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说面(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说面(杂文随笔)


作者:老生常谈 童生,64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2发表时间:2017-01-17 08:24:58

这里说的面是指面条,好像老北京都这么说,惯了,至于为什么不说面条,我一直没弄明白。
   老北京人对面,仿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夏天是“头伏饺子二伏面”,过年是“初一饺子初二面”,来了客人是“出门饺子进门面”结婚是“子孙饽饽长寿面”,过生日这碗长寿面可比蛋糕蜡烛重要的多,婴儿降生后的“洗三”这天,一定要吃“洗三面”。就算人死了,“接三”这天还要请亲人街坊吃顿“接三面”……可以说面伴随着北京人的一生。
   北京的面以炸酱面和打卤面最为经典,也最为著名。
   炸酱面,酱是关键。所用的酱必须得上好的干酱或是地道的黄酱。肉一定要选肋条骨上的五花肉,要稍微肥点儿最好带肉皮,这样吃的时候有嚼头。做法更是讲究,先要用凉白开(有人主张用好酱油)把干酱化开搅匀,这样才能使酱香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五花肉连皮切丁(其实去皮也行,只是要多少带点儿肥肉),先同葱、姜、蒜一起在油锅里翻炒,要把肉中的油煸出来,然后倒入黄酱,小火咕嘟,这样肉丁才能入味,酱香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的诀窍是:油要多,酱要少,料要足,水分要耗尽,这就是所谓的“小碗干炸”。
   一般来说炸酱面主要选用两种面条——抻面和切面。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抻面,和兰州拉面压根儿就是两码事儿(据说兰州拉面的面中以前放的是蓬灰,现在用食用碱或是别的添加剂,吃起来难免有点儿涩口,所以要加汤加菜还要搭配卤牛肉,大量的使用辣椒和花椒,这样才能压住杂味,但不适合咱们北京民间的这几种浇头)。北京抻面是先将面擀成大片,再用刀切条,滚上一层干面后,双手拎起一抻,就可入锅,透着几分豪爽(手艺好的白案的师傅能把面抻得很细,往往讲究入锅之前再饶上一扣)。切面就是手擀面,也是纯手工制作,面要和得硬点儿,把面擀成薄片,而后洒上干面(最好用细的白玉米面),叠成几层,然后再用刀切成细丝。这两种面吃起来筋道,但不硬。其实机器压的面也不错,口感爽利,只是不要加别的东西。吃的时候,您可以从锅中直接捞出,这叫“锅挑儿”,也可以放入凉水过一下,叫“过水面”,本人偏爱后者,原因在于过了水之后的面条更为爽滑。
   最后说说这面码。面码就是随面一起拌着吃的新鲜蔬菜,老北京人吃炸酱面的面码是随季节而变化的,讲究点的人家还要吃“全面码儿”。豆芽芹菜黄瓜豆角均可,青蒜豆嘴水萝卜都行,鲜嫩的香椿芽是时令佳品,刚掐下来花椒芽更是难得,少不了的是蒜,紫皮的最好,独头的更佳,刚下来嫩蒜头是极品……关于面码儿,有几句顺口溜“青豆嘴儿、香椿芽儿,嫩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根儿尖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焯江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 挺好玩儿的,大抵不错。 其实,老百姓过日子,根本没那么讲究,过去有菜码就不错了,就是就着一根黄瓜半头蒜也能吃得挺香。
   打卤面的卤中肥瘦肉片鸡蛋黄花木耳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有一点石花菜(也叫鹿角菜)味道才够正宗。打卤最好用高汤,骨头汤肉汤也行,用水就差了点儿,至于素卤,得单说,如果做好也好吃。总之用料要足,芡要合适,出勺之前点明油,加一点葱花或蒜末,勤行管这叫倒炝锅,这样味道才窜(这个字真不会写),以前一般不加西红柿,因为这东西清末民初才在民间传开,最早当观赏植物,后来才成了蔬菜。因为卤子讲究,而且内容丰富,菜码往往可以相对简单一点,甚至干脆省了,何况菜码多了拌出的面卤子容易泻,效果到不一定好。如果只用鸡蛋西红柿打卤,几乎就是糊弄事儿,不如吃点儿别的。
   麻酱面也好很吃,调麻酱有人主张用香油有人主张用白开水水(我主张各放一半,先放香油再放水),大约各有特点,只是一定要分几次加入,并且顺一个方向调,加盐的时候最好放一两滴醋,一位老先生告诉我还要稍微放点儿白糖,我试过,好吃。
   此外,还有现在鲜为人知的“咸汤儿面”和“羊肉氽面”。
   所谓咸汤儿是将头年腌咸菜剩下的汤加花椒大料经火上熬制而成,旧时往往配荤油(就是猪油,旧时是最常吃的食用油,有人甚至只用炼过的猪油拌面,据说香而润滑,我没试过),现在觉得太腻了,也不怎么健康。可以调整一下,改用植物油,也不赖。与之相似的是花椒油,先用油炸花椒,要点是花椒要稍糊一点儿,去掉麻味儿,然后加酱油和盐炝一下。
   “羊肉氽面”据说始源于宋代,盛于元代,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一书中就有用羊肉蘑菇等浇面,以胡椒、盐、醋调汁能补中益气的记述。老北京人做“羊肉汆”,多选羊的胸脯、腱子肉加水先炖七八成熟后切成丁,加入已泡发好的口蘑、黄花、黑木耳与姜片、花椒盐、酱油、料酒、味精煮熟,浇在面上后再撒上些香菜、胡椒面儿,食之清香不腻,补气强身,食后出一身透汗,周身舒服。至于现在白魁老号的羊肉面,则是就是灶温的一窝丝与白魁的烧羊肉羊汤的结合,烧羊肉是先煮后炸,很有口感。
   此外还有茄子汆、扁豆汆和倭瓜汆,也好吃,而且健康。
   另外还有炒菜面(就是只准备炒菜和面,无卤无酱,吃菜之余,以剩菜拌面),不入流,《四世同堂》说老爷子过生日最不济也得吃顿炒菜面,透着无奈;刘宝瑞的《君臣斗》刘墉说请文武大臣吃炒菜面收和珅为徒也只是个包袱儿,刘中堂再不济也不至于那么寒酸。
   更惨的就是白批儿了,只是一碗白面,还不及南方的阳春面。
   旧时还有荞麦面、两样面(即麦面和玉米面)、绿豆杂面等,现在除了绿豆杂面在涮肉时偶尔还能见到,别的大概都见不到了,至于榆皮面压饸饹,好多人大概都没听说过。
  

共 22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吃穿住行,吃在最前面,也最重要,老熟人在路上见面,先问“你吃了么”就饱含着最大的关怀。在吃的方面,老北京人对面仿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面伴随着北京人的一生,炸酱面和打卤面最为经典,也最为著名,其用料考究,制作程序复杂;还有现在鲜为人知的“咸汤儿面”和“羊肉氽面”,寥寥数笔,也引人注目;另外还有炒菜面,更惨的就是白批儿了,一笔带过,可有可无。读着读着饥肠辘辘起来,一个吃货到这份上也算超级吃货了,哈哈。这篇文字趣味横生,读过余味缭绕,几日不绝,值得推荐。【编辑:水之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之梦        2017-01-17 08:34:11
  喜欢吃面食,情有独钟。读了这篇文字,真的想做一碗炸酱面或者打卤面了,或者一碗“咸汤儿面”和“羊肉氽面”。
   感谢您对古韵的支持,问好老师。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1-17 09:10:02
  光看完一个炸酱面我就馋死了,话说老生,你是开面馆的吗?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