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 故乡(散文)

精品 【海蓝】 故乡(散文)


作者:清泉之韵 进士,887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45发表时间:2017-02-09 06:45:14
摘要:在故乡过年,从而有机会再一次饱览故乡的风景。然,更多的还是感受到了故乡所发生的巨变。

游子思乡,情通理畅。因为故乡是生命的根,是游子泛舟的海,无论你高低贵贱,身处何方,总有着挥之不去的那份故土情缘,总有一份难以丢舍的眷恋。人及老矣,没有更多的期待,只希望故乡贫瘠不再,富庶永存。让温润暖和的春风吹遍崇山峻岭,让子孙后代永远生活在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中。
   我喜欢我的故乡,更念及故乡池塘那荷花的清香,以及夏夜时,池塘、稻田那青蛙咳咳的鸣唱;我怀念从奶奶就开始耕锄的那一块菜地,在母亲辛勤的耕锄下那一畦畦鲜嫩可人韭菜;我垂涎老屋背后那口清澈见底的水井,炎炎夏日,它清甜凉爽,我喜欢冰天雪地时,井口热气升腾的模样……
   憧憬故乡的美好,沐浴融融的亲情,陶醉了我的神经,想念时,总会情不自禁,梦回五更。我忘不了童年时的每一首歌谣,抹不去每一个曾经独立行走的脚印,追昔每一段曾经的苦难,回顾每一个幸福的瞬间,眷恋孩童时的天真与浪漫。
   乡情乡韵,有如一曲吟唱不完的歌谣。仿佛是一片飘零的落叶,进而上下翻飞,进而左右彷徨。人生的旅途宛如手心的丝丝纹路。当淡淡的乡愁落入手掌,沿着掌上纹路,不停的探索与考究,在无数问号的背后,仍然是我们对故乡这一方热土的深沉守望。
   故乡,在我的心目中总是沉甸甸的,心里总有一份不可替代的尊崇与神圣。那块孕育了我生命,伴我大半辈子的土地,是我这一生也不会淡忘的地方。无论时光长短,得失丰歉,还是闯荡漂泊的征途漫漫,她总是与我的生命紧密相连,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梦中每迷还乡路,总在念念故乡人!
   回头北方望之时,总是怀揣着一个未了的夙愿——故乡早日走出贫困,在分享城里人拥有的现代文明的同时,让曾经万倾苍翠,绿浪涌涌,天空一碧无纤尘的自然美景,能在新世纪再现;让甘雨香风永远润及我们的后代子孙。这又何尝不是游子与故乡亲近,和疏离的交替中所蕴含的原始情怀呢。
   立春已过,雨水临近。在赣粤高速公路,春节返程的高峰似乎刚刚过去,过不了多久,这北上的车流又将再一次呈现。纷纷扬扬的春雨到来时,正是第五个节气的清明,是身游子们最为惦记的日程,这个节日虽然不再是过年时的热烈、喜庆,可在现代人眼里,踏青扫墓,缅怀先人,与过年相比,没有孰轻孰重。
   今年春节,天公作美,没有出现寒风飕飕雨沉沉,山道弯弯路泥泞的情景。在故乡的十几天,天空聚聚散散的云朵,躲躲藏藏的日轮,却成了今年春节一道独特的风。走在路上的人们,心情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轻松。即便是阴森潮湿的山道上,也人头涌涌,转门做客新婚燕尔,走亲访友的中老年人,他们虽然素不相识,却怀有同样的欣喜,一个个春风满面。
   避开了城市的喧闹,感受乡村的味道,这无言是生活的另一种美好。立春后,置身家乡,已是生机盎然,真可谓“万木葱茏换新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勤劳而善良的乡亲,和以往一样,并无太多的奢望。新年伊始,他们所期盼的,仍然是新年风调雨顺,日子安康平顺。就跟这里的大山一样,古树换枝发新芽,山花芬芳透万家。
   依照惯例,今年回乡过年同是小年前后。过年回家,除了看望年迈的母亲,缅怀故去的先辈,留有一定的时间走亲访友,而更多的还是看看家乡的变化。
   尚未踏进家门,便有长辈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岁故乡景不同。”原来,他们都心存感激。感谢党中央的的惠民政策,感谢当地党政实行的精准扶贫!所以,同是过年,与往年比较却是另一番情景,更是另一番心情。
   忆往昔,回乡之路坎坷崎岖难进退,看今朝,国道、省道、县乡道,铁路、公路、乡村路,路路宽敞,四通八达,东西南北任驰骋;车窗外,群峰叠嶂,林海滔滔沁泉涌,云桥上,白云叠叠,雄鹰展翅任翱翔。这真是:山川染绿,日新月异展新貌,千峰竞秀,万木葱茏显生机。故乡变了,若非三百山那银河一般的瀑布为坐标,我都认不出这里就是我的故乡了。
   置身于故乡的山水田园,漫步于蜿蜒曲折的濂河两旁,不时可以听到看到:“流水欢歌,人声鼎沸爆竹响,徐徐清风,百鸟争鸣戏山林”的情景。不再是过去“山河依旧岁月乏,早愁吃来夜愁穿”的困乏情况。漫步于水榭楼台的濂河堤岸,绿树成荫,路道整洁,景致新颖,注重和谐。
   在濂河上游,穿梭于乡间田畴的父老乡亲,他们脸上挂着微笑,眼神里皆透露出几分从容和自信。因为连年的丰收,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平安,党和政府的关怀,都已深深嵌在了群众的心坎。
   与前几年不同的,是这里多了几座古韵悠然的跨河大桥,新城老城遥相辉映,高楼平方错落其中。县郊农村,随处可见爬满青藤的竹篱,圈着一栋栋青瓦红砖,且具有客家人古朴风格的楼宇,尽管造价不高,然,这每一栋楼宇都很时尚,很新潮。一个个村落都变了,惟有我家村口那颗古老的油松没有变,它依然枝繁叶茂,展臂延伸。远远望去,它宛似一把巨大的伞,高高的伞尖直插云霄。
   这颗百年油松成了这个古村落唯一的见证,见证了濂河上下几百年的盛衰过程,记载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地党政的带领下,人民群众为脱贫致富不断奋斗的悠悠征程,它仍将见证新世纪给人们带来的中国梦。
   九龙山的山前后湾,也是故乡一道新增的美景。山脚下,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行行排排绿树成荫;崭新的学校,正在施工中的中央公园,汽车站,行政服务中心等等,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与青山绿水和谐相称。
   游子们无不感叹:哦!家乡的山川田园,在阳光下变得是那样的年轻。看,乳白色的外墙粉刷,淡红色琉璃新瓦,宛如三月里盛开的桃花,与半山腰的山岚交相辉映,让人感觉置身于名家画作的绝品之中!水晶一般的新枝嫩叶,给整个山川带来了生机,蓝天之下的故乡,显然是沉浸在富足丰盈的时空里。此时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了衙斋卧听的板桥老人。时光虽然远去,百姓却一直将他为民请命的精神记在心里。尔今,共产党的干部照样能够聆听这漫山遍野的木竹声,似乎板桥又回来了,一枝一叶也关情。
   近年来,回乡过年成为新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从政的、经商的、当官的、打工的、有钱的、没钱的、路远路近的,均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踏上归程。作为游子队伍中的一员,我也不列外,应当留有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年迈的母亲。
   春风氤氲,山里山外,渐渐从寒冷中苏醒。这样温馨的季节也是走亲访友,兄弟姐妹相聚的大好时机。几天来的走村串户,带给我久违了的喜悦,这心里就像这暖春一样的温暖和欢欣。最难忘的,当然是姐妹弟兄相聚,情与情之间的交融。
   荏苒的光阴,带着我走过了半个世纪。抚今追昔,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不清,唯有安远县城的旧貌,深深地嵌在我的记忆里:并不难记的中山街,西街坝,苗竹街,青年路,盐皇背,电灯下等,已经被近年大规模的改造而旧貌换新颜。若干年以后,你只能通过博物馆才能找到它们苍老的背影。
   历经两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最近几年的发展,同时最令人钦佩的也是十八大以后的领导班子。安远老表都清楚,这个宋代古城得以旧貌换新颜,全在于他们无私无畏,脚踏实地,敢说敢干而干出来的。
   每年的家乡之行总有不一样的亲历,不一样的发现。本次回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党政干部有了最新的做派,被人们敬称为新时代的实干家。由于干部作风的改变,安远半年一小变,三年却发生了巨变。比如,如今现代化的公路网络,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给封闭了几百年的山里人提供诸多的方便,真正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生活平等。
   亲意欣欣子色温,但看一家亲近。在过去,这是多少老人渴望而又不可全及的事情,看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在太平盛世里成长,沐浴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春风,他们心中的喜悦不言自明。
   看到家乡的变化,就等于亲眼看到了县委,政府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那一串串脚印,就等于看到了人民公仆那一颗颗赤诚的心。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无需我们来晾晒,也不要人们更多的表白,正如我年迈的母亲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再珍贵的物品,也比不过共产党的恩情”。
   在家乡过年的游子,无不深情地感慨:回顾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之后一幕幕的沧桑巨变,经过一代又一代新领导人的接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人民生活稳定,社会安然和谐的太平盛世,这心里甜得就像刚刚喝了蜂蜜。
   听风疑似家有喜,望月总思故乡人。这些年来,我们归有时,返有日,然,于故土的这份情缘,于家乡的这份眷恋,却与九龙山同在,与绵绵濂河共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岁月怎样流逝,都带不走我对家乡记忆。九龙山就像父亲那宽大的肩膀,悠悠濂河就像母亲那瘦小的身体,她们走过千年,终于看到了濂河上下子孙的繁荣,武夷山脉的沧桑巨变!
   此行归来时间虽短,而我幼时的兄弟、子侄总是如影随形的全天候陪同。我们登上私家果园,走近层层梯田,淌过一条条小溪,登上层层叠叠的山峦。山依然是那样的绿,天依然是那么的蓝。当我走进山川潭,磨石墩时,原来的乱葬岗,如今被政府规划成了先辈们的寝陵,一行行一排排的陵墓,显得素雅而安静,每每瞻仰过后,想到家乡有了今天繁荣昌盛,对我们的先祖的预言,就会生出百般的崇敬……
   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人以为,有了城市这颗高枝,我们就可以无视乡下的落后贫穷,忽略仍在贫困中挣扎的父老弟兄。直至今日才发觉,身处繁华闹市,看似幸福安逸,但如果没有了农村的富庶,就永远不会有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今天,我终于看见故乡所发生巨变,看到了现代化新城镇,新乡村的美景,以及真正当家做主,过上了新生活的故乡人。土生土长的安远老表又怎不为家乡发生巨变而开怀畅饮!
  
   ——叶禄青丁酉年春作于

共 39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是什么?是一盏灯指引着游子漂泊的心;故乡是生命的根,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割舍的眷恋。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汲取故乡的质朴与善良,在繁华似锦的都市里,没有迷失自己。作者本篇散文具有诗情画意,如优秀的散文诗一般,即有诗的想象也有散文的意境之美。无论是家乡的山水还是家乡的丰盈富足,都在作者的笔下揉合于一,使文章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多了一些真诚和坦荡之气。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1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7-02-09 06:47:15
  问候朋友,祝福好友。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清泉之韵        2017-02-09 22:39:54
  谢谢社长的高抬!因为外孙女在家里带,只能利用晚上的点滴时间用手机写作。不一定好,但我将尽力。问好并祝晚安!
2 楼        文友:锦妤        2017-02-09 06:48:29
  家乡给了您无数的创作源泉,每每看到您笔下的故乡都有心之向往的冲动……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3 楼        文友:锦妤        2017-02-09 06:48:55
  感谢朋友的支持,请您一如既往……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