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医德(传统·微小说)
负责给我妈妈做阑尾切除手术的,是位中年女医生,姓周。
住进医院,做术前检查,周医生有些心不在焉,阴沉着脸,语气生硬。遇上这么个缺乏亲和力的医生,我心里直打鼓。
病房里就两张病床,我妈占了一张。另一床上,躺着一位老阿姨,旁边坐着她女儿。老阿姨是城里人,刚做完手术两天,气色很好。负责治疗老阿姨的是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医生,样子挺斯文,说话软声细语,脸上常挂着微笑。一上午时间,医生就为老阿姨检查了三次,每次临走还不忘给老阿姨掖好被角,嘱咐注意事项。
我妈不无羡慕地对老阿姨说:“大姐,你的这个医生多好,让人心里舒服,可我的那个周医生,唉……”
老阿姨苦笑了一下:“我刚来也和你一样待遇,好不到哪去。”
“哪能呢?你的医生虽是男的,我看比女人还细心,一瞧就有文化有素质。”
“文化是有,素质和细心嘛,是看在钱的面子上。”
“钱?”
“什么?你还没给?”
“我们已交了押金了,三千,我儿子交的。”妈指了指我。
老阿姨不由笑了:“妹子,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你们农村人见世面少,不懂规矩呢。做手术要给医生和麻醉师塞红包,知道不?我儿子塞了八百呢!”
老阿姨的女儿接过话头:“现在医院都这样子,没有红包开道,主刀医生故意延长手术时间,麻醉师不配足药剂,不把你整得死去活来才怪。”
我想起来,有个朋友说过,他妻子在上海剖腹生孩子,塞了三千红包。朋友说塞红包是医患之间公开的秘密,“意思”一下,心里踏实。
下午,周医生来到病房,依然阴沉着脸,像谁欠她钱不还似的。邻床的老阿姨睡着了,她的女儿正好出去买东西。我赶紧掏出备好的两份“红包”,一份三百,一份两百,悄悄塞进周医生的白大褂口袋。
“你、你这是干嘛?”周医生连忙往外抠。
“周医生,您多辛苦,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麻醉师那儿也烦请您打个招呼。”
第一次干这事,我紧张得做贼似的,幸好默念了无数遍的话,倒一字未落。
“你把我们看成什么人了?不要,你拿去!”周医生掏出红包,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
我一边挡她的手,近乎哀求:“周医生,没别的意思,妈妈的手术就麻烦您了,我妈体质差,经不起折腾,您多担待,您多辛苦……”
我挤出讨好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周医生愣了愣,忽地展颜一笑:“那,好吧。你妈妈的手术尽管放心。”
看到她笑了,我能不放心吗?这钱要送不出去,还真踏实不了。
我签过字后,妈妈准备做手术。周医生微笑着安慰妈妈别紧张,陪她走进手术室,与先前的冷漠判若两人。瘦高个麻醉师拍拍我的肩,笑说:“不用担心,我保证把病人的疼痛降到最低。”我一边感谢,一边暗暗感叹金钱的魔力。
手术室外的墙壁,悬挂一张光荣榜——“全市十佳医生”,周医生赫然名列榜首。后来才发现,每层住院楼,甚至医院大门外,都有着同样的光荣榜。拥有一名“全市十佳”医生,医院当然得不遗余力宣传。看着光荣榜上周医生随和的笑脸,我感觉说不出的假,“优秀”,有几份真实?
手术很顺利,不到一小时,妈妈就被推出来了。周医生笑着向我点点头,匆匆离去。周医生虽然年近五十,相貌并不显老,笑起来还是非常好看的。
术后,妈妈恢复很快,这和周医生无微不至的照料分不开。周医生每天都会来病房几次,每次总微笑着问寒问暖,可一转身,她的脸马上变得阴沉如水。这种人,不学川剧变脸真是埋没了。每天上班,她的眼睛总略显红肿,明显是熬夜症状,估计不是打麻将就是玩手机。唉,我心里真的感觉不舒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医者父母心,说得多动听啊。联想刚见到周医生时的情形,如果没那份红包,鬼知道我们会受到怎样的冷遇。钱哪,唉!我一半后怕,一半庆幸。
第六天,周医生临下班又来到病房,给我一份“出院证明”。她说:“病人明天可以出院了。真是抱歉,我明天有事出差,不能亲自送你们出院。祝病人早日康复。”然后又仔细嘱托休养期间的饮食、作息等注意事项。我妈说,多好的医生啊。我想,如果与红包无关,她确实是个好医生。
隔日,出院手续办理完毕后,我到护士站服务台,交回租借的热水瓶和水盆,碰到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我只预付三十元押金,护士竟然退回了五百三。
我开玩笑说,高利贷也没这么夸张吧?三十块钱,一个星期就多了五百?这样粗心可要扣奖金哦!
护士笑说,没错,这五百块,是周医生存放她那儿,等我们出院时交还。
“什么?”
我懵圈得厉害,周医生居然没收钱?可她在“钱”前“钱”后的态度明显不一样啊。
我问护士:“周医生下午来不来上班,我等她。”
护士说:“出国一趟,哪有那么快能回来?”
“周医生出国了?”我惊讶。
“原来你还不知道啊?周医生的爱人在国外工作,上星期二出了车祸,可能要截肢。周医生一直瞒着大家,昨天才告诉我们要请假出国,临走时把五百块钱放我这儿……”
上星期二,正是我妈住院的日子。
我怅然若失,扶着妈妈,慢慢走出医院。回头看看大门外巨型“全市十佳”光荣榜,心里默默祈祷……
对不起,上面那条打错了符号,请原谅。
祝福禅香,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