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我要去的西藏,在列车的第九节车厢

精品 我要去的西藏,在列车的第九节车厢


作者:冯世祯 布衣,20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36发表时间:2017-01-01 23:44:44
摘要:但愿每一次的整装待发,都能在蹉跎的岁月里为时不晚。

我要去的西藏,在列车的第九节车厢
  
   凌晨三点,米可敲完最后一行字,揉了揉干涩的眼睛,端起桌子上的卡布奇诺,抿了一口,顺手推开窗户,一阵寒风扑面而来。她打了一个寒颤,赶紧合上窗户。11月,立冬一过,寒意已然覆盖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而相对米可所在的城市,北方的风雪和寒冷是这座城市从没有过的景象。然而立冬过后的湿冷也足以让米可这样的南方姑娘有些经受不住,尤其是在下半夜之后。米可褪去外套,把空调调成制暖状态,朝浴室走去。当她闭眼沉浸在热气腾腾的淋浴中时,她忽然想起刚写好的稿子还没发邮件。顿时一阵捶胸顿足加自我批评:米可啊米可,你真是脑袋迟钝,不长记性,好不容易提前赶完稿子,结果还是延迟交稿了。说着便匆忙裹了一条浴巾直奔电脑桌。她一边擦着还在滴水的头发,一边迅速打开电脑。直至看到屏幕上弹出“发送成功”的窗口,她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她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连续加班的深夜了。只知道每天都会有不同主题的稿件需要赶。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是米可毕业之后的生活常态。早上7点出门赶公车(在不刮风不下雨的时候),中途下车走一段很长的很长的路,然后在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等电梯;中午吃饭,通常采取就近原则,在公司楼下的早餐店点一碗面汤。值得一提的是,从最开始的有单可点,到最后菜单上所有叫法不一的面汤都被米可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都点过一遍,最后的最后,由于懒于熟记繁琐的菜单,米可索性制定了一份点餐计划,周一麻辣牛肉面,周二兰州拉面,周三刀削面,周四杂酱面,周五肉丝面。至于为何会把麻辣牛肉面放在周一,米可的解释是这样的:周一的到来意味着接下来的五天都要以极其抖擞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熬完一周,所以周一必须要有一份“带劲儿”的菜单。而事实证明米可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每次都被辣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这还不够,为了达到强烈刺激的效果,每次吃完麻辣牛肉面,米可都要带上一瓶冰镇饮料。结果是冷热交替,第一次执行菜单计划的那天,米可便在与厕所的无限纠缠中光荣的在同事的搀扶下前往医院挂了一下午的点滴,即便如此,米可仍然坚持执行菜单计划,原因是她觉得首次实验就达到了刺激自己的目的。因此,米可决定继续执行自己的菜单计划。邱玲对此满是钦佩之情,她觉得也就只有米可这样的女生才能做到这一点。邱玲是米可隔桌的同事,也是大学同学兼舍友。与米可性格不同,邱玲,独生女,爸妈从小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疼爱有加,有求必应。现在的工作,也是二老忙前忙后,走关系为她张罗而来的。她和米可一前一后先后入的公司,她在前,米可随后。此时,邱玲坐在米可的病床前,一边捣鼓着手机,一边对米可说:
   “米可,虽然我打心底里佩服你,但你也不能这样糟蹋自己呀!你总这样,从大学开始就一直这么不着调。图省事也要看情况呀,咱总不能把身体搭进去吧?找不到地方吃饭,可以点外卖啊。而且现在的外卖也不贵,我知道离咱公司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店,他家的外卖很火,最主要是便宜。”
   “你说的是国贸广场那家餐厅吧?”
   “对对对,就是那家!点一份也才四十来块。要不我把电话给你,你以后就点他家的外卖得了,别再楼下那个早餐小店吃了,十来块的东西打不定是用什么做的呢,你看你不就吃到医院来了么?”
   米可躺在病床上,一脸生无可恋的感觉。
   “妹子,你这‘四十来块’,就顶了我一天吃饭坐车的钱了,还‘才’四十来块,民女可是打工的,实在是过不上您家的优质生活啊!”
   “什么啊!我就是知道这个店而已,也没吃他家的外卖啊!”
   “哎哟,您就别寒碜我了,每天有专人送饭,还是平衡膳食,您老还用得着吃外卖么?”米可口中的“专人”指的是邱玲的爸妈。据邱玲所说,她爸妈觉得外面的东西便宜没好货,担心她在外面吃不好。即便是四十多块的外卖,他们也觉得不好。于是每日定时给她送饭,日复一日,从邱玲入职的第二天开始,一直如此。后来邱玲吃腻了,觉得每日饭菜都差不多,吃不出感觉。于是他爸妈专门找膳食平衡专家的朋友,特地为邱玲制定了一份膳食平衡菜单。邱玲的爸妈就依照着菜单上的目录,每日都为邱玲准备不同风味的饭菜。说来也巧,邱玲和米可同样有一份专属自己的餐单,不过只是规格不同而已。
   “得得得,就当我没说,以后还吃你的菜单,我不管了!”
   米可躺在病床上,郑重的对丘陵说:“妹子,你不懂!不是我不领你的好意,是我们阶层不同。”
   邱玲好像听明白了什么,欲言又止。
   经过这次试验之后,米可的胃似乎适应了菜单食谱,没有再出现医院挂瓶的情况。于是,米可干脆把菜单抄录下来,贴在办公桌上。这是米可工作之后养成的第二个习惯,凡是需要记住的事情,包括行程,米可都会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办公桌前。这是有原因的,米可觉得工作之后,自己的记忆力急速下降,一日不如一日,一年不如一年,连最起码的小事情都会经常忘记。回想还在读书那会儿,米可可是同学眼中的记忆女王,老师眼中的读书苗子。什么离骚,什么琵琶行之类的文言文,在米可那儿都能倒背如流,她还熟记古代各朝代各帝王的祖辈顺序,诸如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国帝王及其统领疆域版图。最厉害的是她能够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说过的话完整的说出来,一字不差。
  
   空调的暖气已弥漫整个房间,米可端坐在桌前,头发还在滴着水。她拿起掉落的头巾,准备擦干头发。头巾上是仓央嘉措的诗句:“多少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米可凝视着头巾上的诗句,神情漠然。时间瞬间拉回到五年前的那个初秋。
   2011年9月,米可顺利进入H省的重点大学。初来乍到,米可对于大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好奇。第一天报到就颇有意思。米可的宿舍在六楼,四人间,虽不具备名校的书墨氛围,也比不上贵族院校的奢华富丽,但相比一二楼的潮湿阴闷,六楼的明媚开阔已经算是礼遇级别的待遇了。米可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接送她的是一位美院的学长,读大二,人叫陈浩。米可第一眼见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白”。虽然在此之前,米可见过不少皮肤白净的男生,但陈浩的白,一度让她很是不平衡。再加上他的打扮,人字拖,格子T恤配中裤,走起路来,方圆百米内都能听到他拖鞋的声音。两人第一次照面,颇有些戏剧性。陈浩非常友好的做了自我介绍,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籍贯哪里,住在几栋公寓。米可边听边观察此人,白依然是米可关注的重点,越观察米可越觉得他的白很不合常理。她心想:这学校真是奇了怪,男生都有这么白的,这让她们这些女生脸往哪放?本来自己皮肤天生就黑,这要是碰上男生都这么白的班级,那老娘还活不活了。不行,不行,祈祷班上的男同学们千万别像身边这货一样,最好都比我黑,如果还能再如愿一点,但愿班上的女生也都比自己黑。
   “同学!同学!”在米可发愣出神的时候,身边的陈浩回过头来喊她。
   “啊?你刚说什么来着?”米可回过神来。
   “我是问你,哪个学院的?”
   “哦哦,文学院,文学院的。”米可赶忙答道。
   “文学院的啊,那我们走这边,在四栋。”
   随后,两人穿过人群,径直向学生公寓走去。
   “喏,这个是学校收发快递的地方,以后有要领取和寄件的东西,都可以来这里。这是一栋公寓,前面是……”
   “你是一直都这么白么?”
   很显然,陈浩的介绍米可并没有听进去,突然看向陈浩发问道。
   “噗呲”陈浩笑出声,“你关注的点真奇怪。”
   “别人报到的时候,都会问食堂在哪儿,图书馆怎么走这些问题,你倒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一个问这个的新生,有点意思。”陈浩笑着说道。
   “我就是有些好奇,你怎么能这么白。”米可有些难为情。
   “我也不知道,可能基因就是这样吧,我跟你说,因为这个,很多女生都特羡慕我,所以你也不要难为情啦,你也不黑其实。”
   “这人真不会说话。基因!哟!就你基因好,真是。”米可在心里嘀咕着。
   “到了,就是这栋,我先带你去领钥匙吧,你住几号来着?”
   说话间,两人已到达四栋楼下。
   “呃,610?等等,我看看。”说着,米可拿出报到单。
   “嗯,就是610。”
   “单子给我一下,你先等我一会,我去找舍管阿姨拿一下钥匙。”陈浩接过米可的报到单,朝舍管科走去。
   米可站在公寓门口,心想:这学校也真是,报个到还这么麻烦,你说你派人接新生,你好歹派个肤色正常一点的呗,嘴巴还欠,真真是没法愉快的交流。
   “走吧,在六楼,行李箱我来提吧。”陈浩拿到钥匙对米可说道。
   “刚刚那个就是舍管科,以后电费、水卡充值这些都可以去那里找阿姨办。”
   “哦哦,我想问一下,这女生公寓,你们男生也是可以进来的么?”
   “同学,你的问题真实际。学校有规定,男生不能进女生宿舍,女生同样也不能进男生宿舍哟。”说这话的时候,陈浩特意回过头来对着米可说。
   “我就好奇问一下,没别的意思。”米可先是一愣,接着心想:哎哟喂,老娘也就是这么一问,你个缺货还倒得意起来了,谁没事净瞎往男生公寓跑,春心荡漾啊。
   “610,610,就是你了。”陈浩打开门锁,把行李箱推进去,对着床铺上的号码念叨着“1、2、3、4,喏,4号床铺,这就是你的窝了。”说着,就往阳台去。
   “不错啊,六楼果然风光无限呀,你也是运气好,分到六楼,你是没见过一二楼的景象啊,那才叫一个暗无天日。”
   老娘还嫌六楼浪费卡路里呢,你喜欢,换你得了。米可心想。
   “好了,你收拾一下吧,我要去接下一个新生了。对了,有事可以打我电话,或者加我QQ——白公子,我先走啦。”说完,陈浩便下楼了。
   听到白公子这个昵称,米可白了一眼,随后朝陈浩的身后做起了鬼脸。
   很快,米可便把床铺打理好了,电脑、书本等也整齐划一的排好放在书桌上。一切都整理好后,米可坐在椅子上准备休息一会。这时,宿舍的门开了,进来一个女生,两人四目相对,随后,女生开口:“你好,我叫邱玲,你是…?”
   “米可,我叫米可。”米可下意识反应过来,赶忙答道。米可看着眼前的这位女生,很是奇怪,因为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行李物品。
   “你就这么来报到?”米可诧异地问道。
   “没有,行李我爸妈拿呢。”
   “哇塞,哇塞,这是人住的地儿吗?这条件也忒艰苦了吧!爸妈,你们快来看,这还比不上咱高中宿舍呢!”
   邱玲话声一落,门后进来两个人,大包小包拎着从邱玲身后出现。
   男的提了提鼻梁上的镜框,站直身子环视一周,说道:“嗯,是差了那么一点。”
   “这何止差一点啊,简直差远了!”邱玲提高音量。
   “3号床,3号床,咦,你住4号床呀,咱俩对铺耶。”邱玲有些激动。随后,便招呼她爸妈把行李物品摆上书桌,自己和米可聊起天来。
   “忘了还没介绍呢,这是我爸妈。”邱玲对着米可说道。
   “叔叔阿姨好!”米可友好的问候道。
   “哎哟,你好,你好,你看,我们都顾着收拾行李了,还没问你家是哪里的呀?”
   “没事没事,我老家XX的。”
   “哟,XX的呀,那离我们也不远啊,你爸妈没送你过来吗?”
   “哎呀,爸,你问这么多干嘛,搞得像查户口似的。”邱玲打断她爸的话。
   “哎哟,也是也是,你看我,第一次见面就问这么多,你们聊,你们聊。”
   “我跟你说,刚刚我们一路过来,就没看见有哪个帅哥,果然,这学校地方偏,帅哥都没一个。”邱玲兴致勃勃的对米可说。
   说话间,另外的两位舍友也相继抵达。一个叫陆婷婷,河南焦作人,另一个叫秋燕,来自湖南常德,鼻梁上架一副圆形大眼睛。一群人你来我往,一阵寒暄过后,在邱玲爸妈的提议下,大家准备到超市置办生活用品。一路上,邱玲喋喋不休,大到公寓建筑风格,小到林荫小道,邱玲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嫌弃。尤其当得知学校没有外围墙,邱玲一度很是不满。
   “这学校,确定不是工地改造的么?连个围墙都没有。”邱玲又开始抱怨起来。
   旁边的三人,只顾聆听邱玲的抱怨,不知如何搭话。邱玲的父母走在最后面,除了还是问一些有关陆婷婷和秋燕的籍贯、家庭情况之类的问题外,两人拿着清单,仔细盘算着要给邱玲置办的生活用品。
   “这里的空气环境还是不错的,相比我老家好多了。”陆婷婷想转移邱玲的负面情绪。
   “这破地方,也就空气看得上眼了。”邱玲在一旁接话。
   而在围墙这件事情的看法上,邱玲的爸妈和她的意见完全吻合,他们无法理解,一所在省内赫赫有名的高校,居然在硬件设施上会如此寒碜。于是,吵着闹着要找学校领导反映。最后是意见没反映到领导那儿,反倒把年级辅导员给招来了。面对群情激奋的邱玲一家,辅导员极为耐心的解释,说是学校刚搬迁新址,各方面设施还尚不完善,但是后续或逐步完善,争取尽快解决学校围墙问题。此外,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特意强调学校安保问题,尤其在学生公寓这片区域,抽调大批安保,加大巡逻力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听罢,邱玲和她爸妈虽仍有怨言,却也孤立难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经过这么一出,邱玲的大名在辅导员那儿也被标红加粗,成为重点留意对象。

共 1514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段校园爱情,从最初的羞羞涩涩,到说走便走去伫立在布达拉宫前的卿卿我我,一段温馨一段甜蜜,最终也没躲过毕业季里劳燕分飞的规律。小说从新生入学,邂逅“白公子”,到“我走了,回老家。原谅我没有勇气当面和你说再见,以后的日子照顾好自己,保重。”,四年光阴“我们的脚本,要写得好认真,我已经看过太多的悲剧……”。终于明白“青春时候的爱情之所以深刻,并非是爱得深刻,而是因为总有一份缺憾让我们习惯了去舔砥自己的伤口,从而成就了这份深刻。人多半是会记忆疼痛的,爱情亦如此”。小说语句流畅,衔接自然,叙述清晰,人物刻画鲜明,心理剖析细腻,值得一读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古月银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2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1-01 23:45:44
  小说语句流畅,衔接自然,叙述清晰,人物刻画鲜明,心理剖析细腻,值得一读的佳作。问好作者,远握致安。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2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1-01 23:51:05
  文章写作不错,但单就内容而言,题目似乎有点叉轨。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回复2 楼        文友:冯世祯        2017-01-02 00:35:10
  青春絮语,无需过于纠结文与题之关系,重在情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