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谈文物 话收藏 戏说穷与富(随笔)
文物收藏:一是要有相关知识;二是要有资金买得起;三是要有经商的头脑;四是要有足智多谋的商战——战略与战术混合型立体战。这些我都不具备。所以,贫而无悔。
1
文物知识的重要,先讲个真实故事,可见一斑。北京潘家园是有名的文物买卖集散地,在此挂招牌有门店坐堂买卖的,可称得上行家。有一位行家,他是潘家园开业时挂牌买卖文物的有名人士之一。一天,有人进店看货——站在一个高约五十公分,圆形直径约二十公分的器乐前观看。
店主行家见状,上前指着他看的器乐说∶“这是乾隆用过的,不信可到故宫去查淸史档案。”
观者心想∶这是器乐,你怎么把它当成器皿是乾隆用过的?就问∶“你多少钱卖?”
店主行家暗喜∶摆了五年无人问津的这个有裂纹的器皿,今天终于有人想买了。只要他要,那怕降到200元我也卖,反正我是50元买的。想到此,店主行家开口说2000元。买者价都未砍,2000元成交。
月余后,保利拍卖行开拍,店主行家像往常一样,提前到展厅看到自已卖出的器皿标价四万八千元。他想∶我不信它不流拍。但此文物最后竞以一百二十八万元拍出。
该店主行家回家关门歇业睡了三天后,在店门上贴出卖货清仓,转业他行的告示。
这个“捡漏”的行家,就是北京返城的知青,回城后安排他疏通下水道的工作。他把掏出来的碎瓷片积攒起来,逐一“断代”,反复钻研,终成高手。
感悟∶我对店主行家反省后,悟出自已不是干这一行的料,果断转业改行的选择敬佩!而“捡漏”买者的钻研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我的经历说明:经商头脑在收藏中是何等的重要。可惜了那些至今还记忆犹新的邮票。
——祖国山河一片红,唯独把台湾搞得一片黑。一看不顺眼,就不喜欢它。后来发毛主席诗词行书体邮票,我很喜欢。但那时两地书,一个月写两封信的邮票钱得提前把邮票买了,怕到月底钱花光了。而我的朋友的朋友,他写信托新疆的朋友给他买此邮票,有多少买多少。即汇去八千元,若不够再汇一万元。这在当时我心目中是个天文数字。20多年前,此票国际上炒到一枚58万元人民币。你算算这赚了多少?
该人凭此发家,现在是北京地区邮票集邮市场上有名的集邮家之一。
——梅兰芳小型张邮票,我很喜欢,眼巴巴的只有看看而已,无钱购买,那念念不舍的情景铭记心底,过去了几十年,还像是昨天。
——那年一匹奔驰的马邮票,前腿弯曲处是断状,一看就觉得画错了,众人议论纷纷。可画此马的画家说∶那是艺术,没画错。众人不认可的,肯定不会再版,升值的潜力不可估量,必然是难得的收藏之物。我为什么没买——不喜欢。
感悟∶你看我的性格左右了我的命运是多么明显,即使有钱买得起,只要我不喜欢,也是不会买的。我为什么这样傻?因为我不具备收藏文物的那些条件。
3
中原某省一庄户人家,祖传一幅“寿”字挂屏,上有乾隆御笔祝词,想出手卖些钱盖房。
他设法四处打听高人问价,怕上当愧对祖宗。通过亲戚找到省文物专家监定:可卖七万五千元,其余行家开价均在七万元以下。这个庄户人觉得差不多了,都开这个价那就七万五千元卖了吧,我这对得起祖宗了。
可是,过了半年,这个庄户人看到刋物上登的竞拍成交价十五万元,就是自己卖的那幅“寿”字挂屏。他将开价七万五千元的那个文物专家告上法庭。
最后,庄户人败诉。文物专家无过错。法院说∶此条幅“寿”字无定价标准,竞拍时买的人多,就无限的涨,买的人少,就无限的跌。这是人无法预测的。
感悟∶从中可以看出,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你有再丰富的商战经验,也免不了失误的教训。
4
某省一农户盖房挖出了一缸古铜币,称重120余斤,数量太多,谁也不愿费那个劲去数它,但百分之八十的模样清楚,用软布一擦,字、图案均可辨认。此事轰动了乡间,很快传到县里、省城,都因该农户要价太高而不能成交。
京都一文物收藏行家闻讯介入。他以找朋友的名义路过此地,庄户人与他叙谈投缘,似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太阳下山了,庄户人热情好客,便留客人吃饭、住宿并成了好朋友。饭后乘酒兴,行家朋友大谈古今收藏界奇闻妙事。他说:越王勾剑的出土,是因为用绒布一擦,它仍锃亮,锋利无比,无污迹斑痕,漂亮如新。
武则天与天对话的无字金牌,从山谷石缝中看见时,至今仍金光闪烁似新的。
现代十元有工农兵像的那种,错版——一面有半版是白版,无图和文字,人们都怕用不出去,小心翼翼折起来掩盖在内面,千方百计要把它用出去。当时,还没有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票子。四十多年前,有人出七万元买,那个持有它的楚人还不卖。
再说二角的钢蹦,有青兼黄色铜混合而制,人们见了不敢要它,因为市面上流通用它极少。我在一个县城路边卖烧饼的装零钱盒子内看见了……三十多年前,一文物刊物上说它卖五万八千元一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鲜艳如新,独一无二。庄户人意会到:好的值钱,锈蚀的不值钱。
从此以后,行家朋友每月带两瓶好酒和一条好煙去看庄户朋友,主动向庄户朋友大谈核桃树栽培、嫁接成古玩核桃树的技巧,描绘将来一棵核桃树,一年收成不是现在的十万八万,而是一百万二百万猴子打跟头直往上翻……
庄户人酒后话也多,大谈五十年代自己带头买好多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被农业合作化给化没了——分文无归。六十年代,在自家后院挖出一团子现大洋(银元)都无偿交给国家啦。他觉得自己爱国够可以的,这缸古铜币无论如何是不交给国家的。
庄户人把右手指夾着的纸煙弹掉煙灰后,送到嘴边猛吸了两口后,问行家朋友:“你是大城市的人,见多识广,我这不算自私吧?”
“当然不算,你这从自家房屋地基内挖出来的是祖传,全凭你自己决定,国家管不着。”
“啊!这就好了,我的东西我作主,国家不管了。”
行家朋友点头示意赞同。
“你是行家,又是我的好朋友,请你帮我看看那缸古铜钱好吗?”
“那好哇!我们一起来看看再说。”
庄户人把行家朋友领到房内装古铜币缸前,掀开缸盖——蒲团(稻草制作的),行家朋友心内一惊,头一次看见这么多的古铜币!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把那些模糊不清并不漂亮的挑到面上放着,把那些光亮好看如乾隆通宝压在底下。最后,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这么多,怕是宝贝也不稀奇了。”
行家朋友每次走时,庄户人总要送他三四枚铜币。
行家朋友笑纳后,也不说价,给一千元钱说:“算是点意思,你若不要,那我们就不是朋友了,就算我吃住生活费吧。”
庄户人说不过行家朋友,便从古铜币缸内摸出三四枚铜币,送给行家朋友说∶“我这不是卖,是朋友情义,礼上往来。”
这样,两年过去了,庄户人的新房盖起来了。缸内古铜币未卖,只送给朋友十来斤。这对得起祖宗。而行家朋友呢,从这十来斤古铜币中获取的利润,买了三套各120平方米的居室。
感悟∶这不是一般的商战,而是足智多谋的战略战术大混合的立体战呀!这个庄户人并不笨,但他不是文物收藏家的对手。所以,他把自己卖了还帮人家数票子。但他觉得这比捐给国家实惠,又对得起祖宗——没卖,是情义,只送给朋友十来斤。(完)
楚人漂漂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