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萌芽作文 >> 寻找红军的足迹(随笔)

编辑推荐 寻找红军的足迹(随笔)


作者:小荷尖尖园地 秀才,180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2发表时间:2017-02-18 21:58:01

寻找红军的足迹(随笔) 红军从赤水走过,这里有他们留下的深深足迹,我一路找寻他们的足迹。
   我来到赤水红军烈士陵园,追寻红军的足迹。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位于赤水市城区南郊杉树坝,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
   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副主席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红色题词在陵园大门显得庄严肃穆。
   陵园里青松苍翠,古木参天。经过曲折的阶梯,我来到陵园里。烈士陵园,整齐地安放着一排排墓碑,我们不知这里安息着多少烈士的英魂。墓碑上,有的刻着名字,有的只是雕刻了“红军烈士”几个大字。每一个墓碑都是那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战争的惨烈,人员伤亡之巨大。
   城墙上,那用鲜红的字体写下的《七律·长征》格外引人注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纪念碑下,一块大石头,刻下了红军是如何来到赤水的历史。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1935年,毛泽东带着红军,为了躲避国兵,来到赤水。当时,在这贫穷的地方,乡亲们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但每家每户也拿出最好的热情款待。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战争非常激烈,枪林弹雨,炮火声连绵不断,不知有多少红军战士长眠于此,不过,红军终于打败了国民党,转危为安。
   红军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为什么选择牺牲?这,就是长征精神!为人民,为祖国,奉献财富,奉献青春,奉献生命。这就是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品格,这就是红军的灵魂!
   红军在战斗之余,帮助家乡人民做事,教家乡人民学文化,还做好宣传工作:“红军到,干人笑”“不当挨饿挨打的白军,大家当红军去”“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
   红军在赤水这片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火种,让家乡人民觉醒了:红军受伤了,家乡的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病伤员;帮助红军将浆洗衣服,为红军做鞋……军爱民,民拥军。
   红军走了,红军在赤水播下的革命火种,终于成了燎原之火。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觉醒了的赤水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为建设美丽的赤水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家乡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昔日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未来的家乡建设者的我们,又能为人民,为祖国做些什么?其实,我们现在并没有能力做什么。不过,现在决定将来。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好好读书,牢牢记住长征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沿着红军的足迹,我们一路走来。这里有红军洒下鲜血,这里有他们的足迹,更有那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
  
   作者:周志遥
   贵州赤水二小六(2)班

共 11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红军当年从赤水走过,播下的革命火种,使得赤水的人民觉醒。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就是为了纪念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作者记录了在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寻找红军走过的痕迹所见寓所感。看着国家领导人在纪念碑上的题词,看着纪念碑下的大石头上刻下的红军是如何来到赤水的历史,想象着当年红军与赤水人民军爱民民拥军的互动,想象着当年的战火纷飞的场景,和牺牲的红军,不仅自问,我们是家乡未来的建设者,当年的红军保家卫国而牺牲那么多,我们如今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牢牢记住长征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表达了红旗下成长的少年心中牢记红军长征精神,怀念牺牲的红军烈士,为建设家乡、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愫。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7-02-18 22:07:03
  寻找红军当年行走的足迹,怀念牺牲的红军烈士,牢记长征精神,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深情凝重的文字,散发着磅礴之气,一种豪迈和奋发的斗志在其中。问候作者,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小荷尖尖园地        2017-02-18 22:56:27
  谢谢老师的点评,孩子们一定十分开心!辛苦了!
3 楼        文友:小荷尖尖园地        2017-02-18 22:56:46
  谢谢老师的点评,孩子们一定十分开心!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