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我的空中楼阁》结构质疑

  《我的空中楼阁》结构质疑


作者:金龙 秀才,174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8发表时间:2017-01-23 20:21:25
摘要:对《我的空中楼阁》的结构,前人已有“定论”,作者不敢苟同,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
   关于《我的空中楼阁》的结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有关练习中有如下提示:“课文前半部分主要写自然景物。”“课文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该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至于这前后两个部分的分界应划在哪里,相配套的语文第一册《教案》、《教材精析精练》(高一语文上)(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认为第一部分包括1至8自然段,第二部分包括9至18自然段(其中《教案》认为是9至17自然段,有误)。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志鸿优化设计丛书”语文(高一上册)教师用书也采用了以上分法。《教案》更是列出了较为详细的结构总表:
   第一部分、立足小屋之外,写小屋和周围环境(第1至8自然段)
   小屋和山(山外远观全景)(第1至3自然段)
   小屋和树(山上近看局部)(第4至7自然段)
   小屋和树(山下仰望,先局部后全景)(第8自然段)
   第二部分、立足于小屋,写周围环境与小屋(第9至17自然段)
   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第9、10自然段)
   小屋的空气和光线(第11、12自然段)
   小屋和外界的交通(第13自然段)
   小屋夜晚的情景(第14至17自然段)
   《教材精析精练》所列出的结构图如下:
   立足于小屋之外,看 1、写小屋与山的关系
   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
   系(1至8自然段) 2、写小屋与树的关系
   我的空中楼阁 1、写小屋的花园
   立足于小屋,看周围 2、写小屋的空气与光线
   环境与小屋的关系( 3、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
   9至18自然段)4、写小屋夜晚“雾失楼台”的情景
   5、写小屋自然形成之美
   只要我们仔细加以推敲,就可发现: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案还是教参,它们在对《我的空中楼阁》的结构的分析都不是无懈可击的。现提出几点,以示质疑。
  
   二
   要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把握文章在结构上的总体特点。《我的空中楼阁》在结构上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如果按照上述教材、教案和教参的理解,把它们分为“主要写自然景物”和“主要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这两部分,或者分为“立足于小屋外,看小屋与山的关系”和“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这两部分,那就等于肯定了全文在结构上总的特点是并列式的。这种解释首先不能解答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归属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请大家注意其中的“地利”“鸟语盈耳”“门外”这三个词语。如果按照教材、教案和教参的分析,这三个词语都只跟第二部分(9至18段)有关,而跟第一部分(1至8段)无关,那就说不过去了:空气清新、光线柔和、小路便于行走,这当然是“地利”了。但是,位置的恰倒好处(有山)、周围的绿化好(有树),难道就不是小屋所占的“地利”?要使“鸟语盈耳”,你得为“鸟们”提供一个鸣叫的“场所”吧?离开了第一部分写到的“树”,你难道叫“鸟们”一天到晚飞在空中“鸣叫”不成?“花园”在“门外”,“云霞”在“门外”,“小路”“灯光”在“门外”,难道“山”和“树”就不在“门外”?
   毫无疑问,结尾的这三个自然段并不像教材、教案和教参所分析的,只对第二部分起作用,而是对上面的所有内容起到一种“总结”的作用。这样看来,全文的结构就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分总结构了。
  
   三
   那么,这在“总”前面的“分”的部分,是否也如教材、教案和教参所分析的,以第8、9自然段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呢?这就得分析它们据以划分前后两部分的依据是否合理。
   如果按照教材的分析,前半部分主要写自然景物,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那么,就会出现以下问题:课文前半部分在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是否也写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后半部分在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时,是否也写了自然景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前半部分既写了自然景物,又写了作者的感受;后半部分既写了作者的感受,又写了自然景物。“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感受”水乳交融,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可以草率地将它们截然分开呢?如果说这两个方面不可以截然分开,那么,人为地将它们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这不等于在一杯冲好的牛奶中,硬要分出哪是牛奶哪是水来吗?
   如果按照《教案》的分析,第一部分作者的立足点在“小屋之外”,第二部分作者的立足点是“小屋”,那就更加牵强附会了:第一部分作者的立足点在“小屋之外”,没错。因为“山”在“小屋外”,“树”也在“小屋外”,断没有“山”和“树”都“跑”到小屋里的道理。第二部分作者的立足点仅在“小屋”吗?绝不。从“花园”“云霞”“光线”“立足小屋”可以体察得到,但“山路上行走”的感受和夜晚灯光所形成的“空中楼阁”的印象,却是在“小屋”内无论如何也体察不到的。也就是说,第二部分作者的立足点并不仅限于“小屋”。既然如此,这“小屋之外”和“小屋”的立足点的区分,就失去了依据。至于它所分析的第一部分“写小屋和周围环境”和第二部分“写周围环境和小屋”,除了有玩弄文字游戏的嫌疑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再看《教材精析精练》的分析。在“立足点”上,它采用的是和《教案》同样的说法。所不同的是它认为第一部分是写小屋与山的关系,第二部分写的是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这就更让人不可思议了:因为第一部分除了写小屋与山的关系之外,还写了小屋与树的关系。说第二部分写了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没错。但第一部分中的“山”和“树”就不是“周围环境”?假如说第一、第二部分都写到了“周围的环境”,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区分出两个部分来呢?
   因此,我们认为:除了最后三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抽出来之外,前面的所有内容是一个整体,没有必要再去划分什么“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
  
   四
   从全文看来,作者在安排《我的空中楼阁》的结构时,有许多随意性。这一方面符合了抒情散文“形散”的特点,只要围绕着所写的对象“小屋”,只要能表现小屋是“我的空中楼阁”,只要能抓住这一“神韵”,对有关材料的处理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另一方面也符合作者所追求的独立自由、无拘无束的写作心境。如果像教材,教案和教参分析的那样,作者在结构上刻意营造的话,那还有什么“独立、自由”可言?还有什么“自然”可言?
   令人深思的是,像这样在结构分析方面明显存在的瑕疵,竟然会在有权威的教科书中出现。甚至所有的教案、教参都以讹传讹。难道人教版的教材里的内容,都是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如果大家真的都是这么认识的话,那不仅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而且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悲哀了。
  

共 28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对读者来说,不只是了解《空中楼阁》一文的结构问题,同时也在启迪作者们,写作时要考虑文章怎样结构的问题。文章先引述了权威参考书籍对该文的结构解读,然后作者对这些权威书籍的解读提出了质疑,阐述了作者的理由和看法。作者的这种研究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这样的文章对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悟性也是很有帮助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1-23 20:27:52
  赏析文章也好,质疑性文章也好,不只是作者更深刻地理解所读作品,同时作者读出的结果也能引导读者去更深入地思考作品,这就是赏析文章能带给读者的最大好处。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金龙        2017-01-24 09:46:47
  编辑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