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忆逃 “生”

精品 忆逃 “生”


作者:笑对夕阳 童生,61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56发表时间:2017-01-03 17:10:01

忆逃 “生” 周末,孙女一家从省城来厂里玩,住了一晚上。
   她这个月正好满四周岁,已经有三个月的幼儿园“龄”了。才三四个月未见面,小丫头好像又长高了,“爷爷、奶奶”喊得脆生生的,语汇也增加了不少。摆起故事来,居然用上了“然后”这样的转折词,出语有时还颇为懂事,小大人似的,超乎了她的年岁。
   带她去厂的足球场玩,转转悠悠下来,路途不算近。返家途中,见她有些步子跌撞,便提议背她一下,不料小家伙竟仰脸看着我,小脸蛋上满是认真表情。说:“爷爷老了,背不动我,我自己走!”
   这真让“爷爷”愉悦不已,差点喜极而泣。抗不住我的一再动员,让我背了百八十步,硬要从背上往下滑,只好依了她。边回应着那张灵巧小嘴的说这问那,边不时抚抚她那扎着两个“扫把纠纠”的小脑袋。发丝柔柔的。
   追根溯源,这惹人怜爱的小家伙,也应该算得上是“挤进”这个大千世界来的吧。
   她的爸爸的出生,曾经插有过前些年政策界定的“非计划内”,或者说“超计划”的标签。
   说起来不好意思。到底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当年鬼迷心窍似的,就是转不过弯,中了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余毒,固执的认为,有儿子才算得上有了“后”,硬是去触碰了“国策”红线。虽说明明知道冒如此大风险,不一定就能够心想事成生出个“带把的”,但总是一根筋的觉得不管是啥,还是多有一个的好。就好像街坊邻里打比方爱说的那样:衣服还是多有一件换洗的好,免省“钉”着一件穿。现在每当看到一些“失独户”或小夫妻,奔波于双方四位老人之间的冷清和无奈,便暗自庆幸不已。
   说真的,回顾自己的生活历程,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守法公民,无有“前科”。不曾想……
   这也怪自己,其实,是尽可以从容不迫地赶在“红线”划定之前的。苦于收入有限,工作紧张,老人亦在忙奔生计,一时间搭不上手,便思量待女儿大点再说,哪知便遇上了城门下闸落锁。
   记得在儿子晓事时,曾经半开玩笑地在他面前“吹嘘”过:是老子和你家二伯伯肩住闸门,让你小子钻过来的。
   这是借用了一个“典故”。
   有一个叫做“熊阔海”的人,不是前不久上演的一部挺叫座的电视剧《借枪》中的那个革命者。是指的古典小说《说唐》中的一个绿林人物,称为是天下第四条好汉,力大功夫好。为救同伙出城逃命,不惜撑住城门落下的大闸,最后力竭而亡。
   传统有:“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之说。国人过去对人丁兴旺是情有独钟的,似乎连伟人都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得出来”的话。于是,国人便由解放之初的不足六万万,到1980年计生口号付诸行动之际,30年间,猛翻番到近十一万万。加剧了资源索取,紧张了吃穿用度,国家只得对汹汹如潮的人口大军的再生产,进行断然调控。是无奈之举,更是必要之策。首当其冲的“少生”对象承受者,便是饱经风雨的“五零后”“六零后”一族人。到底不完全是“一抓就灵”。大潮止住了,细流却是差不多流淌到“开禁”的近年。产生了“计生办”“超生游击队”“黑人黑户”“社会抚养费”等等新名词。本人亦自作自受,一度成为这“细流”中的一份子。
   妻子超孕于1981年,超生在1982年,正值“计划生育”大刀阔斧进行时节。政策条文出台频繁,法令规章日趋严厉:扣罚奖金,取消评先,降职降薪,直至开除工作,逐出组织等等。让敢于以身试法者,如同过街老鼠般时时处在惊恐万状中。
   在劝说、压力、白脸、红脸之下,好些一度痴心妄想的超孕者,于筋疲力尽之中,一卸包袱了事,重新回到常人队伍中。
   本人在思前想后,犹豫,窥测,找理由,赔笑脸中磨蹭时间。这其间,孩他妈妈叹气:遭不住,算了吧!孩他姥姥摇头:太恼火,做了嘛!都盯着我这个“一家之主”表态。真是内外夹攻哦!
   当然,老人家后来抱着生下来八斤四两沉,耳大头肥,手舞足蹈,咿咿呀呀不知在说些啥的外孙子,合不拢的嘴里,吐出的却是对自己曾经的“动摇性”的一口否认。到底是长辈,自是不敢和她较真,而况老人家搭气搭力搭经济的,为后续工作给我们排了很多干忧,解了若干难。一嗣退休,便迫不及待地将时年一岁半的小儿接去,象征性地收费或干脆不收费的“全托”了。当然这是后来的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应处罚自然是夫妻“连坐”的。经济处罚亦然。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工资110元,扣去“超生费”14.4元,九个月孩子出生后,改为扣10元。14.4元当年是什么概念呢?农民的鸡蛋一毛二分钱一个,120个,一大篮子呐。公家卖的凭票猪肉,一元四角钱一斤,10斤多,沉手着呢。至于升级,奖金、好处之类的,在受罚期间内,两个字:免谈!
   还不能把不驯服表情,窜在表情言语上,不然,便会被我那位肚子高于人缘,嘴巴碎得像老娘们的工段长,操一口东北话挤兑:你这“银”(人),谁叫你超计划呢?!
   也是,那时节,物质生产超计划会受到表彰,人口生产超计划,则会受到诸多的不待见。异类似的。
   好在本人在车间还多少有点人脉,尚属于与大家关系处得还可以的那档子人,妻子在她单位也属“和和嗨”性格,善良、诚实,不与人争长短。虽说触犯了“国策”,理应受到敲打,到底在“现管”职权范围內时,还是雷声大于雨点的,下手不算太重。
   记得有天车间主任——愿已在天国的这位老人家一切都好——叫我到车间一僻静处,告诉我:计生办从这个月起,开始扣你的工资了。还说,这个月的工资表本来已经造好,我问他们从下个月开始扣行不,上面不同意……
   在这节骨眼上,又遇了电大招收首届文科生,正是本人的所爱,但须单位领导签字,同意报考方行。倘若领导要我两者择一的话,还真让人作难。又是这位工人出身的主任给开了“绿灯”。
   顺便提及,后来以请探亲假为名携妻回乡生产,亦是他放行的。返回厂里,他的老伴——我尊之为师娘——还亲自来家,送了我们30个鸡蛋。妻子那边的领导——现尚健在,已八十五岁高龄——也在批准了她的请假后,还不忘提醒了一句:注意不要被人换了孩子哦。两边的师兄弟姐妹们也闻讯而来,你送一段布料,她送一套衣衫的,对小子的肥硕、不哼不哈,评点、赞叹不已,一点没嫌弃他暂时的“编外”身份——七岁后,方才给予上户口和提供粮食副食。还算有运气的是,正遇了这年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大约需要准确数字吧,“黑人”得以被有关部门主动登记在册落上了户口,只是被“咔嚓”上了“非计划内生育”的鲜明印记,直到“满期”后方才抹去。犯规理应领受的一应处罚则照旧。仍然受运眷顾的是,把小子的出生日期往前报了20天,正好卡在头个月的尾子上。这是因为临离乡返厂时,一位有亲戚在权威部门的友人特来叮嘱,说“新的精神”从下个月1号执行:超生的两口子都开除工作。后来果然有此“精神”!因此,小子的身份证件及所填写的表格,“不实”年龄,一直沿用至今,也懒得去改了,就权当用的是阴历计算法罢。这自然亦是后话。
   既想添丁,又想求学,还真应了家乡一句歇后语所讥讽的那种人:沟里放牛——两边“陆”(两边的草都让牛吃到,左右兼顾之意)。
   于是,竟又放出五六十年代生人,绝大多数吃得苦耐得劳的淡定精神,两边“陆”了起来。硬是觍颜周旋与复习功课并举,坚持到那年的3月初考毕入学试,然后,携着已大腹便便的妻子,牵着茫然不知所以的五岁女儿,踏上“超生游击队”征途,向200公里外的家乡鼠窜而去。
   其时,有本省“第二大城市”之称的家乡,这方面当然不是世外桃源,反倒是优秀于好些地方的,有着“先进单位”之誉,正再接再厉向着纵深发展。
   这之前,已风传各医院已经有了从x月x日起,对超怀、超生者一律不予接待的精神——除非是来或“流”或“堕”或“引”者。厂里一超怀女工足月腹痛发作,超了规定三天,厂职工医院申明原则无果,表示无能为力。她车间一半百领导闻讯后,叫人用板车,与其夫将呻吟不止的她急送回家,她倒是最终用古法接生又得一女,老领导却因认识问题跟不上形势,不清净了好一阵子。
   曾经去省城医院找过友人——自然不是泛泛之交的那种——求助。国策之下,谁敢“掉歪”(违背)?于是,被“恕爱莫能助”歉拒了。又想到边远乡间有一位当着队长的至亲表叔,干脆也来个“土法”解决问题吧。他的回信只列举了几条有关标语,便绝了我的痴心妄想。
   “该流不流,扒屋牵牛。”
   “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准生下来。”
   “今日逃避计生政策外出,明日回家一切财产全无!”
   真正的是“一雷天下响”!
   最终有了回乡解决问题的“底气”,是源于姐夫与胞兄的支持和承诺。他们开初自然亦是劝过我“不要惹些麻烦事来背”。见我态度坚决,便亲情至上了。听我说想回乡解决,尽管分析了诸多困难,还是满口答应了。姐夫还引用了一句那时人们常爱说到的一句激励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禁让人感动不已。自从“违法”以来,遇到的大多是侧目看笑、冷眼旁观态度,极少这样贴切的支持,让人陡添了几分勇气。后来,形势使然,姐夫到底是国家干部,又是在组织的人,对我的这种情况便有些若即若离,吞吞吐吐起来。姐姐虽说只是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自然亦只好夫唱妇随。只是在妻子月子期间,于一天晚上,来看了一下,带来30斤糯米做甜酒(醪糟),说供妻子催奶用。距离20公里的异母大哥,亦一直没有来过,闻讯后,差时年20岁的大女儿,送来两个肥大的猪蹄髈(猪前腿),这蹄髈内则上有着麻将“七饼”般形状的七个小涡坑,说是这种形状的产妇,炖食最为下奶水。是大哥与在县食品公司从事屠宰工作的小金二哥特选的。
   大了我一岁半的胞兄,当时亦是个普通工人,一直与我“同谋”至最后,末了在他家住了两个多月。
   再有便是那件宝贝“护身符”。
   几几乎是灵感突发,或者说是心血来潮罢,突然想到,何不如此这般一下,以增加保险系数呢!庆幸的是如此这般做了。不然,后面发生的事,极有可能酿出大悲哀,成为“不听打招呼”的“活教材”。
   得知一个乡友的姨妹初产不久,孩子尚未办理入户相关手续,“准生证”还在手中。便邀到他家中,向他求借。虽说算得上是挚友,抱着的依然是姑且一试的心思。毕竟遇到的都是“婉言谢绝”的多。也难怪,毕竟此事悠关“国策”,如此举动等同于“犯罪”。弄不好便是惹祸上身大麻烦,我与他都将可能会“人将不人”。换位思考,就算是“肠子弟兄”,本人亦会反复掂量,难作决断的。他没有作任何形式的回应,只是淡淡的表示:回去喊老婆给她家妹妹说说看……
   这的的确确是个好借口,赶明儿往老婆身上一推,便全了朋友间的情义和面子。
   万不料却被“出乎意料之外”的“馅饼”,重重地砸在了头上。
   两天后,他把这“宝贝”郑重地交给了我。末了只是说:多加小心噢!当时的心情,也只有用“难以形容”来形容了。谢他之余,并登门向他的夫人作了千恩万谢。
   当时初兴此证,以现在看来,不免有着粗疏之处,仅仅是巴掌大的长方形单张纸质东西,只有姓名等基本情况。不像后来的工整详尽,且附有持证人夫妇的打钢印照片,开合小本一样,极容易“验明正身”,堵塞被钻空子的漏洞。
   尽管如此,还是做了不成功的打算的。倘使这小生命运道差,还是没有跑脱,便将其“遗体”带回计生办交差。不然,那可是桩百口莫辩的啰嗦事。你说你处理掉了,人家却怀疑你生下来寄养别处了,落得孩子没有得到,超胎生育的苦果却照样兜着。任你口吐莲花,百般辩解,恐怕都是没有用的吧。
   一切停当,自然便是返乡。
   在火车上,遇了一个也是挺身大肚的青年女子,妻子竟和人家热烈地交谈起心得体会起来。那时的妻子二十六七岁,北方人、心眼实,性子活跃,不复杂,愁事乐事都忘得快,用句不恭的说法,便是“没心没肺”。自己此行前途未卜,却没事人似的。满嘴的水泡,倒关心起别人的“稀饭”是不是烫嘴起来。心中自然是有些又好气又好笑。转念又一想,如此压力之下,还是“没心没肺”的好。既是男儿身,又是主要“肇事者”,自然应有所担当,尽量自己把压力扛起,何须让她也经常苦着脸呢!
   那时虽说也才三十啷当岁,到底有了为父经验,懂得了一些育儿知识,知道孕妇若经常地处在惊恐不安之中,于胎儿的发育是大有关碍的。费气拔力却生产出一个这里不生肌,那里不“告口”(愈合)的“不合格产品”,我的娘吔,不是冤得慌么?倒不如“没心没肺”的好!
   初时的打算,还是想找民间“接生婆”的,认为秘密、稳当,有长辈在旁边看管着。最终思之再三,还是受新思想、新技术的熏陶根深蒂固占了上风,觉得进医院虽则冒险却亦保险,于是,硬着头皮豁出去了。

共 65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观念一转天地宽。想当年,国策严控二胎的时候,有些人躲着瞒着抢着,都要生个能传宗接代的小子,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年轻人却又不愿意生二胎了。为啥?怕负担不起孩子的养育费用呗。文章讲述了作者那个时候超生二胎的难怅历程……自从“违法”以来,遇到的大多是侧目看笑、冷眼旁观态度,极少这样贴切的支持,让人陡添了几分勇气。后来,形势使然,姐夫到底是国家干部,又是在组织的人,对作者的这种情况便有些若即若离,吞吞吐吐起来。姐姐虽说只是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自然亦只好夫唱妇随。只是在妻子月子期间,于一天晚上,来看了一下,带来30斤糯米做甜酒(醪糟),说供妻子催奶用。为了使孩子能合法安全地生产出来,作者得知一个乡友的姨妹初产不久,孩子尚未办理入户相关手续,“准生证”还在手中。便邀到他家中,向他求借。虽说算得上是挚友,抱着的依然是姑且一试的心思。毕竟遇到的都是“婉言谢绝”的多。也难怪,毕竟此事悠关“国策”,如此举动等同于“犯罪”。弄不好便是惹祸上身大麻烦,作者与他都将可能会“人将不人”。两天后,他把这“宝贝”郑重地交给了作者。末了只是说:多加小心噢!当时的心情,也只有用“难以形容”来形容了。谢他之余,并登门向他的夫人作了千恩万谢。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的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4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03 17:21:28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不会再有超生逃生这个名词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04 16:45:53
  恭喜获精,争取更大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笑对夕阳        2017-01-06 21:56:46
  谢谢老师们的夸奖和鼓励!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1-04 20:25:44
  祝贺友友文章获得精品,感谢你对散文栏目的支持,期待更多佳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