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早年滦河记事(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经历】早年滦河记事(征文·散文)


作者:胡忠孝 布衣,24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2发表时间:2016-12-24 12:09:10


   一、救死扶伤的中西药房
   人有生老病死,离不开医药。早年滦河街,医药业并不发达。全滦河街,只有四家中药铺,两家西药房。而且规模很小。
   中药铺座落在西大街两家,南大街两家。西大街的紧西头有李耀东药铺,他是既开药方又抓药,全店就他一个人经营。李耀东是个大高个儿,说话办事都痛快,有一股敢作敢为的劲头。李耀东医生以敢下“猛药”著称,用他开方抓的药,药剂子都大。
   西大街里的另一家中药铺,叫万春堂,算得上一家正规中药铺。药铺有两间临街门市,摆满了中药匣子和中成药。门市后面是个小跨院,有中药小仓库,还有住家。门市上有伙计看门抓药,还有诊脉看病的大夫。“座堂先生”叫赵振东,中等个儿,说话慢声细语有条有理的,医道不错,好些人家都愿意请他看病。我家当年买中成药,都去万春堂购买。家里人有病,也请赵先生给看。早年,老一辈滦河人管药铺的医生,不叫“医生”,也不叫“大夫”,都称呼“先生”,说是“有病,请先生”、“请先生给看看”。
   滦河街上的西药房,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才开始建立。最早出现的是朱家西药房,座落在糖坊胡同中间。朱大夫是东北人,据说他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当年,朱大夫四十左右岁,“高高的,胖胖的”身材十分魁伟。平时身着西服革履,留个“大背头”油光瓦亮。每逢夏季,他都习惯穿白衬衣、挂背带的西裤,脚下穿着“矮腰”的黑皮鞋。总之,他的穿着十分讲究,在当时是“没人可比的”。我和朱大夫的儿子朱葆纯是小学同学,时常到他家里去玩。他家是个只有三间上房的小院,三间上房一间住人两间做药房。平时,都是朱大夫一个人给患者看病、取药、处置外伤。忙的时候,他媳妇也给帮忙。开始阶段,人们只认中医不认西医,来看西医的人不多。后来,看西医打针吃药来的痛快,特别是处置外伤见效快,慢慢的人们也就认可了。我十多岁的时候,就知道“碘酒、220红药水、消炎粉”的功效,就是从朱家西药房得来的。我曾多次看朱大夫操作,打针前用碘酒给患者消毒,用红药水和消炎粉给患者处置外伤和冻疮。朱大夫的音容笑貌,至今我还记得起来,尤其是他那浓重的东北口音。朱大夫在滦河行医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几年的光景,后来听说他“回东北老家了”。朱家西药房,是滦河街上的第一家西药房,算得上是“领头羊”。
   早年滦河街上的另一家西药房,是屈家西药房,座落在滦河大十字街东口。屈家西药房的大夫,名叫屈显臣。屈显臣可是滦河街上的“文化名人”,他原来是滦河小学校长,后来自学西药成才,在大十字街口买了两间门房开了一个西药房。
   屈大夫是个有文化的“精明人”,细高挑儿,留个小分头,平时喜欢穿长袍大褂千层底布鞋。见了人先点头打招呼,说话时总是面带笑容,在街面上很有“人缘”。屈大夫也像朱大夫一样,诚心诚意“救死扶伤”,不管远近随叫随到,时常不辞辛劳夜间往诊。有时,他到穷苦人家去往诊,见患者家里日子不好过,就干脆不收费。熟人或者亲戚在他那西药房里打针买药,也时常少收费。看样子,他行医不是为了赚钱,好些人称赞他“乐善好施”,也有人说他“脾气古怪”、“不是一般的人”。
   屈大夫在滦河大十字街行医多年,等到把他大儿子教会了,就把西药房交给了他大儿子,他自己又去做他喜欢做的事由:在东营坊北边买了几亩地,盖上几间房子,经营苗圃,种植葡萄,带着老伴安享晚年去了。难怪人们说他“不是一般的人”,他的脾气也确实够古怪的了。
  
   二、夫唱妇随的曹家肉铺
   早年滦河街,有好几家肉铺。我知道:西大街有两家姓张的肉铺,一家是从东北迁来的,一家是“坐地户”。我最熟悉的是“祖辈传流”的曹家肉铺,因为它是我姥姥家的邻居,我住姥姥家,时常去肉铺里玩。
   曹家肉铺座落在北街的东面,紧靠小十字街东口。肉铺有两间门市一处院,门市部有三级石条台阶,“拉板式门脸”,坐东朝西。一进肉铺的门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个“祖辈传流”的老肉铺,瞧那摆放猪肉的长条大案板,剁猪排骨用的柳木大肉墩子,悬挂白条猪用的木架子,常年累月被浸润得油光锃亮。尤其是摆放在大案板上的“刀架”,有三、四斤重的大砍刀,尖尖的小片刀,大大小小薄薄厚厚的刀具不下十来样,个个锋利无比闪闪发光,显现出肉铺掌柜的,是个十分考究的“买卖人”。
   曹掌柜的,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子。长的虎背熊腰大高个儿,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剃着光头,说话嗡声嗡气的,是一把杀猪的好手。
   我看过曹掌柜杀猪。肉铺门市后面有个小跨院,三间上房住人,院落东南角上有个小猪圈,经常喂养着三、四口肥猪,当院里盘着个大锅台,安放个“褪猪”用的大铁锅,锅台旁边放着个杀猪用的木案子(像长条的炕桌似的)。这里就是曹掌柜的“用武之地”。
   曹掌柜杀猪是个“爽利手”,杀一口一百五、六十斤重的“小猪”都不用别人帮忙。他杀猪,有许多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杀猪都是把猪“四马倒全蹄”地捆起来,他不,他只斜对着捆两条腿,说是它跑不了就行,图的是省时省时间。曹掌柜的杀猪,讲究“一勺成”,一刀就扎在猪的心脏上,不再来第二刀。他的操作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先把猪捆上,两只手提着猪腿一抡就抡到了“杀猪案子”上,然后用膝盖压住吼叫挣扎的猪,搬过猪嘴,顺势就是一尖刀子,从颈部直插到猪的心尖上,一尺多长的尖刀子就插没根了,拔下刀子那血就喷出来了,直流到血盆里。接着就是拔猪鬃,用一根半尺来长的细铁棍,绕着弯把生长在猪脊梁上的猪鬃都拔下来,堆放在一起,留待单独出售。随后就是“用嘴吹猪”,在猪的后腿上用刀割出个小口子,把三尺多长的的“顶子”(铁棍)伸进猪体内四处开通(以便通气)。然后曹掌柜得用嘴对着猪脚上的小口子往猪体内吹气,吹一阵子停下来,用木棒往猪身上捶打一阵,直到把猪身子吹得“滚瓜溜圆”,才把吹气用的小口子用细麻绳捆上(不让它跑气)。吹猪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腿毛。曹掌柜的给猪腿毛,手头也很利索。他先把吹好的肥猪搬到开水锅台上,轻轻放进开水锅里,来回翻动几次,让开水把猪毛浸透。然后,就用一个铁制的“刮刀”(四寸来宽、六寸来长的铁刮子)往下刮毛。再用“腿毛石”(带有蜂窝的圆石块)捶打猪的全身,把猪毛全部褪净,直到变成白条猪为止。这么些道工序,让曹掌柜做起来,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算得上是“杀猪的成手”。
   曹家肉铺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院里有座用青砖砌成的“肉窖”。“肉窖”是个“大口窖”(有七、八尺深、横宽七、八尺见方),专供存放猪肉和下货应用。这也是“老肉铺”的标志,当年并不多见。
   曹掌柜的杀猪、卖肉是一把好手,在生活上也挺有情趣。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好喝茶,二是好唱戏。曹掌柜有一把老瓷的茶壶(圆形的,有个铜提手),闲着没事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店里品茶。他是个戏迷,热爱京剧,情趣上来就自拉自唱的来两段。他爱唱“花脸戏”,什么“探阴山”的包拯,“盗御马”的窦尔敦,他都唱的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曹家肉铺的老板娘也是个戏迷,她收拾屋子时候嘴里还不闲着,我常听她唱评剧《马寡妇开店》的戏词:“小老妈我在上房打扫尘土(咦呀哈),打扫完东屋打扫西屋(咦呀哈)……”唱的也是有板有眼,虽然没有板胡伴奏,倒也滋滋味味。“曹家肉铺这两口子,可说是天生一对”,街坊四邻都这么夸奖他们。
  
   三、善于经营的娄家糖坊
   我记事的时候,滦河街上有两家糖坊,一个是座落在西大街紧西头的张家糖坊,一个是座落在仓坡上的娄家糖坊。南旱河沿有个糖坊胡同,老辈人说早先年那个胡同里有开糖坊的,可谁也没见过。这里,只说说娄家糖坊。
   早年的娄家糖坊座落在仓坡(就在现如今承钢医院的东面),三间瓦房一处院。仓坡,据老辈人说,是喀喇河屯行宫的仓库所在地。也有说是行宫的粮仓所在地。《热河圆庭现行则例》中记载:当年在喀喇河屯行宫的一个山坡上有两座仓廒,一为丰字廒,一为万字廒,共计储米6000石,用以支付喀喇河屯驻防兵丁月粮之用。
   娄家糖坊,主要生产做蛋糕用的饴糖和做食品染料的糖色,原料是大麦和小米。
   每逢冬季,娄家糖坊也做米糖,批发给小商贩沿街叫卖。米糖包括:芝麻酥糖、酥糖、糖钩、糖棍、糖瓜、磨牙棒等等,是小孩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
   芝麻酥糖和酥糖,是用饴糖拔制而成的。分带馅、不带馅、夹馅的,糖馅多是豆沙馅。
   糖钩是用饴糖稍事拔制(没有丝窝)的一种,造型像是一把钩子。糖钩的把手部分是圆形的,中间部分压成扁形的,顶端折过来形成个弯钩,总体看来像是个用饴糖做的小“痒痒挠”。
   糖棍和糖瓜也是用饴糖拔制的。糖棍是实心的三寸多长的棒棒。糖瓜是空心的,瓜状。老辈滦河人每逢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都要买糖瓜祭奠“灶王爷”。说是“腊月二十三糖瓜沾”,用“糖瓜祭灶”。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也是滦河街历来的一项民俗。
   磨牙棒,是用饴糖掺“食用白土子”制成的一种比较坚硬一些的小糖棍。因为他比别的饴糖制品“经吃”,用来“磨牙”,能够多含咬一些时间,故名“磨牙棒”。它的售价比较便宜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产品。
   我童年时期很喜欢吃饴糖,时常和同学结伴,到娄家糖坊去买饴糖,自己制做糖块。具体制作方法是这样的:我们到糖坊里花几分钱买一大块“糖饴”(师傅从装饴糖大瓷盆里给抓取),趁着热乎劲(软的)放在制糖的案板上,撒上食用的“白土子”(像面粉似的),把软软的“糖饴”揉搓成一根小拇指粗的糖条,然后用制糖用的木刀(一尺多长的木板条),把糖条切割成半寸多长的糖块,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每买一次,能够吃上两三天。那时,对自制饴糖舍不得嚼着吃,都是把饴糖块放在嘴里含着,挺有情趣的。
   娄家糖坊掌柜的。名叫娄松山,当时是滦河街上的“精明人”,以“能算计”、“会经营”著称。他家除了开一座糖坊,还拴一辆跑运输的四套大马车,还经营两个大菜园子。座落在下营子村东头的菜园子,名叫“娄家园子”。座落在财神庙东北面的菜园子,名叫“大园子”。他家经营的菜园子生产的蔬菜,在菜市场里能够卖上“好价钱”,有好些“菜贩子”愿意到他们那里去进货。
  

共 40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作者详细叙述的中西医药铺,字里行间解读了医生的医德、医术,淋漓尽致体现救死扶伤的医生光辉、高大的形象;二、品读完夫唱妇随的曹家肉铺,深刻理解这句:夫妻同心黄土变成金!曹掌柜夫妻俩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生活充实而有情趣,值得点赞,令人深思,突出夫妻相处之道;三、善于经营的娄家糖坊,娄家糖坊主要生产做蛋糕用的饴糖和做食品染料的糖色,每逢冬季制作的米糖口味和形状各式各样,不仅迎合孩子们的兴趣,且不失当地一些风俗,关键的是物美价廉,质量放心。有远见,有魄力,善于抓住机遇,不愧是经商之人的娄掌柜,被滦河街上的人称为“精明人”,突出经商之道,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全文文笔质朴,叙述生动有趣,真实反映百姓生活状况,诠释了如何做人处事,如何经营夫妻感情,如何经商等等,传递了正能量,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2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24 12:10:19
  非常感恩老师对晓荷社团一如既往的支持,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28 12:14:52
  祝贺老师精品!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