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心愿】泪洒潢川(征文·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泪洒潢川(征文·中篇小说)


作者:谢卫 秀才,161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3发表时间:2017-01-06 17:03:29

首先我要告诉你,这是一篇非虚构性中篇小说。作者谢卫就是这篇非虚构性中篇小说的主人公。自己写自己?是的。自己说自己的故事?是的。这有客观性公正性吗?我说,你此刻是来看小说的?还是来看法院判决书的?你看看这小说名儿:泪洒潢川。堂堂七尺汉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都明显带着自嘲、自虐和自残了,你还来较这个真?
   其次我要告诉你,我第一次去潢川,是在公元一九八六年的初冬,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距今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网恋”这一说。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和她所发生的这个故事,恐怕就属于这个范畴。如果再从这方面引申一下,我们即使算不上“网恋”的开山鼻祖,最起码也可以称得上“网恋”的“老前辈”了你说是不是?
   三十年,在人类时间长河里,只是弹指一挥间。但细化到具体过程当中,却不是“沧海桑田”“都付笑谈中”那么浮皮潦草那么简简单单就可以一笑了之的你说是不是?因为毕竟,今天的一切,永远都是昨天的延续,更是“过去”的积累和总结。没有“过去”了的昨天,哪来今天新的“开始”?所以,倘若这篇小说不幸撞入90后、00后的眼帘,请你们千万别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虽然三十年前的故事不会在你们身上重复,但谁又敢保证三十年后你们不会演绎新版本的《泪洒潢川》?缅怀和祭奠是为了更好的忘却。套用一句官话,这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另外我还想说,我今天之所以“旧事重提”,绝对不是来讨论甚至胆大妄为地企图证明“网恋”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当然也不会相反随波逐流地对广遭诟病的“网恋”大加挞伐。我只是想借我的这个故事或者说我的这个亲身经历阐明两个观点:第一,除了盘古开天地,之后说“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的,都是在为自己的愚蠢作最无谓的开脱与辩解,就如人们早就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却仍然在不断重复这个老套的故事一样;第二,聪明与自以为聪明,有时候很难给出明显的区分界线,能够真正跨越这条界线的,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自我超越”;一切囿于自我之内的聪明,最终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最后我想说:我的这种故事或者说我的这个亲身经历,什么时间发生并不重要(只要人的这种“聪明”不能超越自我,不能超越现时态的局限,哪怕推移到公元二九八六年,该发生的故事还是照样会发生,你说是不是?),重要的是,好像冥冥之中真有一个主宰似的,我是突然决定要去那个叫作潢川的小城的。并且最最奇怪的是,那天早上,当我终于汗流浃背地挤上开往潢川的那趟长途班车后,不知怎么的,我居然把车站反复播放的那支《喜洋洋》乐曲,当成了我后来一听到就会心惊肉跳心胆俱寒的:——“3331——!”
  
   “3331——!”
   这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主旋律。“3331——”命运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敲敲敲敲敲敲……!敲得我飘飘忽忽、忐忐忑忑、如梦如幻、云里雾里,直到汽车终于打响引擎,终于在“嘟嘟”声中驶出嘈杂市声驶出晃眼的红男绿女世界驶向开阔的原野,车厢内一片叽哩呱啦的南腔北调,什么改革开放物价飞涨,什么升官发财贪污腐败,什么偷女养汉不正之风等等等等之类,而我那时候的耳畔却空谷回音般始终都是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敲敲敲敲敲……的沉重叩击声。
   突然,我的同座,一个看上去足有五十开外的中年人,用胳膊肘捣了我一下,向前呶呶嘴,一脸的鄙夷,示意我朝前看。前排座位上的一对年轻情侣,正在做着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甜甜蜜蜜难舍难分的亲爱动作。想到自己这次旅行的目的,想象着自己也将拥有这一刻,那时我忽然觉得自己恢复了神志,意识到了这趟旅行将要把我带去的地方正有什么在等待着我。这使我立刻对同座产生了反感。你胡子都发白了你红什么眼你嫉妒个屁!?你装得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其实你是老不正经满肚子男盗女娼!哪一天我也象前面那对情侣那样亲亲热热紧挨在一起,没准你也会在我们背后吐吐沫。这么一想,我向他投去了反感的一瞥,他却给我递过来一支烟,并且借机跟我闲聊起来。
   “到哪?”他开口问我,普通话里夹杂着浓重的闽南腔。
   “终点。你呢?”
   “你的前一站。”他回答得简洁明了。但他紧接着就自报家门,说他是广东一家进出口公司的采购员,来河南联系出口大米。
   “什么?”我脱口叫道。那时我刚读过一篇题为《洪荒启示录》的报告文学,满脑子都是“水旱蝗汤”“饿蜉遍野”的凄恻图景,虽然从地图上得知,我将要去的地方与《洪荒启示录》里的“洪汝河两岸”还相距甚远,但身旁的这位采购员说要去那里联系几十万吨出口大米,这不得不让我大吃一惊,甚至怀疑他脑子是不是进了水?是不是在大白天说梦话,或者想对我讲一个新版本的天方夜谭。
   “这是真的。”他的口气十分肯定,像是不容反驳似的,他紧接着向我介绍那里的土质、水质和气候等情况,那里的的大米含有多少种有益成份,拿这样的大米出口能换取多少外汇等等,楞是把我讲得目瞪口呆,疑信参半。
   “等汽车过了叶集,你看看那一片土地就明白了。”
   后来我见到的,果然是平展展一望无际的、完全适合于大面积耕种的肥沃土地。那时麦种播下已经发芽,远远望去,是一片茵茵绿波。
   汽车经过六个多小时吭哧吭哧的颠簸跋涉,快要驶近潢川时,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阴霾沉沉黑云压顶。多么奇怪!从合肥出发时,正是旭日东升,晴空万里,怎么几个小时一过,天就变了颜色呢?那时我耳畔又响起了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门敲敲敲敲敲……的重重而又深沉的叩击声:“3331——!”
   潢川县城,如果不是因为它灰尘太大,我敢说这是一个很美的小城。我说它美,并不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也不是因为它有两处名胜古迹:——南城小南海湖畔的铁旗杆和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古黄国故城遗址;另外还有民族英雄吉鸿昌的纪念遗址,以及那条穿城而过的、宽宽阔阔的潢河等等等等;我之所以说它美,是因为我发现了它的一个显著特色:那种新式、时髦、流行的,与陈旧、落后、过时的,相互交缠交织;那种将现代化气息与古朴民风——古朴得简直有些粗鄙和原始——,相融相和有机结合的特色,是多么令人生疑又是多么令人惊叹,同时又是多么令人感慨!不过,给人联想最多的,还是那两根高六丈、重约三万五千余斤、用生铁铸成的铁旗杆。这两根旗杆上铸有三层方斗,两条蟠龙。那蟠龙铸得张牙舞爪,形象逼真。杆顶铸有凤凰展翅、日月相映等图形,旗杆上有一副非常醒目的铁铸对联:——
   “铁杆颂德高千尺,
   铜柱表诚灿九霄。”
   到了,这就是她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这就是我多少次想象过、又有多少次魂牵梦绕的潢川城了。
   “3331——!”《命运交响曲》的主旋律,又在我耳畔、心际轰鸣回荡起来。对这部交响曲的“核心”,这主旋律的“主导动机”,贝多芬曾经说过:“命运就是这么敲门的”。现在,毋庸赘言了,我将必然而又偶然地、即时而又共时地、历史性地去叩响我的命运之门了。这不可知的命运啊……阿弥陀佛上帝保佑阿弥陀佛上帝保佑!
   怀着忐忐忑忑的、乐观与悲观的、自信与疑虑的、希望与畏怯的、急切与踌躇的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绪,我下了车。我下了车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刻到处张望,并且四处搜寻在照片中已经见过了千万回的那个她。昨天打电报告诉她我今天要来的,她此刻肯定守候在某个地方,这一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然而,从站内找到站外,又从站外找到站内,来来回回几个回合,都没有见到那个我十分陌生而又非常熟悉的她。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使我猛然想起了前不久她的合肥之行,因为我当时误信——或者说过份信赖——合肥汽车站时刻表上表明的班车到达时间,结果贻误了接车时间,致使她下了车后举目无亲(此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点:如果那时候能够像现在这样,用手机发个短信或者直接用微信@她一下,也许我们的故事结局就会是另一个版本了),最终竟一面未见就悻悻然失望而归。难道那天的一幕会在今天重演?难道她压根儿就不想在潢川见到我?抑或这一切都是我的一厢情愿?站在冷风瑟瑟、举目无亲的潢川街头,我突然变得十分茫然。
   我们的相识相知,要从我一手操办那本油印文学刊物说起。当时我正参加北京的一家函授大学文学系的学习,我的名字和通讯地址又作为合肥学区的联系人,出现在校刊上,于是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函大同学,纷纷与我建立了通讯联系。这对我办好一本文学刊物(尽管是油印的)非常有利:既有作者又有读者,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也正因如此,作为一本油印文学刊物的主办人,当收到她的第一封来信后,我照例会向她大肆渲染我的“办刊宗旨、办刊理念”等等之类,并希望能获得她的支持云云。她很快来信表示:“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如果你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话。”
   我当然愿意“援助”每一个文学同路人。
   这就是我和她相识的发端,换句话说,这才是这部非虚构性中篇小说的引子(怎么样,现在的90后、00后们,我们的相识过程比起你们用QQ,用微信,一个表情就搞定,是不是复杂曲折多了)。我所主办的油印文学刊物,成了我们相逢的媒介,更成了我们相互交流、勾通心灵的纽带。但又不尽然。我敢说即使没有这种触媒,我们也照样会以别的什么方式相逢,好比在天体轨道运行的两颗行星,注定会有它们相互交错的点。
   这就是缘。我在东面,她在西面,她来。我往。我们运行到了那个相互交错的点,于是就注定会相逢相撞和相融。于是就注定会上演这幕活报剧。世上所有已发生和该发生的事情,都有它的必然性,都有它的因果关系。有些是我们可以预料和预知的,有些是我们无法预料和预知的。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偶然与必然的辩证法。
   只是万万没有料到,这幕活报剧刚刚拉开序幕,就要这样悄无声息地草草结束,怎么想都不免让人有点伤感,有点失落和无奈。很情绪化的我,那时候心情一下子坏到了极点。
   下一步该怎么办?没办法,潢川到合肥一天只有一趟长途客车,只有在潢川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搭返程车回去了。这样想过,我便迈着疲惫的脚步,就近找了一家旅社,办好住宿登记手续,然后上楼,走进自己定下的房间,一头倒在床上,闷闷不乐地点了一支烟,那天她去合肥的一幕又浮现在脑海:那天下午,我“按时”赶到车站后,就死死守在出口处,眼巴巴地望着一拨拨的人流从身旁走过,却始终不见她的踪影。过了半个小时,又过了半个小时,还是不见她的人影,这下我急了,忙问车站工作人员,河南潢川来的班车到了没有?对方回答说,那趟车早到过了。什么,早到过了?这怎么可能?你们车站时刻表上明明白白白纸黑字写着的到达时间是15:30分,而我15:20分就守在这里了,怎么可能早到了呢?对方双手一摊说,它今天就是早到了,你跟我们急有什么用?你还是赶紧另想办法吧,譬如赶紧到广播室,让他们帮你播一下广播找人什么的。一语提醒梦中人。我三步并两步直奔车站广播室,把我的情况跟播音员一说,播音员立刻答应,并让我这就去侯车大厅等侯我要找的人。然而结果一切都是徒劳,我最终还是没有在合肥见到她……
   这些情况我后来都写信告诉过她,她也回信原谅了我。这并不应该成为她今天避不见我的理由啊!她会不会也像我那天那样……?这样一想,我连忙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接着匆匆下楼。走出旅社大门后,我又迟疑了。我这是怎么啦?我这是准备去哪里?我这是要去找她吗?问题是她在哪里你又怎么去找?去哪里寻找?直接到她家里去?你敢吗?
   抬头望天,天空灰蒙蒙的。凛冽肃杀的西北风正狂吼乱舞着,马路上不时卷起一股股尘柱,倏忽又四散飞扬开来。
   也就是在这一刻,在我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那个我十分陌生而又非常熟悉的身影,竟然从天而降一般来到了我的面前,并立刻发出天国妙音般既甜蜜温馨又疑信参半的试问句:你是不是谢卫?
   是的,你就是……?不用问了,是她,是那个我梦里已经见过千次万次的、真真正正的她了!那一刻的记忆实在是刻骨铭心。就像飘落到荒凉孤岛上的落难者,眼看着就要奄奄待毖了,眼看着再无生还的希望了,远处突然驶来一条救生艇,这种意外的惊喜,这种绝处逢生的欣然、怡然和陶然的心境,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体验和品尝得到的。
   刚才所有的失望、沮丧、懊恼、忧郁、委曲和不快,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了,心跳在经过刹那的停顿后,开始明显加快了,完全是那种被电击的感觉。可是,思维功能和语言表达系统却突然短路了。嘴巴张了半天,却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最终还是她先开口才打破了僵局。她说真没有想到你会来。说这话时,她的脸上是一副惊喜、激动和羞赧的表情。她紧接着解释说,她其实早就在车站等着我了,后来车站的人告诉她合肥来的班车可能要晚点,她想既如此,自己正好有一件事情未办,不如趁着这个间隙去办了,回头再过来接人,谁知道就这样阴错阳差耽误了。说到这里,她笑了,笑得很亲切、很腼腆又很妩媚。紧接着,她一把拉住我的手,极其诚恳地请我接受她的致歉。

共 39316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为小说的主线,也可以说是象征的寓意,来强调“我”内心深处情绪的波动起伏,带着激动、期待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从合肥来到潢川见她,可以看出“我”对爱情那份真挚、憧憬、渴望的情愫,初次见家长的片段,描写的非常详细,引人共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幻想与真实的笔调相结合,为爱而痴狂,为爱而纠结,为爱而痛……爱情对于人内心的冲击和影响极大,淋漓尽致展现在笔墨中,最终,一段美好的爱情之花还未来得及悉心呵护浇灌、蕴墨,就在残酷的现实中夭折,勾勒出真实的人性。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人物心理描写细致而生动典型,整个小说过程有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节奏,也突出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很多人在婚姻方面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缺乏自主自由。延伸出:如今恋爱婚姻自由,可以借鉴父母的意见,但不能失去自己的主张判断,要顺应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拜读学习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6 17:08:37
  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过去只有通过书信交往,能够以此邂逅一段情感也是缘分,还记得以前有很多人交笔友,通过彼此写信交流,互生情愫,最终走到一起的也有。浩瀚宇宙,竟然能够相遇相知相恋真是不易,所以说缘分真的很奇妙。人与人之间距离很远,其实也很近,一切关于缘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谢卫        2017-01-06 17:17:49
  十分感谢叶先生的精彩解读!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6 17:13:17
  虽然故事最终有情人没有眷属,但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曾经在信息不发达的岁月里,能够相遇相知,甚至产生爱慕之情,这就是缘分,特别在今天很少用笔墨来代替的高科技社会,书信交往更是一份别样的情趣。非常感恩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新的一年佳作连连,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谢卫        2017-01-06 17:21:20
  在说感谢的同时,我还想说,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我未能将“聪明与自以为聪明”这个命题很好地贯穿于整部小说当中。
4 楼        文友:你猜        2017-01-06 17:39:25
  学习老师佳作,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5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1-06 20:55:07
  拜读了老师佳作,很精彩!
6 楼        文友:谢卫        2017-01-08 18:03:42
  我刚才给叶先生发了一“飞笺”,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愚拙之见”:我特别认真地将我这篇作品之前之后获得“精品”的作品作了比较,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比我的作品“精”在哪里?我真真切切感到很受伤更无语。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