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的老妈没文化

编辑推荐 我的老妈没文化


作者:崔小玲 秀才,129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5发表时间:2017-02-09 15:24:27

我的老妈没文化 我的老妈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那时候重男轻女思想还相当严重,女孩子一般是不会让去读书的,尤其是在农村。老妈也因为时代的原因,十来岁了才得以进校门,因为年龄偏大,和小自己两三岁的小同学一个班,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没上几天学,随着我大舅家大表哥的出生,妈妈就自动辍学在家帮舅妈看孩子了。
   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短短的学业生涯,也使妈妈认识了常用的不少文字,致使妈妈后来走到哪里,都会经常试探性地猜测某个字的读音。猜对了会兴高采烈,猜错了也理由十足,人家本来就没上过几天学!那个年代,不识字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尤其对女孩子要求更低,认清男女厕所,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然而,在之后的现实生活中,那一代人也真正认识到没文化有多尴尬。生产队里记个公分,公布个账目,瞪着大眼愣是看不懂,更有甚者连钟表都不认识。我妈那时候很庆幸自己上过几天学,加上爸爸在生产队负责记工分,妈妈在一旁看多了,队里人的名字虽不会写,但看了都认识,同龄人还都挺羡慕我妈是个“文化人。”
   但一杯水和一碟子水的深度,还是有区别的,妈妈也在后来越发知道没文化的缺憾了。于是,在我们姐弟小时候,上学读书是一件使命性的事情,只要放学回家做作业,妈妈从来不会叫我们帮忙做家务,假期也很少像别的家长那样,勒令我们下地干活,说是做作业是正事。所以,我和弟弟从小都不会做家务,更不会做农活。记得小时候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秋季的星期天,能吵闹着争取到和妈妈一起下地摘棉花,觉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雪白的棉花一朵朵开放得蓬松柔软,似雪白,比雪暖,摘下一朵,就像把云朵装进挎包一样美。还去地里学着大人的样子割过麦子,菜地里摘过青菜、黄瓜。反正于我而言,和村里的同龄人比,特别不像农村人,因为什么活也不会干。但有一点,学习好,这不能不说和妈妈潜意识里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关。
   我的老妈没文化,但心灵手巧,记得我小时候穿的用的,一针一线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从鞋子到衣裤,从书包到手套。每一件都是妈妈用心缝制的精品。鞋子和衣服上,妈妈还会绣上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做点缀,衣服上还经常缝上精致的小口袋,方便我们装上一些小玩意。书包更是各式各样,碎布头,旧衣服片子,都是妈妈手中的材料,菱形的、心形的、椭圆形的各色布片组合到一起,缝制成精致的小书包,背着上学的路上,大人小孩都羡慕不已。等我们有了孩子,经济条件也好多了,穿的用的都买现成的,不用妈妈再一针一线做衣服了,但小孩子的棉衣棉裤还是要做的,当时街上没有卖现成的,我们姐弟三家六个孩子的棉衣服,又都成了妈妈义不容辞的分内活计。等到孩子们也都长大,不再穿棉衣裤了,妈妈还是闲不住,跟着邻居年轻人学起了绣鞋垫,说白了,就是用十字绣的针法,在鞋垫上绣出各种图案,精美吉祥,有花鸟、有文字,像步步高升、吉祥如意、健康平安等等,一大家子每人至少两双,妈妈足足绣了将近三十双。
   我的老妈没文化,但心地善良。父亲和大伯弟兄俩,我奶奶早逝,爷爷多年来都在我们两家轮流吃住。大伯在四十里外的煤矿上班,大娘因病去世后,爷爷悲伤之余皱起了眉头,担心起自己的吃住问题,爸爸妈妈商量后,独自承担起爷爷的生活起居、吃穿用具。那时候,农村生活还不富裕,妈妈每顿都是热馍热饭侍奉爷爷十多年,直到爷爷寿终正寝。村里人提起妈妈的为人,无不交口称赞。现在说起来,妈妈还总是说,那时候也没啥好吃的,要是有现在这条件,老人会生活得更好些。
   我的老妈没文化,却从来不像嚼舌的农妇们那样,闲来无事说长道短讲是非,邻里邻居谁家有个口角争吵,还都爱找我老妈评评理,老妈总是劝劝东,说说西,赔上功夫磨破嘴皮,最后落得人家能一团和气,她自己也笑嘻嘻地很开心。自家孩子媳妇闹个别扭拌个嘴,老妈总是说自家孩子的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几十年如一日,为的能够家和万事兴。
   我的老妈没文化,不知书但达理。老妈很少责怪我们姐弟,也很少挑我们的理。我们上学时学习紧张,家务活不让沾边,参加工作了,说我们工作累,回家要好好休息,千万不能工作中出错,成家了,又说我们拖家带孩子不容易,还得工作忙家务,回家来,总是这不让干那不让干,以致于我们也养成了回家可得好好歇歇的思想。妈妈手脚灵便时候是这样,现如今妈妈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我们的孩子也个个长大成人,最小的侄子也快上中学了,回到家想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还得眼疾手快,不然,这种活计是抢不到手的。
   细思忖,我们对父母的关爱仅限于年节、换季或是生日时给他们买件新衣服,送点好吃的,老妈已经满意得满脸核桃仁了,还逢人就说孩子们多好多孝顺。父母同大多数农村老头老太太一样没有正式工作,养儿育女田间地头地忙活一辈子,没有养老金的那种。几年前国家在农村推行养老政策,对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养老补助,虽然钱不多,但老妈每每提及此事,总还是笑眯眯地炫耀自己也有工资了。而对于没有经济保障的老人,我的理解是,缺钱给钱、缺衣给衣就是孝,所以近几年,我总是变着法地给老人钱。然而没有正经名堂,他们是不会要的,所以,我就趁着老人生日时发红包,说是现在时兴给老人压岁钱,过年时把钱换成崭新的票子,让老妈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用,衣服不到季节就提前谋划着买好送回家,为老妈减少生活上的开支。而每每这时候,没文化的老妈,总是再三猜测着衣服的价值。
   我的老妈没文化,却在用文化人的方式生活、思考,迎接每天的日出日落。

共 21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妈虽然没文化,但是老妈却知道文化的珍贵,孩子们读书时,让孩子们以学习为主,专心念书,不让儿女们做家务。老妈虽然没文化,却心地善良,专心专意地伺候公爹十余年。老妈虽然没文化,却从来不像嚼舌的农妇们那样,闲来无事说长道短讲是非,邻里邻居谁家有个口角争吵,还都爱找老妈评评理,老妈总是劝劝东,说说西,赔上功夫磨破嘴皮,最后落得人家能一团和气,她自己也笑嘻嘻地很开心。老妈虽然没文化,却知书达理。儿女们上学时学习紧张,家务活不让沾边,参加工作了,说儿女们工作累,回家要好好休息,千万不能工作中出错,成家了,又说儿女们拖家带孩子不容易,还得工作忙家务,回家来,总是这不让干那不让干,以致于儿女们也养成了回家可得好好歇歇的思想。妈妈手脚灵便时候是这样,现如今妈妈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儿女们的孩子也个个长大成人,回到家想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还得眼疾手快,不然,这种活计是抢不到手的。这种反弹琵琶的写作手法,衬托出一个勤劳善良、知书达理的伟大母亲形象,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1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09 16:02:03
  这个老妈虽然没有文化,却比很多有文化的妇女显得更大伟大而可敬。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竹韵清吟        2017-02-09 16:16:09
  特别,特别,特别羡慕作者有个好妈妈!
3 楼        文友:老土        2017-02-10 07:11:05
  生活的种种琐碎,需要人去认真面对,事业发展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人的心态,元宵佳节至,跟你道一万声如意,不如给你诚挚的鼓励,祝愿你节日快乐,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崔小玲        2017-02-10 08:13:48
  谢文友抬爱,我会继续努力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