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人性的弱点经不起考量(随笔)

编辑推荐 【江南】人性的弱点经不起考量(随笔)


作者:钟南山居 布衣,40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29发表时间:2017-01-06 21:50:26

这世上的人大体上分四类吧:圣人、好人、一般人、坏人。
   圣人是有觉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宋时,陕西扶风大儒张载终南山横渠镇讲学有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自此,有理想、有抱负、胸怀天下、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都开始自命不凡,代圣人立言,以此为使命和信念了。不过除了本朝开国始祖毛润之以外,怕是没有人敢自领圣人名位吧!再往前,能称得上圣人的不过尧、舜、禹、周公、孔子、孟子,还有在某个领域贡献卓越的人如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也被称圣,其他有建树的人都被称为先贤。圣人都不是普通人,生前有着丰功伟绩,死后受人万世敬仰。
   不过批评圣人的也不少,比如庄子,就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话。你看世界上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多的战乱纷争?除了利益关系方面的问题以外,思想、教派上的分歧争论是主要的,圣人的思想都要影响全世界。关键是圣人并没有把许多事情讲清楚,而后人们为往圣继绝学自成派别,各有各的解释,各有各的道理,嘴上说不明白、说不服别人就打,百姓只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好人是天生的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就如人身上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好人在任何时候都遵循普遍的道德规范,是爱人及人、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不甘堕落的人。好人不多,但一个社会是往好处走还是往坏处走,是健康发展还是腐败溃烂,好人的中流砥柱和引导作用很关键。
   一般人是介于好坏之间的人、不好不坏的人、时好时坏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做好事,在一定条件下又做坏事,是有点良心又会昧着良心的人。一般人是大多数,行为是随大流,在这个社会中起不了主导作用。
   坏人是天生的有着邪恶之心和破坏基因的坏分子。小时候看不清楚也表现不出来,及至成长到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就开始做坏事,与人类一切正义的事业为敌。做坏事是坏人的本性,就像人体中的肿瘤细胞,他们是社会的破坏者,虽然人数也是极少数,但传染性和毁灭性很强。一个社会为了实现走向大同的梦想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前赴后继的努力都会遥遥无期看不到希望,而一个世界的毁灭可能只是少数几个坏人瞬间就能做到的事情!
   圣人、好人、一般人、坏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性。
   圣人、好人都是善良的人性,没有破坏基因,本质注定只能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之性本善恶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其实一般人兼具善良与邪恶两种本质和基因,为善为恶全看条件,不能指望慎独和自律。这样的人就需要约束和监督。有约束有监督时就是好人就做好事,就是一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至少对于做坏事有所顾忌,有羞耻之心,善良的本质在起主导作用;当失去约束和监督时,私心恶念得不到遏制就会萌发膨胀,就会做一点损人利己的坏事,或者干脆什么事情也不做,表现为消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人性是经不住考量的。不同的条件下表露出不同的人性或人性的不同方面。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给庄子“安”了一个故事。说得是庄子有一次下山,路过一片坟地,见到一个白衣素缟的年轻女子跪在一处新坟边上哭泣,奇怪的是这女子一边哭泣一边用一把纨扇扇坟。庄子好奇问道:“坟中所葬何人?娘子为何扇坟?”小说原话是:听时笑破千人口,说出加添一段羞!那妇人说:“坟中所葬乃是先夫,生时恩爱,死不能舍。先夫生前留下话,要待坟土干了才能再嫁。可是新坟土湿难干,故用扇子扇坟。”庄子听了这话心想,真是羞了先人了!亏你还说得出生前恩爱死不能舍!但看着小女子用扇子扇坟不知扇到何年何月,庄子生了怜香惜玉之心,为了及早实现她的心愿,庄子决定助一臂之力,于是讨过妇人手中的扇子巧施道法,轻轻扇了几下,那坟土竟迅速的干了。小妇人喜不自胜,连忙起身向庄子施礼,并将扇子赠与庄子便离去了。
   庄子虽然做了好事心里却并不快乐,回家后拿着扇子坐在那里端详着若有所思,吟出四句诗来: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
   庄妻田氏见状就问,“先生为何闷闷不乐?”庄子就把在坟场所见说了一遍。庄妻听了气愤的骂道:“此等薄情女子世上少有!”庄子摇摇头说“也未见得,假如我不幸先走了,你也未必能熬得过三年五载。”庄妻就说:“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有志妇人胜如男子!果真有那么一天,莫说是三年五载,就是一生一世也绝不再嫁!”说完夺过扇子撕得粉碎。
   事有凑巧,过了没几天庄子真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气息奄奄。庄妻田氏守在庄子身边十分悲痛。庄子爱怜的看着娇妻,长叹一声,说:“可惜前几日叫你把那扇子给撕扯了,如果留着兴许还能有个用场。”说完就咽了气。
   庄子的灵柩就摆在院子里,庄妻也是白衣素缟披麻戴孝。有一天来了一老一少两个陌生人,年少的生得是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俊俏无双、风流第一,自称是楚王孙,与庄子有师徒之约,特地来向老师请教的,却不想老师已经故去,拜之再三,唏嘘不已,说是十分仰慕老师的道德文章,意欲在此为老师守上一百天。田氏打见了美少年楚王孙第一眼就心生涟漪不能自持,自此同处一院每日见面眉来眼去,虽然身着素服却心意相通,楚王孙只有三分意,那田氏倒有了七分情了。田氏就托楚王孙的跟随老苍头说媒传情。楚王孙却有所顾忌:一是自己与庄子有师生之谊,老师的学问和品行高尚,恐辱没老师名声:二是院子里当堂摆着个“凶器”不吉利;三是老师刚刚故去还在丧期,担心别人说闲话;四是念及庄子夫妻情深义厚;五是自己的行李还在后面,来不及行聘礼。那田氏却说这几样都不算个事情:你并没有听过先生讲学,算不得师生之谊;院子里的“凶器”搬到后院一间破房子就是;庄子学问和品行高尚就更谈不上了,楚王请他去做官,他徒有其名无真才实学,恐怕露馅才躲到这山野之中;那日在坟场调戏人家小女子,回来还吵了一架,哪里是品德高尚和夫妻恩爱?没有聘礼也不要紧,我这里还有体己;至于闲话也不必理会,山野之中有什么人言可畏!
   田氏情深意切爱慕美少年,楚王孙也爱田氏之貌美,一个未娶一个新寡,两下一拍即合,于是就不管庄子还躺在那里,自顾花好月圆如胶似漆了。
   可是就在洞房花烛之夜,楚王孙突然犯起了心口疼的病,疼得倒在地上站不起来,田氏心疼的不行。楚王孙安慰新娘说,这是老毛病了,经常发作,无药能医,只有服用人脑髓才可医治。那田氏立刻就想到了后院停放着的庄子,毫不犹豫的拿起利斧奔向后院,朝着棺材一通狠劈!刚一劈开,正要向庄子头上砍去,庄子却兀自坐了起来,把田氏吓个魂飞魄散。庄子看着妻子的举动疑惑地问:“娘子这是要做什么?”要说这田氏也算是个有胆有识的镇静女子,忙解释说“夫君死后奴家日思夜想茶饭不思悲痛欲绝,恍如先生还活在世上,刚才听到院子里棺木有响动,想古人多有还魂之说,就赶紧过来看,原来先生真的复活了!”这时庄子起身,走向屋里,让田氏看看,哪里还有什么楚王孙?庄子唱道:“在世人人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那田氏这时已经全然明白了,知道是庄子作法,故意演了这一出戏来考验自己,羞惭难当,用一根凌子自尽了。庄子心里也是百感交集,又吟四句:“百年夫妻有何恩,见了新人忘旧人。甫得盖馆遭斧劈,如何等到扇干坟!”然后鼓盆而歌,一把火烧了房子,云游四方去了。
   前边说过,这是《警世通言》给庄子安了一个故事。这故事肯定不靠谱,不应和庄子本人挂钩。再说《庄子》中的许多寓言故事也是编的,是借故事说明道理的。庄子试妻的故事后来也被编成多种地方戏叫做《大劈棺》,但意思和小说一样,都是嘲笑田氏自作自受的。田氏固然没有像她自己信誓旦旦的那样做成有志妇人胜如男子,但换成别人换成嘲笑她的人就一定能做得成吗?有是有,但不一定,否则历代朝廷就不会旌表贞洁烈女了。旌表是干什么?树贞节牌坊干什么?就是以官府的名义树立表彰贞洁烈女的典型榜样,引导妇女们都向烈女学习。想想过去的那些十几岁就守寡的年轻女子,她们内心的孤独与苦楚及无法言说的煎熬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以小说家言,其实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根本用不着制造一个场景去试验妻子,能够做法变幻说明庄子已经有相当的道行了,试验的结果其实早就了然于心,那么庄子为什么还是狠心的不计后果的让妻子以身试法去证明自己的“在世人人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的结论?就是拿妻子的生命做赌注让妻子自己相信这个结论的真理性!可怜的田氏经不起诱惑不幸中了圈套成了哀哀可怜猎物,最后被内心的道德逼死。这样说来庄子作为一个哲人先贤是不是过于残忍?是不是失德?真实的庄子当然不是。作为漆园吏的庄子几近一贫如洗,恐怕也娶不起三个老婆。庄妻去世后庄子鼓盆而歌,他的那个跟他辩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好友惠子也很不理解,责备他不仁:你妻子生前为你生儿育女赡养老人操持家务一天福没享过,现在她去世了,你非但不悲伤还敲着个破盆子引吭高歌,是不是太过分了!虽然往事越过几千年,社会已经这样进步了,但用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观点其实都很难理解庄子。面对惠子的质问和责备,庄子凄然一笑,说夫妻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就如你说的那样,她死了我怎么会不悲痛哀伤?但那难过只是开始的时候。渐渐的觉得,生命就如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是自然的造化,死也是自然的安排,生命的历程来去过往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既然是这样,现在她回归自然了,我不是应当为她的回归而高兴吗!须知庄子那个时代正是礼崩乐坏、争霸战乱、惨无人道的时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真是生不如死啊!其实古今中外出圣人贤哲的时代往往都是人间地狱的悲惨世界,为了拯救苍生,圣人贤哲和救世主就出现了!
   庄妻何辜?田氏真的是咎由自取吗?如果没有这个精心设计的圈套及试验,田氏依然美丽的活着依然相夫教子,虽然贫贱,但也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问题是在她根本不知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试验在她的身上悄悄地开始了,她的悲剧也就开始了,她的人生的轨迹也由此发生了重大逆转,她的生命如绚烂的焰火随着试验的结果而香消玉殒灰飞烟灭戛然而止。虽然中国的男人们自私而残忍的推崇贞洁烈妇,但也不完全反对寡妇再嫁。田氏的所谓错误仅仅是在庄子的大丧期间就急于另求新欢,追寻幸福,就像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鼓盆而歌一样让人们不能理解甚至愤懑。这就犯了男人们和夫家的大忌,人们总觉得丈夫尸骨未寒妻子就急于改嫁是不是操之过急是不是没有人情?按传统的常理是这样的,就如那扇坟的小妇人被庄子取笑的那样:“亏你还说得出生时恩爱、死不能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就是三纲五常,就是贞洁烈妇、就是好女不嫁二夫,就是最起码的要把孝守完,否则不但男人们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就是女人们也接受不了。在夫为妻纲的准则秩序下,丈夫死了,妻子是要披麻戴孝的,而妻子死了,丈夫却不需要这样做。这就是礼!故事归故事,而且明代正是古代中国把杀人的礼教残渣发酵得最为登峰造极、最为腐烂腥臭、最为荼毒弥漫的时代,所以小说家也不能脱离那个时代的藩篱和所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局限,以此故事来鼓吹弘扬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说白了,朝廷鼓励和知识分子鼓吹的这一套礼教风俗纯粹是为了统治、麻醉、牧民的需要,统治者不喜欢人们破坏秩序和约定俗成的规则,否则社会运行机制就会失常和不稳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及“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规定的就是基本的礼仪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这些基本准则和规范之下,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尽人事、不僭越,主尊下安、贵贱有等、亲疏有分、长幼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像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一样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安分守己的运行,则社会就不会混乱,从而长治久安、天下太平!而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和修理机器。在这些基本礼仪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程式、做法、民间规矩、传统习俗等等,有的有道理、有的没道理,还有的就是愚昧、虚伪、残忍、自私!比如《二十四孝》里面的郭巨埋儿,为了侍奉老娘,就要活埋了自己的儿子以减少吃饭的人口,与其说是宣扬了孝道还不如说是宣扬了残忍!幸亏老天有眼让郭巨挖坑时挖出来金子,儿子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如果没有挖出金子将会怎样?还有关于休妻的规定就有“七出”之说,就是妻子犯了七个方面的错误之一就可以休弃掉,即赶出家门去!“七出”是指:“不事舅姑、无子嗣、淫、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不事舅姑就是不侍奉公婆,这个可以算一条理由,不过也有公公婆婆欺负媳妇的,却没有分清;无子嗣就是没有为夫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就不尽合理,生育问题也不尽是女人的问题呀!;淫欲也要分,红杏出墙当然该休,没完没了的要求、不知体谅丈夫的身体也算是有失妇德,但如果是丈夫自己没完没了的要,该让女人怎么办呢?就如陈忠实在《白鹿原》里写的那样,新媳妇对奶奶说:你孙子天天要,我总不能在炕上打一道墙吧?;口舌就是搬弄是非,闹得家庭不和鸡飞狗跳,这个该休;盗窃,不是在外面小偷小摸手脚不净,而是把夫家的东西未经允许偷偷的拿回自己的娘家。这个有点理,但不近人情。有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女子出嫁就算是丈夫家的人了,不像现在的女子不承认这一套,反倒是儿子白养了。既然是一家人,娘家只能算是戚,未经夫家允许把东西给了别人家,夫家就不高兴,就算是败家之举,就算是偷,岂不该休?理是在这里。但从另一方面说又不近人情,情理是连着的,不近情也就难近理。过去的女子虽然出嫁了,但毕竟不能忘却和割舍生养自己的父母恩及朝夕相处的姊妹情,想着给娘家一点帮助挣点体面也算是人之常情吧。她没有当家权,又怕夫家人不高兴怎么办?只好冒险偷偷的做这件事情。当然,真正因为这个被休的女子并不多;妒忌不是好品德,这里也得分别情况,一种是见不得别人好,如人家的房子好、吃穿好、丈夫好、孩子有出息,心意难平,为此干一些有损妯娌关系邻里关系的事情,这个真该休弃;另一种情况是自己不能生育,还不让丈夫纳妾,这个不好评说;恶疾就是得了怪病、传染病、精神病、不治之症可以休弃,这个放到什么时候都不对,因为不仁义不人道!你看这就是礼。这样看来,礼这个字很多时候指的是礼节、规矩,倒不一定都是礼仪。问题是这些东西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流传了几千年,不关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去质疑它、反抗它,反而喜欢它、自觉的坚持它、传承它、维护它,虽然散发着脓腥恶臭,但人们还是嗜痂成癖!男人们喜欢它,是因为它维护了男人们自私的利益;女人们喜欢它,是因为毒性已经弥漫了全身、麻木不仁。但是,试想一下,真实的庄子会这样做吗?一个超然世外逍遥宇宙的庄子把生死都看得那么平常自在,真的是视死如归啊!他会在乎身外之物吗?他会希望他的妻子苦苦煎熬的为他守一辈子活寡吗?他会忍心看着他的妻子因为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被道德逼死而袖手旁观吗?他不希望他的未亡人继续抚养他的孩子长大成人幸福的生活吗!
   真实的庄妻死了,庄子鼓盆而歌,我们能够理解这是庄子面对生死的一种超然态度,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平静心态和坦荡气魄;那么小说里的庄子死了,田氏就不能在短暂的悲伤之后也作鼓盆而歌,然后换上美丽的新嫁衣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吗?这难道不是尊重了庄子的真实意愿和对庄子的透彻理解与最好的纪念?
  
   马永利2016年12月17日写于古城终南山居
  

共 62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开篇提出“这世上的人大体上分四类吧:圣人、好人、一般人、坏人”,对不同类别的人给了一个定义。圣人、好人、一般人、坏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性。引出全文主题,人性经不起考量。作者用《警世通言》里给庄子“安”的一个故事举例说明,爱情经不起生老病死的考验;然又举一例,真实的庄子在妻子死后的鼓盆而歌。由此引发作者一连串的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质疑,深刻的揭露了这些不合理的传统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流传千年背后的人性。为庄妻叫屈、为田氏鸣冤,大声质疑不合理的存在。读完此文,想起多年前的一个质疑,那个时候特别喜欢林徽因,总觉得她嫁给梁思成是错误的,因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娶了林洙。后来当自己把这个疑惑告诉好友的时候,她说了一句,林徽因在活着的时候已拥有了最美好的爱情、婚姻,至于死后的事情,至于梁娶谁?其实都与她无碍了。细细想来,我是苛刻的,林徽因未必有我这样自私的想法。如果有,她会不会留遗嘱不让梁再娶。或许,她早知人性的弱点经不起考量,她是聪明的女人,她没有这样做。全文语言流畅、立场鲜明,内容深刻,深度好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天堂尕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1-06 21:52:04
  深度好文,问好作者,编按若有不妥之处,请作者见谅!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2 楼        文友:杨花        2017-01-07 10:34:53
  布局工整,条理清晰,论证论据充分。欣赏。
杨花
回复2 楼        文友:钟南山居        2017-01-07 12:18:24
  感谢点评,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杨花        2017-01-07 10:35:26
  【江南征文】江南“风骨”、“少年”双向主题有奖征文活动启动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764892.html
杨花
4 楼        文友:蜈蚣山人        2017-06-01 13:59:32
  好文。我曾定义自己是好人做不起,坏人不想做。属于一般人之中的好人之列
鲁迅:不满是上进的动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