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杂文】剃头、理发和美发

精品 【江南杂文】剃头、理发和美发


作者:涧松 进士,767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66发表时间:2009-09-23 10:44:11

不知道去年的哪一天,工业区大门外的墙角边来了一个外地老汉,一个煤球炉上烧一壶开水,放上一把椅子,在路边竖起一块小牌子:“理发三元”、“染发五元”,一个剃头摊就这样开业啦。如有顾客光顾,他就让你坐在凳子上,用手推剪,剃刀那些原始的工具给你拾掇,然后用煤炉上烧的热水和一条脏兮兮的毛巾为你洗脸并擦干头发,连镜子也没处照,交三元钱你就可以走人。在他那儿剃头的顾客基本上全是老年人和外地来的务工人员,因为老师傅头发剃得干净,发式也还好,胡子刮得舒服,收费又十分低廉,(不过就是卫生很难保证,最好回家以后自己再仔细地洗一洗)好像生意还不错。后来有一天清早我去公司上班,居然看到在在原先剃头的地方搭起了一个比帐篷还帐篷的帐篷,里边除了有一张木板床还有一点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剃头工具,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还捡来了一块有点破损的大镜子。看起来老师傅是要在这儿定居了。有人来剃头他就工作,没人时他就那么坐着看看不知什么时候的报纸,渐渐地有一些老汉常常会坐在他那儿和他聊天。我曾经和他有一次交谈,得知他家里有儿有女,老家在外地,收入较低,一个人出来找饭吃,一则在外面感到自由,二则还可以赚点钱,寄回老家......最近,我看到那顶帐篷不见了,老师傅告诉我睡在这儿夏天热得难受还要被蚊子叮;冷天风雪严寒冻得彻夜难眠,现在积了点钱,他已经租房子住了。这不,他本人气色好了,人也干净多了。我想这样一来,剃头师傅的生意可能会更好一些。
   记得童年时我们把剃头师傅叫做“剃头郎”,他们肩挑一副担子,一头是炭火炉和脸盆,上面有一面镜子、毛巾,镜子的两边写着一副对联:“坐下去黑发宰相,站起来白面书生”旁边还挂着一块很脏的刮刀布,另一头是一根凳子或一把椅子,下面有几格小抽屉装着剃头工具:轧刀、剃刀、梳子、肥皂等等,好像还有一套挖耳朵的工具。正像那句歇后语说的一样:剃头担子——一头热。后来常来我们村的那位剃头师傅说:“现在解放了,你们不要再叫我们剃头郎,不然我就要不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去问老师。老师说:我们这儿的剃头师傅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好像是回族)在旧社会,这个民族在我们这儿大多数都从事一些所谓低等的行业,人们在称呼他们的时候都带鄙夷的口气,比如:抬轿大皮,剃头郎,送娘子,庙道人,肚仙婆......现在解放了,各民族平等相待,所以再把剃头师傅叫做剃头郎是不礼貌的!
   从此以后,我就叫他剃头师傅了。
  
   当时我们乡下孩子剃头都得等到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挑着担子来的时候,而剃头师傅们好像都约定俗成地分好了地段,总是那位师傅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他一来就把担子放在弄堂口,小伙伴们边玩耍边排队,一个一个上去剃头,感到很有趣,也有个别不肯剃头的,大家就叫他“赖剃头”。当然大部分大人也是请这位师傅剃的头。因为那时在集镇上才有理发店,而且到那儿理发价格很高。我们农村的孩子是没有福气去那儿剃头的。偶尔跟大人到集镇上去,从理发店门前走过总要偷偷地向里张望,好气派啊:能躺倒会转动的椅子,大大的明明亮亮的镜子,还有火夹,可以烫出卷卷的头发,顾客躺在上面,脸上全是肥皂沫,剃头师傅全神贯注地给他剃胡子......我的眼里流露出的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剃头的费用不过一角到一角五分钱,然而对一般农家来说也是挺贵的。所以不少大人都自己用剪刀替孩子剪头发,女孩子剪好以后还马马虎虎;男孩子可就难看了,不是一刀一刀像狗咬过一样,,就是一刀齐像戴了顶帽子,小一点的孩子还肯凑乎,大一点的孩子可就不乐意啦,他们就会拒绝母亲给他剪头发......没办法,逼得有的孩子多的家长也学着剃头师傅的样子,自己去买一套理发工具,什么轧刀,剪发刀,删发刀一应俱全,练着练着也就越剃越好,他们不但给自己的孩子剃,还义务为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剃。­
  
   在我当小学教师的时候,也买过一套理发工具,不过还多了一个电吹风,我不但给学生们理发,还和其他老师一起组织了课外理发小组,教同学们学习理发技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学校理发。学生家长当然非常高兴,可是剃头师傅就有意见了,他们多次和我们交涉,不过我们又不收费,他们也没有办法。
  
   乡下的妇女们过去一般是不请人剪头发的,更不会进理发店。我妈妈总是梳着一个绕饶头,每天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长长的头发用木梳一遍遍地梳理,然后将它盘在脑后,用木簪固定。为了使头发光亮和顺,她用得最多的就是粘头树,像木匠师傅刨木头时的刨花一样,浸泡在水里有很强的粘性;我姐姐总是一头短发,长了叫小姐妹们互相剪一下。我记得她们梳下来和剪下来的头发是不肯扔掉的,积起来可以兑针。­
  
   结婚以后我特意去买了一本理发方面的专业书,一方面给朋友们理发、剪发,另一方面按照书上写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在我老婆头上学技术,给她做做头发,吹吹风。有时还学着烫发呢:先将一缕一缕的头发涂上定型水,然后用塑料卷发筒一个一个有序地卷起来,拿一块热毛巾盖着,等头发干了以后,拆去卷发筒,最后用电吹风吹成发型。......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感到挺温馨的呢。­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与时俱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已经很难见到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发廊,美发厅,美容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女孩子的化妆柜上放的是洗发水、护发素、啫喱水......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她们只认识广告上越来越昂贵的美发产品,哪里会知道陪伴她奶奶、外婆们一生的纯天然的粘头树呢?那些业余理发师恐怕再也找不到自己为家人理发的机会啦。就连我这老头子自己也都变成了持卡一族(我女儿送的),每半个月去洗一次头。还要干洗,按摩。理发不再是单纯的剃头修脸,而变成是放松身心,美化生活了。
   一切从头做起,整洁美观的发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不但可以给他人良好的印象,而且有利于自己的心身健康。从剃头、理发到美发美容,不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祖国母亲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吗!

共 24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写起,穿越了六十年的变化,剃头|、理发、美发,从穿街走乡的剃头郎到环境舒服的美发厅,纯天然的粘头树到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洗发水、护发素、啫喱水,给我们展现了祖国母亲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的一个横切面。问好作者,欢迎投稿江南!【编辑:麦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923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麦花        2009-09-23 10:45:57
  作者从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写起,穿越了六十年的变化,剃头|、理发、美发,从穿街走乡的剃头郎到环境舒服的美发厅,纯天然的粘头树到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洗发水、护发素、啫喱水,给我们展现了祖国母亲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的一个横切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楼        文友:麦花        2009-09-23 10:47:37
  问好作者!握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楼        文友:一个人的思想        2009-09-23 11:46:37
  “祖国母亲六十年来”不如改成“祖国母亲近六十年来”或者“新中国六十年来”,因为,我们的祖国(也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而不只是六十年,新中国才是六十年。按你们的说法,单是孔子,就和我们不是同一祖国的。这个玩笑可开大了点。在这个时候,这个概念不能错。个人意见,说得不妥,请原谅请原谅……
一个经常以文字取乐的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