朴素的村庄,就像身着布衣大襟袄的爷爷;那条绕在村子中心的沟壑,仿佛爷爷腰间的那条宽衣带子。
   多少回梦里,我身靠着那棵苍老的裂开了皮的杨树,站在沟沿堎上,看欢快的雪水,带着雪山的情义,携着泥土的芬芳,将一汪深情注入了这“一泓清泉。”
   从我记事起,这条沟壑就横亘于我家的门前。我不知道它有多古老,但以沟的深度和宽度来衡量,可以断定它是与村庄的开拓者并行的。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位熟睡的老人,那哗哗的水流声,好像它在梦境里发出的鼾声,时高时弱,时急时缓。
   据村子的老人说,我们是国人皆知的宋朝官员滕子京的后人,当时因滕子京在宁夏一带为官,后遭人诬陷弹劾被罢官免职,流放去湖南,家族中有人不愿跟随,诸西行来到了河西走廊,选择了在祁连山下安家落户。我想我的前辈们既然选择了这块地方,那一定是有它的理由的。
   每次,我都是迈着轻轻的步子走过去,我把它看成是村子里最老的长者,用我家乡的尊称,就是太爷爷辈的。怀着崇敬敬慕的心情,我来探望沉睡梦中的孤独老人。
   我看见了它的姿势,或者说是睡相,在它的鼾声中,我能感觉到它的不堪负重的心身。在凄风冷雨中,在冰霜雪夜里,它敞开胸怀,枕着冰冷的石头,蜷缩着瘦弱的身子,凝望着与它一样古朴的村庄。
   沟壑粗粝坚韧、伤痕累累、弯弯曲曲的身子,服从坚硬的地质变化,从祁连山走出,一路穿山跃石而下,带着雪山的深情厚谊,携着草原博大的精髓,为村庄输入了命脉。
   夏天的沟壑沿被嫩绿的青草覆盖,阳光下绽放着洒脱鲜艳的马莲花、粉团花、打碗碗花。记忆中童年的影子,清晰地与沟壑叠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心中一道无法忘却的乡村风景。
   多少次梦里,我被哗哗的水声惊醒,妈妈总是一脸惊喜地告诉我们“放涝池了”,因为我们常年吃涝池水,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家乡依然是春寒陡峭。前一年秋天,涝池蓄的满满荡荡的水,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人畜饮用,到了第二年春天,像口大锅一样的涝池,底部渐露,粘着尘土、草屑的薄冰,映衬着天上懒洋洋的云朵。村人们牵着牲口,提着水桶,拿着铁钎,在冰面上敲一圈,咕嘟咕嘟的水从冰面下冒出来,再用水勺拨开飘荡的冰沫、杂质,舀出来一桶让性情急躁刨蹄尥蹶的牲口先喝个够,然后再挑上两桶回家倒进水缸,等慢慢澄清后才能烧开水、做饭,供人饮用。
   从扁都口吹出的风,不管白天黑夜掠过原野扑进村庄,撕扯着杨树的枝条,掀起屋檐上的柳柴茅草,向村人示威发泄。最遭殃的就是涝池了,村子里的柴草、灰土大多被风卷进毫无遮挡的涝池中。这时候,村人们手提着水桶站在涝池沿上长吁短叹的,有人蹲在涝池边上一边用双手拨拉着水面上漂浮的杂物,一边怨声载道:“老天不长眼啊,刮成这样,让我们咋吃哩?”有人就风趣地回答:“我们想办法给涝池做个盖吧,等风来了就给拉上!”、“那我们还得专门有人站岗放哨了!”顿时,引起大家的一阵笑声。一场幽默的风趣过后,大家就都挑着各自的水桶回家去了。
   如果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那么我们村里的涝池就是村人们的命脉!
   夏天的乡村天空清澈靓丽,阳光下的蜜蜂与蝴蝶在村外的草叶间花蕊上玩渴了,就会飞进村子,爬在涝池沿上贴着水的边缘尽情地畅饮着。被阳光晒热的水里泛起了无数米粒大小的红色虫子,所以,村人夏天饮用的水,都是天刚亮的时候赶趟从涝池挑水,家家户户厨房里都备着一个盛水的大缸。清早天凉,虫子大多沉在水底下,细心的人家在挑水时会带着一个用纱布做的笊篱,在往桶里舀水的过程中将水过滤一遍,水桶满了,过滤过的纱布上便粘着密密麻麻的虫子,村人称这些小虫子是水里的“虱子”。
   虽然村人们经常喝着飘有虱子的涝池水,但没有辜负这座涝池给予一代又一代村人的恩惠,他们对涝池精心维护、细心照料,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伴随着季节转换的脚步,伴随着庄稼草木植物的生长,村人对哪个季节该给涝池注水,哪个季节该对涝池整修,都是有计划按步骤实施的。
   涝池的维修一般都在夏天,蓄水三四年后,涝池就要进行一次大的修护,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保养。
   维修涝池是一项辛劳又庞大的工程。要想让涝池能长时间保持储存水,它的秘密就在涝池的底部,要为它铺上一层厚厚的黄胶泥,为的是水蓄上后不易渗漏。记得那些年,生产队计划在这一年围修涝池,春耕忙完后田地里的杂草还未露头,队干部首先是召集村人开大会,详细讲了维修涝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在此期间人人不能请假误工。虽说平时有些村人也有惰性,但维修涝池却让他们无法逃避,因为即便那时没有包工一说,但修涝池的活基本是落实到户甚至到人的。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集体生产队农活很多,但没有哪一件农活让村人干得这么起劲这么卖力的,按村人们的话说,缺吃少穿生活也可以过,但缺了水人的活路就断了。
   被抽干了水的涝池底部,蔓藤缠绕的水草,黑乎乎的淤泥,嗅着污水乱飞的蚊蝇,呱呱叫的蛤蟆,陷在污泥里的蝌蚪以及不知名的虫子,将涝池的“丑陋”彻彻底底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父老乡亲们维修涝池的场景,我想这是人到了一定年龄时的一种回望、一份思念。那些壮年劳力赤脚光膀站在带有异味的淤泥里,要将一掀一掀的污泥装进架子车,再一车一车拉出去;没有架子车的人,就只能用芨芨草编的筐套在一根木棍上,我们叫杠子,两人一人一头抬着走,抬筐的大都是女人。带着水浆的泥又重又沉,从涝池底部向上走,坡度很大,他们就这样一干就是一天,且不说装车溅起的泥巴,就是身上浸出的汗闻着也是臭的。即便是这样苦,村人们仍然干得乐乐呵呵,有的男人干着干着也会哼几句小调,什么《小寡妇上坟》、《哭五更》,惹得女人一阵嘲笑,那开心的笑声里,有男人的放肆,有女人的柔情……
   这座涝池,那荡着涟漪的水影里,既没有跳跃的鱼虾,也缺少活水的清澈灵动,只有游弋的蝌蚪,和躲在水草中的蛤蟆,还有愉悦在水中的水虱子。然而,不管涝池有多么的不卫生,因它与村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被村人时刻关注着、牵挂着。
   记得有一年秋天,雪山水一夜之间注满了涝池,村人们站在涝池沿上淡然地对着一汪清波发出兴奋的感叹:“哎,今年冬天就不用东奔西颠厚着脸皮讨水吃了。”因为也遇到过冬天涝池水或是漏底了,或是注入时的差错,还未到开春,涝池水就干了,连底部冻的冰块也敲完了,那就只得到邻近的村子借用,几天可以,时间长了,人家也不允许的。
   然而就在那年,进入深秋的一个夜晚,我们被一阵吵闹声惊醒,妈妈抓起衣服急急忙忙出门,我躺在被窝里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狗叫声和着女人的哭诉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好大一阵子,妈妈哆哆嗦嗦地进门带着满腹怨气告诉我们;“某人家的婆媳吵架,婆婆一气之下跳进了涝池,幸亏发现及时……”妈妈一屁股坐在炕沿上叹道:“这涝池水不能吃了,即便重新注水,这天都冷了,水咋能流下来……”
   第二天,睡梦中的我又被一阵嘈杂声吵醒,喊了几声“妈妈”没有应答,我知道妈妈一定是早就出去了,她这一夜肯定没睡好。我赶紧起来出门看热闹,只见涝池沿上聚集了几乎全村的人,男女老少站在一起指责着、叫骂着。有的女人提着水桶朝着涝池北面那家紧闭的庄门吐口水,更有甚者扯开嗓门:“呔,哈怂,你们嚷仗(吵架的意思),咋能祸害我们呢!走,找他们要水!”愤怒的人群呼啦一下堵在了出事人家的门前,有用拳头打门的,有用扁担敲的,有胆大顽皮的孩子还隔墙扔石子、土块。
   本来就破旧的门扇被拍得“啪啪”响,快要开裂的样子,人们的叫骂一声高似一声:“开门!出来!”这时,生产队长站出来阻止:“不要再惹是生非了,再要逼出个人命谁负责?先去邻村挑吧。”有人大声问队长:“他们挡住咋办,这么多人去挑?”队长皱着眉头说:“先去试试,不行的话,我再找人。”
   一群人挑着水桶便急匆匆地去了邻村,邻村的人还未反应过来,有人就快步进涝池挑了水转身就走,当他们知道了原委后,村人一呼百应将涝池围成了一堵墙。
   后来,经过两村的生产队长反复磋商,我们村子的人在邻村只能挑水一天,并且每家只能挑一次,他们的涝池已专门安排村民把守了。
   当天下午,我们村的队长就开始组织一部分人排抽涝池水,并有专人挨家挨户收鸡蛋,每家一个鸡蛋,要去送给乡里水管所的人,以便能顺利派水。
   在村人们的万分期盼中,队长挨家通知,晚上要放涝池,不过,这次与以往不同,每家都要派一个男劳力守渠,还要跟上流水一路走,看护水流到涝池为止。
   深秋的祁连山下,早晚寒气逼人,为了能早点吃上水,尽管大家怨气难解,但还是披上毡袄、扛上铁锨、背上麦草去跟水、守渠。
   记得那一夜,好像全村人都没睡觉,各家的窗户都透着亮光,人人都在关心着水的到来。我家没有男劳力,只能由妈妈出工,队长分派我妈看守我家门前到村外的一段水路。妈妈扛着铁锨打着手电哆哆嗦嗦地来回走动着,直至等到半夜水携着冰屑跌跌撞撞地进入了涝池,她才坐在火炉前暖暖身子。那家惹事的婆媳,也被队长撵到了渠沟上,一直跟着水流走。后来,队长开会向村人说明让她娘俩跟水的缘由,这样做为的是让她们也让全村的人记住教训。
   许多年过去了,那座陪我长大、给过我命脉的涝池,连同我的亲人们,时不时地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还隔三差五地走进我的梦境里,那涝池的一泓清泉水,携着深情缓缓地流入我的心田,犹如一双温暖的手,柔情地抚慰着我的心……

共 4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家乡的涝池,曾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是村人的命脉所在。文章有一首歌引入,讲述自己的家乡并不美,贫穷,落后,自然,淳朴。印象最深的是那条深沟壑,直通家门口的蓄水池,人们称为涝池。那弯弯曲曲的深沟,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呼吸均匀。相传作者是宋朝官员滕子京的后人,后来,选择在祁连山下安家落户。而涝池水就是家乡人的命根。村人们吃的,用的,洗的,涮的,全指望这一池水。夏天,这里是蜜蜂和蝴蝶的天堂,水里的小虫子也很快乐。人们爱护涝池,注重维修,保养。人们干活时活力四射,以苦为乐。有一年,村里的一婆媳吵架,婆婆一怒之下投涝池自杀,还好被抢救了回来。而她受到了全村人的指责,因此而重新灌一池水。文章语言朴实,情感饱满,借物抒情,那些和家乡涝池有关的碎片,已根植于作者的记忆里。一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精美散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22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12-22 22:32:49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6-12-22 22:36:42
  漠北雪莲老师的笔法细腻,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引人共鸣,表达了对儿时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6-12-22 22:37:11
  问候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天龙        2016-12-23 06:51:52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5 楼        文友:香随风飘        2016-12-23 08:06:16
  滕子京好像是我上学时学习那篇《岳阳楼记》时,才知道的名字,好像他是一个官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如今,您的文章提了出来,也真让我有一种怀旧感。
   水,对于咱们人来讲,和空气一样,离不开。因而老师用了通篇的文字来描绘家乡那个“涝池”,可见老师是很怀念的。朴实的语言透着作者高深的文学功底,欣赏学习了,祝老师佳作连连!
6 楼        文友:漠北雪莲        2016-12-23 11:52:32
  谢谢各位抬爱!请多指文中不足之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7 楼        文友:天龙        2016-12-26 11:23:50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8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2-26 12:03:17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9 楼        文友:漠北雪莲        2016-12-26 12:17:45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感谢编辑老师的鼓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10 楼        文友:阿巧        2016-12-30 06:04:0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继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