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檀香.某人杯】激情岁月(短篇小说 征文)

精品 【檀香.某人杯】激情岁月(短篇小说 征文)


作者:十八子君 童生,57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44发表时间:2017-01-05 11:14:35
摘要:年轻人的心是火热的,年轻人的经历是充满激情的,无论对错总是让人回味的,比如爱情。--付军题

【檀香.某人杯】激情岁月(短篇小说 征文) 年轻人的心是火热的,年轻人的经历是充满激情的,无论对错总是让人回味的,比如爱情。--付军题
  
   一、初遇
  
   那是1983年的4、5月间,这里是塞北靠近县城的一个山区,塞北的天气咋暖还寒,但是,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着这里的整个群山。
   低头只见龙须草已经开始发芽,满山的杏花刚刚蓓蕾待放,白里透着一丝粉色,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彩云被风一吹飘荡着,那杏花的香气直往鼻孔里钻,沁人心脾。
   几只鸟儿在鸣叫着,欢快的在远处的树梢上跳跃着,像是相互彼此问候着,欢呼着春天的到来。于是,人们的心情也慢慢地活跃起来。
   顺着县城的一条道路往南行大约五公里,左拐是一条河流,叫南洋河,河上有一座桥是通往怀安县化县工厂的一条必经之路。在化工厂的里面住着一个施工连队。
   这时,从山沟里开出一辆草绿色的军用汽车,这是一辆为连队送水的车辆,车上装着一个方形水箱,车辆驾驶室里坐着一名岁数大点的驾驶员和一名年轻的战士,他叫付军,今年23岁,河北吴桥人。
   付军老家是农村的,1980年高考以0.5分之差落榜,为此一蹶不振,认为老天爷不给他机会。但是,在他的心中总想出去闯荡一番,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1980年的冬季征兵他应征入伍来到了塞北张家口当了一名工程兵。当得知自己的是一名工程兵时,他情绪有些低落,但是父亲来信告诉他,无论什么兵种,只要努力都会做出成绩的。
   今年是他当兵第三年了,他当上了炊事班副班长。指导员告诉他,当了副班长就有资格考军校。于是,付军心里格外高兴。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只要稍做努力肯定会考上军校的。
   他还特别爱好写作,平时闲下来就阅读和钻研写作。他曾经改编了一部电影《牡丹亭》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可以说,只要努力去做,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到目前,他已经习惯了当兵的生活,他不知道,此次搬家又会是怎样的地方?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连是施工连队,等一个地方施工完毕就会转换营房到新的地方开辟工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连队昨天已经派出三名同志跟着一排和二排前去安排厨房,付军是因为有事才晚走了一天,等收拾完了才坐上团里的运水车向着新的营地驰去。
   一路上,汽车忽高忽低在山路上颠簸行驶着,空气格外的新鲜,车窗外群山不断的忽闪而过。山路的右侧是一座山,左侧是波光闪闪的南洋河,河水不深,但是长年不断的流淌着,向北然后辗转向东流去。
   现在,河里的冰还未全部融化,水面上还漂浮着零零散散的碎冰块。仍然让人感受到这塞北冬天的寒冷。
   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一个山脚下,驾驶员告诉付军,他还要给住在西沙城的修理连去送水。告诉他走近路还有二里多地,翻过前面那座山头就到了。
   于是,付军背上背包下了车,与驾驶员告别,然后大踏步的朝前面的山坡走去。
   从远处望去,这座山并不算高,但是,真正爬起来却费了很大的力气。看山跑死马,的确如此。
   付军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爬上了前面的山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坐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休息一下,一会儿,他站起身朝山下走去。
   等到了山脚下时候付军却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新的营地在哪里。他想找个人问问路,便举目四望。
   正在这时,只见从山道里飞快地飘过来一团彩云,就像朝霞一般,等到了近前付军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姑娘骑着枣红色的马飞驰而来。
   付军仔细打量了下对方,只见姑娘一张圆圆的脸,在春日的阳光下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忽闪闪的像是在说话,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亦如灿烂的朝霞。
   姑娘脖子里系着一条红色的纱巾,映衬的脸更美丽。她穿着粉红色上衣,浅蓝色的确良裤子。看着姑娘超尘脱俗的容貌和身材,付军顿觉眼前一亮。
   付军急忙向姑娘打招呼:“大姐,请问到刘家庄怎么走?”姑娘见付军问话,便伸出右手朝前面的一条山路指了指告诉他:“顺着这里一直走,还有二里多地就到了。”
   姑娘说道:“我可不是甚大姐,我今年十七岁呢,刚过的生日。”随后,姑娘笑了,那笑声就像山涧里流淌的泉水般清脆悦耳,她转身策马顺着山路向不远处的村子驰去。
   等姑娘走远了,付军看见,那条红色的纱巾在春天的阳光下格外的鲜艳耀眼。
   付军望着远去的姑娘他怕迷失了路,急忙跟着姑娘的身后朝着营地—刘家庄走去。
  
   二、联欢
  
   当付军走进炊事班时,班长赵光华非常高兴:“小付啊,你可来了,真是及时雨啊,太好了?”付军不解的看着班长。
   赵光华告诉他,明天上午连队要和村里举办军民联欢会,因为时间紧,连里只好按照每班两个人上报联欢演出人员,并于今天下午组织联欢演出人员进行排练。
   班里只有山西的桂怀和付军是连里的文艺骨干,需要他们上节目,如果付军来不了,那么,赵光华就要抓瞎了。
   此时,付军感到有些仓促,因为刚刚爬了山,身体疲惫怕影响排练效果。班长说:“没事的,你准备一下,就你了。”话说到这里,付军也不好再推辞,只好点点头答应了。
   下午,连里组织全体联欢演出的战士参与排练,排练是在大队院里也是连队临时连部进行的,由于是临时抽调安排,又要临时编排节目,大家都有些不适应,有些仓促,但是,连队人才济济,排练时还是比较出彩的。
   第一个排练节目是山西老兵王满意、王中原、江山,赵雅文排练了小戏《四个老汉夸家乡》。
   第二个节目是大个子苏立出演哑剧小品《缝裤子》。苏立是内蒙古人,他出演的哑剧小品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据说,苏立来部队之前就是在包头市文工团里上班。
   桂怀演唱一首《想亲亲》,付军演唱《牡丹之歌》,连里决定,如果还剩余时间,不能冷场,那么,就要救场,付军就是那个救场的人。
   晚上,付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考虑着明天的演出,如何更圆满,不出漏洞。自从当兵以来,做事每每都是力争完美,把最完美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也是他的性格。
   这时,大家都已入睡,夜里,传来几声犬吠,他觉得自己眼皮有些沉......
   第二天全连集合召开了临时会议,选宣布了几条纪律,要求全体战士要严格遵守连队纪律,注意军民关系,要树立良好的部队形象。
   随后,各班开始把各自的节目报到连文书那里,一会儿演出开始好报幕。
   就在他们准备节目的时候,村支书来了,后面是穿着彩色演出服装的一群年轻的红男绿女们,他们踩着高跷,扭着秧歌朝着我们走来了,后面是全村的男女老少。
   指导员急忙上前与村支书上前握手,彼此握手致意。随后,演出开始了,村支书首先致欢迎辞,对于连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坚决代表全体刘家庄的村民支持部队的工作。
   指导员也做了简短的答谢词。对于全体村民对于连队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要加强军民团结和军民共建,创造一个和谐的军民关系。
   随后,演出开始了。院子南面有一个看上去近两年来修建的戏台,政策的改变,过去的一些民间艺术又开始在各地农村里活跃起来,极大的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品味。联欢会由连队文书和村会计一起主持。
   首先演出的是扭秧歌,由村里的中青年妇女组成,他们身着粉红和浅绿色的古典演出服装,踩着鼓点,扭着秧歌上了戏台。那气氛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真是快乐和开眼。付军被他们的演出深深吸引了。
   随后,是运城的几个老兵演出山西小戏“四个老汉夸家乡”几个人简单的化了妆,打扮起来很真实,他们的演出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住想笑。
   随着山西棒子的乐曲奏响四个蒙白手巾,身穿黑棉袄,白衬衣,手里拿着长杆烟袋的“老汉”上场了。
   “老汉们”弯着腰,把烟袋含在嘴里,踏着节奏唱开了:“自从分了责任田,我家面貌大改变,儿子报国把军参,你说日子甜不甜”……
   看着老兵们惟俏惟妙的表演,逗的大家开怀大笑。
   只见苏立头戴毡帽,身穿黑色西服上衣,下穿灰色裤子,两腿挺直,外八字脚,身体左右摇晃着走了过来,站在那里,左手好像拿着一根针,右手拿起一根线,然后眼睛紧紧凑上去做纫针的样子。那形态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卓别林在世。大家开始长时间热烈的鼓掌叫好。
   桂怀演唱的《想亲亲》二人台野腔野调,原汁原味,比专业的演员也不差,立刻引起来大家的热烈鼓掌。
   付军满怀豪情演唱了一首《牡丹之歌》。
   接下来的节目是村民节目踩高跷。在一位六十多岁老者的手势指挥下,高跷队踏着鼓点上台了。
   他们脸上都涂着油彩。只见演出的都是年轻的男女后生,男后生们穿着浅绿色的演出服装,姑娘们一律身着粉红色的演出服,扭的是有板有眼,煞是好看。在扭秧歌的同时,男女还要对唱,并且是一问一答。
   男唱:“赵州石桥什么人来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来留,”女答:“赵州石桥鲁班爷来修,玉石的栏杆孔圣人来留……”
   战士们被他们的演出感染着,不住的鼓掌,为他们加油。
   几个节目下来,还剩一个村民的演出,还有一些时间,需要付军救场。付军不免心里有些紧张,这是第一次到村子里当着老百姓演出,不知演出结果怎样。
   就在这时,村会计报节目:“下面,有刘月秀演唱兰花花”。会计报幕后,一个身着粉红演出服的姑娘上台了,紧接着,由村里组成的土乐队开始伴奏。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格莹莹的彩,生哈(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歌声如诉如泣,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付军也被感动了。
   这时,付军忽然发现,这个演出的姑娘有些眼熟,他一下子想起来了,啊,是她!
   原来演唱二人台的是上午遇到的那个姑娘,是因为化了妆,他有些一时分辨不出来。
   从这时起付军从会计报幕知道了姑娘名叫刘月秀,只见春天的阳光下,她那涂着油彩的脸更加透着光彩,充满着朝气。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那样正规,但是,她那充满婉转的歌声绝不比专业演员差,她那充满山区特色的嗓音在整个院子的上空回响着。
   当月秀演唱完后,付军还被她的演唱感染着。就在付军沉浸在回味当中的时候,该他上台演出了。他沉住气,慢慢走上台后演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是退伍的老班长教的,他想把这首歌献给远在草原上的班长和他的爱人,似乎还有刚才唱歌的月秀姑娘。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当付军唱完这首歌时,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当他走下台时看到,月秀也在鼓掌。
   联欢会后,村里的人们陆续的离开了,由于今天刚到这里,连长宣布放假半天。命令一下达,战士们别提多高兴,终于可以好好休息,娱乐一下了。
   战士们可以休息了,炊事班却不能闲着,还要为午饭做准备。炊事班就住在大队院内的窑洞里,地方很宽敞。炊事班的战士开始忙着淘米,择菜,这时,付军发现还没有水做饭,有些担心中午的饭如何做。
   这时连长过来了,告诉大家团里的拉水车到下午才能过来,连长和村支书说好了。今天中午可以去老乡家担水,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付军双手提上一对水桶出了大队的院子,朝南走了一会儿,朝右转弯,来到附近的老乡门前。不知这家有没有水井,正徘徊见,忽然,门一开走出一个人,付军仔细一看,心里一阵欣喜,原来是月秀。
   月秀脸上还有些淡淡的粉红油彩,在阳光下更显得美丽。月秀看到付军后微笑着问道:“你是不是来打水?”付军点点头,说道:“是啊,你怎么知道?”月秀笑着说道:“你手里提着水桶呢,呵呵。”付军觉得问的有些尴尬:“是啊”
   这时,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头上裹着兰色的围巾,相貌和善。月秀急忙引荐:“妈,这是部队炊事班的,来咱们家来打水做饭。”
   听月秀这样一说,中年妇女非常热情的把付军让进院子。在这里,每一家都有一口井,上面有一架辘轳。好在新兵连里付军用过,付军边打水边打量着这家的环境。
   这是一家很宽敞的院子,一共是六间座北向南的窑洞,水井就在院子的东面。打满水后,付军跟月秀告别,提着水桶向院外走去。
  
   三、熟悉
  
   这是一个五百多人的村子,战士们安排在大队院内,村小学学校院内,也有的住在了村民们的空窑洞里。施工时战士们上山住帐篷,回到村里就住到这些窑洞里。
   部队的到来使得这个小小的村庄显得格外热闹,他们的村子就像过年一样热闹。部队来了以后,帮助村子里修整了街道,到处整理的干干静静的。并且,由于部队的生活影响着这里的人们,村子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为活跃战士们的精神生活,团里每周都来放映电影,平时连里的二十一寸的大彩电也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欢乐。

共 1313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条舞动的红纱巾,一段美丽的军民情。小说用慢悠悠的文笔叙说了送别老班长的感怀,描绘着春天的绿草和生命的美丽,山杏蓓蕾含苞待放的情形。实际这一切全是为下边一个叫月秀的姑娘出现做的铺垫,以及体现那种军民鱼水情的欢乐和深情之谊服务的。文笔欢快,故事的穿插和引入增强了月秀姑娘的美丽和善良。一条红丝巾就这样通过我和月秀的两次相遇,将情窦初开的兵哥哥和月秀完美再现了出来。小说语言质朴简练,人物栩栩如生逼真,情节细腻,展示了遥远年代的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一幕幕的军旅生活,军人的 铮铮铁骨柔情,分别、重逢、喜悦、忧伤在两行泪水里,质朴自然动情,用平实的文字再现军人的情感,好文,力荐。感谢赐稿,预祝好成绩。【编辑:清江醉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8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1-05 14:00:01
  感谢赐稿檀香,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檀香编辑部
2 楼        文友:十八子君        2017-01-05 19:30:50
  谢谢点评,问好!!
3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7-01-05 21:31:22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祝新年快乐,期待更多精彩。
彩云伴海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