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最后一夜(小说)

编辑推荐 【星月】最后一夜(小说)


作者:柏丫 秀才,260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5发表时间:2017-01-08 16:19:19
摘要:辛劳一生的老人,当暮年生活让他再感受不到生的希望时,他不得不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并不是他无知愚昧,不珍惜生命,实属无奈。

北方的一个冬夜,寒风肆意敲打着树枝,发出吱吱呀呀的哀叫;院子里的草垛,在寒风的肆虐中不住地颤动,瑟瑟呻吟。偶尔,几声犬吠和着风声从不远处传来,给小村寂静的寒夜添了几分凄凉。
   虽然已是半夜时分,但这户人家的灯还亮着,微弱的光从屋檐下的椽隙和窗缝间透出来,让漆黑的夜晚有了一点亮光。显然,屋内的主人还没有睡。说这是一户人家,不过是年迈老人独居而已。白天,儿子媳妇会来这里做饭、喂养牲畜,取放下地用的家什;夜晚,他们便去了村前新建的屋子过夜休息,这所诺大的三间老房子就成了老人一个人的阵地。这座老房子和老人一样,已到垂暮之年,被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一派沧桑和凄凉。
   老人勾着背,干瘦的身子倚着墙坐在空落落的大炕上,就像一潭死水上漂浮着的一片孤寂的枯叶。他上身的棉袄敞开着,露出里面一层皱皱巴巴的散发着汗臭味的内衣,领子耷拉到胸前,脖子的肉皮也是耷拉着,像蜡黄的老树皮。被子裹在他的双腿上,颜色麻乎乎的,兴许很久未下过水洗过,被污渍弄得分不清颜色了。屁股下的火炕热得发烫,像烧热的铁板烙得的老头儿的下半身直冒汗。即便这样,他仍然木木的,一动不动地坐着,任其高温烘烤。他只要稍微动一下腿脚,一股带着土腥和污垢的热气,从满是斑迹的被子下面冒出来,直钻他的鼻孔。
   “要是老伴活着多好,她烧的炕从来都是热得正楞楞的,躺在上面就像钻进像厚厚的棉花包里温暖,那个舒服……唉,满床的儿女不如半路的夫妻啊!”每当夜间炕太热或者太凉时,老人总会这么想。继而他又责备自己:“你这个老不死的,别人心不足,娃娃能给你一口饭吃就不错了。他们都是庄稼人,一年四季苦辛得很,你还要他们咋侍候你哩嘛!”
   老人今晚不再顾忌这个问题,他内心在做一个决定,一个巨大的,需要决心和勇气来面对的决定——他要离开这里——这座和自己朝夕相处几十年的老房子,去遥远的天国,找离开自己多年的老伴。虽然常言说“人活百岁世界难离”,可他偏偏想离开这个世界,觉得去找老伴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天国才是他的安享之地。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他都七十三岁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叫去商量事”,该到去和阎王爷商量事的时候了。这个欲念,好几天前就已经开始在他的意识当中萌发,一天天膨胀壮大,填满了他大脑的每个神经。
   “今晚是个最好的日子。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家里的‘灶爷’已经在白天送上了天,选今晚离开,既不会有‘灶爷’阻拦,也不会给家里带来晦气。后来两天呢,是‘扫霉’的日子,正好可以趁着把自己和霉运一同送走。”老头儿枯瘦粗糙的手指掐算着,指头有点僵硬不听使唤,心里却能盘算清楚。他重病在床快两年了,但大脑思维依旧清晰,何况年轻时候就是掐算甲子和节气的好手。那时候,他常帮邻里乡亲掐算选日子——翻修房子、建猪圈、筑灶台等诸如此类的禁忌和黄道吉日。作为一个高手,他自然要给自己选择最佳的离世时辰和去法。
   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永远告别这座同他一起从壮年走向暮年的土窝,告别他和老伴含辛茹苦养大的子孙,老人的心还是微微颤抖了几下,尽管他去意已决。
   "用这种方法了却自己,两脚一蹬倒也便罢,可儿孙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因为我这样的死而受到六亲谴责?在邻里乡亲面前丢面子?”
   老人对自己的决定有点迟疑了,可他似乎听到了有人催促他:“老不死的,还磨蹭什么?有什么舍不得的?你不觉活着受罪吗?没钱看病受疼痛,还给儿女添负担。吃饭饥一顿饱一顿,夜夜睡不倒,呻唤得可怜怜的,数着天天过日子,这样活着不觉得受罪吗?快点来我这里吧,免得再受活罪!"他分明听见,是老伴的声音,在不断地召唤他。几滴老泪从老人干涩的眼球中滚下来,划过干瘪的面颊渗入嘴角。他叹了一口气,使劲眨了眨浮肿的眼睛,两团眼屎糊住了视线,灯光在他眼里只是个晕圈。他索性用拳头蹭蹭双眼。昏暗的灯光照着出他无奈而又从容的神态。
   他稍微伸伸腰——这腰是伸不直的,干重活太多了,累弯了腰身,大半辈子就这么勾着驼着。双手颤颤巍巍地扣上衣扣,侧过身去,在炕旮旯的一堆凌乱的脏衣服中翻出一双袜子来。他双手推开盖在腿上的被子,吃力地把两只脚移在被子外面,粗糙的双脚老茧挂得被子丝丝作响。他穿好袜子——用了半会时间。
   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对,很重要——这是他一生的心愿和希望,也是他一生的秘密,今晚必须处理——其实处理不处理已经不是重要,等他闭了眼睛,秘密也就不解自破了。他双膝跪着一步一步爬到炕另一端,双手来回抚摸搁放在炕旮旯的木箱,眼里散发出异样的光彩。这是一只黑色的木箱子,黑乎乎的污垢遮住了木纹,看起来不那么黑,倒像是黑灰色。木箱子几十年就搁放在他睡觉的炕旮旯,箱子上面堆着乱七八糟的杂物——破衣服、破袜子,还有老人空闲时间查阅的老黄历。家里除了他,平时从没人去理会这只木箱子,也没人愿意去动它。不过一只老掉牙的木箱子,除了上面落满灰尘,除了被烟熏得呛人的味道,里面能有什么宝贝?有没有宝贝,老人心里最明白——里面的确有宝贝——那是老人的父亲生前留给他的遗物。他的父亲,曾经在国民党部队做事,解放前家人一别就永远没再回来。父亲在他的记忆中只是个模糊的影子。父亲给母亲留下一样物件,后来母亲又传给独苗的儿子。儿子当然视父亲的遗物为珍宝,只有他才是这物件的主人,就连自己的老伴也没有动用它的权利。现在,儿子变老已没有能力再珍藏这件"宝贝",也没办法带它离开这个世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秘密泄漏,至于三个儿子谁是宝贝的继承人,或者大家都知道后该怎么分,那就听天由命吧。
   老人慢慢撕开炕头糊墙的报纸,从墙缝小心谨慎地抠出一样带着浓烟味的小东西——这是一把钥匙。他把发黄的钥匙在衣襟上蹭了蹭,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木箱子上的锁子。漠然、绝望的表情从他脸上顿时消失了,黏糊糊的双眼有了些许亮光。他用力推开箱子上面的杂物,用尽力气揭开盖子,里面的东西一切如故——一边是他的寿衣,一边安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陶罐。他打开箱子,就像打开久闭的窗户,阳光洒在他枯瘦蜡黄的脸上,顿觉光明和温暖。
   老人如抱宝贝一般,双手把沉甸甸的陶罐紧紧抱在怀里。低着头,若有所思,后又谨小慎微地把它放在分开的两腿之间,战抖着双手打开了罐子的封口,继而一手搂着罐子,把另一只手伸进去……一块,两块……满满一罐圆圆的硬物,他顾不得去数到底有多少块,只是用拇指和食指搓捻着,就像久经饥饿的人看到可食的饼一般,老人脸上绽放出异样的欣慰。他复有把罐子口用破布缠住封号,颤巍巍地放回箱子中的原位。
   一切准备就绪,该是行动的时候了。他拖着几近僵硬的双腿,就着昏暗的灯光,从炕沿溜下地,扶着冰冷的墙壁,一步,一步,向堂屋移动,义无返顾。堂屋没有灯,只有里屋透出的一束微弱亮光——看不清老人的神情,看不清老人的行动,黑暗模糊了老人和一切……
   第二天清早,儿子老三和媳妇要下地干活来取家什,不料感觉反常——两扇木门紧闭难以推开,呼唤几声,屋里没人应答。两人顿觉情况不妙,竭力用脚踹门扇,“咣当”一声,横倒在眼前的门扇下怎有老父身子?
   老人走了,是自缢身亡——用一条绳子拴门闩上,结束了自己73年的生命。
   冲着老人在世时的为人,七邻八舍、乡里乡亲都前来帮忙安置后事。三媳妇在老人炕上的那只旧木箱里找寿衣,看到一旁的陶罐,用手掂量一下,重沉沉的。她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何物,但还是留了一个心眼,用破衣服包裹起来,装在墙角的一只旧蛇皮袋子里。
   丧事办得还算热闹。院子里人头攒动。亲戚中,时而有人窃窃嘀咕,时而三媳妇向询问的人叙述着、解释着老人的故事,她的表情和往常一样平静。吹鼓手也到场了,锁啦声声不绝于耳,如泣如诉。门前靠着台阶摆放着几只花圈——大概五六只,墙上挂着一些挽幛。老人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有几个孙子外孙,个个穿白戴孝,坐在灵前铺了麦草的地上守灵。灵堂就设在老房子的堂屋里,布置极为简单。一屏白纸帐子,正中是老人的生平,两旁是哀悼的白色对联。前面供桌当中是一个碗口大的香炉,里面燃着几根七长八短的香火,冒着缕缕青烟。香炉两旁摆着供果和献饭。灵位前没有遗像,老人的遗体就停放在白帐后面的棺木里。他生前没照过相,一次也没照过。他一辈子至远也不过去了几次县城,而且每次去来回都是步行,怎舍得花钱照相呢?
   按照习俗,灵位要在家供三天才能下葬。三天里,人们忙着,说着,笑着;儿女呢,说着,哭着,闹着;在磕磕碰碰、矛矛盾盾、你是我非中,送老人入土为安,送他去了想去的地方——终于和老伴相依安息。
   几个月后,春暖花开的日子,老人那个生性懦弱的老三,拆掉了自己居住的新建不久的瓦房,建起了一座气派的新式房子,给屋子铺了地砖,还硬化了大院子……村里有人议论说,是老人生前留下的一罐银元换钱建的房;要不,凭老三的本事,哪能把房子说拆就拆说建就建呢?

共 35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写出了这位老人在人生最后一夜的内心活动,不过,这个内心活动却是建立在如何摆脱病痛的折磨,去另个一个世界找一直在等自己的老伴。这是其一。另外的心理活动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后,如何不给孩子们带给不好的影响,第三是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银子相信孩子们会较好的处理。在相信后事都会处理好之后,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事实并不想老人设想的那样,老三和媳妇第二天早上来后看到这情况后,老三媳妇把那盛银元的陶罐藏了起来,最后的翻盖新房人们都说是老人生前留下的一罐银元换钱建的房。本文对比强烈,详细地描写老人的离开这个世界前的想法做法和略写老三盖新房是一个对比,其实是人性的结对比,这最后一夜绝对是人性的见证。一篇用心理描写和细菌描写见证人性的文字。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1-08 22:01:37
  问好柏丫。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1-08 22:02:26
  这篇文章看到最后才感觉是真写得好,构思、主题、结构都处理得非常好。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1-08 22:02:46
  可惜这么善良的老人了。
4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05-16 18:21:43
  拜读,喜欢,学习,问老师好。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