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谁是真英雄(作品赏析) ——水泊人物纵横谈
一提到《水浒传》人们往往会想到“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之类的词语,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好汉”一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水浒传》,出现462次,而“英雄”出现了193次,且绝大多数也是出现在行文中的诗词颂赞中,未曾进入故事叙述。 “好汉”正是“英雄”概念在民间意识中的折射产物,有着民间英雄的意义,而“英雄”隐然是高於“好汉”的世俗理想。但我以为“好汉”好当,“英雄”难成,那么水泊一百零八将算得上英雄呢?我们一一道来:
一、宋江是否真英雄
宋江的绰号最多,其中最不好理解的是“呼保义”,“保义”就是“保义郎”的意思。从民间流传,到《水浒传》的作者给宋江按上“呼保义”这个绰号,显然与塑造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关。
“呼保义”的“呼”是自呼的简词,也就是说宋江自呼“保义”,“保义”就是“保义郎”,北宋徽宗时重定武职官阶,分五十二阶,保义郎为第四十九阶,是极低的武官。赵宋王朝对农民起义和绿林盗贼进行招安往往授予“保义郎”(大概相当于民兵连长)的名号。《水浒传》第九十回写宋江征辽功成后,“加宋江为保义郎”,这虽然与其绰号吻合了,但已经去掉了其中自谦的成分,而变成了朝庭对忠义之士的肯定。
宋江浔阳楼酒醉,题诗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文炳认为是反诗,其实这表明宋江自己表明自己不愿走黄巢的老路,而是要效忠朝廷,忠义双全。
宋头领本事稀松,为何成为了梁山之主呢?咱们分析一下:
1武松李逵为何认宋江为“老大”
宋江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识人并尊重英雄,把英雄好汉当成英雄好汉。
(1)、对武松的态度,体现出宋江和柴进的不同
柴大官人庇护了武松整整一年,但武二郎在出场时时是拖着病体,在廊子下由一个就铁锹哆里哆嗦的烤火,可称“英雄不堪”,可就是此时柴进正和宋江在厅上推杯换盏高谈阔论,不知武松此时心中作何想。
而宋江初次见到武松时,就拉着武松就去喝酒,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到与武松临分别时,宋江一直送了五七里路,并拿出银子给武松作路费,而此时宋江其实也在亡命江湖。宋江是把武松当兄弟的,他把武松当成了英雄。但在武松心目中这位宋大哥的分量恐怕要远远超过柴大官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柴进出生高贵名满江湖,却成不了梁山的老大,而宋江却可以的原因。
(2)、对李逵的态度,体现出宋江和戴宗的不同
戴宗从没把李逵当兄弟,更没把李逵当英雄,甚至没把李逵当人,一味呼来喝去。而宋江却识得英雄,不仅把李逵当做英雄,还把他当成了兄弟。
(3)、对时迁的态度,体现出宋江和晁盖的不同
杨雄和石秀杀了潘巧云然后和时迁投奔梁山,中间经过祝家庄的祝家店在那个地方投宿,时迁偷了祝家店的报晓鸡吃了,而且还放火烧了人家的店,杀伤了祝家庄的人,结果是时迁被抓,杨雄和石秀逃走了,逃到梁山上向梁山报信希望梁山来救他们。可这时梁山的老大晁盖一听说时迁偷鸡就勃然大怒,马上要杀掉杨雄和石秀。
而宋江却带兵三打祝家庄,营救了时迁,并使时迁成了梁山的一名头领。而时迁在梁山一直非常积极踊跃,立功颇多。
宋江识英雄,更尊重英雄,所以英雄也愿为其所用,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宋徽宗就是因为任用高俅这种小人埋没了英雄,所以弄得英雄无路,揭竿而起。
2吴用华荣为何与宋江共生死
吴用和花荣是有理想的,他们坚信宋江能把梁山做大,所以吴用和花荣愿意跟随他,宋江死了,两个人的希望也就破灭了,所以两人在宋江墓前双双吊死。
4 宋江为何喜欢强迫别人上梁山
宋江想把梁山做大,所以几乎是不择手段的招揽人才,为此害了秦明的妻儿,毁了朱仝的希望,散了卢俊义的万贯家财。
宋江不可爱,但不失为英雄。
二、武松和鲁智深
武松是英雄,鲁智深是大英雄。
武松英武但少大义,讲究“快意恩仇”,打虎是能力,大约打不死老虎,自己就成了老虎的夜宵;斗杀西门庆是替兄报仇,西门庆不是什么好东西,拈花惹草的事儿估计没少做,但和武二郎无关,也自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醉打蒋门神只是充当黑社会的打手,参与快活林两股黑恶势力的拼斗……鲁智深有大智慧,一身正气,嫉恶如仇,惩恶扬善。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庄,大闹野猪林,抢占二龙山都是英雄壮举。
林冲恶了高太尉,被人算计,带刀入了白虎节堂,刺配沧州,这一段日子不短,偏偏不见他的好友花和尚,直到野猪林林教头被绑到树上,董超薛霸举起水火棒,才从树上飞下一条禅杖,一个胖大的和尚从天而降……原来这鲁智深竟是一路暗中保护,林冲一生不幸,但又这样一个朋友,此生足矣,人生难得一知己。
史进失陷,鲁达也是舍命相救,更不用说为了素不相识素昧平生的金氏父女舍了自己的前程……
还有石秀,拼命三郎石秀比武松更机警,却更不像英雄,石秀是一个市井人物,与杨雄杀潘巧云难度大于武松杀嫂,却办的滴水不漏,所以石秀是个厉害角色。祝家庄探路,几个人,只有石秀有所斩获,所以石秀是个机智的人物。大名府石秀孤身一人劫法场,为梁山救卢俊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是大智大勇。
石秀格局不大,只能算个好汉,还难成英雄。
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黑旋风的“善”与“恶”
1、砍倒杏黄旗到负荆请罪
《李逵负荆》的故事见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最初出自元代水浒戏中最著名的还数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平事迹不详。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浒传》故事相符的一个剧本。剧中叙恶棍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掳走酒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回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指斥宋江、鲁智深玷辱梁山名誉。后三人同去酒店对质,方知是歹徒冒名作恶。李逵深悔莽撞,负荆请罪,并协同鲁智深擒获歹徒,将功补过。
在这个故事中,李逵的正义感战胜了义气,只此一事,李逵就不愧称英雄。
2、小衙内之死和扈家庄“灭门惨案”
李逵的滥杀无辜,三打祝家庄时,李逵杀了扈家庄满门。
李逵人性的丧失,为收朱仝,李逵杀了小衙内,这件事中李逵只是执行者,宋江吴用是策划者,但李逵毕竟是凶手,这种事武松未必干,鲁智深一定不干。
李逵的嗜杀还有个故事,《水浒传》第六十七回中,写了个故事:一个叫韩伯龙的好汉,原在江湖上打家劫舍,做了半世强人。只因羡慕梁山好汉的仗义,一心要上梁山泊入伙,先来到朱贵酒店,请旱地忽律引荐,不巧宋江正在外征战,于是这韩伯龙听了朱贵的安排,在路旁开了个小酒店。不想此时李逵偷下梁山,腹中饥饿,便来到了韩伯龙的酒店。要了三角酒,二斤肉,吃喝已毕,拍拍屁股就走人,压根没提钱的事儿。刚动身,就撞上了店老板韩伯龙,做了半世强人的韩伯龙自然也非轻与之辈,又是梁山的下线,喝道:“你这黑厮好大胆!谁开的酒店?你来白吃不肯还钱?”李逵睁着眼道:“老爷不拣哪里,只是白吃!”韩伯龙也当然不吃这套,忙道:“我对你说时,惊的你尿流屁滚,老爷是梁山好汉韩伯龙的便是,本钱都是宋江哥哥的。”李逵听了暗笑:“我山寨里哪里听得这个鸟人!”当时便去腰间拔出一把板斧,对韩伯龙说:“把斧头为当。”韩伯龙不知是计,拿手来接,被李逵受起斧落,只一斧,便砍死了。韩伯龙就这样无缘无故被李逵砍了,死得真挺冤。试想一个把当山贼当成自己理想的绿林好汉想投奔梁山又有何错?已经加入了梁山外围组织了,说一句自己是梁山好汉,本钱是宋江哥哥的,又有什么错?其实就算是冒充了梁山好汉,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自然罪不该死。何况是你铁牛吃霸王餐,想白吃不给钱,人家找你要钱,你恼羞成怒便杀人,这也太野蛮了。李逵原本就有点蛮霸道,上了梁山后,恶习未改,反增加了一些匪气,而且嗜杀,至于吃人肉很多人也不能接受,比如鲁迅,但《狂人日记》中没提李逵的名字,也没提擅长人肉包子的十字坡的孙二娘。
韩伯龙的故事插在《水浒传》里,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硬写这个人物呢?这是有渊源的,韩伯龙不是什么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最早是出现在无名氏写的元杂剧《梁山无虎大劫牢》里。剧中宋江一上场,道白里就有介绍:“我打听的滦州有一人是韩伯龙,此人其家巨富,文武兼济,使一条铁棒,打天下无对(这几句道白,到了《水浒传》里,全用在了玉麒麟卢俊义身上了,可以说卢俊义身上有韩伯龙的影子)”,“我有心招安此人上山,学究哥意下如何?”吴用道:“似此英雄好汉,正可招安上山也”。这里又有请韩伯龙上山之意,所不同的是,不是用的诓骗之计,而是宋江直接派扑天雕李应去请。李应到了滦州,病倒在旅店中,又无银两交房租,被店小二赶出店门,冻倒在韩伯龙家门口(这情节,《水浒传》中又用在卢俊义的管家李固身上了)。正巧韩伯龙看见,接回家养息,并与之结为兄弟。李应一去半载毫无音讯,宋江又派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去滦州打探,在韩伯龙家找到了李应,问清了李应不归的原因。然后大家与李应设计,乘第二日清明韩伯龙往郊外踏青之时,由鲁智深、武松引他上山,李应在家放火,断其后路。韩伯龙被引上了梁山,却坚决不入伙,宋江只得放其回家(这情节,与《水浒传》里卢俊义上山的故事基本雷同)。韩伯龙一回家,马上被官府以通梁山之罪关进监牢。宋江得知消息后,派梁山五虎下山劫狱,又把韩伯龙救上了梁山。
这出杂剧与另一出写卢俊义的杂剧《梁山五虎闹铜台》有多处雷同,于是《水浒传》的作者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成了小说中的卢俊义上梁山始末。但是,作者又舍不得韩伯龙这个人物,于是把韩伯龙硬塞进了《水浒传》,原来是梁山去请人家落草,小说中改成了人家自愿要求落草;原来是上梁山落了草,现在是又不舍得割舍,不尴不尬留在书中,又不好安排,干脆让他在小说中死了算了。作者安排李逵去杀韩伯龙,大概也是觉得这事儿也只有黑旋风李逵干的出来,说是李逵砍死了韩伯龙,还不如说是施耐庵害死了韩伯龙更为准确。
四、“智多星”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
智与不智在人的格局,吴用没有大格局。
1、策划智取生辰纲
取生辰纲只是为了半生的富贵,动机其实并不那么高尚,压根没提杀富济贫,也没济贫,而是为了下半生的富贵,无非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套穿衣服。
取得似乎很巧,却有极大的漏洞。一是晁盖名气太大,认识他的人太多,一是白胜由实在太无见识,所以此案很快告破,这一干人等如果不是宋江报信,朱仝私放,很有可能被一网打尽。上一批截生辰纲的才厉害,到今天早过了诉讼期限,还没能破案。
2、征辽的大是大非
吴用面对辽国的高官厚禄没用选择投降,但并非不想,所以吴用格局不大。
3、吴用的理想
吴用极想做一番事业,如张良、诸葛亮,却没有机会,宋江给他带来了希望,但很快破灭了,所以就算是智多星,也是吴用,就如尽管是及时雨却送入江中,自然于事无补。
五、扈三娘和董平
这两个个都不是英雄,英雄不在武力。
扈三娘软弱,全家都死在梁山之手,自己却成了“梁山好汉”;董平人品尤差,为了一己之私杀了自己的前任上司,还抢了人家的女儿,最是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