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手工打糍粑(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手工打糍粑(散文)


作者:云飘碧天 秀才,28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8发表时间:2017-01-07 15:40:02
摘要:许多留守在家的老人,为了让过年回家的孩子们能吃上糍粑,于是每年的腊月,他们便将洗净泡好的糯米拖到镇上,无可奈何地选择机器打糍粑。机器打出来的糍粑,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赶不上手工打的糍粑好吃。虽然同样是糍粑,感觉再也吃不出从前的那种味道。

【轻舞】手工打糍粑(散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曾饱尝过离别之痛,不曾感受过漂泊之苦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深刻体会这种感觉的。
   尤其是远在异国他乡,看到愈来愈近的年,心却愈来愈怯。回家的念头日夜在心头萦绕,想家乡那牵肠挂肚的亲人,想家乡那魂牵梦绕的山山水水,想家乡那挥之不去的浓浓年味。
   当看到《新县微生活》发布的《走进奇龙岭,感受新县民俗》一文时,看到家乡那熟悉的一切,我的心不禁一热,眼泪霎那间就流了下来。当看到那熟悉的打糍粑场景时,记忆的大门“呼啦”一下便被推开了,思绪从现实一下子被拉回到遥远的时空里。
   小时候,记得每年一到腊月,各种浓浓的年味便会扑面而来:杀年猪、打糍粑、磨豆腐、做糯米酒、炸枕头酥(一种糯米粉加糖制作的,有点象枕头,故称枕头酥,)生产队里还会组织人,将各个池塘的鱼打捞起来分给大家过年……各家各户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筹备着,欢笑着,到处都洋溢着节日浓浓的气氛。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打糍粑,小时候因为家贫,好像每次过完年米就不多,妈妈总是煮稀饭吃,但是仅吃稀饭不顶饿,于是妈妈会在锅里煎几块糍粑给我们,所以每年过年时家里会打很多糍粑,记忆中最多的一次打了十二张。
   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那会,每家每户都会打很多糍粑,许多人家里都会用四斗缸甚至八斗缸来泡糍粑。不像现在的我们,父母或者公婆过年时任我们自己拿,我们看到他们自己的糍粑也不多,所以就只拿一点点,回家拿个桶或者盆就泡了。那时候糍粑是一个家庭的主食,有时候整个春天都靠它维持体力。而现在的糍粑于我们,就像是零食,吃不吃都无所谓。
   手工打糍粑说起来应该是个重体力活,每一块糍粑都是众人一棍一棍一锤一锤的捣出来的,即使是数九隆冬,每个人都会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许多人都累得筋疲力尽,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下。
   其实在我们老家,打糍粑也是有讲究的,一个木桶,一般蒸二十到二十二公斤糯米,多了蒸不熟,少了不划算。所以每次打糍粑时,大家都会将精心挑选过的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浸泡,蒸之前称好再放进蒸米专用的木桶里,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一样厚薄。
   蒸糯米的火要大,所以每年的夏天,人们就早早将打糍粑所需的劈柴备好,码起来,等到过年打糍粑时好烧。熊熊的大火很快将糯米蒸熟了,等到满屋糯米飘香时,证明糯米蒸熟了,于是可以起锅挪到打糍粑专用的石窑里,由四个手拿打糍粑专用的糍粑拐子(木制的)来回捣。等捣到不见米粒时,又翻过来捣,这样来来回回捣得只如一团纯白绵软的面团时,又由两个身强力壮的人抡起大木锤,你一锤我一锤地打下去,这样打出来的糍粑更加细腻柔软,吃起来口感更好。等到确定糍粑已经打得够火候时,就拿到早已摆好的案板上面,由一人拿擀面杖将它擀成如案板一样的长方形,上下两面都要洒上一层薄薄的淀粉,省得叠上去的糍粑互相粘连。当所有的糍粑打完了,那一张张叠起来的糍粑,骄傲地为主人家装着声势。我们小孩子也常常会比谁家打的糍粑多,好像越多越有面子,现在想起来还禁不住莞尔一笑,嘿嘿。
   当然,第一桶起锅之前,每家的主人都会拿筷子挑一团蒸熟的糯米扔进灶膛里敬奉灶神,确保来年五谷丰登。如果谁家蒸熟的糯米桶里,突然发现有一小块没蒸熟,那就坏事了,这就预示着这家的家人、亲戚、朋友或者邻居中有一个人该死,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就是这该死之人来提前偷吃了糍粑,这虽有点迷信,但是有时也会很准,不知道是不是凑巧?
   抱滚烫的木桶既要力气又要眼明手快,所以常常要那些办事稳重又心细力大的人来做。刚刚蒸熟的糯米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许多喜欢吃糯米饭的人可以拿碗装来吃,主人家会备好糖或者小菜就着吃。我们小时候这家吃一点,那家吃一点,不知不觉就饱了。现在想起来,依然感觉唇齿留香。
   那时候因为几乎家家都打糍粑,所以每个家庭都会派一个或者两个劳动力,大家聚在一起这家打完去那家,纯朴的民风纯朴的人,见证了那个时代农村人的憨厚朴实。
   等到全部糍粑打完,主人家会摆上一顿丰盛的大餐,于是大家便猜拳斗酒,大吃大喝起来。整个腊月里,村子里都飘荡着糯米的清香,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后来,随着打工浪潮席卷全国,许多年轻人都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打工挣钱。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许多村庄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虽然有很多的游子过年也会回到家乡,但是在春运一票难求的时候,他们都会回来很晚,能够在除夕之前赶到家的,都可以说谢天谢地,于是手工打糍粑便成了遥远的记忆。
   许多留守在家的老人,为了让过年回家的孩子们能吃上糍粑,于是每年的腊月,他们便将洗净泡好的糯米拖到镇上,无可奈何地选择机器打糍粑。机器打出来的糍粑,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赶不上手工打的糍粑好吃。虽然同样是糍粑,感觉再也吃不出从前的那种味道。
   社会在发展,而许多民俗却在逐渐荒芜,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只是往昔那浓浓的年味,再也找不到了。
   如今又到年关,让我又想起了家乡浓浓的年味,想起了手工打糍粑,只是它们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时而想起,时而叹息……
  

共 20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子思乡的文章,她怀念糍粑,怀念那个浓浓的乡味的岁月。手工打糍粑,费体力还很讲究,但是这样的制作流程,是家乡人在新年之前喜欢做的事情,“每一块糍粑都是众人一棍一棍一锤一锤的捣出来的,即使是数九隆冬,每个人都会大汗淋漓。”“刚刚蒸熟的糯米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许多喜欢吃糯米饭的人可以拿碗装来吃,主人家会备好糖或者小菜就着吃。”那刚刚蒸熟的糯米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就像浓浓的乡情,黏糯怡香,纯浓爽口,回味无穷。作者在字里行间,整个打糍粑的过程,写得实在在,不含半点虚假的成份,其中那一米一粒,一棍一锤,都沾带着一股浓浓的糍粑情。然而作者却在后面感慨到:“许多留守在家的老人,为了让过年回家的孩子们能吃上糍粑,于是每年的腊月,他们便将洗净泡好的糯米拖到镇上,无可奈何地选择机器打糍粑。机器打出来的糍粑,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赶不上手工打的糍粑好吃。虽然同样是糍粑,感觉再也吃不出从前的那种味道。”是啊,社会在发展,年轻人都纷纷离开家园外出打工,一些美好的东西找不到了,那种曾经最纯真最朴实亲切的乡情乡俗也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它只能随着一声叹息永远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了……家乡给予了作者生命,更把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了这个灵秀女子的体内,所以,作者对于故乡的情愫、为这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思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对于家乡打糍粑的具体描绘,让读者更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风俗,同时也更加欣赏到思恋故土的游子的美丽灵魂。很不错的散文,推荐共赏。感谢作者赐稿轻舞,期待您的更多精彩。【轻舞编辑:玉美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玉美人        2017-01-07 15:42:16
  问候云姐姐写作辛苦。新年将近,玉儿能体会到您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抱抱吧,给予您一份亲人的温暖。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回复1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08 17:01:12
  玉儿辛苦了,其实在轻舞,你们都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和支持,一路走来,真的非常感谢大家。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轻舞家人的温暖一直是我心中的太阳,无论我在旅途中多么孤单和无助,一想到你们关切的问题,找回就会重拾信心和动力,让我一直坚持走下去。轻舞在家在我们,一起为轻舞加油吧!抱抱玉儿,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梦婷        2017-01-07 21:02:51
  该篇文章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能全部发表出来,我正在和技术人员联系。
   该篇文字带给大家的困扰,请大家见谅!适当的时候我会还原该篇完整文字的。
梦婷
回复2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08 17:02:40
  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还好只一天就解决了,让梦操心了,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1-08 23:19:05
  糍粑。这俩字真不认识呢。通过偏旁胡猜感觉是糍粑。后来不放心不敢打字,就查字典。哈哈哈 居然让我蒙对了。这次老哥又学习张知识了。
卫斯理
回复3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09 01:06:43
  哈哈,卫哥真逗,糍粑是地方话,有的地方叫年糕,名字不同,但是用料相同,做法不同,口感差不多。只是我们家乡的手工打糍粑做起来比较麻烦,不仅耗人工还要耗力气,现在几乎没有手工制作的了,一般都是机器打的,比起手工打的糍粑,口感差多了,但是现在很少年轻人在家,也很少人种糯谷,所以从前那种打糍粑的壮观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只能永远停留在记忆深处。
4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1-08 23:21:07
  这俩字不认识,自然老哥没见过,也更没吃过。看你的文介绍糍粑。有机会等你回国让你亲手做一些,老哥也来品尝一下哈。欣赏拜读学习了。远握。
卫斯理
回复4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09 01:10:19
  亲手煮可以,亲手做糍粑是不可能了。卫哥若不嫌弃妹妹愚笨,我回国后欢迎你和梦及轻舞的所有家人来我们家乡,我带你们去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所有民俗文化和风味小吃。保你大开眼界,吃饱喝足。(偷笑)
5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1-08 23:24:41
  快过年了,丫头这篇明着写过去哪些年吃糍粑是事,其实内心仍牵挂思念故乡的亲人。是呀。在外漂泊的游子,怎不思念故乡和亲人呢?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握。阿弥陀佛。
卫斯理
回复5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09 01:12:27
  乡愁,是所有游子挥之不去的心结,“每逢佳节倍思亲,”最能深刻体现一个游子的贴切心情。谢谢卫生哥的理鲜,新周快乐!
6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09 03:05:34
  感觉这手机也有毛病,明明没打的字它自己蹦出来了,所以回评里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字,卫哥谅解哈。我也开始粗心了。
云飘碧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