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喇叭
摘要:有次父亲告诉我,戏剧家梅葆玖先生有次坐学生的车回家,他告诫开车的学生,如果遇到前面有行人,一定要让他们先过,自己多等一会不要紧。听了这个故事,我满心佩服,心想不愧是梅兰芳之子,不愧是老艺术家。涵养如月照地,无处不在。
在过去,喇叭只是一种乐器。在我们老家,每逢婚丧嫁娶,常能听到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沉闷、呜咽,从小我就讨厌听。
现在这种乐器少见了,喇叭成了一种警示和提醒的工具。遍存于汽车中。不管是出行,还是宅在家里,喇叭声总会如洪水猛兽淹没这个都市。
以前只有电瓶车的时候,除了雨雪天等恶劣天气外,骑车出行不失为愉快之事,既不拥堵,更不必担心停车问题。电瓶车也有喇叭,我总是尽量让它形同虚设,我讨厌那声音,自然也不愿意让别人听到。
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车,是很一般的那种,不过还是比电瓶车要好些,因为不必担心风雨,不必害怕严寒。这一小小的便利,足以让我欢喜了很久。从此是开车去接爱人下班,不必再和过去一样,等公交、骑自行车、骑电瓶车。短途出行,几乎想去哪就去哪。刚有车的日子,每当摸着方向盘,心里就觉得愉快,因为自由。
只是,自此也要听到更多的喇叭声。按喇叭可以提醒行人和其它车辆,偶尔按一下,非但无可厚非,反而对大家的安全都有利。只是我总是遇到一些车主:时间紧迫得仿佛一秒钟都不能等,纵使前面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也不肯让。一个在纺织市场做生意的朋友对我说,他经常会看到有的车主对走在前面、抗着沉重包袱的工人不停地按喇叭催促。对此他也颇为不解,他说为什么就不能等那几秒,毕竟你是坐在车里,而他们在辛苦地劳作。这位朋友开的是740,对于他这番话体现出的价值观,我是很欣赏的,于是我默然不语。其实我知道,是那些有车的人,心里生出了一种骄气。他们把车当作了一种张扬自我的道具。
有次父亲告诉我,戏剧家梅葆玖先生有次坐学生的车回家,他告诫开车的学生,如果遇到前面有行人,一定要让他们先过,自己多等一会不要紧。听了这个故事,我满心佩服,心想不愧是梅兰芳之子,不愧是老艺术家。涵养如月照地,无处不在。
【编者按】车只是代步工具,安全驾驶,文明行车是必须,否则定会导致隐患重重。按喇叭是提醒,适时就好,否则,就会上演现代版的“狼来了”的故事。何况,近几年来。严重的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减少车辆运行,也是一种必须。文章的结尾处,是亮点,突显了文章的主题。其实,不管何时何地,懂得礼让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编辑:文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