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经历】我的六次迁居生活(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我的六次迁居生活(征文·随笔)


作者:胡忠孝 布衣,24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2发表时间:2016-12-30 14:30:34


   我是土生土长的滦河人,祖辈是满族在旗人,属镶蓝旗。1988年,我从承德钢铁公司离休,今年88岁。自1946年2月结婚成家至今,总共搬了6次家。每一次搬家居住条件都得到改善,生活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一、筒子屋里十五年(1948~1962年)
   1946年2月,我和老伴何效英结婚,1948年同时在热河群众日报社参加工作。当时报社(社址东兴街)给了我们一间宿舍,算是从滦河到承德市第一次搬家。这是一间开门就是炕的筒子屋。面积不足15平方米。冬季开始是烧火炕用火盆取暖,后来改为烧煤炉。在报社工作期间,相继有了4个小孩,全家6口人挤在这间15平方米的房子里,直至1962年调离报社。
   期间,家中比较值钱的物件是我们俩每人有块瑞士手表,主要的摆设有两个装衣物的油漆木箱。当年干部、职员薪酬实行供给制,国家管吃、住并供给穿、用等生活必需品。供给制一直延续到1951年。实行工资制度后,我家仍然在机关食堂就餐,用饭票、菜票去买。主粮是玉米、小米、高粱米,副食多为熬大菜,很少吃肉。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指标供应减少,吃不饱饭,整天挨饿。我和爱人每人每月供应粮食13公斤,食油月供应不足2两。我身高1.76米,当时体重仅57公斤。由于营养不良腿部经常浮肿。家里有吃奶的孩子,爱人瘦得皮包骨。她曾经说:“等老了不求别的,有个热炕头儿,一天能喝上三顿小米粥,就心满意足了。”可见当时的生活状况。
  
   二、又住平房十五年(1962~1976年)
   1962年,我和爱人调到青龙县城工作。居住在青龙县政府职工家属院一间半起脊的小瓦房,使用面积20多平方米。外屋半间是炉灶和厨房,里屋间是居室。全家6口人挤在一个炕上睡。
   开始生活的主要困难仍然是粮食不够吃,物资紧缺,物价高涨。我曾经开垦过小片荒地,种谷子补贴粮食不足。秋天下班后曾到生产队已经收获完的红薯地去“溜”(刨挖)红薯。为节省粮食,每天只吃两餐,早餐有时就蒸一锅酸梨替代。1963年以后,吃粮得以逐渐缓解,粮、油、副食、柴煤、棉布、自行车、缝纫机等全部凭票证供应。
   期间,家中添置的主要物品有1台缝纫机、1个水曲柳木制的衣柜和一对小木柜。
  
   三、自建两间小瓦房(1976~1979年)
   1976年,爱人病退,我也被调到承德钢铁公司工作。当时,承钢职工住房十分紧张。滦河街我家老房院有一块0.2亩的空闲地,我就用爱人的“建房补助金”和积蓄盖两间小瓦房,使用面积50平方米,小房的后面又搭盖了偏厦。小瓦房左面1间隔断成大卧室,后面1间偏厦改成小卧室;右边1间做成客厅和餐厅,后面偏厦1间做厨房和储藏室。新居有个小院,院内有棵核桃树,还打了一口真空压力井,可以养花、种菜。
   饮食方面粮食仍是粗粮为主,细粮、肉、油,供应比例相应增大些。1979年以后,市场上可以买到粮食等农产品,吃饱饭基本不成问题。我家添置1台自行车、1台收录机,还有一对单人沙发椅和一个写字台。
   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尽管生活还不富裕,但是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四、第一次住进楼房(1980~1989年)
   1980年,我们老俩口和1个孩子搬进了承钢新建的二号职工住宅楼。两居室,使用面积37平方米。这是我50多岁第一次住进楼房;第一次不用生煤炉,享受用暖气取暖;第一次不用水桶挑水、压水,享受用自来水洗脸、洗衣;第一次不用烧柴灶,享受干净、便捷的液化气灶烧水、做饭。
   1980年,家中购买了1台日本东芝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后来相继换成了17英寸彩色电视机、双卡收录机,淘汰了箱、柜等老式家具,新添了大衣柜、写字台、高低柜、双人沙发等。
   期间,河北省放开了粮食市场,物资供应逐渐充裕。家里主粮逐渐变成了大米、白面,肉、蛋、菜等副食品应有尽有。从吃不饱改善为吃得饱、吃得好。
  
   五、换了一套住宅楼(1990~2010年)
   1990年,承钢厂调整职工住宅,我有幸分到一套60平方米,两居室的楼房。这套房子设计的较合理,18平方米的客厅,居住房间一大一小,卫生间宽敞……。子女都成了家,两口人居住,环境很舒适。期间,经历了几次调房,我都没有搬家。
   二十年里,家具换成组合柜,后来又赶时髦换成了新样式的橱柜,更新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购买了数码照相机、电脑,安装了住宅固定电话,并使用上了移动电话。1999年10月,家中做饭用上了管道煤气。
   饮食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肉、鲜奶、鸡蛋、鱼、禽、海产品、时差蔬菜、菌类等逐渐占到家中副食品开销的70%,主粮注意粗细搭配,开始讲究吃得科学。穿衣开始讲究面料高档、款式新颖、做工细腻、穿戴舒适。
   这二十年是我离休后幸福的晚年时光。
  
   六、颐养天年锦绣城(2011年~今)
   锦绣城是双塔山西侧一个较大的居民住宅区,分为七个小区,容纳7000户,入住两万多人。2011年,我在锦绣城三区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双卫”的新住宅,面积115平方米,上下楼乘电梯。儿子给买了一套红木家具,有双人床、衣柜、书橱、写字台、茶几等。室内装饰古香古色十分雅致。书房里红木大书柜装满了我的各种书籍及影像资料;宽大的写字台更便于我挥毫泼墨,练习书法、绘画。闲暇时,坐在电脑前,浏览时政、整理文章发博客。最近几年,我还编辑了两部书(回忆录)、两本摄影作品集、一本书法绘画作品选。读书、看报、下棋、玩牌、养鱼、侍弄花草、会友、逛街……都是我的必修课。
   饮食方面更加注重荤素、粗细搭配,研究吃的“绿色”健康。过去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准备很多肉食、干粮(粗粮细做的食品)等年货。现在过年的饮食文化也在悄然改变,商家、饭店不放假,想吃什么随时到市场就能买到,年夜饭很多家庭都选择饭店聚餐。
   有幸赶上新时代,知足、快乐、幸福!

共 23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历经人生各个阶段的文章,具有时代历史变迁的历程,更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一个总结:从出生到至今88岁高寿,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所经历的坎坷和幸福,体现当时那个艰苦贫困的岁月,真实反应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时代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党、国家的感恩感激之情,突出幸福和谐美满的家庭,子女都有所成就,同时也是忆苦思甜,让大家深刻感受曾经的苦难,能够懂得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特别敬佩作者在这个年龄依旧对文学有着诚挚的热爱,晚年的生活如此丰富而又高雅,动静结合,怡情怡志,印证那句:活到老,学到老!传递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向老师致敬!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30 14:33:53
  “书房里红木大书柜装满了我的各种书籍及影像资料;宽大的写字台更便于我挥毫泼墨,练习书法、绘画。闲暇时,坐在电脑前,浏览时政、整理文章发博客。最近几年,我还编辑了两部书(回忆录)、两本摄影作品集、一本书法绘画作品选。读书、看报、下棋、玩牌、养鱼、侍弄花草、会友、逛街……都是我的必修课。饮食方面更加注重荤素、粗细搭配,研究吃的“绿色”健康。”看到这些,学生非常敬佩老师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动静结合,懂得养生,懂得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向您学习和致敬!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12-30 14:39:45
  一个人能在年老时过得像老师这样,那就是真的幸福美满,不仅生活家庭幸福,且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盈满足,能够将生活过得如此丰富,高雅而又情志,笔耕不辍的坚持写文,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由内而外的幸福安宁,这份精神感动而敬佩!感恩老师分享,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一切安康,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