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希望】那年的除夕夜(散文)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天涯海角的游子们携妻带子纷纷返乡,在潮涌般的春运人海中,风尘仆仆地踏上家乡的土地。而家乡的父母亲人,正备好年货,等待一场久别重逢的温暖团聚。这时,列车上、长途大巴上或通往城乡的每一条道路上,正有无数双迫切的脚步恨不得长了翅膀,早早飞回那个叫做“家”的地方。于是,每一双游子的眼睛里,便多了几分湿润的渴盼。
当然了,在社会的万千职业中,并不是所有岗位上的人们,都能够享受举家团圆的喜悦。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螺丝钉”一样的敬业者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在万家团圆的喜庆时刻,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放弃了本该属于团聚的宝贵机会,而这样的群体,在所有的劳动者当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每到除夕,当我们欢聚在家中,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聊着家常,享受着团圆的温馨时,却有很多人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印象里,参加工作二十几年来,唯一的一次在工作岗位上守岁,大概是96年的春节。
那一年之前,我们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困扰,我所在的企业像很多家企业一样,效益滑坡,举步维艰。似乎也是从那时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下岗职工”,此后的很多年里,这个词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形态,也记录着一个群体艰辛而难忘的生存状态。我便也是从那时开始,暂时离开了单位,到一家寻呼台做了一名寻呼员。那时正青春,也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对前途有着几分憧憬,更有着几分迷茫,不知未来在哪里。努力着,也失落着,寻觅着,也纠结着,日子就那样一天天地悄然流逝,青春的色彩忽明忽暗。
那个时代,不像如今的通讯设备这么先进,手机还未普及,电脑也是凤毛麟角,互联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那时有一种最先进的通话工具,俗称“大哥大”,就是手机的前身,是少数财力雄厚的成功人士青睐的通讯工具,打电话时犹如举着个大板砖,那样子活脱脱一个“土财主”。多数人当时所用的通讯产品是BP机。最初是数字机,只能显示电话号码,后来升级成了汉字机,能显示简单的汉字句子。而将所有信息串联起来输送给广大用户的,便是当时曾风靡一时的寻呼服务业,因而,寻呼台也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做寻呼员的时候,这个行业刚起步不久,当时我们的用户大多是公安系统的内部相关人员,寻呼内容也常常涉及一些刑侦方面的信息。比如:哪儿发生了刑事和治安案件,哪儿发现了破案线索,通知火速出现场等等。更有甚者,大半夜的打来电话,说有报案在某地发现了无名尸,要把信息传呼给其他的刑警或侦查员。等信息发完,我们值夜班的两个女孩子也着实被吓得不轻,瑟瑟地,不敢想象刚刚那句话的延伸场景。
96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儿,正赶上我值夜班,第一次在工作岗位上过除夕夜,自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在岗位上跨年,别有意义;紧张的是,越是年节特殊时期,越怕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我们虽干的是寻呼服务,但我们同时又是公安行业的信息传输后盾,使命重大。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时代,一切户外的移动信息,都要靠寻呼服务来送达,尤其是这个特殊的行业,更是不敢有半点疏漏。所以,也深感当时的这项工作意义不凡。总之,当万家灯火照亮城市的夜空,当爆竹声声辞旧迎新,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未来的期盼,我们在工作中迎来崭新的一年,也在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当晨曦点亮了被鞭炮声渲闹了一夜的“年”,我们在大年初一的第一缕霞光中下班回家。一路上所遇的人们,脸上皆挂满喜气洋洋的彩霞,映照着那些单调的柏油路,和路旁那些永不疲倦的法国桐。仿佛它们都在向我致以新春的问候,仿佛我的除夕夜换来的,是这安宁美好、喜庆祥和的晨光与微笑。
后来,单位进行了兼并重组,召集所有在外的人员务必回去报到,不回就辞退,因而,我也就告别了那段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到了单位。直至如今,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不论工作怎样辛苦怎样忙,却再也没有在除夕这天上过夜班。
又是一年除夕夜,想起二十年前工作岗位上守岁的往事,依然恍若昨日。今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在老家寒冷的屋子里,挤在一张大床上,一人一部手机,发着信息,抢着红包,还在手提电脑上看着迎新春晚。当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听着由远及近的爆竹声将夜的宁静撕裂,除夕夜弹跳般的跃进了农历新年的门槛,感觉时光很温馨。而岁月,也已在不知不觉中旧貌换新颜,那些在旧时光里曾经占据和主宰过市场的通讯设施,早已被如今飞速更新的电子产品所取代,一切沟通都不再需要借助于外界平台,而是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交流的乐趣,更可以畅通无阻地尽享网络的便利。
时代发展到今天,是科技创新领域不断突破的结果,也是我们国人自强不息奋斗的必然收获。回望旧时光里那些泛黄的往事,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缩影,就一点一滴地呈现在眼前,二十年光影,折射了曲折的社会发展历程,也留给我们太多的感慨。
旧岁已去,新春绽放。每一个除夕夜,都是新与旧的衔接和过渡,也是我们最注重的团圆欢聚的时刻。时光无声无息地流淌,将一切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唾手可得的现实,也将一切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技术,与最前沿的高科技成果接轨,幻化出今非昔比的荣耀光辉。
依然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举国欢腾的时刻执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习以为常,用奉献的情怀诠释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当星火璀璨的除夕夜温暖了千家万户,当我们在和平安宁中享受着团圆的喜庆,请不要忘记,此刻,正有无数同样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劳动者们,正在守护着我们的团圆,正在为我们的社会创造着价值,奉献着热情,坚守着责任。
那年的除夕夜勾起了我的怀想,让我的思绪忍不住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我为那些在春节期间默默奉献的人们祝福点赞,也对他们由衷的充满敬意,正是有了这些坚守和奉献,才有了万千家庭那温馨祥和的灯光,也才有了我们美好团圆的中国年。
老师用怀旧的心情回忆在96年在单位值班的事,谁不想和亲人在春节团聚?可是为了工作他们默默地奉献最后老卫像那些春节仍坚守岗位的人们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