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皮影戏(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皮影戏(散文)


作者:云飘碧天 秀才,28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8发表时间:2017-01-15 10:02:30

关于皮影戏的来源,相传始于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因为思念因病故去的李夫人,茶饭不思,疏于朝政。大臣李少翁偶然从一个小孩玩布娃娃的启示中,发明了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于手脚处装上木杆,夜晚在点上焟烛的帐幔里表演给汉武帝看,武帝看到栩栩如生的李夫人影像,不禁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推广,最后演变成千家万户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兴于唐朝,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小时候的我是极喜欢看皮影戏的,因为对于生在七十年代农村的我们来说,那时候不仅仅是物质匮乏,而且文化娱乐也一样匮乏。没有电,当然也没有电视、电脑、手机,没有图书馆,也就看不了书,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
   但是,乡亲们自有他们传播文化的方式,消遣娱乐的东西,比如皮影戏,比如听说书,比如玩地灯。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文化,和他们喜闻乐见的乡村俚语相结合,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些民俗的熏陶,感知人类的真善美。
   我小时候特爱看皮影戏,一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栩栩如生的皮人,在皮影师傅们娴熟的技巧牵引下,一举手一投足活灵活现的,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二是因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声情并茂的将各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后来皮影师傅们一将皮影贴到布幔上,我就知道它代表着好人还是坏人,忠臣还是奸臣。
   我最早知道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巜三鼎甲》、《麒麟送子》……等等都是从皮影戏里听到的。虽然后来看书发现和他们讲的有出入,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反正那些精彩的片段早已被珍藏在记忆深处,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那时候,只要一听说哪个塆有皮影戏,就眼巴巴盼着妈妈早点放工,早点回家做饭,早点带着我们去看皮影戏。
   我看皮影戏一定要坐在前三排,因为那时候没有扩音喇叭,离太远听不清,而我要一字不漏地听完,为皮影戏里的人物开心着、担忧着。听到好人落难便心急如焚,期待赶紧有人将他救走,听到坏人问斩却有人搭救便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执行死刑。都说玄书假戏,小小的我却很认真,觉得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坏人就应该被诛杀。
   其实我的性格应该属于急躁型,记得那时候每当唱皮影的师傅拖着长长的调子,几个转折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我就很着急,心想为什么要用唱的,直接念下去多省事,那么故事的结局我也就可以早点知道了。那时候并不懂欣赏,其实他们的一字一句都是很有讲究的。该念时就用念的,该唱时就用唱的,包括敲锣、打鼓、拉二胡都不能含糊。只是年幼的我只想快点知道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命运最终如何?并不关心他们唱的好还是坏。可是唱皮影的师傅并不着急,每到关键时刻,他们就会嘎然而止,让我急得百爪挠心般难受,也只好无可奈何地等待第二天再来看。
   当然,唱皮影的师傅们将正戏唱完后,会加唱半小时的地方戏。那些都是地方上最流行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曲,又搞笑又轻松,让乡亲们在欢笑声中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和烦恼,轻轻松松地返回家做个好梦。
   那时候尚小,并不明白那些农村小调的真正意义,只是记得那些小调很押韵,在皮影师傅们欢快的锣鼓声中,有板有眼地唱出来,逗得众人笑翻了天。
   最经典的有:“吴一文,好下落,接个老婆管住了我,白日叫我兜水她洗脸,夜晚叫我兜水她洗脚。洗脚水,该我喝,我不喝,她把我打得钻床脚……”
   “小白菜,包馍馍,两个媳妇打婆婆,隔墙的你莫拖,打死那个老家伙……”
   还有“夫妻观灯”、“卖桃子”、“刘海儿砍柴”、“对花”……等等,唱到高潮时,许多乡亲们会跟着一起唱,整个村庄几乎沸腾起来,笑声震天。
   那时候的我们虽然不明白唱的是什么,但是听得有趣,也一样会叽叽咕咕地笑个不停。
   记忆中记得最清楚的唱皮影师傅,是我们镇大塘洼的金为坤先生,那时候的他长得清清秀秀斯斯文文的,虽是农民,自有一种天生的儒雅气质。说话细声细语的,所以唱皮影戏里的女声非他莫属,因此我也只记得他的名字,也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健在?如果他还活着,应该说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后来长大了,认识字看得了书的时候,就不再痴迷看皮影戏了。而且后来随着电影的普遍推广,人们又热衷于看电影,皮影戏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只是在人们添丁进口,或者上梁动土,许愿祝寿的时候,才会请皮影戏来表演。但是,再没有从前那种这个塆唱了那个塆接着唱,将一整部戏完整唱下来的时候了。他们一般都赏个台,将各路神仙请到,然后再圆满送走即可,闲的时候会在主人家呆上一天,若是赶场,最多两小时,走走过场而已。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皮影戏便开始消声匿迹了,就算有人家里办喜事,请了唱皮影戏的师傅们来凑热闹,有时候看戏的反而没有唱戏的人多。孩子们更是一窝疯地挤在电视机前,没有谁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专心致志听皮影戏。而唱皮影戏的师傅们,也没有从前那么兢兢业业的了,许多人也是得过且过,反正没有人认真听,唱对也好唱错也好,没有人会知道。不知不觉中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慢慢流逝了……
   时代在发展,许多流传民间的民俗文化却在逐渐消失,有的甚至已经失传。这不知道是一个社会的幸还是不幸?没有人可以告诉我,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文字里纪念,在脑海里想念。
   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许多难忘岁月的经典民俗,在时光深处渐行渐远,那些在我们小时候耳闻目染的许多常见的物事,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都已成了稀奇或者传奇。
   好怀念以前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欢乐却并没有大打折扣,反而是现在,日子虽然过得富有,可是,却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单纯的快乐和满足。
   时间那么长,散落在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的回忆,真希望能够再次徜徉,等我回国了,我想我一定要去新县吴陈河奇龙岭看一看,将所有的民俗再次品赏,应该是最最惬意的事情……

共 23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最好的皮影是用牛皮做成,一般家族式的戏班子好的可以流传几百年,应该说是电影的雏形,当欧洲还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唱歌剧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用影像声情并茂地演绎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这也且罢,就说现代文明已经可以说五花八门尽善尽美,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量爆炸般更新,且问,如果我们是新旧时代交集的人,现在到底留在脑海中的是那些脑残的影视快餐,还是我们古老的文学艺术,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虽然过去的东西略显凝滞落后甚至有点陈腐,但是心底里的记忆永远都会定格在那个时代或者说定格在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思想深处的记忆。这有几个原因,首先,记忆最永久的永远是少年时代;其次,文化艺术的单一匮乏,一样文种的反复出现,虽然单薄却让人铭记,现在的文学艺术多到只能让人囫囵吞枣,很难让人定下心来认真去关注一本书一部戏一场电影,所以还真的没有我们过去的年代,一部戏,一本书可以反反复复地去看,去琢磨,去品味,去实践,或者一辈子受益于这一点也未可知。一个例子:没有电脑,红楼梦可以看4遍,现在想看一遍都难,虽然电脑的信息量爆棚,自我感觉,阅读量锐减,一些观念的形成还是得益于过去的阅读;第三,就因为过去不发达就单一,也就凝重,也就经典,也就让人受益匪浅。人需要打量的阅读,其实是说的有质量有收获的阅读,我们这样的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其实不如只看经典来的有益。作者一篇散文让人思索颇多,感慨颇多,皆因作者的文字触动了我们心底那根仿佛尘封多年,又被现在文明弄得有点茫然迟钝的神经,觉得那年月那难道的精神享受的难能可贵。就像稍晚一些的邓丽君,若问好多人,你最喜欢谁的歌,许多人会告诉你还是喜欢邓丽君一样。不能说一切都是旧的好,应该说还是真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东西最好,就像我们曾经舍弃棉布,现在又从新懂得一般,千奇百怪的饮品怎么也不会取代白开水,好的文章亦是如此,永远的精品都是生活的提炼,感情的注入,思想的升华,文采的飞扬。我想作者此文不出其右吧。让人能喋喋不休的是好文章吗?不管咋样,我想了于是我写。感谢作者,进步的飞速让人刮目相看。【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15 14:23:32
  谢谢健姐,你辛苦了,你的博闻广识总是让你的编按妙笔生花,引人入胜。你的每一篇编按不亚于一篇篇美文,总能引古通今,一路畅想。是啊,现在社会发展,随着电子产品的无孔不入,许多优秀的古文化古民俗在逐渐消失或者失传,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永远的怀念和回忆,于下一代是没有感觉的。有时候想起就很悲哀,不知道这是一个社会的幸还是不幸?问好姐姐,冬日安好!抱抱。
云飘碧天
2 楼        文友:大根        2017-01-15 18:32:02
  又是一个精品,祝贺你云儿四妹子!
回复2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15 19:37:21
  呵呵,精品文章要求可高了,我只能努力用心写就是了。问好三哥哥创作愉快!冬日安好!
3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1-16 05:50:53
  习惯性来网上看看,就看到云飘丫头的文章了,老哥先来报个到,然后再去欣赏。
卫斯理
回复3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16 17:05:34
  给卫哥奉热茶。
4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1-16 05:53:59
  皮影戏说实话老哥没看过,看也是在电视里看到过。云飘丫头这篇介绍以及描述自己小时候看皮影戏的经历老哥看了文字后,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仿佛那人山人海,那诱人的皮影戏就在眼前。
卫斯理
回复4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16 17:07:35
  卫哥过奖了,我现在写文感觉没有深入,总是写的粗糙,退步了,是懒了还是江郎才尽了?
5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1-16 05:55:57
  老哥这一阵琐事烦心事缠身,大概一个多月没写文了,同时也觉得灵感没有了,很佩服丫头不是诗歌就是美文。赞一个。愿你文思泉涌,多出佳作。远握。
卫斯理
回复5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16 17:10:01
  我也觉得自己才思枯竭,写文写诗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感觉没有从前写的好。不知道为什么?希望卫哥早日摆脱烦恼,多出佳作!遥远祝卫哥一切安好!
6 楼        文友:浪漫之秋        2017-01-16 17:11:24
  很佩服妹妹的写作功底,只是我对散文和小说一知半解,只能点赞欣赏,妹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云飘碧天        2017-01-17 00:04:13
  我也觉得自己最近在退步,写的越来越不满意了。也许心未静,也许才已尽,反正写出来的东西都不尽人意。看来要不多读书充充电了,否则跟不上别人的步伐了。姐姐的侍登上峰造极,也是我所达不到韵。也是各有所长吧?姐姐安好!
7 楼        文友:烟火寒寒        2017-01-19 22:07:33
  不该加精的加精,不该加精的全部加精。有些人的脑子里肯定有虫洞。
微信:xiaosa7069
8 楼        文友:汤木        2017-03-10 15:23:16
  我的人文启蒙也是皮影戏、说书、地灯这些传统加地方戏的文艺形式。偶尔能看一场剧,就是大戏了,管不了是京剧还是豫剧。大班子,人多,到一个村,说是有照顾和奖赏的意思,不然,请不起的。看得人五迷三道,想入非非的仙女,溜到后台,竟是一些老太太,还有的竟是老男人,让人大失所望。当然,已见过一些杂耍、卖艺、狗皮膏药、魔术等等的。甚至于抽老千,对于那时的我们也是开眼界的一种艺术了。现在看来虽觉不足道哉,但却无形中构筑起了我、我的伙伴、我们这一代的农村娃的最基本的人文骨架,撑起了很多很多中国人的人文脊梁,成就了我们人的雏形,是我生命中不能消失而有决定作用的一部分。非常感谢云妹儿娓娓道说给我带入了一段最好、最美、最纯情的生命回忆和体验。文不点墨。衷心感谢!真诚祝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