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荣娘

精品 荣娘


作者:一树菩提 童生,82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2发表时间:2017-02-18 13:32:08
摘要:记述了我记忆中的一个女人的悲剧的一生。


   岁月的风尘掩埋了无数往事,当我擦拭了脑海里记忆的灯盏,一个女人仿佛从灯影里走出,由模糊渐近清晰,她就是我儿时熟悉的荣娘。
   荣娘姓啥叫啥村里没人知道,旧社会的女子出嫁从夫,村里习惯称呼已婚女人,都是在她丈夫的名字后加个“家的”。从我记事的时候,人们都管她叫“春荣家的”。因我是她的侄辈,所以就叫她荣娘。旧社会的家庭,贫穷是绝大多数人家的主题词。荣娘的家里兄弟姐妹多,她又是头大的,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中,从小就懂事,没有条件读书,只有帮父母干插猪食喂猪烧火带弟弟妹妹的家务。十七岁时的她,已经出落成一个俊美秀气的大姑娘了。一天,父母说给她找了个人家,男方带着彩礼(两斗红高粱)已经到了,让她赶紧换件干净的衣服出去见一下,旧社会里那样的家庭,她只有凭天听命的份儿。她忐忑地来到堂屋,心里五味杂陈,自己不少的小姐妹都是几斗粮食或几丈布料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他人妇,遇到人好家庭状况好的就是命好,遇到不好了就怪自己命孬。到了堂屋她不由得瞟了一眼来人,发现眼前竟然是一个二十出头高个浓眉大眼的英俊小伙。她心想,如果自己能嫁给这小伙,可以说得上是天设地造的一对佳偶。她悬着的心,算是落了地,暗暗地庆幸自己的境遇。
   她带着母亲的叮嘱,带着自己的美好憧憬, 随着英俊的男人来到远离娘家的一个新家庭。但生活并不是她所看到和憧憬的那么美好。那天深夜,她坐在铺着两床新被褥的洞房里,略带焦急等待着如意郎君的到来。当贴着大红窗花漏风的破门被推开时,她激动得都想立刻自己扯下蒙在头上的盖头。事情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进屋的男人,慢吞吞地用准备好的秤杆挑下红盖头,她触电般地一哆嗦,随即所有的思维凝固了,不知道是梦还是现实。相亲时那个英俊小伙不知道怎么会换成眼前这个岁数比自己父亲还要大的、老而丑的猥琐男人,她的天空随之塌了下来。声嘶力竭地哭闹,不顾一切地撕扯,天旋地转,之后一切都无济于事,只剩下令人心碎的哭泣。
   再喧闹的涛声也会终归于平静的。虽然面前这个年龄上完全超过自己父亲的老男人,看上一眼都会令人作呕,但临行前母亲的叮嘱,更因为她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逼迫她终归承认了这个无法承受的现实。原来眼前的这个老男人,因为出生来就身体不好,天生的哮喘病,长得瘦小枯干又丑陋不堪,所以过了40岁还没有结婚生子。家里的弟弟们均已成家,他成了家人的累赘和心病。最后家族聚室而谋,让他的同族里长相俊秀的已婚兄弟代为相亲(那时候娶媳妇双方就是“隔山买老牛”,很多男女双方都没有见过面就强行结婚),结果两斗红高粱就把俊俏的媳妇娶了过来。街坊邻里好心的婶子大娘们都惋惜地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了,糟蹋了。
   岁月不会因为谁的怨气和苦悲而停下脚步,日子就像磨道上的磨盘一样慢慢碾过。失望归失望,抱怨归抱怨,善良的荣娘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她决定安心地服侍好自己的男人,打理好这个家,活出个样子给人们看。于是新婚没过三天就脱掉了身上的红棉袄,抄手拾掇起破烂不堪的家,让一个没有家的气息的家变得有生气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荣娘和他的男人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平淡地生活着。三年内她的三个女儿挨肩出世,这给荣娘缺失的心理多少填补了一些慰藉。可是好景不长,荣娘病歪歪的男人终于没有熬过那年的冬天,便因哮喘发作死去,留下个年仅20岁的美丽俊俏的荣娘和她三个幼女过着是非纷繁的清苦生活。
   年轻漂亮对女人来说往往可以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而对荣娘来说,却因此成为遭人嫉恨、受人欺辱的砝码,正如俗话所说的“寡妇门前是非多”。荣娘的男人尸骨未寒,村里的那些心术不正的阿猫阿狗们便活跃起来。“馋猫离不开腥锅台”,一个个的不失时机往荣娘家钻,荣娘孤儿寡母倍受欺辱。也因此起了连锁反应,那些到荣娘这里讨便宜的家伙,基本都是有家口的爷们,他们的老婆气不过,就把所有的怨气都归结到荣娘身上,背地里诅咒、嚼舌根,当面指桑骂槐。有的泼妇,甚至丝毫不顾脸面,打到荣娘的门前,骂着难以入耳的污言秽语。最初的荣娘只有招架躲避的份儿,躲在屋里不敢出屋。她的三个女儿在外边也不敢和别人家的孩子玩,孩子们都起哄骂她们姐妹仨是狐狸精养的,骂她们的妈妈是破鞋。开始的风言风语,发展成了街谈巷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岁月就是一柄粗砂轮,渐渐地把荣娘的人生棱角打磨圆滑,继而又磨成了奇形怪状。以至于后来的荣娘,偶尔也像泼妇一样,在街头巷尾与泼妇对骂撕打。
   白天要强的荣娘像男人一样到自己的地里耕种锄草,回到家里还要喂猪喂鸡,推磨磨面烧火做饭,等到都收拾停当,夜就已深了。当她的三个女儿睡下,她还要撑着疲惫的身子在如豆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铰样子,纳鞋底,做鞋。她感觉一天中只有这个时候是属于她自己的,她把自己的委屈与孤独一针针地缝进了破旧的衣衫里,任泪水放肆的在脸上奔流。漫漫长夜里,她心中波涛翻腾,埋在心底的爱与恨交织着。她心底始终放不下那个他——骗自己远嫁而来的有老婆孩子的叔伯小叔子,哪怕每天看上他一眼,心里就会舒服很多。但他却是一个本分厚道的小伙,从来对自己骗来的漂亮堂嫂不多看一眼,也没有非分之想。
   日子再难熬,也迤逦歪斜的远逝。几年后,荣娘的那个堂小叔子的老婆再生第四个孩子时,难产死了,撇下了三儿一女和一个残缺不全的家。不到30岁的英俊小伙,整天里又当爹,又当妈,穷困的生活常让他捉襟见肘。真是应了那句“大孩子没袄,小孩子没裤”的老话儿。再说刚出生就死了娘的小孩子,更是可怜,嗷嗷待哺,又没有奶水,只好用高粱糊糊喂养,幸好命大,总算活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50年代初,落后的农村也吹来一股思想解放风。城里剧团下乡到村里演出了《小二黑结婚》、《刘巧儿》、《李二嫂改嫁》等土地改革中创作的具有解放思想,提倡婚姻自由的新剧目。台下的荣娘边看戏边哭,每一出戏唱完,荣娘都哭成了泪人。她由戏里的人物,想到了自己的经历,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在哭我自己的悲惨命运呢。
   看到戏里年轻的寡妇李二嫂冲破重重阻力和自己心爱的人——张小六结婚时,她的心弦被重重的拨动了。回到家里,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的大脑中闪现——她要做村里的李二嫂。于是她找到了下乡入村的上级工作组领导,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后,工作组的领导很高兴的说:“成啊!”随后就开始找到荣娘的堂小叔。没成想,他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连说“使不得,使不得”。工作组领导问咋回事,他说:“古语说老嫂如母,自古以来就没有小叔子娶嫂子的,再说家族家人都会反对的。”工作组的领导说:“这你别管,我做你家人家族的工作。”因为是乘着婚姻自由的东风,所以,反对者也就不敢再坚持了。于是荣娘终于得到那份儿迟来的爱,和自己心仪已久的男人重新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一个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的九口之家。两年后,荣娘和她新男人的儿子出生了,喜庆之余,她的丈夫不禁愁眉紧锁,主要是这十口人都要张嘴吃饭,出门穿衣。随之而来的“瓜菜代”让这个家庭更是深深的陷入了困境。
   当荣娘的男人把生产队分的口粮运到家里,荣娘盘算这些粮食根本不够全家十口人吃上一年,如果是敞开口的吃,也许不到半年就会吃干净了。荣娘是一个会精打细算的女人,她深知,家庭里没有了粮食就是一个无法阻挡的灾难。因此她瞒着丈夫和孩子们,偷偷的把分到口粮的一半藏了起来,而且平时为了节省粮食,做饭时都掺上一些菜叶,或碾碎的野稗籽之类的东西,做成难以下咽的所谓的“菜饭”或“菜团子”。把一点点细粮偶尔给自己的男人和幼子做点顺口的,这被前茬的孩子们和不明就里的族里婶子大娘们所不能理解。外面都说后妈心狠,对前茬的孩子们藏着掖着,一家人吃两样饭。还说有后妈,亲爹就变后爹了;甚至有人说,这样下去,前茬的几个孩子非得要饿死。人言可畏啊!终于,荣娘的男人抵挡不住流言蜚语,更抵挡不住来自家族的巨大压力。于是,她做出了无奈而又绝情的决定——离婚。
   生活就是这样吊诡,荣娘刚刚过了几年可意的幸福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就像鲁迅先生笔下所写的,“有的人就像一只苍蝇……在天上转了一个圈子,又回到起点上来了。”
   岁月的河流迤逦前行,许多堪与不堪的往事都成为过去。岁月的刻刀雕刻着人的年轮,一圈一道,由风华正茂,到鬓发染霜。昔日的荣娘也到了风烛残年,三个女儿出嫁,儿子也娶妻生子。街坊里关于她的话题仍如影随形,几十年没有间断,不过已经没有的新意,旧调重弹罢了。荣娘的儿媳却以此压服老人,让她在家里服服帖帖,让她的晚年仍然是噩梦不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外读书,一个周末回家,母亲和我提起来荣娘,说你抽空看看老人,她嘱咐过,让你有空去她家娘俩唠扯唠扯。
   那次,我看到六十几岁的荣娘已是白发苍苍,满面憔悴。她住在儿子的西厢房,生活的重轭过早的把她的身体挤压变形,出来走动都需要拄着拐杖,我记忆中的那个俊美利索的荣娘不复存在。她说街坊里我识文断字,更主要的是我能听她的唠叨,不嫌弃她,她就把自己悲惨的经历无序的说给我听。最后她说:“我临闭眼前最大的愿望是能看你二伯(荣娘后来的男人)一眼,我恨过他,更爱他,知道他更可怜。”
   几个月后,我放寒假到家,母亲就告诉我说,荣娘已经死了一个多月了,刚过的“五七”。当我问道二伯去看最后的荣娘没?母亲摇头说没有。母亲说,当时街坊的人们都劝二伯去看看荣娘,可是他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荣娘至死都没闭眼。荣娘出堂的那天夜里,二伯哀婉的二胡声整整响了一夜。我无法猜度二伯的心思,他不看荣娘,但他的心里肯定是不能平静的。
   当岁月合拢上了那把折扇,荣娘烟霭中渐渐远去了,她虽然代表不了那个时代的所有女人,但起码能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一些女人的经历或遭遇,愿她在天堂里幸福。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写人散文。文章运用回忆的形式、朴实但饱含深情的语言,叙述了一位在旧社会长大、别骗婚,一生始终生活在社会底层、吃尽了艰辛的乡村女性的人生经历。文章在回忆的开始就通过人们不知道荣娘的姓氏,含蓄地点明了本文的感情基调;荣娘少女时俊美秀气,善良软弱,刚成年就被骗婚,尽管心里万分不愿意,声嘶力竭的挣扎也毫无益处,善良和软弱让她选择了顺从,就在一心一意过好日子的同时,三个女儿出事后,丈夫一命归西;从此,荣娘就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屈辱,可是毫不屈服,一直和命运搏斗。终于等来了婚姻自主的好时代,经过努力实现了少女时的夙愿,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但是艰难的生活,闲言碎语,还是无情地破坏了她的幸福,但她一直没有低头,独自把孩子们抚养长大,临终时最后的愿望没有实现,令人心酸、悲哀。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19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2-18 13:33:27
  感人至深的故事,坚强不屈不向生活低头的荣娘,令人同情,令人敬佩!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一树菩提        2017-02-20 20:25:02
  感谢编辑老师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感谢平淡如水老师的点评!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19 08:43:59
  恭喜获精,再接再励。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