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钢城技能“达人”(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钢城技能“达人”(征文·散文)


作者:李占武 白丁,4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44发表时间:2016-12-24 12:53:21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工匠精神”,号召人们向“工匠精神”学习,因为在现代机械制造业,有很多高精密的零部件还需要职工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工匠”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能工巧匠”“手艺人”,他们代表了当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不清楚钳工排在多少行,可是在全国每年都要举行的职工技能大赛上,代表公司多次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钳工孙东辉,就是公司“工匠”的杰出代表。
   孙东辉是工程技术公司维护检修中心工程车间的一名钳工,高级技师,曾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参加工作20年,始终如一坚持练习钳工基本功,以精湛的钳工技能成为维护检修中心职工学习的榜样。
   2013年维护检修中心庆祝成立十周年,中心领导要求职工制作手工艺品参赛,展示维修职工的风采。孙东辉积极设计并参加作品展示,他新颖独特的作品获得评委的好评。
   孙东辉设计的金属奖杯,杯体高30厘米,直径0.8厘米。奖杯底座用金属板堆砌成台阶状,寓意维检人向上进取的脚步坚实有力;中段由四幅金属板围成长方型本体,每幅金属板分别用篆书刻着四个字,“谦恭敬业”“精干高效”“文明诚信”“优质服务”,代表维检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每个字都是錾削雕刻而成;字的周围分别刻有钳工、焊工、铆工、起重工、管道工、电工、车工等工种使用的工具或者代表性的图形,表示维检中心是多工种合成的综合检修团队;最上部分由三层金属板铆接在一起,呈阶梯状逐渐变小的顶盖和双手托举的球体,球体为两个内外齿轮组成,齿轮内有十字形金属加强筋,通过扣合法,十字形组装在一起的球体,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字”形状,寓意维护检修中心走过的十年风雨路,齿轮象征着维检人用双手托举起传承现代工业的文明。为了显示奖杯的古朴和庄重,孙东辉采用黄铜板制作,通过前面提到的扣合法连接球状成十字,简洁而牢固,铆接的底盖和底座采用沉头铆钉连接,经过打磨消除铆钉痕迹,体现出铆接的精致,所有锯割的切口都不锉削和打磨,保持锯割的切口形状,粗犷朴实无华的杯体由一条螺栓贯穿到底,将上盖、杯体和底座连接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寓意维检职工坚决执行各项部署,执行力从上到下贯彻到基层班组。
   孙东辉制作的奖杯堪称工艺品,整个杯体没有一处焊接点,他采用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工艺,全部是手工制作,涵盖了钳工的基本功。奖杯上镌刻的篆字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小小的奖杯凝聚了孙东辉大量心血,在金属上刻字得益于孙东辉的博学多识。在班组实习时,师父为了训练孙东辉錾削掌握的准确性,曾经在铁块上用铅笔写好汉字,让他用錾子刻字,錾子切削刃的角度,锤击力量的大小都要他自己掌握,金属上刻字的难度很大,他的手指有时被锤头砸伤,疼痛难忍。他曾一度打起退堂鼓,想放弃学习这种技能。师父语重心长地教导他:“艺不压身,手艺人不光具有维修技术,还要具备在任何空间位置操作能力的准确性,基本功就要扎实过硬。”师父的话让孙东辉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他自己摸索着用直径8毫米的废钻头制作錾子,錾子刃口的角度不好掌握,他开始按照狭錾的基本角度刃磨,小小的钻头根本不听使唤,钻头和砂轮接触位置没法控制,撞大运一样的刃磨无法做出成品。孙东辉没有想到錾子刃磨成了技术难点,必须攻破它。孙东辉的犟劲上来啦!他选用低碳钢等软材料锉削制作形状满意的錾子,然后继续用低碳钢在砂轮上进行刃磨训练,不断增加难度,他经过半个多月的练习,基本掌握了准确刃磨的要点,逐渐摸索出准确刃磨錾子的经验,随着錾子在铁板上一次次滑出和直接切入,各种油槽錾、刻刀、狭錾、刨刀都成了他研究的对象。他不断积累錾子前角、后角和楔角的角度关系,慢慢地摸索出比较理想的切削角度和刃磨方法。工具的问题解决了,操作技术问题凸显出来,面对运笔、走笔的书法技巧他无从下手,只好翻书查找字帖,揣摩字体走势,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錾削练习,从最初的深浅不一,逐渐发展到可以准确的錾出运笔和笔锋,他终于琢磨出在金属上刻字的技法和一套錾削工具,作为平时训练和爱好保存下来,在这次制作金属杯中派上了用场。
   2014年孙东辉迎来了新的挑战,培训中心领导要求他在中国技能大赛开幕式表演一个绝技绝活的节目。这让孙东辉深感责任重大,说实在的,他平时练习的基本功都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手工操作,表演性的手工技能他没有经验,在全国性的大赛上表演他无处下手,精神压力很大。在培训中心郭光科长的鼓励和建议下,孙东辉决心把A4纸放在气球上钻孔作为表演节目。在领导的支持下,孙东辉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他在网上搜集各方面信息,尽管都是只言片语,还是给他很大启发。他首先买来一台电磨对钻头进行刃磨,随后在市场买来两袋气球,找来一沓用过的A4纸开始了第一次试验,他把薄板钻头磨好开始在纸上钻孔,“啪、啪、啪”随着钻头的下行,气球无情的破裂声充斥着房间,孙东辉茫然无措的思索着,他想这种训练方法不行,自己不能为了表演钻入牛角尖,这样很容易走入死胡同一事无成。离开训练场地,他回到岗位继续工作,每天都在寻找新的工作方法。有一次他观察连铸毛刺机的刮刀,感觉负前角会降低接触的冲击力,他回来把钻头前角磨钝,在钻床上一试,根本钻不动纸,原来纸的韧性还很大,他把钻头磨得锋利一些,这回气球抗议了,A4纸还没钻出孔,气球先爆炸了,孙东辉没有灰心,他又把钻头的角度调整一下,这回感觉不错,钻头接触到平稳的纸上出现划出的圆圈,他觉得慢慢磨漏就可以了,结果气球还是突然啪的一声爆炸了,为什么纸面没有切透,气球就爆了,孙东辉没有找到答案。第二天继续试验,结果还是没有钻出一个成功的圆孔,孙东辉琢磨了一下午也没有找出原因。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吃过晚饭,他摆弄着桌子上的瑞士军刀,突然有了想法,他想到古代打仗用的刀有两种,一种是直脊刀,砍削力大,用着比较费力,另一种是蒙古骑兵用的弯刀,优点是砍削省力,他眼前一亮,突然来了灵感,钻床是不缺乏力量的,如果将钻头切削刃做得锋利而弯曲会是什么效果?他连夜开始试验,钻头的最高点最先接触纸面,钻头怎么弯曲也是点接触,他把钻头磨成微量的过渡圆弧,在大约0.07毫米厚度的纸上形成一定的弯曲度,试验效果喜人,他连着钻出3个漂亮的孔,这让孙东辉兴奋不已,随后他成功地钻了几十个孔,经过一个通宵的试验,他在气球上用A4纸钻孔取得初步成功。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孙东辉刃磨了三根近似的钻头,加强手感进给量的练习,尽可能精确进给量,优化钻孔图形,提高连贯性训练,加强臂力和腰腹力量,保持身体平稳度,一切从实战出发。
   8月15日,孙东辉来到邢台高级技师学院参加表演,这里是国家技术培训基地,他第一次作为演职人员在导演安排下进行彩排,新鲜感之后是暗暗的紧张。首先,参加技能展示的一律称为大师,这一点他很不适应。其次现场提供的钻床转速比他练习用的快100转/分钟,这么高的转速让他有点担心。当天19时,演出开始,露天会场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有关单位的领导,高级培训教师4000余人观看演出。孙东辉的老师魏立仲也应邀参加开幕式,这让他又惊又喜,暗下决心不能给老师丢脸。根据出场次序,他第十个出场。当晚刮着2级左右的风,孙东辉一直注视着会场边的旗杆,看着迎风招展的国旗,他最担心自己表演时风把纸吹起来,钻头与纸接触垂直度偏差造成A4纸撕裂,那样前功尽弃了。表演场地无法改变,他看着飘扬的国旗,心里暗暗琢磨自己钻孔的手感。21时45分,孙东辉准时出场,在明亮的灯光下,他稳住心神,耳朵里听不到任何声音。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互动后,孙东辉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观众检验过的A4纸,平静的将A4纸放在气球上,随后他打开钻床,左手用力按下气球,右手开始钻孔,钻头刚接触纸面,他感觉原来明亮的舞台灯光,此时无法照亮钻头切削纸面的痕迹,只能靠平时练习的手感保持垂直度,快速钻透后迅速提升钻头。他把握得很好,从钻头接触纸面到完成钻孔,5秒钟就干净利索的完成了第一个钻孔。这时导演为了提高表演的观赏性,临时取消了表演时间的限制,这让孙东辉高度紧张的心慢慢得到放松,他只要平稳操作,表演就可获得成功,信心倍增的孙东辉熟练的开动钻床继续钻孔,第二个、第三个钻孔相继完成,第四个孔即将钻穿时,操场上突然刮过一股强风,孙东辉下意识的停住右手的进给量,但强风还是将他左手按着的A4纸掀起,纸面被旋转的钻头直接削去一个小月牙,这时孔已经钻穿,只是由于风的作用多切掉一点,变得不圆了,好在没有碰破气球,他长出一口气准备继续钻孔。可能是刚才强风的影响吧,孙东辉的心里瞬间出现莫名的恐慌,两条腿开始发颤,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此时,偌大的操场一片寂静,人群鸦雀无声,观众都睁大眼睛紧张的期待着他的表演。
   1、2、3……短暂的十几秒,孙东辉迅速稳住心神找回自我,他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手法娴熟地钻过了第5个、第6个钻孔。此时,操场的风力突然加大,现场已经不适宜表演。
   主持人当众宣布:“孙东辉表演的用A4纸在气球上钻孔,三分钟钻出6个圆孔,气球完好。表演获得圆满成功。”
   “哗”潮水一样的掌声灌满了孙东辉的耳鼓,他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共 37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工匠精神”作为引子,随后详细介绍了工程技术公司维护检修中心工程车间的一名钳工,高级技师,曾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孙东辉,自从参加工作20年以来在工作岗位上谦恭敬业,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精湛的钳工技能令大家折服和敬佩。他的思维灵活,设计新颖独特,设计的金属奖杯堪称工艺品,整体没有一处焊接点,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这一切源于他谨遵师傅的教导,加上个人不断努力钻研而来。2014年,他迎来新的挑战,经过苦苦钻研和训练,最终获得圆满成功,不愧是“工匠”杰出代表。全文语言凝练朴实,叙述生动感人,更是一篇励志的文章,如果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突出专一专注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传递正能量,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24 13:29:19
  “工匠”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能工巧匠”“手艺人”,他们代表了当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会得到不一样的回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24 13:31:25
  非常好的题材,具有励志的作用,充满积极正能量,突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给人深刻的思考。非常感恩老师分享佳作,问候老师,期待您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