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大地飞歌(散文)

精品 【流年】大地飞歌(散文)


作者:宝鸡张静 童生,64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6发表时间:2016-12-22 22:58:03

一、立冬
   一转眼,节气快立冬了。昨夜,西风骤起,几日前还满树繁叶的枝头,瞬间被吹得七零八落。
   饭后,无事,猫了一会儿网。江南的朋友问我,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模样,他主要指的是我出生的乡下。我离开乡下已多年,只记得早年在乡下,只有立冬过后才是乡亲们真正得以安闲的时候。村子里,女人相互串门子,围着热炕头缝棉衣、纳鞋底、做鞋帮、钉鞋扣、綉鞋垫,好一个忙活。村头的老皂角树下,男人喜欢扎堆在一起,口无遮拦侃一些粗话和丑事。比如谁家男人太勤快,天刚麻亮披了棉衣出门扫雪;谁家男人怕老婆,怕人看见,经常端着尿盆从后门溜出去倒;还有谁家男人摸黑爬在寡妇婶的窗子下面偷窥,谁家女人背着男人给村头死了媳妇的耗子一双棉布鞋……侃得口干舌燥了,麻将上桌,又是炸弹,又是杠后花,输红眼了,梗着脖子,唾沫星子乱飞。还有,二队的醉鬼加光棍张四,一天到晚提个西风老白干,喝得烂瘫,连他家里那只馋嘴的狗也会跟着醉,人醉得满嘴胡话,狗醉得摇头摆尾,狗和人一程又一程,瘫在村旁的果园里相互撒欢。
   与我而言,小时候,这“立冬”一词,总是在母亲千万遍的絮叨和叮咛中变得深刻和清晰起来。那个时候,立冬对于贫者、老者、弱者、病者实在是一个愁肠百结的节气。一冬之食待储,一冬之衣待添。母亲和所有清贫人家一样,也对这个节气充满了胆怯和幽怨,她会想尽法子让我的身子骨不会在严寒和霜冻中受半点委屈,比如别人家早已不种棉花了,母亲却每隔两年总要在向阳的坡地里种上一茬,除草、上肥、杀虫、剪枝、掰芽丝毫不懈怠。故而,我的整个冬天里,总有崭新的棉衣、棉裤、棉袜子、棉手套、棉围脖,裹得我像个小狗熊一样只露出两只眼睛。还有,母亲会乘着晴好的天气,早早地把一家人过冬用的被子拆洗干净,添些新棉花进去,和旧棉花一起铺匀称,一针一线缝起来。她的右手上,一只黄铜色的顶针,在太阳下泛着柔暖的光亮。
   就在前几日,母亲打来电话叮嘱我,暖气没放,我这边的屋子一定很冷,别盖城里买的花花绿绿的被子了,光是个好看,盖在身上,轻飘飘的,哪如她给我们缝的棉花被子,厚实,驱寒。
   这是母亲的心意,在次第而来的漫漫冬日,这份心意会一日日深重,一日日暖心。回头看看我床上的被子,还是又轻又薄的太空棉被。母亲缝好的被子,依然被压在床下的收纳箱里,就像母亲的心意,被我忽略了,沉沉压在别处一般。
   可什么时候开始忽略母亲的心意呢?记得那些住瓦屋、还房贷的日子,以及过自立清贫的日子里,可不是这样的。那些日子,立冬了,阴冷和寒瑟,会一寸寸吞噬我单薄的身子。每日,拖着疲惫忙碌的步子,回到寒风四起的平房里,烧暖气的锅炉和我只有一墙之隔,我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窗外,呼呼的寒风,将我很快赶到床上,一家三口紧紧相拥在一起,盖上母亲的嘱托和叮咛,我会一夜安眠。
   后来,住新楼了,换了簇新的大床,母亲缝的大红绸缎的棉花被子显得窄小又俗气,和我洁白的墙面、崭新的柜子,的确有些不搭调。于是,买了很洋气的被子,似乎那多彩的花儿,时尚的被角,让新家的味道多了几分温馨、浪漫和婉约。而母亲缝好的棉花被悄悄褪到床下一角,静静的,落了一层尘。母亲才不理会这些,来暖气的前几日,她总要及时提醒我,七楼一定很冷,买的被子轻薄,哪里经得起寒气侵入,还是把家里缝的被子取出来盖上几日,等放暖气了,再收起来,也行的。
   我一边满口答应,一边心里思量着,该抽空回去给母亲缝两床新棉被了。她和父亲的被子,一遍遍拆洗,不用说,棉絮一定旧了,硬梆梆的,像口沉重的铁锅扣在身上。而我的母亲,已在老去,眼睛也花了,做针线之类的细活,都不如以前那般轻松自如了,这缝被子的活路,真的不能再做了。嗯,一定要赶在那些小寒、大寒的节气到来之前,就像当年的母亲一样,在老屋的院子里,铺一张旧席子,将棉被平平展展地摊开来。我时而坐着,时而跪下,将一针一线,甚至,连满院子的阳光都缝了进去。
  
   二、小雪
   节气真准哦,小雪一到,空气里的寒气立刻重了。午饭后,一个人坐在电脑旁,鼠标胡乱点着,青白的屏幕上,东北的雪纷纷扬扬地罩了一地。
   我喜欢那一片苍茫洁白的世界,只是我身居西北,小雪时的雪,像戏里的青衣,密集的锣鼓点响了又响,才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般登了场,轻飘几下后,风一样散去了。故而,大地之上,更多是荒芜和萧条,如路边和草丛里一层层、一堆堆枯萎的黄叶,或平铺,或蜷缩,渲染着一地的落寞和苍凉。
   “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这是我对节气小雪最初的记忆。那时,适逢天气晴好,乡亲们去自留地将萝卜白菜收回来,顺着院墙一溜摆开,吹吹风,去掉多余的水分,然后,熬一锅调料水,倒进坛子里,白菜破成片一层一层放进去,密封好,过一阵后,酸白菜味道就从厨房溢出来了。剩下的,不储藏会烂掉的。记得老屋的院子里有一口土窖,是储藏白菜最好的地方,有一年连着下雨,冲塌了土窖,父亲只能在后院向阳的南墙处挖个坑,白菜用一张木板盖住,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玉米杆,罩上塑料纸盖上土。整个冬天里,除了早晚离不了的酸白菜外,还能隔三差五吃上母亲做的白菜粉条炖土豆,至于墙角儿那些拧成一捆儿一捆儿的“鸡腿葱”,早培好了黄土,差不多能吃到来年初春呢。
   萝卜的做法很多。相比而言,我比较喜欢吃腌萝卜,婆和母亲腌制时放了生姜、花椒和大料之类,脆生生的,爽口之极,舌尖生香。后来,离开家乡了,更加怀念和留恋。
   小雪时,小孩子最喜欢在麦场里玩。麦场里,一堆堆干枯的玉米秆将家家户户的麦秸和柴草围了一圈又一圈,那些似蘑菇一般的麦草垛被做饭的女人掏出一个个洞眼,钻在里面又挡风又挡雪的,很暖和。若是幸运,会有意外发现呢,比如柴草垛里会留下麻雀过冬时用嘴巴衔来的山野果,抑或还有一堆小小的、圆乎乎的鸟蛋等着我们。伙伴们捉迷藏嬉闹着,玩累了,靠着麦秸窝一躺,那感觉,仿若躺进宫殿一样的滋润和快活呢!
   其实,小雪天,还可以吃到二姨做的汆酸菜。打我记事起,她家日子过得比较殷实,有钱买好一些的佐料,那汆酸菜做得细腻又精致。比如第一步,五花肉烀七八分熟,切厚片;第二步,酸菜切丝,攥干水分;第三步,锅内热油,放葱段姜片,花椒大料,煸香;最后一步,加酸菜丝,加老汤,入五花肉,大火烧制,满屋浓香,等出锅时放几块血肠,更馋人了。
   若雪落得大一些,厚一些,原野深处,那可真是一本广袤洁白的书。可以用枯枝写字,画画,写雪花、梦想和憧憬;画山水、人物和远去的秋天;当然了,亦可偷偷写一个人的名字,写我爱你,那是青春的韶华时光里最美最浪漫的回忆。可毕竟是小雪节气,最多一个白天或者夜晚,很快就停了,但气温依然很低,低到屋檐上,隐隐一层雪,白生生的,足以照亮陈旧灰暗的老屋。屋外,窗台的坛坛罐罐上、也擎着薄薄一坨雪,圆润着、安静着,和炕头絮絮叨叨的陈年故事一起,成为岁月深处一帧简约朴实而又温暖的画卷。
   成人后,更喜小雪时,落一场雪,约三五友人,红泥炉火,一杯红茶,几抹书香,人生之温情,之优雅皆在其中。若友人不得空,亦可一人,读书,就读汪老那篇《岁朝清供》。他写道: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老者手捧瓦罐,内插梅花一支……很多次,读到这里,总会莞尔和感慨。转身回看,桌子上的台历越撕越薄,日子越走越远,这一年,又将尽了。
  
   三、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时候,只晓得冬至来时要吃饺子的,至于为何要吃,曾问过婆和母亲,她们也不知,但总是将那句“冬至饺子夏至面”当圣旨一般挂在嘴上念叨。直到上学了,自然常识老师讲到,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相传医圣张仲景从长沙辞官返乡时,正是冬季,他看到河南家乡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差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后捞出来切碎,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连汤水一起分给来求药的人,冻伤的耳朵过了几日都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医圣制作的“娇耳”,包成食物,称作“饺子”,除了不忘医圣之恩,更多是缅怀。
   我依然记得母亲最早包饺子的情形。早饭后,她裹着臃肿的棉衣,头戴果绿的围巾,在厨房里忙碌着,案板上的白色瓷盆里,脆生生的萝卜丁,滑润润的粉条,软绵绵的豆腐块,红是红,绿是绿,白是白,馋得人直流口水。
   最喜欢看母亲包饺子的姿态。一小团面疙瘩,一条很短的擀面杖,在母亲两只手里很是灵巧地来回碾一圈,那圆圆的、薄薄的饺子皮就匀称地平摊在案板上了,然后,母亲把一大勺调好的饺子馅塞满里面,捏紧,一只只圆鼓鼓的饺子整整齐齐排列起来,像一弯清秀玉润的月牙。
   饺子包完了,母亲给锅里添上水,返身坐在灶台下,拿出火柴轻轻一擦,点燃引火用的软麦秆放进灶膛的风口,填上玉米杆或其他柴草,用嘴巴吹几下,风箱来来回拉动中,红红的火苗噼里啪啦跳跃着,映得母亲满脸通红,一丝丝的炊烟穿过锅灶,顺着烟囱逸向空中,一股子萝卜饺子的清香从锅盖的缝隙里溢出来。
   毫不夸张地说,吃到饺子的感觉是幸福而美好的。因为那个时候,乡下人的一日三餐总是清苦而节俭,平日里,只有麦收前后,舅婆送端午,亲戚串门或者旧历年时,母亲才会在厨房里花些心思和功夫,做一顿臊子面,烙几张煎饼,或者烹一锅烩菜,炒两盘肉菜,招待亲戚,顺便我们也能跟着打个牙祭。至于吃饺子,更是少得可怜,故而对冬至的饺子是充满向往和期待的,就算生活过得再苦,母亲总不忘在冬至时想法儿包上一顿饺子。“宁穷一年,不穷一节。”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我深知,那一只只胖嘟嘟的饺子在锅里翻滚,活像母亲对贫瘠日子满怀的蓬勃希望。
   在乡下,数九寒冬是从冬至开始的。这一天,白日最短,夜晚最长,北风最冽,把天空萧杀得昏昏沉沉,偶尔几只喜鹊在枝头和屋檐下叽叽喳喳叫着,不等靠近,便呼啦一下,扑棱着翅膀飞走了。早饭后,我爷和三爷靠着南墙的玉米杆旁晒太阳,风一阵接着一阵吹,吹得脸蛋、耳朵和手生疼。他俩相互打趣地说,看着太阳出来了,咋这么冷,这风吹到脸上,像鬼扇耳光。晒了一会儿,抽了一杆旱烟,又朝地里走去,田野深处,也冷冰冰,空荡荡的,只有麦子和油菜紧紧搂抱着大地,不声不响地沉睡着……
   冬至夜是安静的,也是温暖的。若是一个人在村子里行走,从一些人家窗户的缝隙里,准会传来唠嗑声、嬉闹声或者鼾声。最响亮的是巧儿家,她和我同岁,她家辈分高,我得唤她三姑。不用说,她两个姐姐正在给她织棉手套和袜子,花花绿绿的毛线,构成一朵梅花,连五个手指头都织出来,戴到手上舒适漂亮又暖和。不像我和大多数伙伴,只有母亲缝的棉布袖筒,写字时,手腕暖和了,手指头裸露在外,被冻肿后像发酵的面团,又疼又痒,只待夜晚,早早钻进热炕上,揉着搓着,头一歪,进入梦乡……
   我爷当然睡不着了,他将我们拽醒来,一遍遍念叨关于冬至的话题。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河柳,七九八九燕归来”等等,好多呢,记不全了。成人后,时而想起,眼前总会浮现屋檐下的冰条,窗前的飞雪,饺子的馋香,以及缩在袖筒里通红的手,一瞬间,心莫名的温暖和怅然。
   不知不觉,又一年冬至日,夜晚醒来,院子里,风吹起桐树上残存的几片叶子,哗啦啦响。推窗往外看,城市褪掉喧嚣的外衣暂且安歇下来,只有风飕飕地钻进来,不觉两手抱在胸前,仰起头,好大一团月,沉寂着,冷澈着,挂在楼宇之间,使冬至夜愈发清宁。

共 4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立冬】立冬是冬之始,随着冬季来临,天气转冷,母亲的关怀也应时而至。她总是担心买的被子不够暖和,一遍遍嘱咐“我”要盖她用棉絮做的棉被。在她的经验里,从小到大,孩子们都是穿她做的棉衣裤、用她做的棉被御寒的。而“我”,愿意给这份绵绵的母爱以回应,并加注自己最温暖的注脚。想来,当父母盖上“我”亲手为他们缝制的御寒棉被时,他们也会如“我”当初一样的幸福和感动。冬天虽已至,有爱恒温暖。【小雪】小雪来的时候,天地之间已有了浓浓的冬的寒冽气息了。不过,因为有美食、惬意和快乐,一样能过得活色生香。那味道独特的酸白菜、腌萝卜、汆酸菜,那盛满快乐的麦草垛,那三五好友畅然欢聚的闲适,都在这样的日子里氤氲、舒展。【冬至】冬至饺子夏至面,是一句老话了,也是老百姓们乐意信奉的信条。正因为看重,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母亲都会想办法在这一天包顿饺子。过了冬至,一年之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就开始了,传统意义上的农闲也进入高潮,百姓们围炉夜话,说一些奇闻趣事,快乐这个严寒的冬日。当“我”在这个冬日推窗远望时,一起扑面而来的,除了远去的记忆,还有一片清宁和安然。难得作者用这么清丽和舒缓的笔调,写尽各个节气的独特内容和风姿,里面不仅有自然,更有浓浓的亲情和爱。佳作,流年倾力推荐!【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224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6-12-22 22:59:24
  读老师的大地飞歌系列作品,很受益。祝老师冬安!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6-12-25 12:10: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