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杯】灵山,一次心灵的朝拜—江南行(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杯】灵山,一次心灵的朝拜—江南行(散文)


作者:辽宁孙成文 童生,98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6发表时间:2017-02-23 15:55:12
摘要:大佛所在位置,据说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通高88米,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是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一、灵山,一次心灵的朝拜
   车入无锡,浩瀚的太湖,让车窗内我的视觉一下子就抖落了倦怠。因为是高速公路,也因为我们的目的地尚远,于是便没有了在太湖边上漫步、欣赏湖光山色的福气了。
   我们的目的地是灵山。真是孤陋寡闻,我知道的无锡,无非是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和瞎子阿炳以及他的那首著名的《二泉映月》,这还是从书本上得知的。关于灵山,我真的一无所知,那于我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
   那个瘦弱又矮小的男导游,在车上用一口不大标准的浙江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灵山如何如何神奇之类的,我也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怎么在意。
   可是到了灵山的山门前,远远地就看到一尊大佛立于绿树环抱的群山间,在太阳底下闪射着金光,我倒顿觉心头豁然。那是一种强烈的突兀,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第一次,我的视觉和感觉同时被击中,瞬间融汇到了一处。
   导游举着那面小旗子,引导我们朝前走,边走边开始介绍那尊大佛;依旧是那口不大标准的浙江普通话,却让我不自觉地开始极其认真地倾听了。
   大佛所在位置,据说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通高88米,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是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说实在的,这些年也曾到过很多寺庙,见过一些佛。心中一直很自我的认为,佛祖的形象无二,所谓的差别也只是大小不一而已。1991年夏天,曾经游览了乐山大佛,当时就对海通禅师的设计敬佩不已。而灵山这一尊巨大铜佛的建造,在我心里除了敬佩,更多的就是震撼了。
   感谢灵山之行,让我知道了灵山,也让我目睹了中国的另一个世界之最。
   在大佛的脚下,很多游客们参与了“平安抱佛脚”的活动。“平安抱佛脚”与“临时抱佛脚”,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很有些不同的;前者明显包含着朝拜之意,后者更多的却体现在功利层面上的目的性。但在我看来,这两者本质上根本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借助抱佛脚的举动,想要向佛祈求什么。你不见,那些所谓的“善男信女”们一边嘻嘻哈哈地抱佛脚,一边振振有辞地念叨着保佑这个保佑那个的。而我呢,只是虔诚地抱了大佛的一个脚趾,让同事用我的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留念而已。
   说句心里话,我并不高尚,也没什么宗教信仰。但,历来对佛祖都是敬畏有加。拜佛祖的时候,我心里一片宁静,我认为,那是一个极其庄严神圣的时刻,那是对佛教的始创者的济世情怀和佛家的“普度众生”观的深深地敬重。
   由是,在灵山,我的抱佛脚,顶多算是又一次神圣的朝拜。跟祈求保佑什么根本挂不上边。当然,我压根也没这么想过。佛不会保佑你什么,事在人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就是自己心中的佛。
   在灵山,如果说巨大的铜佛是静态的视觉冲击,那“花开见佛,九龙灌浴”则是气势恢宏的动感享受。
   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
   这个故事十分神奇,让人浮想联翩。更难得的是,灵山胜境的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再现了故事中的绚丽景象。
   在九龙灌浴广场,我们看到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
   下午十四点四十五分,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二十八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乐声渐弱,莲花花瓣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顶着炎炎的烈日,我一只手抹着脸上不止的汗水,一只手用手机将这一壮观的场面收入了镜头中,留下了关于灵山的一份恢弘记忆的永恒。
   此时,看见我热得汗流浃背的狼狈相,同事递过来一瓶刚刚在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接的净水;我感激地接下,啜了一大口,真是解渴爽心啊!同事笑着告诉我:这可不是一般的水,按照佛教的说法,这是“八功德水”,据说,喝了“八功德水”,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呢。
   呵呵,我也笑了,跟了一句,是不是功德水我不知道,只是这水,真的很解渴。
   走完这一次灵山,忍不住在心里给它定了个位。灵山,一个佛教的圣地。一片神秘又庄严的风景。在这里,那些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被巧妙的结合,不仅仅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更洗礼着每个人的心灵;感谢无锡人,以这样智慧的勤劳创造了一切,也让我有了一次灵魂被净化和洗礼的朝拜;回来的车上,我依旧牵不回走得太远的思绪……
  
   二、枫桥与张继:眠而不眠
   就这么巧合,我们到达苏州的时候,午餐饭店的对面,就是江枫园。
   一座桥,桥头的两边的水泥墙面上,醒目的绿色草书体“江枫园”,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个句子:“江枫渔火对愁眠”。
   一下子想起很自然。因为这里是古城苏州的郊外,因为桥边有“江枫”的字样。有桥,桥,也许已经失去了本色;有水,但我相信,那水依然保持着1200多年前流动的姿态。
   很多同事看见我顶着烈日在桥上用手机拍照,也跟着一个个拿出相机这拍拍那拍拍……至于他们是盲从还是发现了别致的景象,我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一个夏日的中午,是一群外来的人在桥上的喧嚣;相同的是当年的张继也是外来人,不同的是,张继在1200多年前来这里时,在桥下,在深秋的夜晚,与月落的暗夜和一片清霜以及清晰的乌啼为伴,孤独而又沉静。
   当年的外来人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让古往今来的人,知道了姑苏城;是不是真应了那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呢。那,本地的“和尚”在干嘛?我不知道现今苏州城的繁荣,与张继这个外来人的诗作有无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少,寒山寺游览的门票收入要得益于那首《枫桥夜泊》了。我固执地认为。
   作为这一群外来人中的一员,显然,我的内心是沉静的,沉静得只剩下追溯和怀想,因为张继、因为《枫桥夜泊》。在一定意义上,我是喧嚣之中的孤独者。我在沉思中看风景,尽管是一桥一水,尽管还有不远处的一些仿古的建筑,这些看上去有些单调呆板的景致,竟然在我津津有味的凝望中,被深度定格。
   “愁眠”,这个时候,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体味当年的张继落榜的失意,眼前的这座桥以及桥下的流水,还有没见到踪影的寒山寺,只在我的思绪中遥想,却不是体验。
   不错,张继是一个诗人。假如,得意的张继而非失意的张继,还会让1200年之后的我们在苏州这地界一下子就想到了千年之前的那个深秋的夜晚吗?恰恰是落榜失意的诗人,与诗人天性的多愁善感,让这首《枫桥夜泊》千古流传。从古至今,为什么是总是失意人的失意诗作千古流芳,不仅是张继们,也不仅是苏轼们,更不仅是屈原们;或许是他们的表述,共鸣了很多人的心声;或者说是他们的情怀达成了很多人想说却不能说抑或无法言表的思想,进而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并传颂……
   是夜,我站在苏州豪华的沃德商务酒店某个房间的窗前,看到窗外霓虹闪烁的夜景,也自然地想到当年姑苏城外枫桥下的水流上,停泊的客船里,失眠的人张继。他眼睛里的落月、满天霜、江村桥、枫桥和那些闪烁的渔火,耳朵里粗嘎嘶哑的乌啼,暗夜里的林林总总,都在触动着他旅途中的孤寂忧愁。
   夜的氛围,最易触动人心里最为柔弱的部分,更何况是张继这样失意的诗人!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仅此一首,便让诗人不朽!记得张继后来重游寒山寺时,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显然,这首诗无论意境还是内涵及深度都无法与《枫桥夜泊》相媲美,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
   就我而言,如若不是在苏州,不是身临枫桥之上,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很自然的念想。是触目的感怀还是心灵中的那一份固有的沉淀,这个,真的说不清。当然感谢张继是必须的。没有《枫桥夜泊》,就注定不会有思绪中的这份沉迷与流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喜欢这样的意境,带着些许的忧伤;回味的时候,更像是在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在生命途径的每一个地方;于是,我记住了张继以及他的那场不朽的“愁眠”。
  
  

共 37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谁不想四处游历,大赏祖国壮美河山!这次成文带着我们游历无锡灵山、苏州江枫园。灵山是一次对佛法的朝圣,江枫园是对诗词文化的礼拜。在作者的文字中,我们感同身受领略了二处风光,心情愉悦。文章结构工整,内容丰富,颇为可观。推荐阅读!【丁香 编辑:秦戈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戈尔        2017-02-23 16:06:45
  老哥,日子过着美啊!
回复1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2-23 17:00:35
  哈哈,感谢编辑朋友辛苦审稿子,敬茶。
2 楼        文友:娇娇        2017-02-23 16:20:50
  成文真棒!江南行,可谓收获多多!太醉在文中的意境中,江南的人文风情,是文化的精髓,更是历史的拓展。
娇娇
回复2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2-23 17:01:04
  谢谢娇娇社长,问好。哈哈
3 楼        文友:娇娇        2017-02-23 16:21:4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好喜欢喜欢这样的意境,美美的欣赏,享受一份江枫渔火的曼妙。好美!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2-23 17:01:52
  这首诗我也喜欢,意境特别美。
4 楼        文友:娇娇        2017-02-23 16:22:50
  感谢成文对丁香社团的厚爱,辛苦了!祝创作愉快!工作顺利,期待更多精彩!问好成文!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2-23 17:02:42
  不辛苦,快乐着呢,创作是一种享受。
5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02-24 11:24:59
  欣赏佳作,问好文友,美丽的江南之行,收获满满。
木斯塘
回复5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2-24 20:41:00
  感谢文友留墨支持。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