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散文)

精品 【流年】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散文)


作者:彭晓玲 布衣,44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2发表时间:2017-02-09 15:48:11


   一
   就柳宗元一生来说,他既推崇先秦诸子,又钦佩屈原、司马迁等人,经史子集无不通晓。但儒学思想对他影响最大,孔子和孟子倡导的“仁政”以及“民本”学说,被他终生信奉。也因此,他21岁中进士,26岁考取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字,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几年,年仅33岁的他就升任礼部员外郎,成为朝廷要员。
   长安时期的柳宗元,尽管只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衮衮诸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后生小子。然而他的文章,却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真实地记载道,柳宗元在长安“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李诵继位,即提拔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实际上主持政务,柳宗元、刘禹锡等时代俊杰均得到了重用,史家传为美谈的“永贞革新”就此拉开序幕。其时,柳宗元以热情昂扬、意气风发的气概,开始施展其“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抱负。
   然而同年八月四日,中风病重的唐顺宗禅位,让位于太子李纯,历时仅仅半年的“永贞革新”无奈地匆匆落幕。李纯登基第三天,就迫不及待地对革新人物加以贬黜,立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将柳宗元、刘禹锡等,这些参与改革的年轻官员们都被贬为远州刺史。仍觉得不够狠,又在他们赴任途中加贬为远州司马,柳宗元的抱负还未施展开就被贬往永州。
   二
   对柳宗元来说,“永贞革新”的失败是他后半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
   九月中旬,他凄然地离开长安,待到他的孤帆从洞庭湖飘到湘江时,已是淫雨霏霏的冬季。途经湘江与汨罗江会合之处,念及亦是报国无门的屈原,他含泪写下《吊屈原文》: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于柳宗元而言,他虽回天无力,仍如屈原不改初衷素志,决心效法前贤,其浩然正气自是感人。随之,他山一程,水一程,于当年年底终于抵达永州。唐代的永州,下辖零陵、祁阳、湘源三县,处于湘桂交界的山区,是远离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蛮之地”。从事业辉煌的高峰,突然被摔到万劫不复的深谷,从繁华的长安,突然被贬到远在几千里外人烟稀少的边荒之地,柳宗元内心的激愤自是可想而知。
   遥想唐永贞元年寒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一脸悲怆的柳宗元,孤独地站在船头,眺望潇水两岸萧瑟的原野,任风任雨任雪吹打着脸庞,撕扯着长衫,兀自木然不动。就这样,当他来到永州零陵,迎接他的只有落寞的风雪、无言的山水和凋敝的百姓。
   而一千多年之后,初秋时节,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我站在永州柳子庙前。但见青砖青瓦的柳子庙神情落寞,前有愚溪缓缓流过,几棵青松也瘦骨伶仃。我在前坪转了转,四周很安静,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走过。庙正门楣额石竖刻着刚劲有力的三个大字,白底黑字:柳子庙,周围浮雕着五龙双狮,古朴苍劲,栩栩如生。正门两侧雕刻着“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门联,无声地述说着当地百姓对柳宗元感恩之情。
   永州司马虽有正六品的官职,却因是戴罪之臣,柳宗元在永州差不多就是囚徒,是扎扎实实的贬黜。于是,原来与他交往的许多人因担心受到牵连,对他避之犹恐不及,更别说嘘寒问暖,关心他的前途命运。当朝新贵与趋炎附势之徒则对他交相诽谤和攻击,更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所谓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既然永州司马是编制外的闲员,自然没有官舍。当年,柳宗元在永州先后有两处居所,大致上是以潇水为界,四年河东城内,六年河西城外。一开始,他寄寓在龙兴寺,寺内条件极差,“凫鹳戏于中庭,蒹葭生于堂筵”。寺外一片丛林乱石,人迹罕至,十分荒凉。全家就住在龙兴寺的西厢房内,不仅大门朝北,而且只有一个北窗,光线阴暗,潮湿闷热。他强打精神,作了简单的修缮,在西墙上开窗开门,在新开的门外搭建一座高大的轩,从而可以远眺西边的潇水及岸边的群山。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此时,他依然抱着起复为用的理想,并没有下定在此长期生活的决心。
   已是柳宗元被贬的第五年。按照唐代惯例,贬官一般在二年或五年后可以“量移”。况且,这一年恰遇册立太子,大赦天下。可当年的八司马不得赦免,王叔文和王丕还先后被赐死。于柳宗元而言,曾经的希望很快就如肥皂泡一样破裂了,渺无踪影。他还得在永州呆下去,何日是归期,自是茫然。
   北归之梦已无望,长期借住佛寺毕竟不是办法。就在这一年,柳宗元毅然从城内龙兴寺搬出来,在愚溪东南畔构筑家园。以他在《愚溪诗序》中的话说:“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事实上,柳宗元迁居到愚溪后,才暂且放下胸中块垒,真正移情于自然山水。他平静地垦植榴橘,栽种竹柳,过着永州平民百姓的农家生活。
   愚溪,原名冉溪,或称染溪,是流入潇水的一条小溪。柳宗元定居冉溪后,将它更名为愚溪。愚溪新居位于西山脚下,离愚溪入潇水的汇合口二三里路,背依苍翠葱郁的山峦,前有潺潺流水。愚溪上有钴鉧潭、小丘、小石潭诸景,溪旁就是湘桂古驿道。柳宗元将此新居自号愚堂,或称愚溪草堂。草堂茅屋围以竹篱,台阶前栽种芍药,篱笆边有菊花,院子里还种了仙灵毗、白荷、海石榴、灵寿木、早梅、橘柚、红蕉等。草堂附近,更是巧布丘、泉、沟、池、亭、岛,与溪、堂合为八景,号为八愚,并作《八愚诗》纪其事。其《愚溪诗序》云:“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愚溪愚堂虽是小溪柴扉,因陋就简,因居者生情,胜景荟萃,反倒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
   三
   迈入柳子庙,便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但见进深三栋,逐层砌筑,形成三级递升的格局。沿着鹅卵石的路面往前走,迎面是赵朴初题写的“八愚千古”的牌匾。回首一望,是题额为“山水绿”的戏台。台顶飞檐翘角,那一排泥塑的人像,在历史的风雨中,依然色泽鲜艳,各具情态。台基坚固高大,台面宽敞,站在可容千人的台前,依稀可以想见昔日唱戏的热闹场面,仿佛锣声鼓声钹声还在耳边回荡。据说每到农历七月十三日,柳宗元的生日,邻近的老百姓都唱大戏来庆祝他的寿诞。届时,十里八乡,男女老幼,济济一庙,看戏吃粉,杀猪宰羊,敬烛烧香,甚是热闹。
   当初,随同柳宗元一道来永州的有年近七旬的老母,及他的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母亲自然懂得儿子横遭贬黜的忧伤,便好言安慰儿子说:“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可她不可能没有沉重的悲痛,从住惯了的繁华京都,来到偏远的永州,一路车船颠簸,凄风苦雨,饱经艰辛,到永州后不久,她就染病在身。元和元年(806)五月十五日,她竟撇下难以割舍的爱子,病故于龙兴寺。老母客死异乡,对处于政治失意的柳宗元来说,自是沉重的打击。他悲从中来,不吃不喝枯坐了3天,硬撑着为母亲写了篇祭文:“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谬,徙播疠土,医巫药膳之不具,以速天祸,非天降之酷,将不幸而有恶子以及是也……”字里行间浸透着哀伤和自责,更是蕴含着他无比的怨愤。
   柳宗元羁罪异地,自母亲病逝后还遭遇了一连串的家庭不幸。元和五年(811年),他的爱女和娘病逝。自妻子杨氏死后,柳宗元先后与数名女子同居相伴,但宥于当时的等级观念,未再正式婚娶。他为和娘所写《下殇女子墓砖记》言称,此时病死的女儿“凡十岁”。如是推算,和娘应为贞元十六年(800)左右柳宗元与长安女子所生的女儿。其时,柳宗元有俸禄可享,并非衣食无着。但是,他来到边远的永州,生活上本有许多不习惯、不适应的地方,又有几位亲人撒手离开人寰,乃陷入极度抑郁,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他初到永州才33岁,还是个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充满朝气的青年人。仅过了三四年,就“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生,内消肌骨”,身体已是相当衰弱了。这种病,重时一两天发作一次,一旦发病就心慌意乱,视力模糊,吃不下饭,人一天天消瘦。
   为了治好疾病,柳宗元不得不寻求出路。他向田夫野老请教,搜集民间草药验方,“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自己采晒,自己炮制。在痞病严重的一两年间,他不饮酒,少看书,多出游,以自我调节疗理。尽管“痞病稍已”,但他的身子骨已被折磨得相当虚弱了,年未四十而齿摇摇发苍苍了。
   所幸的是,还有表弟卢遵、堂弟宗直相随左右。他们就学于他,对他十分尊敬和崇拜,甘愿千里迢迢跟随他,来到偏远的永州。在永州,他们照顾柳宗元的生活,料理家居事务,一起读书,一同游览,自是难能可贵。
   所幸的是,还有好友刘禹锡。刘柳同中进士,同砚席,同参与永贞革新,又同时被贬至此南蛮之地。一在永州,一在朗州,两者相隔并不远,至少还可鸿雁传书。当初到达朗州,刘禹锡第一封信是写给柳宗元的。他与柳宗元互相勉励对方读书练书法,共同探讨天地万物的关系。他们的情谊比沅江深比潇水长,彼此给对方以无尽的慰藉。虽说刘禹锡内心也伤痛无比,但他生性豁达乐观,乃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被贬的生活,移情山水,表现出悲而不哀、怨而无悔。他在《砥石赋》中感叹道,自己的宝刀“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很显然,面对朝廷无理责罚的蔑视,他要砥砺志节,保持雄心壮志,继续斗争下去。为此,放眼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湖光月色,一派明净,绿水青山,相映成趣。面对令人消魂的秋色,更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豪迈和奔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旧唐书》称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刘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觋,故武陵溪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词也。”也就是说,而对那些蛮风俚曲,刘禹锡不仅没有感到“呕哑嘲哳难为听”,而是尽可能地把自己融进当地的百姓与民俗中去,努力去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从《采菱曲》可以看出刘禹锡被民间生动活泼的劳动吸引了,他情不自禁地将这种美丽景象融入诗中,描绘了武陵女郎在白马湖采菱的动人情景:“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爹花缘岸扣舷归。”
   因此,他在当地百姓生活的欢乐与苦楚中,内心的孤独感就被减弱或消释了,看起来比柳宗元显得开朗、豁达、豪健。倘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是乌云密布,则刘禹锡拥有更多的亮色。这亮色不光照耀他自己前行的道路,也给了柳宗元不少信心与支撑。
   四
   到了永州,当地的行政长官对柳宗元自是远而视之,不肯多交惹麻烦,也不想干涉过多得罪人。柳宗元也很知趣,最多偶而帮忙写些上表、祭雨之类的应酬文章。于是,柳宗元在永州真正交往较多的是故旧同道,如刘禹锡、吕温等人,姻亲杨凭、杨诲之父子,还有文学思想的同道并与他共同掀起古文运动的韩愈。
   柳宗元在贬永之后的头几年,一直处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的地位,不敢说话,更不敢与在位者直通音信。只是在元和元年(806),他写过《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向所尊重的当政者表露过心迹后,就沉默了。
   元和二年(807)冬,大雪来得又猛又突然,积雪覆盖着大地。漫漫长冬的某日,柳宗元站在朝阳岩下,但见岩洞幽深空旷,潇水之上则浓雾茫茫。正是在如此绝望的寂静中,沉重的孤独久久缠绕着他,他挥笔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果真在漫天飞雪里孤独地垂钓么?他只是陷入了昏天昏地的茫然。至于能钓上来什么,他根本不在乎,也不再有所期盼。但独钓寒江,自是有离群索居的孤独,有坚持信念不随俗浮沉的孤傲。
   直到贬官五年后,他接到了父亲的故交、时任京兆尹的许孟容的来信,才使他萌生了“复起为人”的希望。他立即回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他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力图辩谤祛疑。之后,他又给李建、裴埙、顾十郎等权重一方的当政者写了内容大致相同的信,诉说自己的苦衷,期盼他们能够援引。柳宗元一口气给这样多在朝的旧人致信,看起来有些荒谬,其实很符合他当时急于用世的心态。然而这些信如泥牛入海,渺无回音,自是白辛苦一场,徒劳无功。柳宗元对此也只能仰天长叹了。
   无奈之余,柳宗元移居愚溪,常常“把锄荷锸”,引溪水灌溉田园,疏浚沟池;种植花草树木,布置园林小景;有时还到野外采药,与客人一起行歌坐钓,登山临水。他在《溪居》诗中这样描写自己的生活:“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好一派闲适超脱、怡然自得的模样,于他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大有裨益。

共 941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饱读诗书却因改革失败被贬荒州,空有一腔报国志却难以实现,一生坎坷,只得寄情于山水。作者以独特的方式为这位千古留芳的文人作传,既有遥远史实的概括叙述,也有作者亲身游览柳宗元故居的真实感受;既有凝练平实的史料,也有精彩感人的描叙。作者巧妙地将枯燥的历史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立体的场景,从而鲜活了主人公的形象。作者巧妙地在柳宗元的生平介绍中穿插着自己游览的所见所闻,更恰如其分地嵌入主人公的佳章,让读者在吟咏中更真实感受着一千多年前柳宗元面对命运坎坷的无奈与孤苦,以及他仍想尽心力为民效力的感人情怀!然而不向命运低头的他空有鸿鹄之志却壮志难酬,不得不寄情于山水,最后英年早逝,病逝在柳州任上。作者以柳宗元的诗句“孤舟蓑笠翁”为题,涵括了文学家柳宗元悲苦寂寞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用与柳宗元同命运但性情更为豁达的刘禹锡做衬,既反映了二人之间的深挚友谊,也更进一步突出了柳宗元的命运悲剧。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不是史料的堆砌,而是匠心独运,巧妙融入作者自己游览文学家故居的所见所闻,更加入了作者丰沛的情感悟思,使得此文很有带入感,让读者身不由己随主人公多舛的命运忽而哀伤,忽而愤懑,忽而心生敬意,忽而扼腕叹息。佳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1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7-02-09 15:50:45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学习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2-09 19:01:25
  拜读老师佳作,一篇很值一读的文章,认真学习品读中: 就柳宗元一生来说,他既推崇先秦诸子,又钦佩屈原、司马迁等人,经史子集无不通晓。但儒学思想对他影响最大,孔子和孟子倡导的“仁政”以及“民本”学说,被他终生信奉。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02-17 21:19: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