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檀香】化茧为蝶(作品欣赏)

精品 【檀香】化茧为蝶(作品欣赏) ——读麦阁的散文


作者:闲窗录梦 布衣,32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1发表时间:2017-01-09 00:21:08
摘要:麦阁的散文集《再见,少女时光》,以及近些年在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散文作品,浸润在她坎坷艰难、泪痕斑斑的少女时光里,感受其纤细敏感,普世怜悯的内心律动,洞见她矻矻不懈,用率真本我的诗心,洇染和点化着人情世事,在方块汉字缀成的唯美意境中炼狱涅槃,化茧成蝶。

【檀香】化茧为蝶(作品欣赏) 麦阁,真名尹淑萍,江苏宜兴人,中国作协会员,知名诗人、散文家,无锡《太湖》杂志副社长。初识麦阁,是朋友间的一次聚会。她一副知识女性的神态,略含羞涩,话尾拖着鼻音,很“嗲”的那种。后来读到她的散文集《再见,少女时光》,以及近些年在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散文作品,浸润在她坎坷艰难、泪痕斑斑的少女时光里,感受其纤细敏感,普世怜悯的内心律动,洞见她矻矻不懈,用率真本我的诗心,洇染和点化着人情世事,在方块汉字缀成的唯美意境中炼狱涅槃,化茧成蝶。
  
   塘溪:是属地,是抹不去的胎记
   作家黑陶说过,任何一个作家和他置身的、生活的那块地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童年生活的那个地方,对一个作家而言,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像核辐射的源泉一样,不管他将来走得多远,他的童年,他的生活,好像身上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胎记,是永远抹不去的。
   麦阁出生于宜兴东氿湖畔叫塘溪的村庄。她的散文集《再见,少女时光》,大都取材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故土。追随她描绘的文字,咀嚼回味她那美好的童年,置身于塘溪那个刻有作家烙印的江南小村,小桥流水,光滑发亮的石板路,还有青草地、小树林。那里有她七彩般金色的童话,似小溪潺潺流水,曼声轻诉。草坪,青葱,弱软,温馨。那上面有肆意轻浮的蝴蝶和嗡嗡轻盈的蜜蜂。柔和温煦的风里,弥漫着橘子花香。那如茵的草坪上,她相拥着穿蓝白相间裙裾的闺蜜Z,携着吉他,专注自弹自唱着《甜蜜蜜》、《云河》,她雪白的长裤上还常常沾染着青青的草汁。在青草树林里有那啼血般的蛇果,打架的蚂蚁,鸣唱的蟋蟀,黑色的硬壳虫子。
   童年的生活幸福而短暂。麦阁《再见,少女时光》许多的篇章里,述说着难以释怀的心路的突然踅转。那个铭心刻骨的冰冷冬天,家中“顶梁柱”父亲的突然亡故,犹如童年的青草地,被肆意践踏和毁坏。时至今日提起往事,她还是静静发呆,似乎还不能一下子回过神来。那个冰冷的冬天,给多愁善感的她,多了一份对孤独恐慌情愫的体悟,纤柔的神经多了一份对外界人事的敏感。那些日子,给少女及家人蒙上的苦难和阴影,是如何漫长和沉重。那些日子里的光影和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她都一概无以释怀。雨天,父亲休息的日子,“剪得很整齐的头发”,“洁白整齐的牙齿”,她明白“自己是受着父亲的宠爱,同时又是那样深爱父亲的”,“在后来没有了父亲的日子,我常依着它取暖。好多年过去了,这样的雨天仍然被我深记。”(《深记》)父亲的远去,抛下纤敏孤独的她,少女的欢快消失了,无忧无虑的日子结束了。幼小的她,充斥着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捉摸和内心无比恐惧,充斥着对漫漫未来的彷徨和担忧。
   少年的遭遇,生活的磨难,独特的情感体悟,成了女作家麦阁的生活史、心灵史,以致在日后漫漫的创作里生涯,都折射出这些苦难情愫个性化体验的深刻印记。麦阁出生贫寒,长期生活在底层,生活的磨难,让她把更多的情怀,更多的笔触,倾注于身边的弱小人物和其悲惨的命运。在《再见,少女时光》中,《他的喑哑一生》中的“羊大头”,《更显幽暗》中全身瘫痪的“英”,《途径》中溺死井中胖乎乎不足四岁的“小英子”,《盛夏》中的“疯女人”,《泉大》中的“泉大”和他花两千元买来的死于难产的贵州“妻子”,《雨天往事》中被新屋砸死的“笑嘻嘻的孙芸”,对他们的苦难生活和无常命运,一一寄寓深深的同情嗟叹和人道关怀。这些小人物是作家生活的塘溪所特有的,他们身上全都附有塘溪的胎记,其间传递的精神内核,却又是特定时空背景下江南地域所普遍共有的,由个人表现为普遍,由个人性演绎为地域性,由地域写出了中国。
   对此,麦阁在创作中有较深的体会和明晰的指向。她在《属地》一文中谈到,……伟大作家都有一个自己的属地。如海明威之古巴;昆德拉之布拉格;阿赫玛托娃之俄罗斯;帕幕克有他的依斯坦布尔,而湘西,则已然是属于沈从文的,然后,他再和湘西一起,属于广大的更多人,多少年过去,都不会有变……她在另一篇《“土”不仅会“掉渣”……》中谈及莫言创作时说,那里有洪水的气味,青蛙的气味,透明萝卜与红高粱的气味,山村野地的气味,人的气味,民间的气味,童年的气味,故乡的气味……最后归结为——莫言的气味。麦阁一直无比认同这样一句话:“文学是一项需要在其中留下‘个人标记’的事业,写作就是在纸上按下手印。”仔细想,莫言的“气味”一说也不无强调了这个道理。“手印”即“气味”,“气味”即“个人标记”。这应该是作家都拥有且独有的,作为一个作家,麦阁已将这种“个人标记”成功地显现出来,留给了文坛,也留给她自己。
  
   文学:是救赎,是精神圣地
   我喜欢麦阁的散文。是长期浸濡在江南的元素里,有共同江南小村生活的体验,对她所创作的题材感兴趣,抑或为女性笔下细腻幽深的内心情感所吸引?细想,也许两者都有。阅读她的文字,特别欣赏她文章描绘的细节。那些烙有麦阁印记富有个人色彩的细节,是她内心丰沛的精神活动映射到文字的具体体现。在《狭口》中,她听同伴讲故事时,看到“一条肚皮火红的蛇紧紧缠着一只土色青蛙”,便飞快逃跑。这一细节把狭口的恐怖气氛逼真写出,渲染给读者。在《余慧》一文里,她写有关余慧的印象,“慧,我喜欢这个带有强烈佛门色彩的汉字,有一点冷,有一点神秘,有一点不好接近,有一点锐利又有一点决绝。”那情那爱那感受,饱含笔尖,寥寥数笔,人物呼之而出。又写到余慧对我的灼伤:“这种伤像有些上了年纪的人所患的风湿病或头疼病,一逢雨天,就隐隐作痛。”传神的细节描写,凝练形象,精到准确,让读者过目不忘。
   我推崇麦阁散文,还在于她的许多作品都有一个巧妙的收尾。许多文章看似不经意的结句,却奇峰突起,回肠荡气。综合来看大致有下列几种:诗情画意里常含深幽,凄伤,唯美,余音绕梁,发人深思。如《春天》的结尾:那殷红的鼻血,“犹如开在我记忆中春天里的另一种花瓣。”《如蜜蜂的忧郁》的结尾写道:那瓶子里翻弄菜花的蜜蜂,“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和它的内心是想通的,清晰地感到它的懵懂与忧郁,那也是我的。”奇特的想象,满含情感又奇异的感喟,匠心独运,余味无穷。《泉州》一文的结尾如下:“鲤城。一座紧张与危险时时被一条火红鲤鱼所扼守、光影交错的安逸之城,它的神秘、幽深与隐秘,我很难得以流利、完整地说出……”《泉大》一文的结尾如此说:“现在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泉大的房子。他的门前长满了狗尾草、蟋蟀草以及其他不知名的植物,不止一只蟋蟀守口如瓶地看护着他的家门。”文尾引而不发,戛然而止,读来铿然,掷地有声。《更显幽暗》的结尾:“那样的一刻,我生病的村庄啊——它在无声的悲伤中更显——幽暗。”写她母亲的那篇《她是如此陌生》的最后说:“站在那里,远处的风吹来一阵桂枝的香气。对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一声轻唤:妈妈。”写她父亲的那篇《北门》的结束:“……哎,人的记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永远闪现在她心中的那段北门时光,虽然短暂,却是如此固执地藏在她的身体里。要怎样,才能走出她记忆的出口?”
   像每一个作家一样,麦阁创作的历程艰难而又沉重。不要说上学时,家境的贫困让她屡屡辍学,单就工作后的第一站,在一所幼儿园里当老师,在长长的八年里,白天的工作琐屑繁忙,到晚上她坚持阅读、思考、写作,“冬天夜晚,坐着硬板凳感觉到冷,就躲坐在被窝里。是在一本硬面抄上写着什么。”回忆那段时光她说,空闲的时候,其他人在聊家常,她静静地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找一个地方,独自看。她还说,那是写作给我的坚定感觉?和她们保持相对的距离,是我可以继续写作下去的“必需”?又或者,真的是应验了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曾说过的那句话:文学,让人孤僻。然而心里,总有另一把火,在默默燃烧。文章千古事,寂寞寸心知。在日复一日的孤独寂寞里,她默默阅读,静静思索,笔耕不止,顽强坚守着自己的一份执着和梦想。
   在《告别,少女时光》之后,麦阁的《迷失的行者》《时光去处》《日影飞去》等一批新作发表,较之以前的散文,它们对人生社会、人伦哲理的思考,无论视野、挖掘的深度都有了更深广的内涵和意蕴。在《迷失的行者》一文中,写南禅寺附近的乞丐,出于人性、人道关怀,从生活方式、生存理念的角度,考量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之耳目一新,在同类写乞丐的文章中实属上乘之作。在《时光去处》里,写她女儿囡囡,饱含感情,从个体自身上升到人类种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进行哲理拷问,大情大爱,情与思结合,站点高、开掘深。而她的长篇散文《日影飞去》,回忆昔日的教师生涯,生活气息浓郁,对周围普通人给予更多的宽容包容,对弱小者给予怜悯同情和普世关怀,对庸常的世俗生活,给以哲学的思索和艺术的升华。
   眼下的麦阁,在浩瀚的文学殿堂里,自由驰骋,纵情舒展自己的文学才华。文学于她,仿佛是最合适的生存和选择,她注定为文学而生,文字是上苍为她量体定身的尤物。为此,她感谢文字,感恩文学。她在散文里曾经说过:“但我可以认真地说,唯有感激,至今依旧。这种依旧就像我对文学的不变敬畏与最初的热爱——我已经习惯于我的生活中有阅读与写作相伴——这个业余的爱好,已被我在不自觉中看作是——生活赠赐给自己的另一种恩惠,别样的寄托。”文学如同大兵瑞恩的救星,拯救了诗人气质的麦阁;而对文学义无反顾的追随,成为麦阁自身精神的一块圣地。
  
   书籍:是冬日的暖阳,是夏日的穿堂风
   在微信上,我曾见到一张麦阁好些年前在书屋里拍摄的照片。清白相见的毛衣,褚红的夹克衫,衬托着白净的脸。浓眉。亮眸。挺鼻。红唇。未褪尽的稚气依稀可现,附带一缕调皮,感觉她的嘴里还不停地嚼着那枚伴随她许多时光的泡泡糖。身旁是满桌的书籍,书橱里装满书籍。在麦阁的生活里,书籍成了她浇胸中块垒的烈酒,用她的话说,手捧书籍,“于安静处我会激动,躁动时又使我心宁”。在书籍里,她屡屡享受着浩大的精神盛宴,与书中心仪的主人幽会,与远古的英雄际会。书籍,是她三九里的暖阳,七月时的穿堂凉风,是她人生栖息的温馨港湾。
   书籍成了麦阁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屋成了她的灵魂依附,成了她的家园;阅读是她攀登人生高峰,遨游艺术、登堂入室的引路明灯。我似乎读懂了,在《生活不理会我的叹息》一文中,作家在叙述了几个生活片段后,结尾发出的如此感慨:“我不断明白,几次辍学给我的今生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真相,而那些过去了的不可逆转的时间,也就是我们逝去了的生命啊。无从更改。我甚至给不了自己哪怕是一点点的安慰。那些时光犹如依然被关闭了的一扇门,就这样把我甩在了外面,而它,却早已密致得不留一丝缝隙,它从来就没有理会过我的——叹息……”一次次的辍学,当心爱的书本一次次从她的手中无情抖落时,我犹如听到心被窸窣撕裂的声响;带给她的创伤和刺痛,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广,那样的持久。
   麦阁自小爱书,喜爱阅读。是斌性,还是受其祖父的影响?难以猜测。《告别,少女时光》中,写到书籍和阅读的有《书橱》《图书馆》《县城》等篇目,从作品知道,在她的记忆里,她祖父总是手捧着名著品读,常常给她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暗示那最好听的《红楼梦》,要她自己亲身去阅读才能明悟。随着年龄长大与阅读经验的丰富,她对外国文学有了特殊的情感和钟爱。在《告别,少女时光》之后,我在她的散文《书籍》中知道,她喜欢阅读伍尔芙、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奈保尔、毛姆、司汤达等大家的著作,钟爱有加的是作家伍尔芙。她的书橱里有“湛蓝封面的《伍尔芙日记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的《唯吉尼亚.伍尔夫文学书简》、暗黄色封页的《伍尔夫随笔》、三联书店出版的装帧朴素的《书与画像》。”她还说:“我甚至想说,即便在所有的书籍中,我只发现了伍尔芙,我也要感谢自己这辈子与书结缘,仅是有她一个人留下的文字将我陪伴,我就不会彻底寂寞孤独。”她对伍尔夫的一段文字饶有兴趣倍加推崇:文章是为知音而写的——他们为数无几。对于这个世界,她觉得:我们只是处于沉睡之中,也许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一切只有具有我们如今缺乏的某种感觉的人才能看明白。
   记得有位女作家说过:“我虽然见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这种心灵的交流,是最好的会见方式。”是的,在那些旷日持久的岁月里,她就是这样,与时代的巨人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来慰藉自己渴望的心灵,“觉得自己的生活还不至于完全空枯,还可以有许多念想”。从《再见,少女时光》里可见,不少文章常引用名家的精辟话语,如《梦想的诗学》的作者加斯东.巴什拉说:“……谁又能从童年中真正得以康复”。鲁迅的“虾是水世界的呆子”。伍尔芙的“将目光盯在某一本书上”,等等。她说,这些“不是摘录,而是阅读在心壁留下的自然刻痕”。随处可见的点睛之笔,给她的散文添了书卷气。广泛涉猎,不断积累,使她的文章意趣隽永,耐人寻味。
   读麦阁最近的《群星之星》《夜读:她们》,我已分明感到,她的散文无论从题材内容、文字表达、叙述手法、思想深度广度,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她的创作开始嬗变,在向更高的艺术巅峰攀缘。读者期待着。
  

共 52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麦阁,真名尹淑萍,江苏宜兴人,中国作协会员,知名诗人、散文家,无锡《太湖》杂志副社长。点出了题目,让读者很清楚的知道写得是什么,一定和她有关。《再见,少女时光》,标题带着淡淡的感伤,也带着一份希望。麦阁的文章取材于生长的宜兴东氿湖畔叫塘溪的村庄,那里风景如画,造就了她细腻浪漫的情感。童年的她本该有着幸福无忧的时光,可是却遭遇了人生的冰寒:家中“顶梁柱”父亲的突然亡故,犹如童年的青草地,被肆意践踏和毁坏。让人不禁感叹不已,命运待她何其不公!也正是这个经历,让她经历了磨难之后,更加坚强起来。磨难之后终于破茧成蝶,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她的文章充满江南的清新和诗意,有着独特的魅力。几经挫折之后的麦阁终于还是走向了成功,在浩瀚的文学殿堂里,自由驰骋,纵情舒展自己的文学才华。让读者也跟着感到欣慰。真心祝福麦阁,早日攀登到艺术的巅峰。文章从和麦阁的相识到深知,麦阁的童年和成长过程,语言充满深情,感染读者。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一篇好作品,推荐共赏。【编辑:卡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11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1-09 01:38:40
  感谢赐稿檀香,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檀香编辑部
2 楼        文友:闲窗录梦        2017-01-09 08:54:20
  问好编者。新年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