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清韵】谈“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

编辑推荐 【清韵】谈“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 ——名诗(句)重读之一


作者:老榆树 童生,9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47发表时间:2017-02-17 10:49:31

谈“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
   ——名诗(句)重读之一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对李白这首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静夜思》,似乎谁都懂,谁都认为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其实,人们的理解不见得都是一致的。今天特来说一说第一句中的这个“床”字,看看跟您的理解是否相同。
   诗中的“床”字,多数注家解作睡卧的用具或坐榻,把诗人的活动放在了室内,这跟全诗提供的情景是统一不到一块儿的。就算是月光从窗外照进到室内的床边,诗人也不会“疑”是地上霜,只能会作个比喻,说成是“恰似地上霜”什么的。诗人在这里说的是实际感受,而不是比喻。诗中的“明月光”,一作“看月光”,如果原诗真的是“床前看月光”的话,诗人的活动显然是在室外,因为室内看不到月光,至少看起月光来不那么方便(或许后人正是据此常识才把“看”字改为“明”字的);非要在室内看月光的话,就得是“推窗(或开窗)看月光”,隔着窗纸、布帘或竹廉是看不好月光的。还有诗中的“望明月”,一作“看山月”,这更说明诗人的活动不是在室内而是在院子里,因为只有在院子里才能看到远山上空的月亮(或许那位把“床前看月光”改为“床前明月光”的后人,为了全诗情景的统一,接着又把“举头看山月”改为“举头望明月”的)。有人考证,李白很爱峨嵋山的月亮,因此,“望山月”很能触动诗人忆念蜀地的情感。从以上这三条(“疑是地上霜”是实际感受而不是比喻、在室内不便看月光、只有在院子里才能“举头”看远山的明月)看,诗人是在院子里随口吟出这首诗是确定无疑的。再说,人失了眠爱到院子里转一转,这是情理中的事。那么,这个“床”字到底是指何物呢?难道院子里会有供睡卧用的床吗?原来,“床”字还有“井上围栏”一个义项,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中的“床”字就是取的这一义项。唐代诗人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中的“床”字,也指的是“井上围栏”。清代纪昀曾就乌鲁木齐水源问题作一杂诗曰:“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阅微草堂笔记》卷八),这里的“床”字更是指“井上围栏”无疑。
   解决了“床”是指井上围栏之后,整首诗的内容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它的意境也就更容易体味了。
   诗人久客他乡,仕途坎坷,在寂静的长夜里,思绪不宁,难以成眠,只好披衣起身,打算到室外散散步。当打开屋门向院子里一看时,井上围栏四周的空地,怎么一片白花花的?下霜了吗?抬头看看天,只见一轮皎洁清冷的明月挂在远山之上的晴空。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明月呵!心绪更加烦乱,低下头来想起了那遥远的故乡,忆起了那美好的童年,还有那故乡的亲人、山水和种种往事。此时此景中的诗人,说不定还潸然泪下了呢。
   读者诸君,跟您平时的理解一样吗?
  
   写于一九九二年
  
  

共 1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朗朗上口的是李白杜甫的千古诗句,可真正让读者心领神会的只有自我对诗句本身的挖掘。看似通俗简单的诗句,通过千百年的跨越,词义字义并非想当然耳。诗句的意境明白如画,可大多读者知其一不知其二,老榆树老师独具慧眼,提出思考与理解,实为不易。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汉字听写大赛和诗词听写大赛的支持下,从以前的只是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懂读通读出现实意义是发展的必然。问安老榆树老师。【编辑:好酒莫贪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好酒莫贪杯        2017-02-17 11:10:15
  感谢老榆树老师赐稿清韵,问安,敬茶。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初来乍到,继续加油
2 楼        文友:风清月明        2017-02-17 18:01:18
  读着老榆树老师的文章,让我感触到诗歌的魅力源自汉字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读出了榆老的博学。感到中华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榆老们文化者的严谨坚守。问好榆老,向您老学习,向您致敬!
风清月明
3 楼        文友:如坐春风        2017-02-23 15:40:33
  读罢榆老的解读,顿觉眼前一亮,风清月朗。谢谢榆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