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四月芳菲尽 ——说说《人间四月天》里的几个人
40节《人间四月天》全部看完了。徐志摩的一生都在为爱奔波。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话其实是很宿命的。然而,许多时候,人生也不过如此而已。
被徐志摩休掉的结发妻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挚爱一直未变。张对徐本人对徐家再好,但她的性格和气质决定了她永远成不了徐志摩的所爱,徐需要的只是张生活上的帮助。
那么,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灵魂伴侣吗?陆小曼之于徐志摩,是美丽的外表,是孩子气的任性,是绵长而热烈的爱慕。徐志摩之于陆小曼,是死水中的一个涟漪,是空虚寂寞遇上了真性情,是腻味儿的情话代替了井井有条的呵护。实际上,徐与陆结合后在一起的日子,在外奔波的徐每次回到麻将声声、负债累累的家中,得不到悉心照顾和体贴的他,更是身心疲惫而又无可奈何。如果,徐志摩没有在飞机失事中早逝,他与生活奢侈沉迷玩乐的陆小曼能有明媚的未来吗?
真正能给徐志摩带来心灵慰藉和振作的只有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林徽因的内心深处是爱徐志摩的。可是爱上这么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就像爱上了一阵风,谁知道他明天就会飞到哪个角落里去?浪漫的人可以去爱,但难以托付终身……如果林徽因真选择了徐志摩,徐志摩的善感多情也许会使茉莉花一样的林徽因谢得更快更早。林没有选择才情横溢的徐志摩,而选择了梁思成,我想,除了如林自己所说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平静,也许还另有因素吧。
张幼仪,是徐志摩困难之时,一杯解渴的绿茶,是徐志摩生活上的救驾之神,却过于沉闷听命;林徽因,任何时候都是徐志摩心中醇香四溢的浓咖啡,是徐志摩梦中的仙,感性地给出了纯真的爱,却理性地嫁做他人妻;陆小曼,是徐志摩贪饮的一杯毒酒,是徐志摩着迷的魔,爱的大胆热烈,为他几近枯萎的爱情之花带来又一个短暂的春天,徐在沉醉中快乐,却在醒来时痛苦……其实,这每一个人,都是浪漫诗人徐志摩所需要的。
听说徐志摩的死讯后,三个女人,在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为他痛哭流涕。“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得到三种不同类型尤物女子的深爱,对于诗人徐志摩来说,短暂的一生也是有所“幸”的。
离异夫妻能化为真诚的朋友;没有结果的爱情能演绎成纯洁的友谊;即使志不同道不合的两情相悦,也如烈酒一样香浓。这些,对于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和宽厚善良的梁思成来说,没有一定的高境界是做不到的。这是《人间四月》杂而不乱的情,也是《人间四月》纯粹的美,只能让被红尘所困的凡夫俗子徒生羡慕之意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恋爱会过去,经历会留下。爱情是奇妙的,它与记忆共在,与生命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