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过年话鞭炮

编辑推荐 过年话鞭炮


作者:沧海扬沙 举人,3606.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5发表时间:2017-01-31 15:28:51

过年放爆竹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人民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关于鞭炮的说法,各个历史时期都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编炮一直到鞭炮。起源于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现今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演变的历史。
   据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中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说: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明、清时变成了民间的娱乐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过年也是必放鞭炮。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但过年的鞭炮是不可少的。富裕一点的人家,买一盘或两盘炮仗,等年三十和年初一时燃放,家庭困难户,买不起一盘炮仗,宁愿少卖点肉,也要买几个炮仗放放。下饺子时放的鞭炮更是不能少,买不了大盘买小盘也要买一盘。到了六七十年代,政府提倡节约,但人们仍要买鞭炮燃放过年。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经济越来越好,过年放的鞭炮花样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等都要放爆竹。
   燃放鞭炮都是喜庆之事,如果不注意安全,引发事故,就会适得其反。所以燃放鞭炮一定要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确保燃放鞭炮的安全。

共 14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鞭炮,在新年之时必用之物,燃放鞭炮,代表喜庆,并有驱邪镇宅的作用,当然,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追根溯源,始于西汉,发展于初唐,至今,鞭炮爆竹花样众多,为了讨个吉利,人人不惜多多燃放,这样,安全又成了新的隐患。不管如何,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婚丧嫁娶都免不了燃放爆竹,生产爆竹已成文化企业,保留文化,保证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文字有感于现实,所言真实在理,读来给人感思的,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1-31 15:52:36
  欣赏朋友的文字,感谢支持江山散文,祝您新年快乐,新春大吉!
   同时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沧海扬沙        2017-01-31 20:25:23
  祝您鸡年大吉,阖家欢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谢谢您的编稿和言简意赅地评语,您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