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从青春到白头(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从青春到白头(征文`散文)


作者:张峻 布衣,318.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9发表时间:2017-01-09 15:20:49


   知綺望楼重建有多少年了?当我第一次来到这儿,猛然想起,我曾经居住十八年的离宫西山26号仿佛就在此地,并以此房号为小标题,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发表在《美文》上,其中提到常来寒舍串门的几位好友。刘章读后打电话说:光这间小屋你可以写好几篇文章。真的,此文就暂算第一篇吧!
   白鹤龄兄当是来寒舍的常客之一。大概是1955年的某日,省(热河)直干部在省供销社大楼上(这是当时全市四座高楼之一)听报告,中间休息时,我正在会议厅外的平台上望街景,一位高个子青年干部——那时我们都是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凑到我近前,微笑着作自我介绍。这是我倆初次谋面,尽管我在报刊上已知其大名,也知道他在省工会工作。给我的印象:他是发自内心的热情,除了面庞稍黑一点外,体貌魁梧、英俊,语声不高不低,且透有文气。我欣喜地告知了我的住处,没多久,他就常来离宫西山26号。较比我去他家,他多有便利。因为这年八月省撤销后,承德地委食堂就设在我家坎下的皇家马号,他多是开饭前后到我家闲唠。我发现他极善独立思考,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少人云亦云。我十分欣赏他这种性格,相谈受益。他极少在我家就餐,记得有一次我俩相谈太久,忘了时间,我爱人强留他吃饭,说:食堂可能关门了,您就在家随便吃点吧!只给我们俩単煮的鸡蛋挂面。
   我常想,人与人所以能一见如故,总有彼此的相似点。相交久了,感觉到我俩的相似处还真不少。都爱好文学,我业余习练写小说,他常在报上发表短诗。此为一;其二,我俩的出身、经历多有相似之处。我们都是出生于不富裕的山村农家,祖上几代文盲,自己是家族中第一个读书识字的,尽管我们俩民族不同;参加工作后,都很快耍笔杆做起秘书工作。我侍候过两任县委书记;他从县调省都是在办公室舞文弄墨为领导服务。后来,地委几次开大会抽调我俩一起编简报,绝非偶然。其三,似乎都恋文路轻仕途。我21岁调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工作,令青年朋友热目;我却为小说孤灯苦熬,终到报社当编辑。调到省里后,曾被选派任实职县委副书记,明知对自己是有益的锻炼,但对那时的什么都要“分管书记挂帅”特腻歪,因我管的“条”、“块”多,时间多都陷于上听下达的会议中;还有,不管什么大会,书记、常委们都去主席台陪坐,无异于浪费生命,所以我要求提前回省。而鹤龄兄呢,据闻,他也曾有下派当县委书记的机会,可他甘愿做清水衙门、益于创作的文官。还有,一次中宣部让河北推荐两名处级干部,充实全国文联。他是被省里推荐者之一,可商调函发至承德,却被当地人事部门弄丢了。当他得知后气得发脾气:我一辈子就碰上这么一回好事,还让你们给耽误了……(大意)这是他轻政重文的又一例证。记得,我们在一起时曾有议论:如今从政也真难,不能只会埋头工作,还要学会看眼色,搞关系,有时还得上欺下瞒说假话,也是我们的性格所不具备和难于适应的。
   心灵相通是朋友间恒久的契合点。人的一生中常有这种情形:和你相识多年甚至同室操戈,彼此却互不了解,全无感情;而与有的人虽初次见面,却像相识多年,彼此似有说不尽的共同话题。这里自有志向、性格、兴趣、爱好的接近,但最主要的还是心灵相通。我与鹤龄兄之间的友情就“通”在一个“义”字上,绝无各自的私利;有的只是互相关心、惦念。1964年后我调省里工作,相互离得远了,但却时在念中,遇有机会必去探望。我回承德,定到他家;他到省会,亦来看我,在小酌中聚谈。尤其在“文革”动乱岁月,相互更是忧心牵挂。我调省是幸运,挨斗的是前辈老作家,我等青年虽被视为“修正主义苗子”,还能回家探亲;若在承德报社,我为领导班子成员,一定在劫难逃。而正直的鹤龄兄,为正直的老领导王克东说公道话被关进“牛棚”。我回承德知道后,就想去探知究竟。妻说:你该化化装,报社的造反派很厉害,穿街过巷的,被他们碰上就糟了!我已想到这点,也知道报社已将“揭”我的大字报转送省文联。于是穿了件破旧的蓝褂子,戴个大草帽,捂了大口罩,去了鹤龄兄爱人王峰嫂工作的门市。打问了鹤龄的处境后,对他已不甚担心,相信以他的心智,能应付一切;倒是对痛哭流涕的王峰嫂做些开导,真怕她心窄发生意外。
   一想到鹤龄兄,意识里常蹦出一个“义”字。他平生最重情重义,他的好事、祸事皆与情义有关,但他痴心难改。文革后的新时期,承德胜景全国闻名,他的家也“广招天下名士”,交结省内外许多文友。林漫、张庆田等诸多作家到承德,同我一样,都曾被鹤龄兄请到家做客。王峰嫂亲自下厨,炒上几盘拿手菜,名酒饮料,各享其乐。饭后总有名茶与水果,我总忘不了盛夏在他家吃冰箱里冷藏的西瓜,太凉了,冰的我不敢咬下一口,印象深的细节倒也利于友情永驻。还有一些外地的作家,也常被他邀请。庆田就同我说过:白鹤龄是义士!这当然是有感而发。他似乎也知道刘章在农村生活艰难时,鹤龄曾经解囊相助。不像当下有的青年人,交朋结友视其可利用价值,或称“资源积累”,便于待机开发,使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蜕变为庸俗的利用关系。
   心地宽阔,总装着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鹤龄兄常寻机会去看望,以释牵挂。对市内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事如此,出门在外他也不忘此事。我曾亲历过两件事:一次是1976年4月,我们在京相遇,当时刘章也在北京,我们一起随众去天安门前悼念周总理并抄写悼念诗,还去了宽街邓小平的住处。当然,只能关切地在门外望望。转天,老白提议去看望浩然,经打问方知浩然在301医院。去医院的路上,细心的老白还买了水果。见面才知,浩然并没什么大病;是为躲避江青让他写“批右倾翻案风”的文章,名为养病,实则在写自己想写的小说,在那样的日子里我们相聚甚欢。另一次是我俩一起去丹东市参加当代文学年会,又是他提议去看望住在这里的老领导宋克难。宋原是热河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热河省撤销时分配到丹东任市委书记,克难同志在热河时分管干部工作,是我的直接领导,倒让老白首先想到,令我汗颜。去克难同志家里那天,老领导特高兴,没想到“文革”劫难后我们去看望他。离别三十多年重相聚,他多么想知道在承德的老同志的近况,他一个一个问,我们尽所知一一作答。他欲留我们共进午餐,我们怕误了下午的会才依依惜别。让我又一次饱尝故人久别想聚的美好情意。
   我真的佩服鹤龄兄,他交朋结友的真情,就像有源头的淙淙泉水,自然流淌,没有穷尽。这当然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多年来,他在主持承德地区文联工作的同时,文学创作成就不菲。我先后收到他诗集《野鹤吟》、《承德历代风景诗》,故事集《承德的传说》、《有口皆碑》,散文集《闲云赋》等。他心海宽广,是是非非东流去,强身健体为第一。去年恭贺他与王峰嫂的钻石婚,我凑了几句直白五律:
   伴行时风雨,相牵不回头。
   老来逢盛世,潇洒走神州。
   体健全家福,心平百结休。
   兄嫂得钻石,笑乘红霞游。
   我试图概括老友的一生经历,这短短几句诗当然不可能。征路漫漫,人生多彩,从青春到白头,一晃我们相交相知已有54年了,转年他又迎来八十华诞,我诚望老友夫妇将晚年的潇潇洒洒好心情永远保持下去,真的笑乘红霞,或如闲云野鹤,悠悠南山。心阔体健,定然会高寿的。

共 28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6号!“我”在房号为26的这间小屋里居住了十八年,白鹤龄兄是经常光临寒舍的常客,我们俩一见如故,都爱好文学,出生、经历,都有很多的相似点,他极善独立思考,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平生最重情重义,心地宽阔,总装着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常寻机会去看望,以释牵挂,他一生重文轻政,且文学创作成就不菲。作者详尽描述了自己的同事、朋友、知己——白鹤龄,从文中充分感受到二人情谊,白鹤龄的正直、义气都用了很多的实证,“何为朋友”?当下的年轻人已将“朋友”等同于资源,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蜕变为庸俗的利用关系,所谓的朋友应该是有心灵相通的契合点,有志向、性格、兴趣、爱好的接近。生活除了仕途,还有自己愿意为之倾尽的爱好,“是是非非东流去,强身健体为第一”,当耄耋之年,还有朋友往来,还有爱人相伴,这才是我们的成功。感谢老师的分享,尽显生活的沧桑和阅历,值得共赏。【编辑:清粥小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1-09 15:24:22
  “有效社交”,这个很新的词汇瞬间冲撞着我们的大脑,而老师笔下的“从青春到白头”,对这个词汇做了有力的辩驳。感谢老师赐稿,向老师问好!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9 15:37:05
  欣赏老师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