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消失的飞来峰
杭州西湖附近灵隐寺前面有座小山,据传说,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里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此山属石灰岩与周围山不同,因此成就了奇特风貌,怪石嵯峨、沟壑遍布,古树繁茂,可以说是,无石不奇,无洞不幽,无树不古。山石岩壁上还凿有大量的摩崖石刻,从五代至宋元雕凿的石刻造像有几百座,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但这座艺术宝库却正在逐渐消失,何以这么说?凭据是我个人的感觉,本人五十年来三次游览飞来峰,每次相隔二十五年,后两次每次看到飞来峰,都感到和前次看到的情形变化巨大。
我第一次来飞来峰是1966年10月下旬文革大串联时。从西湖畔下公交往灵隐寺方向走,路过一片空地,环境清静古树参天,走过古树,看到大山前有座高耸的小山峰,这便是飞来峰。山脚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口旁有石刻造像,洞口上方刻有文字,其中有“通天洞”三个字(通天洞也叫龙泓洞)。洞里面很宽敞,还有一个楼梯样宽窄的斜面直通山顶,最上方有个小洞口与外相通,一缕光线射入洞内,我想这就应是通天洞名字的来历。有同学好奇,顺楼梯样斜面往上爬,但越往上越窄爬不到顶,我则担心安全没有上去。
山峰侧面是石壁,随山势凸凹错落,上面刻有各种石刻造像,虽有水蚀沟壑但基本完整。石壁下是条小水沟,水沟旁是小路,顺路上走就是灵隐寺。可惜的是当年没有相机,没有将当年的景象留下来。
今年5月中旬我再次来杭州,这已是第三次游飞来峰了。由于1991年那次来就觉得飞来峰变化巨大,这次特留意看看。外看飞来峰,已没有耸立山峰的感觉了,倒像座乱石堆,只是树木更加繁密高大了。找到洞口,发现已无第一次看到时完整,“通天洞”三字已经没了。洞里面变化更大,楼梯样斜面不但没了,山顶竟已塌落下来,一堆乱石,天空树木一览无余,人们竟可以在此登石上山。山侧石壁已经没有立体感了,摩崖造像沟壑在增多,已被树根盘胀得七裂八瓣残缺不全,有的已经消失了。附近原有的古朴自然也不见了,只是道路更现代更规整,绿化精美了,建筑也更多了。此变化,看一次飞来峰的人感觉不到,杭州本地人可能也感觉不到,就像一个人,每天都在变化,都在变老,但天天在一起的亲人却感觉不到,只有相隔几十年才见面的人才会感到变化之大。
仅仅五十年飞来峰就有这么大变化,如再过五十年会啥样,还会是山峰吗?那些摩岩石刻还能有几处完整的?飞来峰的变化,让我深深感觉到岁月的无情,真实看到了雨淋日晒,水蚀风剥的可怕,山石尚且如此,何况人了。
飞来峰在消失令人无奈,但杭州在变得更美更现代化,灵隐寺的变化更值得一提。我第一次来此是文革时,灵隐寺无围墙,只有孤零零的两座大殿,殿门被牢牢锁着。我趴在窗口向里观看,只见每个佛像脸上都贴一张大字报,上面写着牛鬼蛇神四个大字。院内看不到僧侣,更无信众烧香拜佛,但有座石碑还完好,我找张白纸,将碑上“灵隐寺”三字用树叶揉搓拓了下来,夹在书里留作纪念。
现在的灵隐寺不但有了围墙,更是游人如织香火鼎盛,需买门票才能进入。这次我到灵隐寺,在外面看了看,没有再进去。寺庙是庄严神圣之地,灵隐寺更是名声显赫,但它的兴盛,它的冷落,也逃脱不了政治权力的影响。
古代留下的人工建筑古迹,毁坏了可以修复重建,如灵隐寺、雷峰塔。但自然不可重建的景观,如飞来峰及其摩崖石刻,怎样保护?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沧海桑田,岁月无情,任何事物都逃不出自然法则,爱护环境,珍惜现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