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檀香】最后的江南(作品赏析)

精品 【檀香】最后的江南(作品赏析) ——读《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


作者:闲窗录梦 布衣,32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8发表时间:2017-02-14 14:38:09
摘要:黑陶是我国著名中青年诗人,江苏省作协理事,无锡市作协主席。 他的散文集《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荣膺2014年江苏省文学最高奖——“紫金山文学奖”。打开黑陶的《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仿佛翻看一张张尘封已久的黑白老照片,悠悠的时空记忆里,那物、那景、那事、那人,古老而亲切,久远而温馨,扑面而来的是缕缕江南的气息,那烫着江南烙印的草、花、竹、树、石、烟、火、茶、酒、溪水、古道、码头、古宅、古村、古镇、古店、陶瓷、古匾、寺庙、亭台、楼阁,裹挟着丰子恺、吴昌硕、徐悲鸿、苏东坡等文化古人,纷至沓来,使人浸染其间,咀嚼回味。

【檀香】最后的江南(作品赏析) 黑陶是我国著名中青年诗人,江苏省作协理事,无锡市作协主席。
   他的散文集《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荣膺2014年江苏省文学最高奖——“紫金山文学奖”。打开黑陶的《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仿佛翻看一张张尘封已久的黑白老照片,悠悠的时空记忆里,那物、那景、那事、那人,古老而亲切,久远而温馨,扑面而来的是缕缕江南的气息,那烫着江南烙印的草、花、竹、树、石、烟、火、茶、酒、溪水、古道、码头、古宅、古村、古镇、古店、陶瓷、古匾、寺庙、亭台、楼阁,裹挟着丰子恺、吴昌硕、徐悲鸿、苏东坡等文化古人,纷至沓来,使人浸染其间,咀嚼回味。
  
   “江南”:不灭的乡愁
   黑陶出生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烟火陶器乡镇,父母均为中国底层百姓,后来长期生活在太湖北岸的无锡。江南是他的故乡,更是他的精神圣地。“独自在陌生的异域,我热爱这样的感觉,孤寂,自由,又有着莫名的温情和感伤。”(《龙游镇:夜》)。
   透过字如珠玑的篇章,他如同金庸笔底那满怀豪情的侠客,匆匆行走在千年江南的烟雨晨霭中,他曾说“我本人非常喜欢行走,我的作品中,有两本就跟行走有关。”我们循着他的行踪,追随他看山探水访古迹,徜徉遨游在石门湾、河姆渡、新市、千岛湖、陈村、伏岭镇、查济、蕲州、九资河、戴埠、鸿声等近50个浙、皖、鄂、赣、苏的江南旧地,感悟他的心路历程,在尘封已久的江南里,和他一起品鉴、回味时间的沉重,历史的沧桑。我们时时沉醉在古老与现代、残酷与温情、苦难与惬意之中,也深深地为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殊死博弈而震撼。
   黑陶以一个诗人、散文家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随着隆隆的机器声,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都在日渐“围剿”那原有江南的人文和气息,“我知道,这是提醒,海洋对于人类尚未放弃的最后的提醒。只要仔细观察,谁都会发现,这种善意迫切并渐生郁闷的巨大内心情感,在此刻已是如此焦灼。”(《石塘:大海》);在《陈村:桃花潭边》文中:“我感觉如火似焰的时间正在焚烧,默默不息地焚烧着这座空旷的姓氏建筑——‘中华第一嗣’,罗哲文这样断定。”“好像是一座繁华的商镇突然所有的人被无端蒸发,只留下一具空壳。”(《皤滩:南方食盐之路上的寂静废墟》)。在《查济:华美破败》中,他又迫切感到,时间之剑对古建筑的剥蚀,“在德公厅屋的墙砖内部,我近乎恐怖地听见整座山村清晰的腐朽声音”。“遗址”、“废墟”一类词在他诸多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昔日的喧闹繁华成了今天的遗址废墟,想必是黑陶心中永远的痛、永远的无奈,永远的嗟嘘。
   自古文人都有一个情结:拥有一处自己的小屋,依山傍水,小院子里,栽种着梅兰竹菊,远离尘世喧嚣浮躁,这是一片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但这近乎是文人们的“白日梦”。无奈。黑陶和许多文人墨客一样,只能寄托山水,在行走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至情至性,眼前青山,心中块垒,啸成剑气,从而长歌短赋,思千年古园万载旧宅,思念那个已回不去的“家”。由是,他的乡愁顿时而生,且浓且深且久远且绵延,他用如椽之笔描就了“乡土之恋”、“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被遮蔽的江南”,成就了《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的诞生。
   《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中,被“遮蔽”的一个个江南故地,是黑陶的,也是我们的;是他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家园;是他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故乡。这浓浓的乡愁,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啊!我在《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里,分明感到了“乡愁”那沉甸甸的压迫。
  
   孤独:诗人的灵魂
   “是谁在阡陌旁徘徊,是谁在古道边等待。千年的回眸,百年的孤独。寂寞谁同,孤独谁共。”这是网络上不知名的诗人撰写。
   纵观古今中外,不论是菩提树下面壁十年的达摩老祖,还是荒山深居简出的康德,不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还是“荷戟独彷徨”的鲁迅,都品味着人世间深深的孤独和寂寞。吴晓东在《阳光与苦难》中说:“也许人类的有些体验和感悟只能靠单枪匹马去获得,也许只有当一个人独自面对纷扰而荒凉的世界时,才能真正沉潜到生命的本质深处,去思考人的存在和人的处境。”
   黑陶的孤独,是黑陶的,但又不是。很多的时候,他一人行走在“遮蔽的江南”里。孤独来自他心灵的悠悠深处,还是江南气息里飘荡的孤独,折射到他的身心?我看,两者都有。
   只是,孤独有时是瞬间的,突然的造访,而有时是大面积的,如云如雾,充满了孤独寂寞的情绪。
   你看,在《龙游镇:夜》里:“我一个人却奇异地又置身于这样一个寂冷的环境”,“有一盏孤零零”的路灯,“身后又是一盏孤零零的昏暗路灯”,“它阔大的门面和台阶像死寂的坟场”,“偶尔鸡蛋打入油锅的声音,听起来细微而又凄凉。”龙形古镇“是寂静,深深的被遗弃的寂静,废墟的寂静。”“今天的龙形古镇,确乎已经是一处寂静的废墟。”“茫然地裸露在空寂的流光之中。”“卵石街道两旁已生出满目的萋萋绿草……”龙游镇夜的寂冷,和黑陶的内心是吻合的、一致的,让你分明感到夜和黑陶都陷入深深的寂寞孤独里,黑陶和龙游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安昌:缓慢的,古老的》中,他写了自己的孤寂:“整个旅馆似乎就我一人”,“我在一座宁静的的桥畔小吃店进行我的早餐。”“我一人在红暗灯火的店内看着外面夜晚的河流喝酒。”同时,和眼中的老人小孩的孤寂遥相呼应:“在一个幽暗如深渊的沿街室内,我看见一张孤寂的老人的脸。”“一个穿绿毛线衣的男孩在孤寂地移走”。
   在《方岩:母子》中与其说是写母子的寂静,不如说是抒发他内心的寂静,和他对人世间苦难的忧患和怜悯。:“一种孤零零的寂静,像两株沉默的、营养不良的植物”结尾用几近重复的笔调写道:“任然散发出一种孤零零的寂静,像两株沉默的、营养不良的植物”,只是多了沉重的人生苦难,这苦难压抑沉重得不肯用语言来陈述。
   余杰说过:“写作是孤独的分泌物。”“孤独是篱笆。有篱笆,才有自己的园地。”(余杰《冰与火》)黑陶是孤独的、寂寞的,但孤独寂寞却又不是“黑陶”一人的,而是隶属于“江南”的,是属于所有知识者的。从这个意义讲,他又不是孤独寂寞的,至少他赢得了“江南”,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和知识者。以寂寞为伴,与孤独为友,孤独寂寞是他的光亮鲜丽的灵魂。
  
   灵动:“丽而不浮”
   读黑陶的散文,最刻骨铭心的是他的语言。
   黑陶的语言,得益于写诗。我们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他对语言的深入研究和锤炼,是否练过“童子功”,不得而知,但确实下过苦功真功。他深知语言对于诗文重要的个中况昧:当我们说话时自以为自己在控制着语言,实际上我们被语言控制,是“我在说话”,也是“话在说我”。换句话说,有什么样话语,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胸次。因此,炼字炼句,于黑陶可谓“惨淡经营”,也是他孜孜以求,力求语言创新的根本所在。
   品味黑陶的语言,时时感觉有金属捶打时的“质感”,就像某些优秀歌星发出的声音有一种“磁性”,能摄住你,久久不能释怀。有位同志评论“他的作品居然能发出重金属般的声音,而铿锵中又有一种灵动。”他的眼光是“毒辣”的,准确而真实地道出了读者共同的直觉和感受。我们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摘几句以佐证:
   “偶尔,一束从上面冲下的摩托车的灼红光圈伴着空洞僵冷的轰鸣,才给夜行者带来一缕人间的提醒。”“头微微发胀,两耳持续有清晰的嗡嗡声响,所有过去岁月里累积于体内的俗世的嘈杂肮脏之声,通过耳道都正拼命死劲地逸出逸出……”(《梅山:关键词:恐惧、寂静》)
   “黄颜色的旧中巴像一只刚刚从寒冬的眠梦中醒来的新鲜甲虫,在雄阔的湿绿世界里,它持续好奇地起伏、盘旋,时不时的还要蹦跳几下。”(《天堂寨:途与瀑》)
   黑陶散文另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白描手法。他笔下的江南,仿佛是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摄下的一个个画面或镜头,没有渲染没有烘托,用最朴素简练的文字客观实录,而自己的喜怒哀乐深藏在文章背后:“一种孤零零的寂静,像两株沉默的、营养不良的植物”(《方岩:母子》)在《安昌:缓慢的,古老的》中写道:“我亲见了年老的,饱经岁月沧桑的‘闰土’们。”对民间痛苦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同情,他丝毫没提到,但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黑陶把《石门湾:丰子恺家居生活中的旅行》放在开篇,不知是否对丰子恺情有独钟?他的笔调写法简直和丰子恺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如把他引用丰子恺《辞缘缘堂》中的话,把引号统统去掉,你能分清那个是黑陶,那个是丰子恺?
   萧统曾论述,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丽而不浮”,千古文人难以达到的境界,黑陶似乎已把握得炉火纯青。凭什么?凭知识,凭阅读。黑陶的生活很简单:读书、行走、撰写。在这“简单”里韬光养晦,饱读中外诗文,最后,他腹笥充盈,浩气盈胸,见识卓荦。我想,这是他行文灵动而又“丽而不浮”的秘笈!
  

共 35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赏析,是以黑陶的散文集《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为素材所创作的,取名为《最后的江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部精彩的作品,往往源于生活,感恩生活。从原作到赏析,从“被遮蔽的江南”到“最后的江南”,那不灭的乡愁,那品味的孤独,那浸染的灵魂,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让人感同身受。其精彩的赏析,独到的解读,深思的笔触,都为读者体味江南乡愁、领略江南风情打开了一扇窗。特别是标题中的“最后的”一词,立意高远,其寓意在于危机警示和呼唤保护!只愿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等现代气息,不再“围剿”那原有江南的人文气息!莫让江南真的成为诗画里的江南,而是一如既往的、如诗如画的江南!文章颇具匠心,自然宏丽,情理交融,给人以深思的艺术感染力!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推荐欣赏。【编辑:墨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16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17-02-14 15:02:07
  感谢投稿檀香,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墨林
回复1 楼        文友:闲窗录梦        2017-02-14 16:00:35
  谢谢墨林先生的精准到位的点评。祝文事顺利,全家安康。
2 楼        文友:卡米        2017-02-15 11:35:21
  祝在檀香书苑创作愉快,期待精彩继续。
卡米
回复2 楼        文友:闲窗录梦        2017-02-15 21:45:55
  谢谢卡米老师勉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