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村里的编筐者(散文)

精品 【柳岸】村里的编筐者(散文)


作者:异乡的默默 举人,31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6发表时间:2017-01-01 13:11:40
摘要:如今,村子里像婆婆和三姐这样的编筐人比比皆是。她们作为农村最后的守望者,以女人特有的情怀,努力扮演着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在漆黑的夜里,为亲人点亮一盏温暖的灯火,用她们灵巧的双手,编织心中的梦想……

【柳岸】村里的编筐者(散文) 就在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洪流一样涌向城市的时候,一个崭新的行业——编筐在日渐萧条的家乡村落悄然兴起,且日渐红火。谁会想到,那些留守在村子里的女人竟个个是编筐的好手。她们或柔嫩或粗糙的手在筐模上上下翻飞,她们编织着柴米油盐,编织着一家人的希冀,她们将细细密密的心思都编进手中的筐里……
  
   一
   在村里,你要是问孩子:“妈妈呢?”
   孩子一准会说:“编筐呢!”
   夏日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几个编筐的女人聚在一起,这个高兴地说家里老母猪又下了十多只仔;那个说男人来电话说老板最近要发工资了;又一个说她家的香丝瓜攀着架子,在院子里撒开网,开了满满一院花,到处都是香米的香……你一言我一语,把“一台戏”演得红红火火。大家尽管嘴里不停地说笑着,可是手里的活计却一刻不耽误,灵巧的双手欢快地跳跃着,干劲十足,好像在和墙头上盛开的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儿赛跑。孩子围着大人跑来跑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能帮得上忙,挂经子这样的活绝不在话下。编筐,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编筐的材料很多,最早,家家户户编的都是柳条筐,洁白的柳条被捆成一捆捆,排放在墙角,像一个个穿戴整洁的书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编筐前要先准备好编筐的材料,即先将条子的根部塞进划条子的机子孔里,只要机子一开,另一端就会飞出均等的两片,不停地续条子,另一端自然就会接续不断地飞出,丝丝缕缕,飘带一般,又似盛开的大朵的洁白的千丝菊,无休无止,一朵连着一朵,那动态的花开实在是乡村院落难得的景致。划开的条子再续进去,新的一轮花开又开始,这次的花丝更劲道柔媚,因为里面绵软的芯被去掉了。最后,将韧性十足的加工好的条子润湿后,放在尼龙袋里备用。用这样的柳条编出来的筐,不仅拿起来轻快,自然也是干净清爽。
   后来编筐的材料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什么稻草绳、蒲、玉米皮、藤条、纸绳,五花八门。不论怎样变换,不用培训,她们都能无师自通,要什么样就能编出什么样,令人不得不佩服她们的心灵手巧。听说,她们编好的筐,经过进一步加工,先是硫磺熏白,再用漂亮的花布缝上里子,打扮得簇然一新,便被运往国外。这样的筐环保,用坏后,可以燃烧,不像塑料制品,污染环境。
   有编筐的,就有放筐、收筐的。他们赚的是操心、跑腿的钱。编筐的赚的是磨手、熬眼瞪皮的钱。最辛苦的是编筐者,她们其实就是在给放筐者打工。一个筐,根据难易程度和大小,几元、十几元不等,一天下来,一刻不停地编,包括早起、晚睡,速度快的最多能挣到五十元顶天了。而放筐、收筐者,干不了几年,就会发财。
   编筐的人中,要么是老人,要么就是居家媳妇。她们要么老来闲着没事,要么需要照顾一家老小,尤其是学生的一日三餐。时间制约着她们无法去做别的。否则,误了孩子吃饭的时间,就得不偿失了。
  
   二
   我见过编筐最卖力的是孩子的奶奶。
   七十岁多的人了,一闲下来就难受。编筐却让她乐此不疲。她最开心的时候,是听到放筐的人来村里放筐。不论手头正在忙什么,她都会放下,快步跑出去,看又来了哪种筐,是否合算。若是好,她便高兴地领来上百个,以致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恨不得晚上不睡觉,赶快把筐编完。一般,她都能在收筐预约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每每家里堆满筐的壮观样子都令我感叹不已。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用蒲编筐。蒲是从河里割下的鲜蒲,晒干,打成结结实实捆。放筐的时候,一捆蒲配多少个筐模都是有数的。要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就是那么粗短、枯草似的粗糙的蒲是怎么在她的手下变幻出如此精致的蒲筐来的。
   领来蒲后,先是放在水里清洗。洗完后,凉一凉,将根部多余的部分剪掉,在末梢捆成一个个松松垮垮的小捆,直立排放在地上,晾着备用。
   编筐的第一步是扯经子,把几根稍长的蒲撕成一条条,在筐模的一端的空格铁丝上绕一圈缠住,挂过来,再在另一端缠住,如此往返。一般,一个空格扯几根经子都是有要求的。太密,浪费蒲;太稀,不严实。挂完经子,就开始编纬子了。一外一里交替进行,这是所有的筐最基本的编制方法。编蒲筐,蒲短,少了藤条和草绳抽拉的功夫,少了磨手的辛苦,但是,得不住地接茬。接茬是需要技巧的,这个的头压住另一个的尾,接茬全部藏在里面,这样,外观才会看起来好看。纬子全部编完后,一个筐基本完成了。但是,还需用剪刀把露出的接茬进行修剪、整理。最后,还要放在一个干净的地方,用一根浑圆的棍在里面敲匀。这样,不仅外观更光滑,而且行与行之间严丝合缝,密不透风。
   编筐是良心活,只求数量,单纯为了蒙混过关是不可取的。一个真正编筐的人,每一个筐都是她的作品,代表着她的手艺。所以,多数编筐者还是极尽细心和耐心的。用她们的话说,这可是给外国人用的,马虎不得,不能给咱中国人羞脸。
   夜深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外面的灯还亮着,我披衣起来。灯光下,孩子的奶奶佝偻着身子还在忙碌着。静静的夜里,窸窸窣窣的编筐声格外响亮。
   “刚才,我放筐不小心将凳子碰倒了。吵醒你了吗?”孩子的奶奶满含歉意地说。
   “没有,是我自己醒了。我都睡醒一觉了,您怎么还不睡?”
   “明天收筐,还有两个,我得赶完。要不是前几天感冒,早完成了。”看着她满头的白发和饱经沧桑的脸,我不再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她的话只是个借口,她要是想干,别人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的。
   孩子都成家了,她根本不用这么辛苦的。可是,辛苦了一辈子,忙惯了,不忙就难受。经常,开着电视,人早已睡着。可是,只要一编筐,她就精神倍增。她说,她多编一个筐,孩子就会轻快一点。
  
   三
   三姐年头到年尾编筐。
   三姐编筐的速度不快,不但是编筐的速度一般,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务活太多,两个外甥上学,姐夫打工,有时午饭在工地吃,多数时候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所以,家中里里外外都是三姐一个人的。一会儿扫院子,喂鸡、喂狗、喂猪;一会儿上菜园,浇园,拔菜;一会儿洗衣、做饭……所以,三姐根本走不出去,只能在家用剩余的时间在筐上找点零花。
   虽然三姐编筐的速度不快,但也是很卖力的。也就最近几年,家里稍微宽裕点儿,三姐晚上才不那么拼命。
   以前,一家六口人,两个孩子上学,还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和一个瘫瘫痪在床的公公。家里没有什么营生,全靠姐夫一人打工挣钱维持生计。为了贴补家用,三姐编筐每每编到深夜。她说,白天事多,坐不下,不出活。
   很多次,夜深寒意袭来时,三姐便会咳嗽,剧烈的咳嗽声常常把一家人吵醒。以致,三姐深夜编小筐时的咳嗽声和姐夫腰疼的呻吟几度出现在外甥的作文中。
   三姐从小就落下遇冷空气过敏的病根。每到冷天,就咳嗽得更厉害。
   听娘说,三姐三岁那年,早晨跟娘到麦田,回家后,三姐就开始过敏,浑身起了一层皮钱大的疙瘩,奇痒。娘听人说,是被坏风掠了。现在想来,可能是麦田潮气太大,而三姐太幼小的原故。后来,只要遇到冷空气,三姐就会过敏。吃过很多药,用尽很多偏方,都无济于事。
   三姐年轻时眼睛水汪汪,皮肤白净红润,是千里挑一的俊丫头。三姐很爱美,年轻时,她在村子的纸袋厂打工,手里有点钱。她的衣服每每令我们姊妹几个艳羡不已。在很少有人烫发、穿高跟鞋的年代,三姐去县城烫了当时最流行的发型,还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双高跟皮鞋,气得爹发狠要把她那缕卷毛给剪掉,把高跟鞋的鞋跟给剁掉。不过我们看着倒挺好看的。
   谁会想到,就是如此爱美的三姐,结婚后,仿佛换了个人一样。特别是两个外甥出生后,她几乎年头到年尾不买一件衣服。她说:“有的穿就好,现在的衣服反正也穿不破。”
   上次去三姐家,她向我展示她买的很多新衣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姐什么时候变得对自己这么慷慨了?原来,超市搞活动,七八十元的衣服,每件仅售二十元。
   我说:“骗人的吧?”
   三姐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我以前去看过多次,每件的确七八十元。”
   原来,三姐不是不爱美,只是舍不得。她每次到超市给外甥买衣服,依然会看看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过只是看看而已。
  
   如今,村子里像婆婆和三姐这样的编筐人比比皆是。她们作为农村最后的守望者,以女人特有的情怀,努力扮演着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在漆黑的夜里,为亲人点亮一盏温暖的灯火,用她们灵巧的双手,编织心中的梦想……

共 33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描述出家乡里的手艺活:编筐。在过去的年代,这个精巧的手工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依靠,给家中增添收入,也是家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给贫困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也给乡村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散文正是描述了自己的家中亲人,靠着一双巧手,辛苦编织筐的经历,孩子奶奶和“我”的三姐,她们都是编筐的辛勤劳动者,她们不过年迈体弱,或者身体有病,用辛勤的汗水,每日辛勤编筐,还有那些农村最后的守候者,以女人特有的情怀,努力扮演着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用她们满腔的爱,为家人编织起一个温暖的世界。散文以编筐为主题,从自己的经历中,描述出家乡的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散文语言朴实,笔触生动,以物寓人,抒发情愫,贴近生活,深情感人!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2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1-01 13:12:17
  问候默默,写作快乐,元旦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7-01-01 17:01:11
  感谢刘社!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1-01 13:12:55
  感谢默默社长在节日期间深情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1-01 13:13:3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7-01-01 17:03:22
  谢谢刘社鼓励,更感谢刘社新年之际的精彩编按,辛苦了!
4 楼        文友:今秋情更浓        2017-01-01 14:56:11
  文中歌颂勤劳的编筐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也展现出了当家女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老人也不甘落后,拜读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7-01-01 17:04:23
  谢谢金秋情更浓老师的用心阅读与鼓励,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启旸天        2017-01-01 20:55:54
  拜读默默老师亲情力作!村里的编筐着,用女人特有的情怀,用女人满腔的爱,支撑起一个温暖阳光的家,就如同婆婆和三姐这样的人。默默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发内心细腻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于亲人的那一份思念和爱。老师的散文语言朴实,温馨暖人,非常值得品读!欣赏学习佳作,祝默默老师元旦节快乐!远握冬怡,祝精彩不断!
6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1-01 21:56:09
  为了家人少些经济负担,那些因为照顾家而不能走出去的女人们,用自己灵巧勤劳的双手编着框,为家增添一些经济来源。正因为心间有对家人的爱,才不辞辛苦,为家人增砖添瓦。向他们致敬,祝默默新年快乐,祝默默的婆婆和姐姐新年快乐,祝其他的编框者新年快乐
7 楼        文友:启旸天        2017-01-02 09:46:52
  祝贺默默老师散文佳作获得精品!【献鲜花】
8 楼        文友:素魅        2017-01-02 13:11:35
  每每看到这些亲民的文字,仿佛又回到那些亲切的乡亲、及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那种情境。很多旧人走了,但他们的样子还是像未走时那般活在心中。我更喜欢说他们走了,因为走了还会回来。
捕捉幻影,与文字耳鬓厮磨。
9 楼        文友:老生常谈        2017-01-02 15:23:04
  好文章,很感人
万心抛付孤心冷, 折腰久矣谢无能。 我有伤心人不见, 夜夜龙泉壁上鸣。 -----集清人句
10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1-03 07:07:15
  祝贺斩获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