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黑社火,黄土高原夜空下唱不尽的悲欢事(散文)

精品 【江南】黑社火,黄土高原夜空下唱不尽的悲欢事(散文)


作者:王选 秀才,260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9发表时间:2017-02-05 13:38:06

在西秦岭,正月里,要吃甜醅,也叫甜酒。做甜醅,得选饱满的麦子,用水闷潮,在石塌窝里一下下杵,杵掉麦子的衣赏,再簸净,淘洗,晾成柔干,按比例撒上用来发酵的酒曲,然后装进大笸篮里,捂上一层褥子,两层被子,三层衣物,放在热炕头,等发酵成熟。煮甜醅,是个手艺活,麦子煮的软硬,酒曲的比例,炕的温度,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一笸篮麦子的命运。酒曲太少,干涩无味,太多,会发苦。麦子太软,一包水,太硬,如一堆豌豆。炕太冷,甜醅起不来,发酵不好,太热,起的快,但就酸了。而这一切,全靠女人们的一双手和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经验和传承。在秦源,女人们熟练的掌握着制作甜醅的秘诀,少有失手。而掌握这种秘诀的,除了女人们,还有一个例外,就是赵喜娃,也会做甜醅。赵喜娃是秦源也或许是整个西秦岭唯一会做甜醅的男人。
   一碗甜醅,加了开水,有稀有稠,可吃可喝,都是待客的好东西。当然,正月里,吃甜醅,就得看社火。在苍茫贫瘠的西秦岭,社火,分黑社火和马社火。黑社火,晚上演,要挑灯伞,划旱船,耍狮子,但还是以唱为主。马社火,在白天,以扮相为主,妆成神话人物,骑在马上,走村蹿巷。秦源村,村小,人少,牲畜更不多,喂马的也就几户人家,不能骑驴,骑驴会被外村人笑话。所以,秦源是耍不起马社火的,只能耍黑社火。秦源的黑社火,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而这黑社火的角儿正是会做甜醅的赵喜娃。
   三天年一过,先人送了。赵喜娃就火急火燎的挑头张罗起了社火的事。其实,这社火耍不耍,啥时候耍,每年都有秧歌头,由他们决定的。但赵喜娃等不住,心里抓的慌,喉咙里痒的紧,憋了一年了,就想在四里八乡甩开膀子、扯开嗓子,唱一曲。
   社火年年耍,人是那几个人,家当也是那几样家当,曲儿还是那些曲儿。在赵喜娃的鼓动下,几个人撇过秧歌头,凑一块,商量一下,说耍就耍。破了的家当,修补修补,就好了。忘了的词儿,念叨念叨,就会了。用赵喜娃的话说,只要鼓打起,神就来了。
   先在村里耍几场,一来热闹热闹,二来彩排磨合一下,免得在别村丢丑。耍秧歌的地方就在赵喜娃院里,反正他是个老光棍,怎么折腾都没人管,再说他家院子,是个浪场子,没有院墙,除了两间土坯房,就再无它物了。耍起社火,地方宽展,站的人多,还向阳避风。村子里耍社火,多是图个乐子,谁挑伞,谁耍狮子,谁扮丑角,谁唱曲子。一年又一年,人们心里是熟稔的。真正的社火,要去外村子耍,既新鲜,又挣体面。
   要去那个村子耍,白天先派人去“发马”,通知对方,联系事宜,好有个准备。天抹黑,一众人,老老少少,在喜娃的带领下,挑着灯笼,在蜿蜒的山路上,踩着未化的积雪,敲打着牛皮鼓和大钹,一路而来。点点灯笼映着星星,如一条火龙,在漆黑的山村夜晚游走。
   到了村口,村里人已在路边迎接。寒暄一番,便去山神土地庙拜神。大家前呼后拥,跟着社火队伍,如一团烟雾,热气腾腾朝庙里走去。
   在庙里,由这个村的秧歌头和喜娃一起烧香点蜡,焚纸化表,朝拜神仙。一串鞭炮炸响后,首场演出就在庙里开始了。先是舞狮,两头狮子披红挂铃,在拳师的引导下,跳蹿腾跃,嬉戏一番。然后,鼓声落,唱声起,在喜娃的带领,大家唱一段《太平年》:
   进得庙门往上看,一盏灯笼挂房檐;
   后堂坐个活神仙,风调雨顺太平年。
   唱几段之后,便去正式演出的地方——打麦场。麦场四周,人头攒动,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侧,排着几张桌子,放着茶水、白酒等。中间,生着一堆硬柴火。火光冲天,火星升腾,热浪汹涌,火光映的人们脸庞红突突的。大火边上,摆着几把条凳。敲鼓打钹的坐于边上,先来一排子。鼓面朝火,遇冷松弛,遇热便会绷紧。鼓面紧,鼓声才有铿锵之势。社火进场,先要狮子打场子,舞狮人由内向外扩充,人们背贴胸,胸挤背齐刷刷后退,腾挪出一块空地。打好场,挑伞的就进场了,进时,边踏步子,边唱“高摇伞,把把长……”然后便是秧歌队,踩着交叉步在灯火通明的人堆里亮相了。秧歌队由着装打脸的“女身”和没有化妆的散场“男身”组成。喜娃就是男扮女装的“女身”,他总是排在队伍最前面,伴着鼓点带领队伍变换队形。几组队形结束,鼓点停,喜娃便亮开嗓子唱起了。他一亮嗓,便赢得了满堂彩。这一开始,唱的是伞曲子,内容现编,一般四句,但要押韵,中间停顿一下,钹鼓助兴。伞曲子都是现遍现唱,前一个唱,后一个想,前一个唱玩,回到队伍后面,下一个接着唱,如此循序。喜娃天生好嗓子,中气充沛,音韵婉转,又风趣幽默,好句连连,几轮下来,便出尽了风头。
   这个场子平又平,马驮金子驴驮银;
   骡子驮的聚宝盆,金银财宝滚进门。
  
   高高山上一群羊,贱脚踏在贵地上;
   进得庄来雾腾腾,家家都是有钱人。
   ……
   唱毕伞曲子,就到唱社火曲了。
   社火曲,都是固定的曲目,一曲一个题材,一曲一个典故。有《李三娘研磨》、《南桥担水》、《女贤良》、《十对花》等,或教化世人,或歌颂爱情,或赞美品行。在喜娃的带领下,一首首高亢、嘹亮,押着韵味,带着野性的词曲在人堆里滚动,升腾,慢慢消散了正月清寒透澈的夜空里。
   这么多年,喜娃最拿手的还是《绣荷包》,这也是他的压轴曲,好多邻村里的人摸夜路,赶七八里来,其实就为了听他的《绣荷包》。尤其老人们,懂社火,不比年轻人,为了图热闹,或者骚扰人家姑娘。他们提着小马扎,挤在人前面,马扎一支,屁股一放,稳妥妥的坐好,真是入了戏的看。看着,时不时点点头,时不时说,对,就这个味。偶尔,还会掀开嗓门和几句。
   社火唱毕,也就到凌晨了。村里人恋恋不舍的回了家,还念叨着那个装“女身”的唱的真是好,那声音,那走手,在这方圆几十里,啧啧,没得说,看了大半辈子社火,现在,能唱这么好的,还就他一个了。正月的夜晚,月明星稀,四野寂然,人们带着最后的余温,踏着白雪上薄薄的月光,背着家当,说着笑着,回到了村庄。
   喜娃和众人一一告别后,也便回了家。他的耳畔还萦绕着钹鼓的铿锵声,还盘旋着曲子的音韵声。
   这样的社火,在西秦岭,能耍到十五过了。

共 2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着这篇文章,一股浓郁的民俗气息铺面而来。读者随着作者的文字感受到了西秦岭的黑社火,而赵喜娃这个人物形象也一下子鲜活起来。社火民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含着相当丰富和重要的伦理文化因素,是社会文化娱乐与社会教育结合的主要形式,作者通过文字带领读者了解了土色土香的黑社火文化,字里行间朴实而自然,画面形象而生动。 赵喜娃是黑社火的传承人,那些社火的音律,韵味儿都融入了骨子里。文章再现了传统文化特色,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呼吁与传承。精彩,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樱水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7-02-05 13:44:11
  问好选叔,祝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创作大丰收,稿费多多
樱水寒
2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17-02-09 15:47:00
  老师的这篇散文,写了甜醅和社火,而这两样都是我熟悉的。甜醅是母亲拿手的,家乡的社火跟老师写的差不多。拜读学习了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3 楼        文友:宏声        2017-02-10 06:08:37
  宏声读了相隔万水千山的老师美文,虽然我们相隔万水千山,但我们的心近了,聚会在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心心想相连的文友亙相帮助,共同学习,努力前进!拜个晚年!祝万事大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