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唤起“战友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每逢在耳边响起时,就让我父亲想起了1961年前军旅中的战友深情。
1937年,父亲出生在河北省临西县一个小村庄,他与同村最要好的小伙伴宋金海从小就敬慕解放军,立志长大后也参军入伍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1955年是国家实行兵役制征兵的第一年,他俩恰好适龄,当征兵的消息传来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一起到县里报了名。发军装那天晚上,父亲把宋金海留在家里,激动地说起心里话,一夜没合眼。清晨,在双方家人的陪伴和乡亲们的簇拥下,父亲与其他6名小伙伴,胸戴大红花,坐上毛驴车,欢天喜地地到了县武装部,终于实现了从军的梦想。
部队营房驻在辽宁省辽阳市。父亲和宋金海被分配在同一个团,同一个营。他所在的三连与我父亲所在的六连只有百米之隔,每天都想着见上一面,在一起比学习、练本领、畅未来,有说不完的话。
身在他乡的相互启示,句句入心,思想开朗,进步成长。不到半年,父亲当上了连队文书,兼通讯员;随后,宋金海被提拔为连队副班长,兼特殊军需运输司机。从此,“文书”、“通讯员”,与“副班长”、“运输司机”的分工不同,在两个连队、最亲密战友之间的互补和激励中,结下了更深厚的友谊。
父亲羡慕他能带兵、会开车,他夸我父亲文武双全,说:“部队训练是武,文书是文”。没想到,这敞人心扉的一说,在军旅生涯中竟是那样的给力。父亲只有小学六年文化,在连队他得到了连长的赏识,教他刻苦学习苦练业务,使他的素质提高很快。
一次,父亲在连部不远处,见到了一个老大爷摔倒在地,情况非常紧急,他忽然想到了会开车的战友,快步跑到宋金海连队,向他说明了情况,求得到他的帮助。见到他,没等父亲说完,他马上向连长报告了情况,开车前往帮忙……
还有一次他在连队要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写了份材料,但总觉得语言不够精炼,于是找到了我父亲让他帮助进行修改。事后他对我父亲说:“材料得到了连长的表扬,也有你一份功劳啊!”
由于工作出色,他俩在各自的连队都分别立了功、授了奖。复役期满,他俩没能分配在一起。宋金海在省城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某机械厂录用为工人。父亲回到了家乡,组织村民办起了“水稻种植小农场”,不久,被翠峦林业局录用为工人,后来先后担任警察、行政办秘书、组织部组织员和基层党总支书记。
记得1963年阳春三月的的一天,父亲去黑龙江省公安厅办事,想借机看看离别八年的战友,因为没有详细地址未能如愿。但同年初秋的一天,突然单位有人找父亲说:“你的老战友来找你了!”父亲一下想到了他,于是跑到单位,一看正是父亲要找的战友宋金海……
忆起几十年走过的路,老骥伏枥,心志犹在。而今,他继续发挥余热,满腔都是对党和人民永远热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